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7章 用重刑者懼人之玩

  ●昔者觀《書》至於《堯》,未始不惑之也。共工之庸違知之矣。而去之不以時。四嶽舉鯀,帝曰不可,而四嶽猶曰試鯀,堯聽之,未害也。鯀用而無成,則四嶽之責也奚辭?而堯不加。夫知其庸違而縱之,不若未知之猶憚也。責之無辭而難之,則是苟有辭者莫得而詰之也。宜去弗去,宜責弗責,亦莫以厲天下者。蓋嚐為之深思其故,而後得其說矣。天下之人,不可輕以刑示之也。彼其未見吾刑之初,惟聞有所謂刑之名,而未見其為刑之實。故其心常凜然行乎不可測知之中。及其既以刑而示之,則向之所聞,今其身履之矣。彼將以為是亦無所可畏也。於是乎玩心始生。堯之不輕於用刑,其亦懼人之見吾刑而有玩心乎?蓋至於舜一旦取四凶而誅之,刑雖不為過,殺雖不為慘,而天下之人始見刑矣。夫民日之所聞,至於是一日而見,則已久矣。雖殺猶將玩之,況未至於殺乎?其刑止於如此,其罰止於如此。吾既見之矣,是不足多畏也。故舜之後為商周,商周之後為秦,秦之後為漢,刑罰愈嚴,殺戮愈眾,而民愈不知畏者,其見之非一日也。

  [譯文] 以前,我讀《尚書》讀到《堯典》這篇時,常感到疑惑。共工言行不一,堯帝是了解的,而堯帝沒有及時除掉他。四嶽推薦鯀治理洪水,堯帝說鯀不能勝任,而四嶽仍說讓鯀試試看。堯帝聽從了四嶽的建議,而沒有表示反對。鯀治理洪水沒有取得成功,四嶽的責任怎能推脫得掉呢?而堯帝並沒有給他們安上什麽罪名。了解了共工言行不一的缺點而大膽地使用他,不像不了解他而使用他還覺得有些不放心。責任不能推脫,再去責問他們。就是如有推脫責任的,也不能責問了。應該除掉的而不除掉,應該責問的而不責問,這樣也就沒有什麽可以用來激勵天下的了。我曾為此深深考慮其中的原因,然後才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對於普天下的人,不能輕易拿刑罰給他們看。起初,他們沒有見到刑罰的時候,隻聽說有刑罰的名稱,卻沒有看到動用刑罰的真實情形。因此他們總是提心吊膽地如在陌生的環境中行走一樣。待到已經拿出刑罰給他們看了,那麽以前所聽到的各種刑罰的名稱,現在他們都親身經曆了。他們將會認為這些刑罰並不可怕。於是不以為然的思想情緒開始產生了。堯帝不輕易用刑,大概他也擔心人見到用刑情形後會產生不以為然的思想情緒吧!至於舜帝一旦把四凶抓起來並殺掉,處罰雖然不算過分,行刑手段雖然不算殘忍,而普天下的人開始看到用刑的實際情形。百姓以前每天所聽到的,到後來每天所見到的,時間很長了。即使他們麵臨被殺的危險,他們仍會不以為然,何況不至於被殺泥?那用刑的情形隻不過如此而已,那處罰的情形也不過如此而已。我已經見到了實施刑罰的情形,這不值得產生較大的恐懼心理。因此舜帝之後為商朝、周朝,商朝、周朝之後為秦朝,秦朝之後為漢朝,刑罰越來越嚴酷,被殺的人越采越多,而百姓越來越不感到懼怕的原因,是由於他們所經曆的不是很短的時間了。

  ●嗚呼!嬰兒之在繈褓也,一嗬一叱而知懼。其久也,鞭樸日加焉而恬然,懼心不生。彼固知其止於如此也。三代之後,吾嚐有愛於漢文帝之治。吳王不朝,賜之幾杖。張武受賂,賞以金錢。深有得於堯不輕用刑之意。夫不朝而賜之,受賂而賞之,宜若畏懦委靡,而不足與有為矣。而文帝之意則以為二人之罪固可罰也,而吾之威不可輕以示人也。不輕於示人,而使之常不見吾所以為刑之實,則天下之人未知吾君之刑何如,而玩心不萌矣。寬其刑於一人,而去其玩於千萬人。若文帝之術,正堯之遺意也。嗟夫!淵壑之深,望之黯然而不知淺與深。有一人焉探而涉之,則必有一人焉從而繼之。何也?以其深淺之既知也,不知則不敢繼矣。

  [譯文] 唉!嬰兒在繈褓裏,嗬叱一聲就覺得害怕。時間長了,即使天天打他,他也不以為然,再也不會產生懼怕的心理。他自然知道父母對待自己也隻能如此而已。夏、商、周三代以後,我對漢文帝治理國家的措施很喜歡。吳王劉濞不按照朝廷禮儀朝見文帝,文帝賜給他幾案和手杖。張武接受別人的賄賂,文帝卻賞給他金錢。文帝對堯帝不輕易用刑的用意有深刻的認識。不朝見皇帝卻受到恩賜,接受他人賄賂卻得到賞贈,文帝好像膽小怯懦、沒有威嚴。似乎不可以與他一起治理國家。然而文帝當時卻認為這二個人的罪行固然是可以處罰的,而自己的帝王威嚴是不能輕易表露出來。不輕易地表露出來,就會使他們平時見不到自己用刑的實際情形,天下的人就不知道自己君主的刑罰究竟怎麽樣,而不以為然的思想情緒就不會產生了。在一個人身上減免刑罰,而去掉了千萬人不以為然的思想情緒。像漢文帝的做法,正是堯帝留給後人的思想則富。唉!淵潭溝穀是很深的,遠遠看去昏暗不明,人們不清楚它的深淺。有一人在這個地方探出深淺並渡了過去,那麽一定會有人在這個地方跟隨他渡過去。原因何在?因為它的深淺已知道了。如果不知道就不會有人跟著過去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