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洪如珍這一番話,說得狄公大怒不止,乃即說道:"我道你是個正人君子,誰知你也與這班狗徒鼠輩視同一類,但有一言問你,你這個官兒,是做的當今皇家裏的官呢,還是做的張昌宗家的官呢?先皇升駕,雖為這一班奸黨,弄得朝政不清,弊端百出,若是你忠心報國,理合不避權貴,麵折廷諍,才是為大臣的正理。而且這個周卜成乃是你的屬下,若不知情,這防範不嚴的罪名,還可稍恕;你竟明明知道他害虐百姓!設若將民心激變,釀成大禍,那時張昌宗還能代你為力麽?你識時務,乃是如此耶,豈不是欺君誤國的奸臣麽?有何麵目,尚且本部院抗禮相見?可知做官,隻知為國治民,不避艱險,即使為奸臣暗害,隨後自有公論,何必貪這區區富貴,貽留萬世罵名乎?本部院今日苦口勸你,以後務使革麵洗心,致身君國,方是為大臣的氣度,百年後史策流傳,亦令人可敬。"這一派話,說得洪如珍啞口無言,兩耳飛紅,過了一會,隻得自己認錯說道:"下官明知不能勝任,因此屢經呈請開缺。目下大人前來,此乃萬民之福也,下官豈有不遵之理?"狄公見洪如珍麵有慚色,彼時也就是起身告辭,上轎而去。
回至客寓,卻巧元行衝前來回拜。狄仁傑便將方才這番言語,說了一回。乃即道:"洪如珍這廝,不知自何出身,何以數年之間,便做了這個封疆大吏?看他舉止動靜,實是不學無術模樣。"元行衝長歎了一聲,說道:"目今是綠衣變黃裳,瓦台勝金玉了。你道洪如珍是何等人物,說來也是可恥之甚。你我若非受先皇的厚恩,定要罷職歸田,不問時局,落得個清白留遺,免得同這一班市儈為伍了。"當時就將洪如珍兒子,拜那僧人懷義為師,送入宮中,以及僧人懷義為白馬寺的主持,聖駕常常臨幸的話頭,說了一遍。狄仁傑聽說後,也就長歎不止,說道:"我狄某若早在京數年,這一班狗群鼠黨,何能容他等鴟張如此!其初以為隻張昌宗數人而已,誰知武後又有僧人邪道。但不知此人,現在宮中,還在寺內呢?"元行衝說道:"現在尚在寺中,若日久下來,難保不潛入宮內了。"狄公當時又談論了一會,元行衝方才拜別,坐轎而去。
到了第十三日,這天狄公先入朝,請了聖恩,回至寓中,已是卯正之後。因自己的仆眾無多,又無公館,當時在寓中穿了朝服,乘坐大轎,遮前擁後,來至巡撫衙門,卸在大堂,升了公座,命巡撫差官,到裏麵請印。所有合署的書差,以及屬下的各官員,如此見大人輕減非常,一個個也就具了冠帶,在堂口兩旁侍立。洪如珍見巡撫差官進來請印,知是狄公已到,隨即將王命旗牌,以及書卷案續,同印一並送出去。隻聽得三聲炮響,音樂齊鳴,暖閣門開,巡撫差官披著大紅將印放在公案桌上設好,狄公當時行了拜印禮,然後在堂下設了香案,謹敬叩頭,三拜九叩首,望闕謝恩。升堂公坐,標了朱筆,寫了"上任大吉"四個字,用印蓋好,帖於暖閣上麵,方才堂下各官,行廷參禮畢,眾書役叩賀任喜。
狄公隨即在堂上,起了公文,用六裏牌單,加緊命清河縣周卜成,迅速來省。所有遺缺,著該縣縣丞暫行代理,並傳知郝幹廷同胡大經,王小三子,並被告曾有才,著派差押解來轅,以便訊辦。書辦將案稿接過,心下甚是恐怕,各書吏暗道:"真是狄巡撫大人,名不虛傳,算得個有膽量的人,從未見過,方才接印,便動公事。"提人之事,當即在堂上謄清已畢,蓋了官印,由驛遞去。這裏狄公又閱城盤庫,查獄點卯,一連數日,將這許多公文,列行辦事。此時洪如珍已遷出衙門,入朝複命,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周卜成自匯緣了這清河縣缺,心下好不歡喜,一人時常言道:"古人說得好,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我看古時這兩句話,或者有用;若在此時,無論你如何自強,也不能為官。我若非在張昌宗家作役,巴接了這許多年日,哪裏能為一縣之主?我倒要將這兩句的話,記掛了方好,又好改換了這兩句的話:將相本無種,其權在武張。你看今日做官的人,無論京官外官,俱是這兩家的黨類居多。我現在既做了這個官兒,若不得些錢財,作些威福,豈不辜負了這個縣令麽?"他平日如此想法,到任以後,卻巧又見曾有才居住在此地,更是喜出望外,兩人表裏為奸,凡自己不好出麵的事情,皆令曾有才去。