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8章 不要自暴自棄

  --孫奇逢

  ●言語忌說盡,聰明忌露盡,好事忌占盡。不獨奇福難享,造物惡盈,即此三事不留,餘人便側目矣。

  [譯文] 說話切忌把話全說完了,聰明切忌全部露出來了,好的事情切忌一個人全部占盡了。不光是奇特的福氣難以享受,造化不圓滿,這三件事不存在,其他人就會側目而視了。

  ●甚矣,人心無足時也!逐日營營,總是願外,不知富不可以求得。越分妄求,餘殃在後。貪人之有,有別為人所貪。如欲千百年富貴,此必不得之數也。昔有人自稱為富貴之家,客曰:"富貴如何便成家也?富貴如以我為家,不應走向他家矣;既走向他家,是以我為逆旅耳"。昔郭進建第成,坐諸匠於子弟右曰:"此造屋者。"指子弟曰:"此賣屋者。"識者謂為名言。今人為卑官,則恨不享大位,及位高而顛躓傾危,回想卑官而受清寧之福,天上矣!布衣糲食,妻子相保,則恨不富貴,一旦禍患及身,骨肉離散,回想布衣糲食、妻子相保時,天上矣!人聰明強健,則恨欲不稱心,一朝疾病淹纏,呻吟痛苦,回想聰明強健時,天上矣!古今來,無人不犯此病。若能失見一步,早退一步,必也明哲之士。

  [譯文] 人心不足的時候太多了!每日忙忙碌碌,卻總是在意願之外,不知道富貴是不可以追求得到的。越過自己的本分而胡亂去追求,留下災禍在後麵。貪心別人所有的東西,一旦自己有了又會被別人所貪心。如果想要有千百年的富貴,這樣做必不會得到幾年。曾經有個自稱為富貴之家的人,外來的人對他說:"富貴怎麽會成家呢?富貴如果以我家為家,就不應該走向別人家裏了;既然走向別人家裏,那就是把我家當作客舍了。"過去郭進建造房子落成後,叫各位工匠坐在子弟的右麵,說:"這是建房子的。"又指著子弟說:"這是賣房子的。"有識之人都認為是名言。現在的人,當了職位低微的小官,就遺憾自己沒有能當大官,等到地位高了並危急欲傾時,又回想起官位低微卻享受清閑、寧靜之福的時候,簡直是在天上了!穿著粗布衣服,吃著粗糙食物,妻子、兒女相依為命,就遺憾自己不富貴,一旦災禍來了,骨肉分散不能團聚,回想起穿粗布衣服,吃粗糙食物,妻兒相依為命的時候,簡直是在天上了!一個人在聽覺、視覺靈敏,身體強壯、健康的時候,卻遺憾願望不能實現,不能稱心如意,一旦患上了疾病,呻吟不已,痛苦不堪,回想起身體強壯時,簡直是在天上了!古往今來,沒有人不犯這個毛病的。如果能夠先看到一步,早些退後一步,就必定是明智的人了。

  ●風波之來,固自不幸,然要先論有愧無愧。如果無愧,何難坦衷當之。此等世界,骨脆膽薄,一日立腳不得。爾等從未涉世,做好男子,須經磨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千古不易之理也。孟浪不可,一味愁悶,何濟於事?患難有患難之道,自得二字,正在此時理會。

  [譯文] 患難的到來,固然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首先要看自己是有愧還是無愧。如果無愧,那麽坦開胸懷去麵對它又有什麽難的呢?這個世界上,如果骨頭太脆弱,膽子太小,那一天都站不住腳。你們從來沒有經曆過世麵,要做個好男子,必須經受磨練。在憂患中生存,在安樂中死去,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輕率、放縱不行的,一味地憂愁煩悶,對事情又有什麽幫助呢?危險艱苦的處境中有度過危險艱苦處境的辦法,自得這兩個字,正好在這個時候加以理解。

  ●規模宜寬大,處事宜平和。凡事有不得者,皆求諸己。先儒有言:母氏聖善,我無令人,孝子宜以此自責;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忠臣宜以此自責;寧人負我,勿我負人,交友宜以此自責。即此推之,聖賢原無求人之理。故夫子於子臣弟友,曰:我無能一矣。蓋原是不能盡的,一見為己能,則其虧缺多矣。堯舜猶病,到底隻是猶病;文王未見,到底隻是未見;開之未能信,到底隻是未能。道理無盡頭處,故學亦無歇手處。隻一自滿,便全盤放下矣。

  [譯文] 氣概應當寬廣大樣,做事情應當心平氣和。凡事有不對的地方,都要從自身追究責任。先輩學者說過:母親聰明善良,我不是品德善良的人,孝子應當以這兩句話自責;為臣有罪應當誅殺,君王是英明神聖,忠臣應當以這兩句話自責;寧肯別人背負我,我不要背負別人,結交朋友應當以這兩句話自責。從這裏推廣開去,聖賢之人原來沒有苟求別人的道理。因此孔子對於子、臣、弟、友這幾個方麵,說:我不能做到其中一個了。追究根源是沒有窮盡的,一有見解就認為是自己的能力,那麽他虧缺的就很多了。堯、舜尚且以百姓是否安穩為憂慮,到底隻是尚有憂慮;文王沒有看見,到底隻是沒有看見;開導別人而不能做到誠實,到底也隻是不能做到。道理是沒有盡頭的,因此學習也不該有放鬆的地方。隻要一旦自滿,就全部都放鬆下來了。

  ●古人仕學兼資,吾獨馳驅軍旅。君恩既重,臣誼安辭?委七尺於行間,違二親之定荀。掃蕩廓清未效,艱危困苦備嚐。此於忠孝何居也?願吾子弟思其父兄,勿事交遊,勿圖溫飽,勿幹戈而俎豆,勿弧矢而鼎彝。名須立而戒浮,誌欲高而無妄。殖貨矜愚,乃怨尤之咎府;酣歌恒舞,斯造物之謬民。庭以內悃幅無華,門以外卑謙自牧。非惟可久,抑且省愆。凡吾子弟,其佩老生之常談;惟我一生,自聽彼蒼之禍福。

  --(明)盧象升:《忠肅集·寄訓子弟》

  [譯文] 古人做官而兼治學,我獨自奔波於軍旅之間。皇上的恩典既重,為臣之義怎可推托?委七尺之身於行伍間,不能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掃蕩敵人、安定天下的功效還未顯現,而艱難困苦已經嚐遭,忠孝又表現在何處?希望我家子弟想著你們父兄,不要從事交遊,不要隻圖溫飽,不要值兵戎而想祭享,不要執弓矢而想銘之鼎彝。要建立自己的名聲,但要戒浮名;誌氣要高,不可狂妄。殖貨財以炫耀愚民,是引起怨尤的根源;沉溺於酒醉歌舞,實在是造物主的罪人。居家要至誠質樸,對人要尊重謙虛,不但可保長久,還可以減少過失。凡我家子弟,希望記著這些老生常談;我的一生是禍是福,則聽憑上大去安排。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