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八回 全忠烈周家獨占 抱貞節張宅流芳

  話說周遇吉帶著禦林家,踩進賊隊,殺了一層又一層,但五十名禦林軍怎敵得八萬賊眾?縱使殺人如切菜,亦有歇手的時候,可憐一個個盡喪沙場。周遇吉此時畫戟已經砍折,手提鋼鞭往來衝突。所到之處,無不靡潰,宋炯望見,忙吩咐弓箭手一齊放箭。周遇吉手無兵器,又知鞭短不能撥箭,坐下的馬又中箭倒地。遇吉周身中了數箭,看見後麵賊兵追得近了,大喊一聲:“臣力盡矣!”即望北叩頭,拔劍自刎而亡。後人有詩讚曰:

  男既患兮女又烈,成仁取義題名節。夫妻視死果如歸,萬古英魂同日月。

  李闖吩咐將周遇吉屍首抬回寧武關,與白氏的屍首合葬,在城上號令。即帶兵進了岱州城歇馬。

  宋炯就叫杜勳前來,吩咐了幾句,叫他往複北京。杜勳即離了岱州城,進京見了萬歲,妄奏周遇吉不聽勸告,以致喪師失守,自己如何逃脫,方得回朝。皇上信以為真,誤留這奸賊在朝,做司禮監之職。杜勳謝了恩,回到私第,把帶來的金銀寶貝交給朝內大臣,以為日後內助,此乃宋炯教他的奸計。

  宋炯自從打發杜勳去後,與李闖等商議,擇日起兵攻打宣府。宣府的文武官員,聞得這個消息,嚇得麵色如土,會齊商議,俱以投降為是。隨吩咐百姓備辦花紅酒禮,等候闖王兵到,出城迎接。是時李闖接得獻城的表文,心中大喜。傳令麥黑於為頭隊,進城安撫百姓,大兵隨後而來。麥黑子帶領五百嘍羅兵來到城下,隻見城門大開,百姓們一隊隊頭頂香花,或執花紅羊酒。那些鄉紳耆老,跪捧酒杯道:“蒙大王不殺之恩,備酒禮奉敬。”麥黑子大喜,下馬接杯。有個鄉紳手舉大杯道:大王海量,請飲三盅。”麥黑子接杯飲酒,不及提防,被這鄉紳扳倒劈死。

  這鄉紳係進士張自完,為人忠正,妻李氏極賢。所生三子:長子友鳳,丙午科舉人;次子起鳳,現做福建參將;三子附鳳,現任翰林。那日張自完聞得各官想投降,曾到各大員跟前苦勸,協力守城,盡心報國。見各官俱貪生怕死,不肯聽從,自思世受皇恩,怎生隨眾投賊?忙叫家丁邀齊鄰近百姓,勸以大義,各願舍命殺賊。張自完帶了這些家丁義民,約百餘人,雜在百姓隊中,把賊行刺盡。義。眾義民見賊首被殺,遂一齊動手。賊眾措手不及,多被殺死,忙跑出城外逃命。眾人一齊鼓噪,隨後趕來。早有賊兵飛報大隊,闖賊忙傳令鐵騎前來救應,一齊飛馬上前。張鄉紳與眾義民知難抵敵,一起自刎而死。李闖傳令,不論文武官員軍民人等,一並屠殺。可笑那貪生的官員,竟無一個得生。

  此時,已有人報到張鄉紳家,李夫人聽見丈夫身死,哭個死去活來,一家大小,俱各痛哭。隻聞外麵街市之上,亂紛紛都是流賊,也有吆喝獻出財帛的,也有吆喝叫女子出來陪酒,兔他漢子過刀的。說著說著,北大門打得聲響,李夫人把盡節免辱的話對他們說知,果然忠義出於一門,婆媳同心,一齊裝扮起來,行至堂前,拜別祖宗,又拜了婆婆。此時娘兒們心如刀割,抱頭大哭一場。哭到傷情之處,聽見家人報道:“不好了!賊把大門打開了。如今在那裏劈二門,夫人奶奶快快尋躲避之處。”李夫人叫聲:“媳婦們,快跟我來!”三個媳婦跟著婆婆出了後門,進入文廟,一齊跳落泮池。

  流賊剛趕到來,一齊亂嚷道:“可惜這四個好女娘投水去了!”吩咐嘍羅把撓鉤撈上來。眾將欲下鉤,一陣陰風從水麵卷起,把賊首邱四吹倒,登時七竅流血而死。眾賊心慌逃走,自後一個賊不敢進來。

  先時,張府有個家人在短牆躲避,暗中見眾夫人投水,陰魂殺賊,賊去後,忙跑回府找尋躲避過的親鄰說知,齊到文廟泮池邊。果見賊死在地,口鼻血染。人人切齒,拿石塊亂打。內中有位年老的道:“眾位不必打了,且把夫人的屍首撈起,殯殮要緊。”就有幾個會水的跳下池去,即時摸著,抬上岸來。原來婆媳四人緊緊抱在一起,麵色如生。大眾看了,即時與張自完的屍首,一齊買棺收殮,停在張府。及至賊兵離了宣府,然後抬至霍家莊張家墳上,依次安葬。立下碑記,題寫:“張氏忠烈之墓”。後來把霍家莊改做“五烈莊”,至今美名不朽。有詩為證:

  五烈莊前張氏墳,內埋五烈盡忠魂。夫因報國遭兵劫,妻為全貞赴水澨。

  更有捐生三媳婦,心無懼死半毫分。雖然後世留名姓,更入歌詞千載聞。

  張鄉紳合家盡節,屍首埋葬停妥,人心稍慰了。但不知那周遇吉夫妻屍首,被賊拿去寧武關,究竟不知怎樣歸結。若無下回分解,怎能釋得人心。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