s 閱讀頁

第三十八回 投書信誤投羅網 入衙門自入牢籠

  話說周卜成,聽了巡捕這番話,心下暗道:"昨日他們那樣凶惡,雖再求與他,全不看一點情麵,此時由外麵回來,雖然狄大人仍恐嚇,為他這兩句話一說,便轉過話來。看這蹊徑,並非因他求情,實是方才巡捕將張六郎的話,告訴於他,他怕明日早朝,彼此會麵,在金殿上理論起來,他雖是個大員,終不比六郎寵信,"故爾借話開門,使我們去求張六郎求情這事。

  雖知此說,設若他竟不來,那時狄仁傑老羞成怒,拚作與他辯論,一時轉不過堂來,竟將我等治罪,那便如何是好?巡捕的話,雖不能盡信,倒也不可不聽。當時說道:"你的好意,我豈不知道,但是我們之人,皆被押在此,張六郎但說在殿上理論,未曾說來我們求情。他處又無人打聽,我們又無人去送信,他焉能知道?你有什麽主見,還請代我想想。"巡捕道:"這有何難,你既在他家多年,你的字跡,他應該認得,何不寫一書信,我這裏著人送去。他見了這信自然知道,豈有不來的道理。若再怕他固執不行,再另外寫一信,托你們知己的人,在他麵前求一求,也就完了。你想我這主意,可用得?你若以為然,我便前去喊人。此事可不能再遲了,若再牽延時刻,裏麵升堂訊問,便來不及再去。"周卜成不知是計,隨即請他取了筆硯,挨著痛苦,扶坐起身,勉強寫好書信,遞與巡捕道:"誰人前去,但向那門公說聲,請他在旁邊幫助,斷無不來之理,他乃六郎麵前最相信之人。"巡捕答應,將信取出,轉身來至衙門,回稟了狄公。狄公命陶幹前去投信,若張昌宗果來,務必趕先回來,以便辦事。陶幹領命,將信揣在懷中,換了衣服,直向張家而來。

  到了門口止步,向裏麵一望,但聽眾人說道:"我家六郎,今日也算是初次動怒,平時皆是人來恭維,連句高聲話,皆未聽過。自從那狄仁傑進京,第一次入朝,便參了許多人,今日又將周卜成,到門口羞辱,豈不是全無肝膽麽?莫說六郎是個主子,麵上難乎為情,我們同門的人,也是害臊。此時他們兄弟,到了堂上,三人還是不知是打是夾,若能將今晚過去,明早六郎入朝,便可有望了。"陶於聽了清楚,故意咳嗽兩聲,將腳步放實,走進裏麵,隻見門房坐了許多人,在那裏議論。

  陶幹上前問道:"請問門公,這可是張六郎府上麽?"裏麵出來一人,將他一望,說道:"你也不是外路的人,不知六郎的名望,故意前來亂問。你是哪裏來的,到此何幹?"陶幹道:"不是小人亂問,隻因這是要秘密方好,露出風聲,小人實擔不住。日間巡撫衙門,押人在門口取鬧,被六郎罵了一頓,那些人將周老爺仍然搶去,稟知了狄大人。狄大人立即升堂,要將周卜興斬首治罪,幸虧有位巡捕,竭力的求情,說他是六郎所用之人,一時情急,做出這事。狄大人見六郎出麵,登時便改口說道:’汝等不許撒謊,張六郎既重他兩人,理應到我們衙門求情,未見他來,顯見搪塞本院。暫且收管,俟今晚不來,明早定盡法懲治’。因此周老爺寫了一書信,請我送來,便命我代門公請安,若六郎不肯前去,務必在旁邊幫助兩句,方可有命。此乃犯法之事,小人因此地人多,不敢遽然說出,所以先問一聲。此事必不能緩,我還要等到回信,才好回去呢。"說畢在身邊取出信來。眾人見是周卜成的筆跡,知非假冒,趕著命陶幹在門房等候,兩三人取了書子,向裏而去。

