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八回 真經隻字本來無 片語仁言妖孽解

  詩曰:

  種種機心種種妖,些微方寸不勝囂。

  老增識得除妖法,一句仁言萬怪消。

  話說這兩個小和尚,乃是小靈鵲變的,山凹人家化了齋來供那僧道,被妖峰叮了,趕峰的趕蜂,齋僧的齋僧,不匡比丘與靈虛子前去,卻遇著唐僧們到來。見了經文,獻了齋食。唐僧受了他獻,兩個就要把經文與他開看,三藏乃插手道:“小和尚,這經文櫃擔有包封扃固,開不得。”小和尚道:“老師父說不得,你吃了我齋飯,若是不把經文我看,這功德怎消?況經文也是公器,就是師父們取到東主,少不得也要開與人看。”他兩個隻是要看,三藏隻是不肯,三藏道:“小和尚,我腹中記的誦來你聽罷。”小和尚道:“耳聞不如目見,老師父老不肯開與我兩個看,我到山中叫了我大大小小師兄師弟來,少不得也要開看。”他說了便走去。三藏道:“徒弟們,這如何處?想這荒野山村,和尚們不知禮法,倘眾來搶奪,如之奈何?”行者道:“師父。老孫看這小和尚麵貌語言不似個僧人,隻恐是兩個妖魔,待我跟他去看,是何怪成精。”三藏道:“徒弟倘看出是妖精,千萬不可傷害他。”行者道:“師父,古語說得好:‘人無傷虎心,虎無傷人意。’隻恐妖怪是來傷害我們的,老孫卻不饒他。”

  且說兩個小和尚離了唐僧往山中走去,不知行者隱著身跟將他來,在無人處複了原身,一翅飛入窩巢。行者見了笑道;“我說是妖魔,原來山岡僻路,鳥鵲也作怪成精。我不免也變個小鵲兒飛入他巢,看是怎個光景?”搖身一變,變了一個小鵲雛,怎生模樣?但見:

  小小身形一鳥,茸茸毛羽初生,喳喳不住會嚶聲。正是學飛方展翅,雖小卻通靈。

  行者變了一個小乳鵲,飛到那大巢,他卻用了一個法裏法,又把身形隱了,飛入巢中。

  隻見那巢深大廣闊,無數的在那深林。行者看那巢中一個老鵲在上,來來往往無數的妖鵲,有的說我們行善的化齋供增,有的說我們作惡的趕啄怪蜂。老鵲道:“你們趕啄怪蜂,雖是行惡,但為保護那僧道,便也是行善。”隻見這變小和尚的鵲子說:“山岡下見有四眾僧人,正是取經和尚,我方才獻了齋飯,求他真經一看,那和尚堅執不肯。”老鵲道:“經文乃是度脫眾生至寶,世人尚且難聞難遇,我等禽類正想超脫,真是希逢,可叫眾巢諸鵲齊變作村居善男信女、和尚道人,去求他真經一看。如是不肯,汝等作惡的便搶奪了來,也無傷於義。”

  老鵲一麵說,一麵傳與眾巢,那鵲頃刻飛聚了來商議。隻見那啄峰的鵲也回來了,向老鵲說道:“我們保護那兩個僧道,去啄那遊蜂,到了前途,被一個老叟怪我們啄蜂,把竹竿打了我等回來,卻把那眾蜂用桶收去。聞知這峰正要與取經的僧人報仇,我們若是看了他經文,便為他護送前行;若是他不肯把經文開看,便哄他到老叟家安歇,那眾蜂定要打他們螫害。”老鵲聽了道:“且去求他經文要緊。”一齊離了窩巢,果然個個變了村居僧道、善信人等,走出林來。

  行者聽了,忙飛去到三藏麵前,叫八戒、沙增快挑著飛走,叫三藏趕著馬垛,莫要遲慢,老孫打聽了妖魔來也。遂把眾鵲計議之言,—一說出。三藏心忙,八戒、沙僧著力離山岡飛往前去。好行者,忙向空中念念有詞,隻見那五色彩雲從空飛下,行者捉住雲頭,撾著雲尾道:“求你暫作經擔櫃包,以誘眾妖鵲,待我老孫挑著真經,同師父過了山岡,到得前途,你再散去。”那彩雲果然待行者挑了經擔前行,他照依櫃擔變化,無有兩樣。這眾妖鵲一齊走到岡前,不見了唐僧師徒,但見經櫃擔包完全在地,眾妖鵲變的善信僧道,大家你抬我扛,都搬到深林巢前。