無論霸占田地,搶奪婦女,皆讓他得人先分,等到有人來告控,皆是駁個不準。外人但知道他與曾有才一類,殊不知他比曾有才還壞更甚。那日將郝幹廷的媳婦搶來,便與曾有才說道:"此人我心下甚是喜悅,目下權聽你受用,等事情辦畢,還是歸我做主的。"兩人正議之間,適值郝幹廷前來告訴,周卜成格外駁個幹淨,好令他決不敢再告。誰知此時反被狄公進京,沿路中訪問,未有數日,京中已有聖旨下來,著他撤任,彼此兩人甚為詫異,不知這姓狄的是何出身,何以知道這縣內案件。當時雖然疑惑,總倚著是張家的人,縱然有了風波,也未必有礙。當即寫了一封書信,並許多金銀禮物,遣人連夜進京,請張昌宗從中為力,以免撤任。誰料此才去,河南府裏已接到巡撫狄公的公事,嚇得府裏的知府,手忙腳亂,隨即專差專訪下來,命縣丞代理縣印,立即傳原被告等人,一並赴轅候審。周卜成接了這公事,心下方才著急,悔恨這件事不該胡鬧,好容易夤緣這個縣缺,忽然為上憲的來文撤任。已是悔之不及。雖想遲延,無奈公事緊急。次日便將印卷交代與縣丞。縣丞也隨即出差。傳知原告,準於後日赴巡撫轅門候訊。如此一來,早把郝幹廷,胡大經,王小三子等人,弄得猶豫不定,聽說巡撫親提,遙想總非佳兆,當即到縣內稟到,同曾有才等人,十分懼怕,惟恐在堂上吃苦。
誰知公文號房,見了這件公稟,知清河縣已經到省,當即送入裏麵,請狄公示下。狄公命被將告,並將已革清河縣交巡捕差官看管,明日早晨,郝幹廷同胡大經、王小三子三人來轅門,伺候聽審。當日狄公朝罷之後,隨即升坐大堂,兩旁巡捕差官,書吏皂役,站滿階下。隻見狄公入了公坐,書辦將案卷呈上,狄公展開看畢,用朱筆在花名冊上,點了一下,旁邊書辦喊道:"帶原告郝幹廷上來。"一聲傳命,儀門外麵,聽見喊帶原告,差人等趕將原告郝幹廷帶進,高聲報道:"民人郝幹廷告進。"堂上也吆喝一聲,道了一個"進"字,早將郝老兒在案前跪下。
狄公望下麵喊道:"郝幹廷,你抬起頭來,可認得本部院麽?"郝老頭稟道:"小人不敢抬頭,小人身負大冤,媳婦被曾有才搶去,叩求大人公斷。"狄公說道:"汝這老頭兒也太糊塗了,此乃本部院訪聞得知,自然為你等訊結。汝且將抬頭,向本部院一看,可在哪裏看見過麽?'"郝幹廷隻得戰戰兢兢,抬頭向上麵一望,不覺吃了一驚:乃是前日為這事,要告府狀,那個行路的客人。當時隻在下麵叩頭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原來大人私下裏暗訪,真正我等小人之幸。此事是大人親目所睹,並無虛假的話頭。可恨這清河縣,不準民詞,被書差勒索許多的銀錢,反駁了誣栽兩字,豈不有冤無處可伸麽?可憐胡大經同王小三子,也是同小人如此苦惱,現在在轅門外伺候,總求大人從公問斷,令他將人放回。其餘別事,求大人也不必追問他便了。他有張昌宗在武太後娘娘麵前袒護,大人苦辦得利害,雖然為我們百姓,恐於大人自已身上,有礙前程。小人們情願花些錢,皆隨他便了。"狄公聽了這話,暗暗感歎不已,自思目今未嚐不有好百姓,你以慈愛待他,他便同父母敬你,本部院隻將人取回,餘皆不必深究,恐怕張昌宗暗中害我,這樣百姓,尚有何說!可恨這班狗頭,貪婪無厭,魚肉小民,以致國家的弊政,反為小人訾議,豈不可恨!當時說道:"你等不必多言,本部院既為朝廷大臣,貪官汙吏,理合盡法懲治。汝等冤抑,本部院已盡知道了。已命胡大經、王小三子上堂對質。"這堂論一下,差役也就將這兩個人帶到案前。狄公隨命跪在一旁,然後傳犯官聽審。堂上一聲高喊,巡捕差官早已聽見,將周卜成帶到案下,將至儀門,報名而入。此時周卜成已心驚膽裂,心下說道:"這狄仁傑是專與我們作對了。我雖是地方官,通同一類,搶劫皆是曾有才所作所為,何以不先提他,惟獨先提我?這件事就不甚妙了。"心下一想越怕不止,將兩雙腳軟軟的就提不起來,麵皮上自然而然的就變了顏色,一臉紅來,又一臉白了。巡捕差官見他如此光景,就低聲罵道:"你這個狗頭的囚犯,此時既知如此駭怕,當日便不該以張昌宗家勢力,欺虐清河縣的百姓。昨日一天半夜未見你有一點兒孝敬老子。你這麽在清河縣的任上,會向人要錢的,到了此時還要裝什麽腔,做什麽勢?不代我快走!"
周卜成此時,也隻好隨他辱罵,到了案前跪下說道:"已革清河縣知縣周卜成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