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章 勸學篇(4)

  乃諸弟每次寫信,從不將自己之業寫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諸事;此時家中重慶②,外事又有我照料,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後寫信,但將每月作詩幾首,作文幾首,看書幾卷,詳細告我,則後寫信,但將每月作詩幾首,作文幾首,看書幾卷,詳細告我,則我歡喜無量!諸弟或能為科名中人,或能為學問中人,其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遲,而遂謂無可自力也。如霞仙今日之身分,則比等閑之秀才高矣。若學問愈進,身分愈高,則等閑之舉人進士,又不足論矣。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兄往年極無恒,近年略好,而猶未純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則無一日間斷,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自七月起,至今已看過《王荊公③全集》百卷,《歸震川④文集》四十卷,《詩經大全》二十卷,《後漢書》百卷,皆朱筆加圈批。雖極忙,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諸弟若能有恒如此,則雖四弟中等之資,亦當有所成就,況六弟九弟上等之資乎?

  明年肄業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無不可者,謂在家不好用功,此巧於卸責者也。吾爭在京,日日事務紛冗,而猶可以不間斷,況家中萬萬不可及此間之紛冗乎?

  樹堂均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書十五頁,亦極有恒。諸弟試將《朱子綱目》過筆圈點,定以有恒,不過數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⑤,每經不過數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間斷看書之事,又勿以考試將近,而間斷看書之課。雖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試之日,出場亦可看也。兄日夜懸望,獨此有恒二字告諸弟,伏願諸弟刻刻留心。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注釋”

  ①遺澤:祖輩遺留下來的恩澤。

  ②重慶:舊時指祖父母、父母為健在。

  ③王荊公:宋代政治家王安石。

  ④歸震川:明代學者歸有光。

  ⑤注疏:後人對前代文章典籍所作注解、疏證。

  “譯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的信,想已接到。我承蒙祖宗留下的遺澤,祖父的教訓,幸運的得了科名。沒有內顧之憂,卻有得意的外遇,算是一無所缺了,所希望的,是弟弟們個個自強自立,同心協力,又怕什麽名聲不顯赫,家運不興旺呢,想另立課程,多講條規,使弟弟們遵行,又恐怕弟弟們見而生厭;想默默不說,又怕失了兄長督責的道義。所以往年常限弟弟們的功課,近來隻強調有恒二字,所希望弟弟們的,是把每月功課,寫明白告訴我,那我的心裏便有了安慰。

  但弟弟們每次寫信,從不把自己的學業寫明白,隻是喜歡說家事和京城中的事。這個時侯,家裏正處於慶祝氣氛之中,外麵的事又有照料。弟弟們可以一概不管,隻要把每月作詩幾首,作文幾篇,看書幾卷,詳細告訴我,那我太高興了。各位弟弟或者可以成為科名中的人,或者可以成為學問中的人,但為父母的令子卻都一樣,這是我高興的第一一點。要慎重,不要以科名遲了,便說自己不行。如霞仙,今天的身份,比一般的秀才就高一些。如果學問再進,身分更高,那一般的舉人進士,又不必去說了。

  學問是沒有窮盡的,總以有恒為主。兄長往年沒有恒心,近年略好,而還沒有純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沒有一天間斷。每天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至少二十頁,多不論。自七月起,到現在已經看過《王荊公文集》百卷,《歸震川文集》四十卷,《詩經大全》二十卷,《後漢書》百卷,都朱筆加圈點批注。雖然很忙,也要了結當天功課,不因昨天耽擱了,今天補做,也不因明天有事,今天預先做。弟弟們如果能這樣有恒,那四弟雖是中等的姿質,也應當有所成就,何況六弟、九弟是上等姿質呢?

  明年肄業的地方,不知定了沒有?或者在家,或者在外,都無不可。說在家不好用功,這是巧於卸責。我現在京城,天天事務紛冗,都可以不間斷,何況在家呢?

