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8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風雲會山舍求賢

  詩曰:

  綠樹繁陰夏正長,瓶荷香徹送清涼。

  蜓飛蝶舞關人思,燕語蟬鳴動故鄉。

  赤日誓盟神鬼質,皇天眷顧意情良。

  安閑且向山林樂,願賦維縶詩一章。

  話說柴榮自遇了趙匡胤、鄭恩,安慰了平日眷戀之心,把他二人接到禪州,送入花園居住,一心隻要他成名顯達,輔佐王家,以踐昔日盟結之言。因而相約二人,先去朝見了國母,好待他駕前保舉,賜爵受封。這是柴榮待友之誠,不同庸流之處。當時兄弟三人,轎馬同進了帥府,到了大堂,各自下馬出轎。柴榮先進去稟明了柴氏娘娘,然後把匡胤、鄭恩引至後堂,立於簾外。弟兄二人朝上跪倒,口稱:"娘娘!微臣趙匡胤、鄭恩朝見,願娘娘千歲!"拜罷,俯首而立。原來鄭恩不知禮數,多是匡胤教他,所以也不失規儀。

  那柴娘娘在臥榻之上,往簾上細看,見那匡胤人物非凡,生成貴人相貌;鄭恩虎背熊腰,甚是凶惡,一般的凜凜威風,心中大喜,想:"這紅黑二人,真是兩條擎天之柱,架海之粱,若與侄兒為友,甚是相稱。"開言問道:"賢侄,這趙、鄭二人,果是你的朋友麽?"柴榮答道:"是臣兒生死之交,情同休戚,貧富相關的。"柴娘娘道:"這也難得。賢侄可請他外麵款待,俟我病愈,一同朝京。我當駕前保舉,決不有負於汝等也!"柴榮等三人謝恩退出。

  來至前殿,才要擺宴,隻見把門軍官進來報道:"今有東京來了三位官人,擅闖轅門,說是千歲爺的故交,現在外麵相待。"柴榮道:"既是孤的朋友,可請來相見。"門官往外說了相請,便領著進來。到了二門,柴榮留心細看,不是別人,卻原來是張光遠、羅彥威,後邊一人卻不認得。須臾三人到堂上來,柴榮慌忙迎接。彼此見禮已畢,各依次序而坐。茶罷,柴榮先問:"此位兄長是誰?"當有匡胤答道:"此是舍弟匡義。"柴榮道:"原來二弟的令弟,可喜!可喜!今日蒙三位賢弟到此,愚兄不曾遠接,多多得罪。"光遠道:"自從新君即位,聞知兄長封了王,小弟等不勝欣幸,正要到府奉拜,不期大駕又出都城。細細打聽,方知兄長奉旨往禪州迎接國母,故此小弟等星夜前來拜候。"張光遠正與柴榮說話,匡胤暗暗相招,把匡義叫過一邊,附耳問道:"父母在堂俱各安否?嫂嫂在家可也不失規儀?愚兄惹下滔天之禍,以致棄親遠遊,誠為不孝。今日賢弟到來,莫非父母有些不安麽?匡義把手一搖,輕輕說道:"兄長不必憂心。父母在家,俱各安泰;嫂嫂恪守貞節,婦道勤修。奈因母親思念長兄,淚不能幹。幸而新君禦極,敕下普天大赦,諒兄長前罪已在不問,母親方始心安。以此叫小弟沿路訪尋,不想在此相遇,誠大幸也!"匡胤聽說,方才歡喜。重複坐下,各自談心。正是:

  鶯聲報遠同芳信,柳色邀歡似故人。

  當下柴榮見這各家兄弟,多是濟濟彬彬,心中大喜。叫聲:"眾位賢弟,愚兄有一言相告,望眾位靜聽。"眾弟兄道:"大哥有何金玉,弟等願聞。"柴榮道:"吾等今當國運鼎新,正是世際昌明之會;又遇眾位賢弟,人才厚樸,都懷奇特之資,愚兄得附驥尾,此誠大幸。眾位賢弟,雖曾聯盟結義,但其間先後不同,彼此心情尚恐不能相孚;愚兄意欲重新敘義,拜告天地,效桃園之心術,學廉藺之懿行;不間死生,共圖患難,方為有合於大義、不知眾位賢弟,意下何如?"匡胤等一齊答道:"兄長所言,正合大義,弟等焉有不從!"柴榮大喜。即命手下人整備祭禮,擺設堂上,點起了香燭,祭祀虛空。命典禮官朗誦祭文,昭告天地。弟兄等各個下拜,都說了海誓山盟,然後對麵又行了禮。拜罷,定了次序,乃是柴榮居長,匡胤第二,鄭恩第三,張光遠第四,羅彥威第五,匡義第六。此正是龍虎禪州大結義也!有詩為證:

  龍虎聯情結大盟,郊天祭地告神明。

  一心願學桃園義,留待他年輔弼勤。

  拜盟已畢,帥府堂上擺下筵席,弟兄依次而坐,共飲醇醪。說不盡山珍海味,寫不盡玉液瓊漿。酒至數巡,肴上幾品,匡胤離坐擎杯,叫聲:"兄長,小弟有一事奉稟,願祈允納。隻為老母在家,盼望心切,竟欲暫別回家,探望一遭,即當拱候台駕,不知仁兄可容否?"柴榮道:"令堂在家,諒亦無恙。賢弟且免愁懷,等待數天,姑母病愈,便要起輿。那時弟兄同進京城,豈不為美。"匡胤見柴榮不允其辭,猶恐再言卻了高情,隻得依從,仍複坐下飲酒。是日猜拳行令,各盡其歡,直至天晚方才散別。自此以後,柴榮在帥府住下,日侍姑母。匡胤等眾兄弟,盡在花園內安住。每日一應食用等物,都是柴榮供給。