  那老鵲大喜,向眾妖鵲道:“我當年曾見僧尼道俗焚香拜禮,方敢開誦經文,汝等可焚香開著。”這妖鵲們卻也神通,隨向村莊人家取得爐香焚起,你看他動手把櫃擔拆開,那裏有片紙隻字!但見:

  五色祥煙靄靄,一天瑞霧蒸蒸。

  何嚐一字見真經,盡是彩雲光映。

  眾妖鵲齊驚異起來道:“好和尚,變假藏經愚哄了我們前去。”隻見老鵲向空拜禮說:“你眾鵲不知,這正是真經從來無字,況我與汝輩何物?有何功行?便要見聞至寶?且欲見聞至寶?卻生一搶奪之心,宜乎付之長空無有。如今必欲要見聞,還當發一善行,消除惡念,前去保護取經眾增,莫教怪蜂作孽。那時有此功行,料眾僧感汝等,必把經文你看。”眾鵲依從老鵲之言,齊齊一翅飛到那接官亭處樹枝之上,你看他:

  飛的飛,叫的叫。飛飛叫叫不停留,叫叫飛飛如快樂。滿空上下翻,深林接樹噪。黃昏日已晡,眾鳥奔來到。喳喳一片聽他聲,真是靈禽來喜報!

  卻說那官長卞益夫婦二人止生了卞學莊一子,被妖迷亂,喜得西還取經聖僧救好,正值花柳爭妍,園亭賞玩。夫妻兩個說道:“這等一個好園景,怎麽百花芳菲,就沒個蜂蝶兒飛來妝點景致?”卞學莊道:“爹娘,正為這蜂蝶一節,孩兒惹了一場災玻”卞益聽了道:“正是,我要問你,當初這病源怎起?”卞學莊答道:“那日孩兒看見桃杏花開,春工富麗,苦被那浪漢遊峰爭采殘傷,我一時拂信春衫大袖,不知怎麽那遊峰作怪,孩兒被他迷昧了,昏憒不剩目中隻看見一個女子,來來往往,或現或隱,今幸那取經聖僧救了。病雖已愈,隻是心疑,怎麽兩個蜜蜂兒便作怪迷人?”

  卞益聽得,次早出堂,便問左右:“這地方誰家有蜜蜂探花?”左右報出村莊人家所養。官長拘了來問,那莊人供稱:“日前有蜂,隻因作怪迷了女子,幸虧西還取經的聖僧救好,如今把蜂巢逐去了。”卞益聽了嗟歎:“有此異事!公子既好,這聖僧尚未酬謝。”乃複差衙役持了布帛金錢向前途接官亭來,酬謝唐僧師徒。這差役正坐在接官亭內等候唐僧。

  卻說那眾妖蜂被老叟叫家仆收了在家,這眾峰出入他家往往來來,采花做蜜,不防那眾鵲見了道:“那螫僧道的妖峰益多越盛,看他逞妖弄怪,似有螫那僧人之情,我等既要保護取經聖僧,安可容留他在此?”卻好兩個峰子飛到官亭,這靈鵲一翅飛入亭中,一口啄了一個,這一個忙飛去報與眾蜂,眾蜂大怒,一齊飛出屋來,不見靈鵲,但見一個差役臥在亭中。他一螫把差役叮傷,差役打聽得叟皇家下養蜂,隨回衙稟知官長,探老叟家仆拿了到官。差役依舊來亭上等候唐僧。老要見養蜂惹出禍害,遣那眾蜂又不散去,正在無計救仆,不免到亭子上打點差役,卻好三藏師徒到了接官亭內。老叟正為惱日前僧道不辭而去,見了唐僧們在亭子上敬坐,心下正嫌,隻見官長差役忽然走到唐僧麵前,捧出禮物名帖道:“小人奉官長差來,遠送聖僧以酬救好公子之玻”那老叟見官長差人遠送唐僧,一時便起恭敬,請唐僧到家內待齋供,備細把養蜂惹了官長緣故說出。