  樹堂、筠仙從十月起,每十天作文一篇,每天看書十五頁,也很有恒。弟弟們試著把《朱子綱目》過目圈點,堅持有恒,不要幾月,就看完了。如果看注疏,每經不過幾個月就看完,切不要強調家中有事,而間斷看書。也切不要強調考試將近,而間斷看書。就是走路的時侯,到店的時侯,都可以看。考試那天。出場也可以看。兄長日夜懸望,隻有"有恒"二字告弟弟們,願弟弟們時刻留心。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二一月二十一日)致諸弟?按月作文寄京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去年十二月廿二日,寄去書函,諒已收到。項接四弟信,謂前信小注中,誤寫二字,其詩此即付還,今亦忘其所吳語何矣。諸弟寫信,總雲倉忙,六弟去年曾言南城寄信之難,每次至撫院齋奏廳打聽雲雲,是何其蠢也?靜坐書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信,何必打聽聽差行期而後動筆哉?或送至提塘,或送至岱雲家,皆萬無一失。何必問了無涉之齋奏廳哉?若弟等倉忙,則兄之倉忙,殆過十倍,將終歲無一字寄家矣。

  送王五詩第二首,弟不能解,數千裏致書來問,此極虛心,餘得信甚喜;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裏,茲另紙寫明寄口。家塾讀書,餘明知非諸弟所甚願,然近處實無名師可從。省城如陳堯農、羅羅山,皆可謂名師,而六弟、九弟,又不善求益;且住省二年,詩文與字,皆無大長進。如今我雖欲再言,堂上大人亦必不肯聽。不如安分耐煩,寂處裏鬥,無師無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此則我之所期於諸弟者也。

  昔婺源汪雙池先生,一貧如洗,三十以前,以窯上為人傭工畫碗。三十以後,讀書訓蒙,到老終身不應科舉,卒著收百餘卷,為本朝有數名儒,彼何嚐有師友哉?又何嚐出裏閭①?餘所望於諸弟者,如是而已,然總不出乎"立誌""有恒"四字之外也。

  買筆付回,須待公車歸,乃可帶回,大約府試、院試可待用,懸試則趕不到也。諸弟在家作若能按月付至京,則餘請樹堂隨到隨改,不過兩月,家中又可收到。書不詳盡,餘俟續縣。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注釋”

  ①閭:裏巷的大門,此處指家鄉大門。

  “譯文”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寄信一封,想已收到。剛接到四弟的信,說前信小注中,誤寫二字,那首詩馬上附回,現在他忘記所誤是什麽。諸位弟弟寫信,總說忙碌。六弟去年曾說南城寄信的難,每次到撫院齋奏廳打聽,真是太蠢了。靜坐書院三百六十夭,天天都可寫信,何必打聽通信兵行期再動筆?或者遇到提塘,或者送到岱雲家,都萬無一失,何必去問了無關涉的齋奏廳?如果弟弟等很忙,那兄長的繁忙,比你們忙碌十倍,那不是一年無一字寄回家了。

  送王五詩第二首,弟弟不懂解,幾千裏寫信來問,這很虛心,我讀了信很高興。如件件事都勤思善問,不怕不一日千裏。現另紙寫明寄回。在家塾讀書,我明知弟弟不很願意,但附近實在沒有名師可從。省城如陳堯農、羅羅山,都可說是名師,而六弟、九弟,又不大善於求學。並且住省兩年,詩文與字,都沒有大長進。如今雖然我想再說,堂上大人也必不肯聽,不如安分耐煩,寂處裏宅,無師無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這是我所期待於弟弟們的。

  過去婺源汪雙池先生,一貧如洗,三十歲以前,在窯上為別人打工畫碗。十歲以後,讀書訓蒙,到老終身不參加科舉考試,終於著書百多卷,為清朝有數名懦,他何嚐有師友,又何嚐走出家鄉一步?我所朗待弟弟們的,如此罷了,總不外乎"立誌""有恒"四字。

  買筆付回,要等公車回,才能帶回,大約府試可待用,縣度則趕不到了。諸位弟弟在家作文,如能按月付到京城,那我請樹堂隨到隨改,不過兩個月,家中又不可收到。信寫得不詳盡,其餘等以後再寫。兄國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致諸弟?評文字之優劣

  “原文”

  子植季洪兩弟左右:

