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心術上第三十六

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日不見色,耳不聞聲。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馬走,使盡其力;毋代鳥飛,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動,以觀其則。動則失位,靜乃自得。

道,不遠而難極也,與人並處而難得也。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不留處。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智乎,智乎,投之海外無自奪。求之者不及虛之者。夫聖人無求之也,故能虛。

虛無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君臣父子人間之事謂之義,登降揖讓、貴賤有等、親疏之體謂之禮;簡物、小大一道,殺僇禁誅謂之法。大道可安而不可說。真人之言不義不頗,不出於口,不見於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則?

天曰虛,地曰靜,乃不忒。潔其宮,開其門,去私毋言,神明若存。紛乎其若亂,靜之而自治。強不能遍立,智不能盡謀。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當,謂之聖人。故必知不言之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殊形異勢,不與萬物異理,故可以為天下始。

人之可殺,以其惡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惡,恬愉無為,去智與故。其應也,非所設也;其動也,非所取也。過在自用,罪在變化。是故有道之君子,其處也若無知,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

"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耳目者,視聽之官也,心而無與於視聽之事,則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過而目不見,聲至而耳不聞也。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術者,無為而製竅者也。故曰"君"。"毋代馬走","毋代鳥飛",此言不奪能能,不與下試也。"毋先物動"者,搖者不定,躁者不靜,言動之不可以觀也。"位"者,謂其所立也。人主者立於陰,陰者靜,故曰"動則失位"。陰則能製陽矣,靜則能製動矣,故曰"靜乃自得"。

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故曰"不遠而難極也"。虛之與人也無間,唯聖人得虛道,故曰"並處而難得"。世人之所職者精也。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立矣,獨則明,明則神矣。神者至貴也,故館不辟除,則貴人不舍焉。故曰"不潔則神不處"。"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虛矣。虛者,無藏也。故曰去知則奚求矣,無藏則奚設矣。無求無設則無慮,無慮則反複虛矣。

天之道,虛其無形。虛則不屈,無形則無所低,無所低。故遍流萬物而不變。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職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謂所得以然也以。無為之謂道,舍之之謂德,故道之與德無間,故言之者不別也。間之理者,謂其所以舍也。義者,謂各處其宜也。禮者,因人之情,緣義之理,而為之節文者也。故禮者謂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諭義之意也。故禮出乎理,理出乎義,義因乎宜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殺僇禁誅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權,權出乎道。

道也者,動不見其形,施不見其德,萬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極。故曰"可以安而不可說"也。真人,言至也。不宜,言應也。應也者,非吾所設,故能無宜也。不頗,言因也。因也者,非吾所取,故無頗也。"不出於口,不見於色",言無形也;"四海之人,孰知其則",言深囿也。

天之道虛,地之道靜。虛則不屈,靜則不變,不變則無過,故曰"不忒"。"潔其宮,開其門":宮者,謂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宮"。潔之者,去好過也。門者,謂耳目也。耳目者,所以聞見也。"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名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姑形以形,以形務名,督言正名,故曰"聖人"。"不言之言",應也。應也者,以其為之者人也。執其名,務其所以成,此應之道也。"無為之事",因也。因也者,無益無損也。以其形因為之名。此因之術也。名者,聖人之所以紀萬物也。人者立於強,務於善,未於能,動於故者也。聖人無之,無之則與物異矣。異則虛,虛者萬物之始也,故曰"可以為天下始"。

人迫於惡,則失其所好;怵於好,則忘其所惡。非道也。故曰:"不怵乎好,不迫乎惡。"惡不失其理,欲不過其情,故曰:"君了。""恬愉無為,去智與故",言虛素也。"其應非所設也,其動非所取也",此言因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感而後應,非所設也;緣理而動,非所取也。"過在自用,罪在變化":自用則不虛,不虛則仵於物矣;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故道貴因。因者,因其能者言所用也。"君子之處也若無知",言至虛也。"其應物也若偶之",言時適也,若影之象形,響之應聲也。故物至則應,過則舍矣。舍矣者,言複所於虛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