  此時張昌宗正為這事,與那班玩嬖女,互相私議,預借在這事上,將狄公納倒,方免隨後之患,忽見家人送進一封書信,照著陶幹的話說了一遍。張昌宗取開觀看,與來人所說大略相同,下麵但贅了幾句:"小人三人之命,皆係於六郎之手,六郎不來,則我命休矣!"張昌宗看畢道:"這事如何行得?他雖是巡撫,我的身份,也不在他之下,前去向他求情,豈不為他恥笑!諒他今夜也不敢十分究辦,明日早朝,隻要麵求了武後,那時聖命下來,命他釋放,還怕他違旨麽?"眾人見他不去,齊聲說道:"六郎雖然勢大,可知其權在他手中,人又為他押著,此時不敢處治,已是俱畏六郎,若再不給他點體麵,那時老羞變怒,竟將他三人處死,等到明天已來不及。此乃保全自家的人性命,與狄仁傑無涉。難得有此意見,何不趁此前去拜會,不但救了他三人,還可藉釋前怨,隨後事件,也好商議。常言冤家宜解不宜結,小人的意思,還是六郎去的妥當。

  "張昌宗見眾人如此說項,乃道:"不因周卜成是我重用之人,等他處治之後,自然有法報複,不過此去便宜他了。你們且命來人回去報信,說我們立刻就來。"眾人見張昌宗肯去,當時出來,對陶幹說明:"令你趕速回去。"陶幹口內答應,心下甚是好笑,暗道:"今番要在堂上吃苦了,不是這條妙計,你可肯自己送來?"當時忙忙的回轉衙門,直至書房裏麵,回複了狄公。狄公也是得意,命人布置不提。

  且說張昌宗打發來人去後,隨即進去,換了一身簇新的衣服,烏紗玉帶,粉底靴兒,燈光之下,越發顯得他臉上如白雪一般。本來武後命他平時皆傅香粉,此時因為是拜會狄公,格外傅了許多,遠遠的望見,比那極美的女子,還標致幾分。許多孌童玩仆,跟在後麵,在廳前上了大轎,直向巡撫衙門而來。

  到了署內儀門住下,命家人投進名帖。號房見了張昌宗三字,心下甚是詫異道:"今日我們大人故意羞辱他一番,現在三個人犯,還捉在衙內。此時他忽來拜會,莫非他又來爭論麽?我看你主意打錯了。這位大人,不比尋常的巡撫,設若爭論不過,看你如何回去。你現在既來,也隻好代你去通稟一聲。"一麵說著,已到了暖閣後麵,進了巡撫房中,照來人的話說了一遍,將名帖遞上。此時巡捕已經知道,當此起身,到了裏麵。狄公聞張昌宗已來,罵道:"這個狗才,居然便來拜會,豈非是自討其辱!"隨即傳命,令大堂伺候,所有首領各官,以及巡捕書吏,皆在堂口站班。本來預備停妥,專等他來,此時一聽招呼,無不齊來聽命,頃刻間,已經站滿。狄公換了冠帶,猶恐張昌宗不循規矩,將供奉的那個萬歲牌子,由後麵請出,自己捧出大堂,在公堂上南麵供好,然後命巡捕大開儀門,望見來人。

  此時張昌宗,坐在轎內,見號房內取了名帖,進裏麵去了多時,隻不見他出來請會,心中甚是疑惑,忽見儀門大開,出來兩個巡捕,到了轎前,搶三步,請了個安,高聲稟道:"狄大人現在大堂公幹請六郎就此相會。"張昌宗聽了這話,疑惑狄公本來有事,忽見他來,就此請在後廳相會,總以為巡捕說話不清,當時命人住轎,走出轎來,再向堂上一望,那等威儀,實是令人可怕。隻見狄公高坐在堂上,全不動身,心下已是疑惑,無奈已經下轎,也不好複行出去,隻得移步,向堂上走來。

  繞到堂口,有個旗牌,上麵喊道:"大人有命,來人就此堂見。

  "張昌宗一聽這話,曉得有個變卦,趕著上前,向狄公一揖道:"狄大人請了,張某這旁有禮。"狄公也不起身,向下麵問道:"來人何人?至此皆須下跪,而況萬歲的牌位,供奉在上麵,何而立而不跪,幹犯國法!左右,為我將他拉下!"張昌宗見狄公以王命來壓他,知道有意尋隙,一時不敢爭論,當時向上笑道:"大人莫非認錯人麽?此地雖是法堂,奈我不能跪你,不如後堂相見吧。"狄公將驚堂一拍,高聲罵道:"汝這狗才,竟如此不知禮法,可知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公堂乃是國家的定製,無論何人到此,皆須下跪參見!汝既是張昌宗本人,為何不知國法,莫非冒充他前來麽?左右還不將他納下,打這狗頭,以儆下次!"張昌宗見他如此吩咐,趕著走下堂來,欲轉身就走,誰知下麵上來四五個院差將他攔住。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