  四月十四日接子植二月三月兩次手書;又接季洪信一函,子植何其詳,季洪何其略也?今年以來,京中己發信七號,不審①俱收到否?第六號第七號;餘皆有稟堂上,言今年恐不考差,彼時身體雖平安,而癬疥之疾未愈,頭上麵上頸上,並斑駁陸離,恐不便於陛見,故情願不考差。恐堂上諸大人不放心,故特作白折楷信,以安慰老親之念。

  三月初有直隸張姓醫生,言最善治癬,貼膏藥於癬上,三日一換,貼三次即可拔出膿水,貼七次即痊愈矣。初十日,令於左脅試貼一處,果有效驗。廿日即令貼頭麵頸上,至四月八日,而七次皆已貼畢,將膏藥揭去,僅餘紅暈,向之厚皮頑癬,今已蕩然平矣,十五六日即貼遍身,計不過半月,即可畢事,至五月初旬考差,而通身已全好矣。現在仍寫白析,一定赴試,雖得不得自有一定,不敢妄想,而苟能赴考,亦可上慰高堂諸大人期望之心。寓中大小關吉,惟溫甫前月底偶感冒風寒,遂痛左膝,服藥二三帖不效,請外科開一針而愈。

  澄弟去年習柳字,殊不足觀,今年改習趙字,而參以李北海雲麾碑之筆意,大為長進,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書法以命意大高,筆不足以赴其所見,故在溫弟自不稱意,而入亦無由稱之。故論文則溫高於澄,澄難於兄,論書則澄高於溫,溫難為弟。子植書法,駕滌澄溫而上之,可愛之至!可愛之至!但不知家中舊有徐浩書和尚碑,及顏真卿書敦家廟否?若能參以二帖之沉著,直追古人不難矣。狼兼毫四枝,既不合用,可以二枝送莘田叔,以二枝送庵表叔。正月問,曾在岱雲處寄羊毫二枝,不知已收到否?五月,鍾子賓太守往湖南,可再寄二枝,以後兩弟需用之物,隨時寫信至京可也。

  祖父大人囑買四川漆,現在四川門生留京者僅二人,皆極寒之士,由京至渠家,有五千餘裏,由四川至湖南,有四千餘裏,彼此路皆太遠。此二人在京,常半年不能得家信,即令彼寄信至渠家,渠家亦萬無便可附湖南。九弟須詳稟祖父大人,不如在省以重價購頂上川漆為便。

  做直牌匾,祖父大人係馳封吵憲大夫,父親係誥封中憲大夫,祖母馳封恭人,母親誥封恭人,京官加一級請封,侍讀學士是從四品,故堂上皆正四品也。藍頂是暗藍,餘正月已寄回二頂矣。書不宣盡,諸詳澄溫書中,今日身上敷藥,不及為楷,堂上諸大人,兩弟代為稟告可也。(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注釋”

  ①不審:不知。

  “譯文”

  子植、季洪兩弟左右:

  四月十四日,接子植二月、三月兩次手書,又接季洪信一封。子植那麽詳細,季洪為什麽又那樣簡略?今年以來,我這裏已發信七號,不知都由到沒有?第六號、第七號,我都有稟呈堂上大人,說今年恐怕不考差。那時身體雖平安,而癬疥沒有好,頭上、臉上、頸上,都班剝陸離,恐怕不便於去見皇上,所以情願不考差,恐怕堂上大人不放心,所以恃寫白析楷信,以安慰老親的懸念。

  三月初直隸姓張的醫生,說最會治癬,貼了膏藥在癬上,三天一換,貼三次就可拔出膿水,貼七次就痊愈。初十日,叫他在左脅試貼一個地方,果然有效。二十日,叫他貼頭、臉、頸,到四月八號,七次都己貼完,將膏藥揭掉,僅僅剩了紅暈,過去的厚皮頑癬,己蕩然而平,十、八、六日貼遍身,總共不過半月,就可完畢,到五月初旬考差,通身全好了。現在仍然寫白折,一定赴試,雖說考不上自有一定,不敢妄想,而如果能赴考,也上可慰高堂上各位大人期待的心。家中大小平安,隻有溫甫前月底偶感昌風寒,左膝痛,吃了兩三貼中藥,請外科打一針就好了。

