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回 真君訪郭璞尋居 朝廷舉真君孝廉

  卻說真君傳得吳君之道,回至本宅,厭居鬧市,欲尋名山勝地,以為棲身之所。聞知汝南有一人,姓郭名璞,字景純,明陰陽風水之道,遨遊江湖。真君敬訪之,欲問擇居之事。

  璞一日早起,見鴉從東南而鳴,遂占一課,斷曰:“今當有一仙客,姓許名遜者到我家中來,請我卜擇居地。此人他日有神仙之分。”至日中,家童果報曰:“客至矣。”璞聞之,慌忙出迎,揖讓而進,分賓主坐。璞問曰:“先生莫非許敬之乎?”真君曰:“公何以知之?”璞曰:“某今早卜一卦,應先生今日至,欲采居址之事。未知果然否?”真君曰:“誠然。念許遜南昌人,敝居鬧市,厭車馬之喧嘩,苦紅塵之擾攘。久聞先生通天文、地理、曆數之書,敢煩博采名山,另遷居址。未知君意若何?”璞曰:“許先生儀容秀偉,骨骼清奇,非塵中人物。富貴之地,不足以居先生。居先生者,其神仙之地乎?”真君曰:“昔日呂洞賓居廬山而成仙,鬼穀子居雲夢而得道。今或無此吉地麽?”璞曰:“有,有,但當遍曆耳。”

  於是命仆童收拾行囊,與真君同遊江南諸郡,采訪名山。行至廬山,璞曰:“此山嵯峨雄壯,湖水還東,紫雲蓋頂,累代產升仙之土。但山形屬土,先生姓許,羽音屬水,水土相克,不宜居也。但作往來遊寓之所則可矣。”又行至饒州鄱陽,地名傍湖,璞曰:“此傍湖,富貴大地,但非先生所居。”真君曰:“此地氣乘風散,安得擬大富貴耶?”璞曰:“相地之法,道眼為上,法眼次之。道眼者,憑目力之巧,以察山河形勢。法眼者,執天星、河圖、紫薇等法,以定山川吉凶。富貴之地,天地所秘,神物所護,苟非其人,見而不見。俗雲:福地留與福人來,正謂此也。”真君曰:“今有此等好地,先生何不留一記,以為他日之驗?”郭璞乃以詩為記雲。

  詩曰:

  行盡江南數百州,惟有傍湖出石牛。

  雁鵝夜夜鳴更鼓,魚鱉朝朝拜冕旒。

  離龍隱隱居乾位,巽水滔滔入艮流。

  後代福人來遇此,帝子王孫八百秋。

  許郭二人,又行至宜春棲梧山下。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曆數之書、三教九流之道,見許、郭二人,登山采地,料必其異人,遂迎至其家。詢姓名已畢,朔留二人宿於西亭,相待甚厚。真君見其人誠意殷勤,乃告之曰:“子相貌非凡,可傳吾術。”遂密授修煉仙方。王朔頓首拜謝。郭璞曰:“此居山水秀麗,宜為道院以作養真之地。”王朔從其言,遂蓋起道院。真君援筆大書三字,以作牌額於其上,曰“迎仙院。”王朔感戴不勝,二人相辭而去。

  遂行至洪都之西山之地,地名金田。則見嵯嵯峨峨的山勢,突突兀兀的峰巒,活活潑潑的青龍,端端正正的白虎;圓圓淨淨的護沙,灣灣環環的朝水。山上有蒼蒼鬱鬱的虯髯美鬆,山下有翠翠青青的鳳尾修竹。山前有軟軟柔柔的龍須嫩草,山後有古古怪怪鹿角的枯樟。也曾聞華華彩彩的鸞吟,也曾聞昂昂藏藏的鶴唳,也曾聞咆咆哮哮的虎嘯,也曾聞呦呦詵詵的鹿鳴。這山嗬,比浙之天台,更生得奇奇絕絕。比閩之武夷,更生得岧岧嶢嶢。比池之九華,更生得迤迤邐邐。比蜀之峨嵋,更生得秀秀麗麗。比楚之武當,更生得尖尖圓圓。比陝之終南,更生得巧巧妙妙。比魯之太山,更生得蜿蜿蜒蜒。比廣之羅浮,更生得蒼蒼奕奕。真個是天下無雙勝境,江西第一名山!有詩為證。

  詩曰:

  形勢蜿蜒礴且磅,奇奇怪怪色蒼蒼。

  巉岩不改清堪挹,厚重無遷靜有常。

  飛盡雲煙聞錦繡,發生草木煥文章。

  分明是個神仙宅;萬古精英此處藏。

  卻說郭璞先生,行到此山麓之下,前一觀,後一察。左一顧,右一盼,遂放下一個小團團的羅經,定了去處。取出一枚細尖尖的玄針,審了方向,撫掌大笑曰:“璞相地多矣,來嚐有如此之妙!若求富貴,則有起歇。如欲棲隱,大合仙格。觀其罔阜厚圓,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環雲拱。內外勾鎖,無不合宜。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觀君表裏,正與地符。且西山屬金,以五音論之,先生之姓,羽音屬水,金能生水,合得長生之局。舍此無他往也,但不知此地誰人為主?”

  言未罷,忽旁有一樵夫指曰:“此地乃逍遙公之業,其人姓金名寶,舊居之所也。”真君曰:“金公為人如何?”樵夫曰,“其人樸直公正,博施濟人。”真君一聞此言,不勝之喜。二人徑訪其家。金公欣然出迎,禮畢,敘賓主而坐,歡若平生。金公問曰:“二位仙客,從何而至?”郭璞曰:“小子姓郭名璞,略曉陰陽之術。因此位道友姓許名遜,欲求棲隱之地,偶采寶莊正合仙投。欲置一居以為修煉之所,不知尊翁肯慨然許否?”金公曰,“竊觀許君仙風道骨,誠非塵埃中人,第恐此地褊小,不足以處許君。如不棄,即當奉許君居之。且寒莊薄地數畝,悉當相贈。”真君曰:“雖蒙千金之諾,願尊公訂價值多少,惟命是從。”金公曰:“大丈夫一言,萬金不易。愚老拙直,平生不立文券。”乃與真君索大錢一文,中破之,自收其半,一半付還真君。真君叩頭拜謝,三人分別而去。於是真君辭了郭璞,擇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數十口,徙於西山居。

  (原書下有缺頁)

  士取進朝廷以保國家黎民,尚亦有利哉!”武帝聞奏,即降下凡一詔書,徑往取九州地麵,敕令有司,各要保舉賢良方正之士,入朝取用。

  卻說豫章郡太守範寧,見真君孝養二親,雍睦鄉裏,輕財利物,即保舉真君為孝廉,上表奏聞武帝。武帝即遣使臣束帛齎詔,取真君為蜀郡旌陽縣令。真君以父母年老,不忍遠離膝下,遂上表辭職不就。表雲:

  臣許遜,山林迂腐,草莽庸流,學不足以匡時,德不足以馭眾。伏蒙聖恩明旨,下逮郡守,謬以臣姓名,上達天聽,孤陛下求賢意也。切念臣二親已老,景逼桑榆,況臣孑身又乏棠棣。臣別父母,何以盡微孝?父母無臣,何以終餘年?伏乞陛下棄駑馬之材,不令充駕。使臣終烏鳥之養,聊得承歡,則臣之至願也。臣無任瞻天仰聖,具表以聞。武帝覽表,嘉其篤孝,以為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不允。真君辭職,屢嘉欽命,催迫上任。捱至次年,真君不得已,辭別父母妻子而出。不知到任政績如何?且看下麵分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