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禦 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 季複膳,然後亦複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 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
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而養。文王一飯,亦 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間。
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 "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 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 十三而終。
成王幼,不能蒞阼,周公相,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 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為世 子也。
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幹戈,秋冬學羽,皆於東序。小樂正學幹, 大胥讚之。師學戈,龠師丞讚之,胥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 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大樂正學舞幹戚,語說, 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論說在東序。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問三席, 可以問。終則負牆,列事未盡,不問。
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及行事,必以幣。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凡 語於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曲藝皆誓之,以待 又語。三而有一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 也。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於東序,一獻, 無介語可也。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 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知其父子君臣之 道也。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大 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師也者,教之以 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 周,有師保,有疑丞,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也。君子曰德, 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謂也。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 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 於君則為之。'況於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之,是故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 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蒞阼, 以為世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 君臣長幼之義也。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 然後兼天下而有之。是故,養世子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 已。其齒於學之謂也。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 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眾著於君臣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 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居 在斯謂之臣,君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 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 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周公踐阼。
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其朝於 公,內朝則東麵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為之。其在宗廟 之中,則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獻受爵,則以上嗣。
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逾父兄,其公大事,則以其喪服之精粗為序。雖於 公族之喪亦如之,以次主人。若公之族燕,則異姓為賓,膳宰為主人,公與父兄 齒。族食,世降一等。
其在軍,則守於公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於公宮,正 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宮貴室,諸子諸孫守下宮下室。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為 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練祥則告。族之相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 有司罰之。至於賻承含,皆有正焉。
公族其有死罪,則磬於甸人。其刑罪,則纖專刂,亦告於甸人。公族無宮刑。 獄成,有司讞於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 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 "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於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有 司對曰:"無及也!"反命於公,公素服不舉,為之變,如其倫之喪。無服,親 哭之。
公族朝於內朝,內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外朝以官,體異姓也。 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賢也。登受爵以上嗣,尊祖 之道也。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公與族燕則以齒,而孝弟之道達矣。 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殺也。戰則守於公禰,孝愛之深也。正室守大廟,尊宗 室,而君臣之道著矣。諸父諸兄有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道達矣。五廟之孫, 祖廟未毀,雖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親也。親未絕而列於庶人, 賤無能也。敬吊臨賻,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 而眾鄉方矣。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刑於隱者, 不與國人慮兄弟也。弗吊,弗為服,哭於異姓之廟,為忝祖遠之也。素服居外, 不聽樂,私喪之也,骨肉之親無絕也。公族無宮刑,不翦其類也。
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眾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 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行事反命,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 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退,修之以孝養也。 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 禮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眾以事,達有神,興有德也。正君臣之位, 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 反,養老幼於東序",終之以仁也。是故,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 行之以禮,修之以孝養,紀之以義,終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眾皆知其 德之備也。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眾安得不喻焉?《兌命》曰: "念終始典於學。"
《世子》之《記》曰:"朝夕至於大寢之門外,問於內豎曰:'今日安否何 如?'內豎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世子,世 子色憂不滿容。內豎言複初,然後亦複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視寒暖之 節。食下,問所膳羞。必知所進,以命膳宰,然後退。若內豎言疾,則世子親齊 玄而養。膳宰之饌,必敬視之,疾之藥,必親嚐之。嚐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嚐 饌寡,世子亦不能飽。以至於複初,然後亦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