  澄弟去年習柳字,殊不足觀,今年改習趙字,而參以李北海雲麾碑的筆意,大為長進。溫弟時文己是才華橫溢,長安各位朋友都稱讚。書法的命意大高,筆不能跟著表現,所以在溫弟自己不滿意,而別人也沒什麽可稱讚。所以論文,則溫高於澄,澄難以為兄;論書法則澄高於溫,溫難以為弟。子植書法,駕滌、澄、溫而上,可愛之至!可愛之至!但不知家中舊有徐浩書和尚碑,及顏真卿書郭家廟不,如能參以兩帖的沉著,那直追古人不難,狼兼毫四伎,既然不合用,可以兩枝送莘田叔,以兩枝送庵表叔,正月問,曾經在岱雲處寄羊毫二枝,不知已收到沒有,五月,鍾子賓守往湖南,可再奇二枝,以後兩弟要用之物,隨時寫信到京城。

  祖父大人囑咐買四川漆,現在四川門生留京的僅二人,都是很貧寒的士人。由京到他們家鄉,有五千多裏。由四川到湖南,有四千餘裏,彼此路都太遠。這兩人在京城,半年不能收到家信,就是叫他寄信回去,他家也萬沒有便人附東西到湖南。九弟要詳稟祖父大人,不如在省以高價購買上等川漆還便當些。

  做直牌匾,祖父大人是馳封中憲大夫,父親是誥封中憲大夫,祖母馳封恭人,母親誥封恭人。京官加一級請封,侍讀學士是從四品,所以堂上都是正四品。藍頂是暗藍。我正月寄回二頂。書不盡宣,諸詳澄、溫書中。今日身上敷藥,不及為楷,堂上諸大人,兩弟代為稟告。(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致諸弟?讀書宜選一明師

  “原文”

  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胡二等初一日到營,接奉父大人手諭及諸弟信,具悉一切。於二十日在漢口起,二十一日到黃州。二十二日至者城,以羊一豕一為文祭吳村甄甫師。二十三日過江至武昌縣。二十四在巴河晤郭雨三之弟,知其兄觀亭在山西,因屬邑失守革職,雨三現署兩淮監運使。二十九日至蘄州,是月水師大戰獲勝。

  初一初四初五,陸軍在田家鎮之對岸半壁山大戰獲勝。初九初十水師在蘄州開仗小勝,十三日水師大破田家鎮賊防,燒賊船四千餘號。自有此軍以來,陸路殺賊之多,無過於初四之戰,水路燒船之多,無有過於十三之役。現在前幫己至九江,吾尚駐田家鎮,離九江百五十裏。陸路之賊,均具奏報之中,茲並抄錄寄回,祈敬呈父親大人叔父大人一覽。劉一良五於廿日到田家鎮,得悉家中老幼均安,甚慰甚慰!

  魏蔭亭先生既來軍中,父大人命九弟教子侄讀書,而九弟書來堅執不肯。欲餘另請明師。餘意中實乏明師可以聘請,日內與霞仙及幕中諸君於熟商。近處惟羅研生兄,是我心中佩仰之人,其學問俱有本原,於《說文》音學輿地,尤其所長。而詩古文辭及行楷書法,亦皆井求有年。吾鄉通經學古之士,以鄒叔績為最,而研生次之。其世兄現在餘幕中,故請其寫家信聘研生至吾鄉教讀。

  研兄之繼配陳氏,與耦庚先生為聯襟,渫又明於風水之說,並可在吾鄉選擇吉地,但不知其果肯來否?渫現館徐方伯處,未知能辭彼就此否?若果能來,足開吾邑小學之風,於溫甫子植,亦不無裨益。若研兄不能來,則吾心別無他人。植弟不肯教,則乞諸弟為訪擇=師而延聘焉為要。甲三甲五可同一師,不可分開,科一科三科四亦可可同師,餘不一一,諸俟續布。(鹹豐四年十月廿二日)

  “注釋”

  ①熟商:反複商量。

  “譯文”

