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回 孽龍求觀音講和 真君五次收孽龍

  卻說觀音菩薩別了真君,欲回普陀岩去。孽龍在途中投拜,欲求與真君講和,後當改過前非,不敢為害。言辭甚哀。觀音見其言語懇切,乃轉豫章,來見真君。真君問曰:“大聖到此,複有何見諭?”觀音曰:“吾此一來,別無甚事,孽龍欲與君講和,今後改惡遷善,不知君肯允否?”真君曰:“他既要講和,限他一夜滾百條河,以雞鳴為止。若有一條不成,吾亦不許。”弟子吳猛諫曰:“孽畜原心不改,不可許之。”真君曰:“吾豈不知?但江西每逢春雨之時,動輒淹浸,吾欲其開成百河,疏通水路耳,非實心與之和也,”觀音亦曰:“害人之物,吾亦不能容他。但適來見其言辭懇切,聊此一行耳。和與不和,卻憑君自處。”

  於是觀音遂辭真君而去。孽龍接見,問其所以。觀音將真君所限之事,一一說與孽龍。孽龍大喜,是夜用盡神通,連滾連滾,恰至四更,真君命社伯等神扣計其數,已滾九十九條,社伯心慌,乃假作雞鳴,引動眾雞皆鳴。孽龍聞得大驚懼,自知不能免罪,乃化為一少年,未及天明,即遁往湖廣躲避去訖。真君至天明查記河數,止欠一條。雞聲盡鳴,乃知是社伯假雞鳴也,遂令弟子計功受賞。真君急尋孽龍之時,已不知其所在。後來遂於河口立縣,即今之南康湖口縣是焉。

  卻說孽龍遁在黃州府黃崗縣地方,變作個少年的先生求館。時有姓史的,有一老者,名仁,家頗饒裕,有孫子十餘人,正欲延師開館。孽龍至其家,揖曰:“小生姓曾名良,本貫豫章人氏,聞君家有館,特來領教。”史老見其人品清高,禮貌恭敬,心竊喜之,但未知其學問何如,遂謂曰:“敝鄉舊俗,但先生初來者,或考之以文,或試之以對,然後啟帳單。老有一對,欲領尊教,何如?”孽龍曰:“願聞。”史老曰:“曾先生腰間加一(四)點,魯邦賢士。”孽龍曰:“我就把令孫為對。”遂答曰:“史小子頭上著一橫,吏部天官。”史老見先生對此對絕妙,不勝之喜,乃曰:“先生高才邃養,奈寒舍學俸微少,未可輕屈。”孽龍道:“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史老遂擇日啟館,叫諸孫具贄見之儀,行了拜禮,遂就門下授業。孽龍教授那些生徒,辨疑解惑,講書說經,明明白白,諸生大有進益,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以孽龍自滾河以後,遍尋不見,遂同甘戰、施岑二人徑到湖廣地麵,尋覓蹤跡。忽望妖氣在黃崗縣鄉下姓史的人家,乃與二弟子徑往其處,至一館中,知是孽龍在此變作先生教訓生徒。真君乃問其學生曰:“先生哪裏去了?”學生答雲:“先生洗浴去了。”真君曰:“在哪裏洗浴?”學生曰:“在澗中。”真君曰:“這樣十一月天氣還用冷水洗浴?”學生曰:“先生是個體厚之人,不論寒天熱天,常要在水中去浸一浸。若浸得久時,還有兩三個時辰才回來。”真君乃與弟子坐在館中,等他回時就下手拿著。忽舉頭一看,見柱壁上有對聯雲:

  趙氏孤兒切齒不忘屠岸賈;

  伍員烈士鞭屍猶恨楚平王。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又壁上題有詩句雲:

  自歎年未(來)運不濟,子孫零落卻無遺。

  心懷東海波瀾闊,氣壓西江草樹低。

  怨處咬牙思舊恨,豪眾揮筆記新詩。

  男兒不展風雲誌,空負天生八尺軀。

  真君看詩對已畢,乃大驚,謂其弟子曰:“此詩此對自是複仇之語,若此孽不除,終成大患,汝等務宜勉力擒之。”言未畢,忽史老來館中看孫子攻書。時盛冬天氣,史老身上披領羊裘,頭上戴頂暖帽,徐徐而來。及見真君豐姿異常,連忙施禮,問曰:“先生從何而來?”真君答曰:“小生乃豫章人,特來訪友。”史老謂孫子曰:“客在此,若何不通報?”遂邀真君與二弟子至家下告茶。茶畢,史老問真君姓名,真君曰:“小生姓許名遜,此二徒一姓施名岑,一姓甘名戰。”史老曰:“聞得許君者法術甚妙,誅滅蛟精,敢是足下否?”真君曰:“然。”史老遂下拜禮,真君以其年老,即連忙答之。史老謂真君曰:“仙駕臨此,欲何為?”真君曰:“尊府教令孫者,乃孽龍精也,變形於此,吾尋蹤覓跡,特來擒之。”史老大驚,乃曰:“怪道這個先生無問寒天暑天,日從澗中洗浴,浴水之處,往時淺淺的,今成一潭,深不可量。”真君曰:“尊翁有緣,幸遇小生相救。不然,今日是個屋舍,後日是個江河。即尊翁家屬等,且葬魚腹矣。”史老曰:“此蛟精怎的拿他?”真君曰:“此孽千變萬化,他若提防於我,變化更易。今或不之提防,縱要變時,必資水力,可令公家幾水缸、水桶、洗臉盆及碗盞之類,皆不可注水,使他變化不去,我自然拿了他。”

  史老分付已畢,孽龍正洗浴回館,真君見了,大喝一聲:“孽畜,走哪裏去!”孽龍大驚,卻待尋水而變,遍處無水,惟硯池中有一點餘水未傾,遂從裏麵變化而去。此一變,變得極是詭秘,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竟不知其蹤跡也。後人遂有詩歎曰:

  堪歎蛟精玄上玄,墨泡變化至今傳。

  當時若肯心歸正,卻有金書取上天。

  卻說史老見真君趕去孽龍,甚是感謝,乃留真君住了數日,極甚款曲。真君曰:“此處孽龍居久,恐有沉沒之患。汝可取杉木一片過來,吾書符一道,打入地中,庶可以鎮壓之。”真君鎮符已畢,感史老相待殷勤,更取出靈丹一粒,點石一片,化為黃金,約有三百餘兩,相謝史老而去。施岑曰:“孽龍今不知遁在何去?可從此湖廣上下,遍處尋覓誅之。”真君曰:“或此孽瞰我等在此,又往豫章,欲沉其郡城土地,未可知也。莫若且回家中覓其蹤跡,如果不在,再往外獲之未晚。”於是師弟們一路回歸。畢竟後來擒蛟如何?且聽下麵分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