  行者聽了道:“這妖蜂到此處還生事惹非。”三藏道:“徒弟,不是這等說,天地間物各自相安,這蜂豈來害人,必定是人去傷他,惹動他毒心,故作妖孽,徒弟,你說妖蜂,我還說是人自作怪。如今老善人也不必逐蜂,隨他自安其處,也不必憂慮家仆,待吾徒弟與你討個方便人情,包管官長放了你家仆回來。”老叟聽得大喜。三藏隨寫一紙稟帖,謝辭遠送禮物,順便與老叟方便家仆。差役回複了官長,果然官長不究,家仆放回。這老叟見唐僧與官長交通,乃大設齋供,款留三藏師徒在家。

  且說眾蜂原為報和尚控係之仇,飛聚到此,等候唐僧。隻為靈鵲生端,螫了差沒,被老叟遣遙不去,恰遇著唐僧到來。眾蜂計議正要齊來螫害唐僧,不匡三藏對徒弟們說了一句“各自相安”好話,那眾蜂聽了道:“原來取經聖僧果然存心仁厚,說我等原不害人,因人來傷我,故作妖孽。比如這老叟敬藏我們,雖說覓利,他也有安我等之心。隻因他起了一個嫌惡那僧道而去,便生出這官長捉仆之情。有來這幾個僧人,我們也當保護他前去。”眾峰說吧,一齊飛出老叟之屋,方欲往前飛,隻見眾鵲在東樹枝頭飛噪,嚇的往西飛去。

  卻說眾鵲在林間,見老叟家留住唐僧,那眾妖峰又飛散去了,乃向老鵲道:“我等護送僧人到此,你看他那櫃擔供奉在堂上,卻不見那化為烏有無字經文,必須去要他開看。”老鵲道:“論護送有功,那僧人必然肯開與你看,但是汝等以何法去要他開那櫃擔?”眾鵲說:“還是行善的變做和尚道人去求他布施一櫃擔來罷,如是不肯,待我們作惡的再計較一法去齲”眾鵲計議了。

  卻叫兩三個行善的鵲依舊變作僧道,走到老叟門上化緣,那老叟看見是僧道,仍恭敬請入中堂。三藏師徒見了,彼此問訊。三藏便問:“師父們何來?”僧道答說:“我弟子們自車遲國智淵寺來,遊方化緣為生。”三藏聽了,乃向行者道:“這寺乃我們昔日來時救他災難之僧。”行者道:“正是,正是。”乃把昔日救他們事情說出,他那裏答應的來?三藏忙替他說:“昔日想師父們避難在外,故此不知。”這僧道說:“正是,正是。且請問老師父何來?”三藏道:“我等自西還東。”僧道又問;“往西何事?”三藏道:“上靈山求取真經。”僧道聽了說:“這櫃擔中想是經卷了。”三藏道:“正是。”隻見那為首僧人走近三藏麵前,深深打了個問訊道:“聖僧老師父,我小僧昔日聞得東土聖僧上靈山取經路過本國,救了我一個僧,至今感思,都說待老師父們西還,務要求賜一擔經文看誦,不負出家修行本願。今日何幸在此相遇!萬望老師父慨然方便,賜我弟子一擔,回到寺內課誦看閱。”三藏道:“這不敢奉承。我等奉唐王旨意,萬水幹山,經年累月,取得真經;且有皇封扃固,那裏開得?況說布施,萬萬無此事理!”這僧人門前風刮來的楛樹葉(此處疑有脫漏),三藏道:“徒弟,你雖說假於道,卻也合真,隻是你不該說破。天地間事,說假便不真,當算便不假。如今快辭了老叟前行去罷,隻恐弄出假來。”那僧人又來要經,行者道:“師父所見甚明,我們速行為上。”三藏辭謝老叟要行,那老叟道:“老師父大德,感恩不盡,正該留住幾日,如何要去?就是要去,此時天色黃昏,前路盜賊嘯聚,不便夜行。”三藏隻是要行,老叟那裏肯放,畢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

  靈鵲啄蜂,化齋護送經文本是極好心腸,隻為要看經卷,反當。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