  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胡二等初一日到營,接奉父大人手諭和諸位弟弟的信,知道一切。兄長於二十日在漢口起程。二十一日到黃州。二十二日到諸城,殺豬宰羊並作祭文一篇祭奠吳甄甫老師。二十三日過江到武昌縣。二十四日在巴河令見郭雨三的弟弟,知道他兄長觀亭在山西,因所屬邑城失守革了職務,雨三現署兩淮鹽運使,二十九日到蘄州。這月水師大戰取勝。

  初一初四初五,陸軍在田家鎮對岸豐壁山大戰取勝。初九初十水師在蘄州開仗小勝,十三日水師大破田家鎮敵人防陣,燒敵船四千多號。自從有這支軍隊以來,陸路殺敵之多,沒有超過初四那一戰的;水路燒船之多,沒有超過十三日那一仗。現在前鋒己到九江,我還駐在田家鎮,離九江百五十裏。陸路的敵人,都在廣濟、黃海一帶。塔羅於二十三日起程去剿。一切軍事的詳請,都在具奏報告。現井抄錄寄回,敬祈呈父親大人、叔父大人一閱,劉一良於二十日到田家鎮,得悉家中老幼都平安,十分欣慰。

  魏蔭亭先生既來軍中,父大人命九弟教子侄讀書,而九弟堅執不肯,要我另外請名師。我心裏實無名師可請,日內與霞仙府幕諸君子反複商量,近處隻有羅研生兄,是我心中佩仰的人,他的學問都有本源,於《說文》音學輿地更是他的長處,而詩古文辭及行楷書法,也講求有年。我鄉通經學古之士,以鄒叔績為最,而研生次之。他的世兄現在我幕中,所以請他寫信聘研生到我鄉教書。

  研兄的繼配陳氏,與耦庚先生為聯襟,他又明了風水這說,並可在我鄉選擇吉他,但不知他肯來不?他現在徐方伯處教館,不和能辭彼就此不?如果能來,是可以開我鄉小學之風的,對於溫甫、子植也有益處。如研兄不能來,那是我心中別無他人。植弟堅執不肯教,求弟弟們訪尋一老師:甲三甲五可同一師,不可分開。科一科二科四,也可同師。餘不一一,其餘以後再寫。(鹹豐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致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賀常四到營,接弟信,言早起太晏;誠所有免。去年住營盤,各營皆畏慎早起,自臘月廿六移寓公館,早間稍晏,各營皆隨而漸晏,未有主帥晏而將弁能早者也。猶之一家之中,未能家長晏而子弟能早者也。

  沅弟在景德鎮,辦事甚為稱靠,可愛之至!惟據稱悍賊甚多,一時恐難克複,官兵有勁旅萬餘,決可無疑。季弟湖北,己來一信,胡詠帥待之甚厚,家中盡放心。家中讀書事,弟宜常常留心,如甲五科三等,皆須讀書,不失在家子弟風範,不可太疏忽也,(鹹豐九年六月初四日)

  “注釋”

  ①晏:晚,遲。

  “譯文”

  澄侯四弟左右。

  賀常四到營,接到你的信,說早起大晏,在所不免。去年住營盤,各營都怕早起。自臘月二十六移莊公館,早上稍微晏了,各營都隨著漸漸晏了。沒有主師晏而將弁能早的。好比一家之中,沒有家長晏而於弟能早的。

  沅弟在景德鎮,辦事很穩妥可靠,可愛之至!惟據說強悍的敵人很多,一時恐怕難以克複。官兵有勁旅萬餘,決可無疑。季弟在湖北,己來了一信。胡詠帥待他很厚,家裏盡可放心。家裏讀書的事,弟弟要時刻留心,如甲五科三,都要讀書,不失大家子弟風範,不要太疏忽了。(鹹豐九年六月初四日)致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

  “原文”

  澄弟左右:沅弟營中久無戰事,金陵之賊,亦無糧盡確耗①。杭州之賊目陳炳文,聞有投誠之信,克複當在目前。天氣陰雨作寒,景象亦不甚匪。吾在兵間日久,實願早滅此寇,仰斯民稍留孓遺而睹此消息,竟未知何日息兵也?

