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九回 得妖書玉闕驚帝 勵蔭襲襄城督師

  話說崇禎皇帝在龍案上見放著一角公文,拆出來一看,乃是一張大黃紙,寫著數十個碗口大的字:大順永昌皇帝傳知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準於三月十九日,至北京下馬。後麵又贅一筆:“此角公文至會同館繳。”

  崇禎皇帝看了這角公文,龍顏大怒,責問殿頭官。殿頭官聲言不知,隨把收本官宣來問道:“你既管收本章,為何不自檢點,把流賊的文書來戲朕躬,該當何罪?”收本官奏道:“臣昨晚隻收了三道本章:一道是黃得功勤王不遂,兵回江南;一道是左良玉缺少軍糧,請旨接濟;一道是王進忠探聽流賊還在宣府。這三道本章,俱各送進宮中,萬歲已經覽過。今日並未接本,這公文不知從何而來?微臣豈敢妄接!殿頭官又豈敢放在龍案,還求我主明察。”帝聞奏想了一想道:“卿且退。”隨對左右大臣道:“這角公文從何而來?忽在龍案上,大是怪事。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即交與眾臣觀看。一個個麵麵相看,如聾似啞。忽見朝門官飛奔上殿跪奏:“啟萬歲,今有遠探來報,流賊人馬已到昌平州,沿途俱是賊寇,離京城不遠了。”帝聞奏大驚道:“朕昨日才覽王進忠的本章,還說流賊現在宣府。今隔一夜,為何又報到了昌平?況有居庸、八達幾處險關,縱賊會飛,也無這般急速。難道探子妄奏不成?哪一位卿家肯親去確探回報?”隻見九門提督杜勳願往。萬歲道:“卿去探聽賊情,誰人代守皇城?”杜勳即舉薦杜秩亨思誠勤慎,可以代管。帝即準奏,著令兵部挑選三千人馬,交杜勳去探賊情。

  杜勳這個奸監,前在寧武關已經降賊,約定回京暗做內應,故舉同黨杜秩亨代管九門,以便獻城接賊。自己領著三千人馬,與那些屬狗的奸細,齊出了德勝門,飛奔昌平。見了闖王說:“皇城並無強兵勇將,可以趁早破都。”李賊歡喜,與杜勳合兵,就傳令今晚起馬,明早圍困京城。杜勳隨差心腹內司回京,假報社勳兵到昌平,遇賊戰死,人馬四散。皇帝信以為真,反把奸賊追贈官職。帝見事已危急,升殿與朝臣商議。文武諸臣議論紛紛,也有說棄了京城,出巡南京的;也有說把東宮太子托與周國丈,叫他保著千歲投奔他省,調兵取救,倘有不測,可以中興的。萬歲聽了這些言語,低頭沉吟未決。忽聞城外喊聲大起,大炮驚天。朝門官慌慌張張前來啟奏:“我主,不好了!流賊已困皇城,快請發兵防守。”萬歲聞言,大驚失色,急叫眾卿回府,盡撥家將與朕保守城池。眾大臣麵麵相看,無言可答。隻有襄城怕李國幀跪奏:“臣願帶領禦林軍,及各家蔭襲舍人,上城防守。”皇上大喜,準奏散朝。

  李國楨督率眾軍上德勝門擋賊。隻見賊營布滿教場,把皇城圍得鐵桶相似。流賊拚死命扒城,被李國楨打斷雲梯,又架起大炮,對正李闖打去。誰知天意不從,瞄高了半寸,這銃彈恰在李闖頭上過去,把他的帳房打得稀爛,又傷了無數流賊。李闖心慌,意欲退兵。宋炯道:“萬歲不必著忙,待叫杜勳問明,再作道理。”李闖即傳杜勳入帳,問道:“你昨說城中已有內應,城上又無強兵,為何遇此勁敵難攻?莫非你這奴才說謊騙我。左右,與我拿去殺了!”杜勳心慌,連忙叩頭道:“奴婢怎敢假話欺主,求大王把奴婢放出營去,去到城邊,查看何人守城,再作商議。”宋炯請李闖放他去打聽,回來再作主意。李闖依言,叫他速去速回,免誤孤家大事。

  杜勳領命而去。去不多時,回來報道:“奴婢到城邊,假說兵敗,獨自逃回,叫開城門,好去金鑾見駕。那城上軍士說:敵困城池,門不敢擅開,待稟襄城伯請令,才敢開門放人。我想襄城伯李國楨在此德勝門把守,怪得有這樣嚴緊。這個人又難以與他講話。依奴婢愚見,且把人馬退回二裏,遠紮營寨,待我繞到平則門去,倘遇著杜秩亨,便好行事。要破京都,全在此人身上。”李闖依言,即傳令移營遠紮,叫周超、苗人鳳帶領五千人馬,同杜勳前去西直、平則兩門圍困,以便打聽裏邊信息。三人得令,帶兵把兩門圍困。杜勳先到西直門探訪,知是京營團練副將王金祿在此防守。杜勳曉得這個難以講話,轉到平則門去打聽,知是杜秩亨在此防守。遂寫私書一封,命一頭目用箭射上城去。不久,頭目回來,杜勳一見便問:“可有回書沒有?”頭目道:“城上也射下一封書來。”就把此書呈上。杜勳與周超、苗人鳳拆開同看,見上麵寫著:宗弟來書,我已明白。新主駕到,自然裏應外合。但隻一件,未開裏羅城,必須先攻外羅城。外羅城一破,裏邊自然大亂。隻看平則門旗竿上有三盞白燈籠為號,頭一盞休動人馬;第二盞且慢進兵;第三盞一齊扯起,那時大開誠門,迎接禦駕。還有一件,城上打炮,炮內並無鐵彈,說與城外大兵,不要害怕。

  杜勳與周超等大喜,忙拿書信,連夜報知李闖。李闖對軍師道:“果然城裏有了內應。大明的江山,穩在孤家掌中。”就吩咐南路的大兵,同這些屬狗的嘍羅,圍困外羅城,攻打彰義門,限十九日一齊破都,不得有誤。

  霎時間,流賊把外羅城圍得鐵桶相似。李闖王親自督兵,又把東直門圍住,四麵放炮攻打。城內官民人等,意亂心慌。早有兵馬司人朝報與宮官,求他轉奏萬歲。萬歲聞報心慌,連忙寫了一道調兵的旨意,命宮官發與閣臣範景文,命他差人先到山海關,調取吳三桂兵來護城,再調王永安、黃得功、劉宗澤、左良玉領兵前來勤王,不得有誤。宮官領旨,才出了宮門,又有報事的宮官進來報說,流賊已破彰義門外羅城了。萬歲聞言,長歎一聲道:“大事去矣!”即人昭陽正宮,與周娘娘商議救急良策。不知良策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