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5章 示人以法不昔以意

  ●田子與隰子登台南望不言,而隰子知其意在於伐宋。齊威公謀於台而口吃,而役人知其意在於伐莒。曹公下"雞肋"之令,而楊修知其意在於退師。上之人舉目搖足,而天下已知其意之所在。是故以法示人不若以意示人。其意在是,其法不在是,則不令而自行;其法在是,其意不在是,則雖令而不從。

  [譯文] 田常與隰斯彌一起登台南望並一言不發,而隰斯彌領會他的思想動機在於征伐宋國。齊威王與臣下在高台上謀劃國事時,語言表達較為遲緩,而服役的人領會他的用意在於懲伐莒國。曹操出征漢中時,向部下下達"雞肋"之令,而楊修領會他的用意在於退兵。統治者的一舉一動,天下的吏民就已經領會他們的用意所在。因此,與其讓人們了解法令,還不如讓人們了解統治者的用意所在。統治者的意誌集中在某個方麵,即使在這個方麵沒有成文之法,吏民也能自覺地按照統治者的意誌行事;倘若在某個方麵有成文之法而統治者的意誌沒有集中在某個方麵,吏民也不會自覺地執行。

  ●漢文帝詔書數下,歲勸民耕殖,而野不加辟。至於示敦樸以為天下先,而富庶之風自還。意之所重,無待於法也。唐德宗即位,用楊炎議,作兩稅法。新舊色目,一切罷之。未幾,刻剝之令,紛然繼出。法雖備具,意常誅求也。人主無不泄之意,而密意常在於所向之(外)[中]天下之人伏其外而窺其中,以其泄而得其密。是故背人主之所令,以陰合其所向,天下之情甚易曉也。

  [譯文] 漢文帝多次向全國頒發詔書,年年勉勵人民致力於耕作養殖,而耕地麵積卻並未增加。至於漢文帝力行敦厚儉樸之風給全國的吏民樹立了榜樣。而經濟繁榮的景象自然出現。唐德宗即位後,采納了楊炎的建議,製定了兩稅法。其他各種名目的稅法,一律停止實行。過了不長時間,各種剝削百姓的法令又相繼出籠。法令雖然很完備,但統治者的用意仍放在搜刮民脂民膏這一方麵上。君主的真實意圖沒有不泄露的,而他那秘而不宣的真實意圖往往傾注在他所追求的目標之中。全國的吏民身居朝廷之外而窺測其中的消息,趁君主流露真情時,而獲取君主平時秘而不宣的用意所在。因此人們往往背離君主所製定的法令條文,來暗中投合君主所追求的目標。[這樣看問題,]天下的情理才比較容易明白。

  ●子之養親也,膾炙以為羞,禮也。蛙蛤以為進,非禮也。父告子以所膳,必曰膾炙,而不曰蛙蛤也。然退而察其親,則蛙蛤之為嗜。為子者何憚而不進之以蛙蛤哉!夫父曰膾炙,而子曰蛙蛤。曷為不(以其所命而以其所不命耶)[以其所不命而易其所命耶]?蓋其所命者飾也,其所不命者真也。

  [譯文] 子女贍養親人,進獻精製、烹烤的美味,是符合敬老的禮儀。而送上蝦蟆一類食品,是不符合敬老的禮儀。父親把自己所需的膳食告訴子女,一定說進獻精製、烹烤的美味,而不說進獻蝦蟆之類的東西。然而從側麵觀察父親的飲食習慣,父親卻喜歡吃蝦蟆一類的東西。當子女的還顧慮什麽而不向父親進獻蝦蟆一類的東西呢?父親說,進獻精製、烹烤的美味;而子女卻說,進獻蝦蟆一類的東西。作子女的為什麽不用父親沒有索要的食品去替代父親索要的美味呢?父親索要精製、烹烤的美味,隻不過是掩飾之詞;他沒有索要的蝦蟆一類的食品,才是他真正喜歡的。

  ●齊威公謀於台而口吃,人知其伐莒;揖朝而遜,人知其釋衛。任官之道,示之以法,不若示之以意。其法是也,其意非也,雖重而亦輕;其意是也,其法非也,雖輕而亦重。且學士之任,未為崇貴也,唐太宗一貴尚之,而天下之人歆豔素美,往往指為登瀛洲者,非重其官也,重其意也。師儒之官,學者之指南也。魚朝恩一升講座,而縉紳名流恥與之列,往往以橫經講道為鄙。非輕其官,輕其意也。

  [譯文] 齊威王與臣下在望台上謀劃國事時,語言表達較為遲緩,而服役者領會到他的用意在於征伐莒國;他在朝中拜讓賢者,左右大臣就領會到他要放棄進攻衛國的打算。任用官吏的方式,與其讓官吏了解法令,還不如讓官吏了解統治者的用意所在。統治者所製定的法規是正確的,而統治者的思想動機是錯誤的,雖然下麵吏民表麵上很重視自己的使命,而實際上卻不以為然;統治者的思想動機是端正的,而在法製方麵有失誤,雖然下麵的吏民表麵看來不以為然,但不敢玩忽職守。翰林學士的職銜,不曾高貴。唐太宗一旦崇尚這種職銜,全國上下的吏民都愛慕翰林學士純潔無瑕的美德,往往把他們看作"登瀛洲"的人。這並不是人們看重了這一官職,主要是看重了這些人的思想品德。傳授儒家道藝的學官,是士人學子的榜樣。魚朝恩一旦登上傳授儒家道藝的講壇,而那些有地位有學識的社會名流便覺得與他為伍是一種恥辱。[因此,]往往把讀經講道看作很低賤的事。這並不是看輕了魚朝恩的官職,而是鄙視他的思想品德。

  ●荀子曰:"人主之患,不在平不言用賢,而在乎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亦難手!"

  [譯文] 苟子說:"做君主的弊患,不在於不提倡用賢,而在於誠心實意、毫不遲疑地用賢。提倡保用賢能,不過是出於口頭上;而疏遠賢者,卻體現在行動上。言行不一,而想要賢者來到自己的身邊,不也是很困難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