  紀澤兄弟及王甥羅婿讀書,均屬有恒。家中諸侄,近日勤奮否?弟之勤,為諸兄弟之最,儉字工夫。日來稍有長進否?諸侄不知儉約者,常常訓責之否(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注釋”

  ①耗:消息,音信。

  ②稍留孓遺:稍為留下一些後人。

  “譯文”

  澄弟左右:

  沅弟營中許久沒有戰事,金陵之敵,也沒有缺糧的確,杭州之敵人頭目陳炳文,聽說有投降的信,應該不久克複。天氣陰雨作寒,景象也不大好。我在戰場久了,實在願意早日消滅敵人,以讓老百姓稍留幾個後人。而聽了這此渭息,竟不知哪一天可以息兵?

  紀澤兄弟及王甥羅婿讀書,都還有恒。家裏各位愈來愈侄兒,近來勤奮嗎?弟弟的勤奮,是兄弟中之最。儉字工夫,近來稍長進否?侄兒輩不知道儉約的,弟弟常常訓責了嗎?(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時苦學

  “原文”

  澄沅兩弟左右:

  臘月初六接沅弟來信,知己平安到家,慰幸無己!少荃初六日起行,己抵蘇州。餘於十四日入闈寫榜①,是夜二更發榜,正榜二百七十三,副榜四十八,闈墨極好,為三十所來所未有。

  韞齋先生與副主考亦極得意,土子歡欣傳誦。韞師定於二十六日起程,平景孫編奏請便道回浙,此間公私送程隊約各三千有奇。各營挑浚奏淮河,已浚十分之六,約年內可以竣事。澄弟所勸大臣大儒致身之道,敬悉敬悉,惟目下精神,實不如從前耳。

  《鳴原堂論文鈔》、《東坡萬言書》,弟閱之如尚有不能解者,宜寫信來問。弟每次問幾條,餘每次批幾條,兄弟論文於三千裏外,亦不減對床風雨之樂弟以不能文為此身缺憾,宜趁此家居時,苦學二三年,不可拋荒片刻也。(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注釋”

  ①闈:考試的地方,卯考場。"

  “譯文”

  澄、沅兩弟左右:

  臘月初六接沅弟來信,知已平安到家,慰幸無己。少在於初六日起行,已抵蘇州。我於十四日入闈寫榜,當夜二更發榜,正榜二百七十三,副榜四十八。闈墨極好,為三十年來所沒有。

  福齋先生與副主考也很得意,士子欣喜傳誦。祖師定於二十六日起程。平景孫編修奏請便路回浙。這裏公私送程儀約各三千有奇。各營挑浚奏淮河,己浚十分之六,大約年內可以完工,澄弟所勸大臣大儒改身之道,敬悉敬悉,惟現在精神,實在不如從前。

  《鳴原堂論文抄》《東坡萬言書》,弟弟看了如有一能解的,寫信來問。弟弟每次問幾條,我每次批幾條,兄弟論文於三千裏外,也不減對床風雨之樂。弟弟以不能文為自身缺憾,宜於趁在家時,昔學兩三年,不可以片刻拋荒。(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

  “原文”

  沅弟左右,弟信言寄文每月以六篇為率,餘意每月三次,每次未滿千字者則二篇,千字以上者則止一篇。選文之法,古人選三之二;本朝入選三之一,不知果當弟意否?

  弟此時講求奏議,尚不為遲,不必過懊惱。天下督撫二十餘人,其奏疏有過弟者,有魯衛者,不有及者,弟此時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①,以吾弟攻金陵之苦力,用之他事,又何事不可為乎?(同治四年正月廿四日)

  “注釋”

  ①恒:恒心。

  “譯文”

  沅弟左右:

  弟弟信中說寄文章每月規定六篇我的意思每月三次,每次不滿幹字的寫兩篇,千字以上的隻要一一篇。選文的方法,古人選三分之二,本朝入選三分之一,不知合弟弟的意不?

