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7章 讀書務求心領神會

  --唐順之

  ●與人相與,須有以我客人之意,不求為人所容。顏子犯而不校,孟子三自反,此心翕聚處,不肯少動,方是真能有容。一言不如意,一事少拂心,即以聲色相加,此匹夫而未嚐讀書者也。韓信受辱胯下,張良納履橋端,此是英雄人以忍辱濟事。靜修之言曰:誤人最是婁師德,何不春生未唾前?學人當進此一步。

  [譯文] 與人相處,必須有由我來容忍別人的想法,不必苛求被別人所容忍。顏回被別人侵犯而不計較,孟子每天數次自我反省,這種心思集中不輕易波動,才真正能夠有容人之心。一句話不如自己的意,一件事稍微不順自己的心,就對人施以嚴厲的聲調、臉色,這是沒有涵養、沒有讀過書的人。韓信能忍受從別人胯下鑽過去的恥辱,張良能在橋頭為人穿鞋,這是英雄之人用忍受恥辱來求得事業成功。劉因說過:最誤人的是婁師德,為什麽不教人在別人沒有撕破臉皮之前就與人交好呢?讀書人應當在這個問題上做得更好些。

  ●顏子裕為邦之略,而簞瓢陋巷;原憲釜甑生塵,而辭祿九百。總因富貴是人之性命,緊說著不處,人隻是欲;貧賤是人之仇敵,緊說著不去,人隻是惡。貧賤原與道近,做聖賢全在此處體驗。孔顏造下這局麵,要入此門,嫌貧賤不得。

  [譯文] 顏回很懂得治理國家的謀略,卻一簞飯、一瓢飲住在陋巷裏;原憲家中的鍋子等器物都生了塵土,卻辭掉九百祿金。都是因為富貴是人的性命,總是說著而未能處在富貴之中,人們隻是想著;貧賤是人的仇敵,總是說著未能甩掉貧賤,人們隻是厭惡。貧賤原本與道相近,要做聖賢的人全都必須在這裏體驗。孔子、顏回他們造成了這個局麵,想要成為這一類人,就不能嫌棄貧賤。

  ●人生第一吃緊,隻不可見人有不是。一見人之不是,便隻是求人,則親疏遠近,以及童仆雞犬,到處可憎,終日落坑塹中矣。臣弑君,子弑父,亦隻是見君父、有不是處耳,可畏哉!

  [譯文] 人生中最重要的,隻是不可以看到別人有不是之處。一看到別人的不是之處,就會老是苟求別人,就會無論是親近的、疏遠的人,還是小孩、仆人甚至雞狗之類,到處都覺得可恨,整天陷在恨人的泥坑中了。大臣殺害君王,兒子殺害父親,也就是他們隻看到君王、父親有不足之處罷了。這真可怕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