  弟弟現在講求奏議,還不遲,不必過於懊惱。天下督撫二十多人,奏疏超過弟弟的,有魯衛者,有不及者,弟弟這時用功,不求太猛了,但求有恒心。以我弟攻金陵的苦力,用於其他事,又何事不可以做成。(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四日)致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

  “原文”

  澄沅弟左右:

  紀瑞侄得取縣案首,喜慰無已!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諄囑瑞侄從此奮勉加功,為人與為學並進,切戒驕奢二字,則家中風氣日厚。而諸子侄爭相濯磨①矣。

  吾自受督辦山東軍務之命,初九十三日兩折,皆己寄弟閱看,茲將兩次批諭抄閱。吾於廿五日起行登舟,在河下停泊三日,待遣回之十五營,一概開行,帶去之六營,一概拔隊,然後解維長行,茂堂不願久在北路,擬至徐州度署。九月問準茂堂還湘,勇丁有不願留徐者,亦聽隨茂堂歸。總使吉中全軍,人人榮歸,可去可來,無半句閑話,惹人談論,沅弟千萬放心。

  餘舌尖蹇澀。不能多說話,諸事不甚耐煩,幸飲食如常耳。沅弟濕毒未減,懸之至!藥物斷難收效,總以能養能睡為妙!(同治四年五月廿五日)

  “注釋”

  ①濯磨:濯:洗,此處指爭相學習和磨練。

  “譯文”

  澄、沅弟左右:

  紀瑞侄得了縣的案首,大高興了!我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就是讀書的種子,世家的招牌,禮義的旗幟。諄囑咐瑞侄從此更加奮發,為人與為學並進,世戒驕奢二字,那家裏的風氣便越淳厚,而子侄們都爭相濯磨。

  我自受了督辦山東軍務的命令,初九、十三日兩折,都己寄給弟弟看。現將兩次批諭抄給你看。我於二十五日起行登船,在河下停泊三天等遣回的十五營,一概開行。帶去的六營,一概拔隊,然後解維長行。茂堂不願久在北路,準備到徐州度署,九月問準備茂堂回湖南,士兵有不願留徐州的,也聽其隨藏堂回去。總要讓吉中全軍,人人榮歸,可去可未,沒有半句閑話,惹人家議論,沅弟千萬放心。

  我舌尖蹇澀,不能多說話,什麽事都不耐煩,幸虧飲食還如常。沅弟濕毒沒有減輕,懸念之至!藥物決難收效,總以能養能睡為妙。(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致四弟九弟?述為不學有四要事

  “原文”

  澄沅兩弟左右:屢接弟信,並閱弟給紀澤等諭帖,具悉一切。兄以八月十三出省,十月十五日歸署,在外匆匆,未得常寄函與弟,深以為歉小澄生子,嶽鬆入學,是家中近日可慶之事,沅弟夫婦病而速痊,亦屬可慰。

  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為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恒,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兩弟如以為然,望常以此教誡子侄為要。

  兄在外倆月有餘,應酬極繁,眩暈腦氣等症,幸示複發,腳中亦愈。惟目蒙日甚①小便太多,衰老相逼,時勢當然,無足怪也。(同治六年十月廿三月)

  “注釋”

  ①日甚:一天比一天厲害。

  “譯文”

  澄、沅兩弟左右:

  多次接到你們的信,並看了弟弟紀澤等的諭帖,具悉一切。兄長八月十三日出省。十月十五日歸署。在外匆匆忙忙,沒有常常寫信給你們,深以為歉。小澄生子,嶽鬆入學,是家中近日可以慶祝的事。沅弟夫婦病而速愈,也可欣慰。

  我見家裏後輩,體質虛弱,讀書不大長進,曾經以為學等四件事勉勵兒輩。一是看生書要求速,不多讀就會陋鈍。一是溫舊書要求熟,不背誦就易忘。一是習字要有恒,不會寫便好比身上無衣,山上無樹。一是作文要苦思,不會寫文章,好比啞巴不能說話,馬跤不能行走。四者缺一不可,這是閱曆一生才知道的,今也希望子侄努力實行。兩位弟弟如果認為對,望常以這四點教誡子侄。

  兄長在外兩月有餘,應酬很繁忙,眩暈疵氣等病,幸虧沒有複發,腳腫也好了。隻是眼睛蒙蒙一天天厲害,小便太多,衰老相逼而來,時勢如此,不足怪。(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