  一日,眾弟兄用過了早飯,匡胤道:"列位賢弟,俺們閑居在此,好生困倦;趁今無事,何不往郊外打獵一番。一則散心遣興,把弓馬嫻習,二則得些野獸回來,也好下酒,眾位以為何如?"眾人一齊答應道:"二哥說得有理!我們左右閑在這裏,大家同去走走甚好。"匡胤分付手下人備好了馬匹。有弓箭的帶了弓箭,無弓箭的隻帶隨用器械,弟兄五人各自上馬,帶領手下人等,出了禪州東門,往北而走。眾人打獵高興,因也忘了熱氣熏蒸。約走了二十多裏路,來到太清河下梢的曠野去處,擺開圍場,各執兵器,等了多時,並不見獸跡。原來這日光似火,曬得草木皆焦,那些毛蟲都也怕熱,隻揀陰處涼藏匿過了,這浪蕩蕩地,如何得有隻影兒?當時空空地等候,將有兩個時辰,再不見有野獸出來行動。眾人心下甚是懊惱,欲往別處搜尋,以滿其欲。正要散圍,隻聽得呼的一聲風響,見那邊跳出一個東西來,打從圍前跑過,但見:

  渾身如雪練,遍體粉相同。

  兩耳常舒後,單唇脂點紅。

  髭須猶玉線,縱跳似追風。

  潛身藏革內,縮首臥沙中。

  鄭恩先已看見,叫道:"二哥,這驢球入的,莫不是兔兒麽?"眾人見了,都說道:"果然好一隻白兔,生得可愛,我們快些拿住他。"說罷,弟兄五人一齊拍馬去追。不想那隻白兔甚是作怪,他見有人來追,把腰隻一伸,連竄帶縱,竟望正北飛跑將去。匡胤等眾人俱在後麵,如星飛電走般追趕,再也趕他不上。看官:這兔不是人間凡免,乃是二十八宿內的房日神兔。隻為引誘匡胤去會一位安邦定國之臣,故此下來走這一遭。正是:

  暗裏神明來挽合,人間君相際風雲。

  當下匡胤見追趕不上,心中大怒,喝叫一聲:"毛團!任你跑往哪裏去,吾務要拿住,方才罷圍。"遂把馬用力加上幾鞭。這馬乃是宋金輝的赤兔龍駒,頭上有角,腹下有鱗,日行千裏,登山涉水如履平地一般。當時被匡胤打了幾鞭,性劣起來,縱蹄飛跳,一時間將後麵的馬落下有數箭之遙。匡胤見仍追不上,一時性起,取出弓箭搭上弦,對了兔隻一箭射去,正中白兔後胯。那兔隻當不知,帶了箭飛奔,比前更跑得快了。匡胤益怒道:"好毛團!怎敢把我箭反拐了去?"如飛似趕下來。不覺得趕過了三十餘裏,眼見前麵一座村莊。忽地裏又起一陣旋風,那白兔竟望莊裏跑了進去。匡胤見了,將馬一夾,也趕進了村莊。舉眼往四下裏一看,哪裏見有白兔?隻覺得花香撲鼻,鳥語留人。又看那莊,背山麵水,竹木成林,果然是聚氣藏風之脈,韞靈毓秀之基。匡胤正在觀看,耳邊忽聞操琴之聲,按馬細聽,聲在門內,但覺嫋嫋如縷,戛然動聽。正是:音調五音和六律,韻分清濁與高低。

  匡胤聽了一回,暗自思想:"這彈琴的必定是個高人隱士,樂誌山林。俺須會他一會,看他的品行何如?"正想間,又聽得後麵馬蹄聲響,回頭看時,乃是眾人跟尋而來。當時到了莊前,鄭恩便叫:"二哥,這白兔兒你拿了不曾?快與樂子拿回去,安排起來,好與你下酒,眾人也得嚐嚐滋味兒。"匡胤把手一搖,眾人來至跟前,聽得裏麵琴聲清朗,也便都不言語,一齊佇馬而聽。鄭恩不識琴聲,上前問道:"二哥,哪個驢球入的在那裏彈弦子?"匡胤道:"你莫要胡猜!這不是弦子,是個瑤琴。"鄭恩道:"什麽叫做瑤琴?樂子卻不曉得。"匡胤道:"這瑤琴乃是昔年帝堯所製,內分宮商角徵羽,按清濁,定高低,隨那人心彈出聲響,比如賢弟生性粗魯,彈起琴來,聲音中也就粗魯了。剛暴的人,聲亦剛暴;柔弱的人,聲亦柔弱。又如心高誌大之人,其聲便清揚動聽。愚兄聽他琴聲,來得清響,知他氣宇不凡,定是英賢之士,所以在此細聽滋味。"正說間,隻聽得裏麵住了琴聲,複在那裏作歌歌道:

  天下荒荒黎庶苦,隻因未出真命祖。

  這幾年來亂複生,江山又屬周家坐。

  匡胤聽罷,叫道:"列位賢弟!隻聽他口氣不凡,豈不是個高士麽?"忽又聽得裏麵鼓掌大笑,複又歌道:

  十年窗下習孔孟,磨穿鐵硯工夫純。

  青燈伴我夜眠遲,黃卷怡人廣學問。

  章句吟哦集大成,珠璣滿腹隱絲綸。

  自知待價非幹祿,不見旌旄下聘征。

  匡胤聽他口氣越大,知其必非常人,欲要進去會他,一瞻豐采。便與眾兄弟說知,各自欣然下馬,輕叩莊門。那裏麵的賢士正在吟歌自得之間,忽聽門外馬嘶,料是有人相探,及聞叩門聲響,便喚童兒出去,看是何人。童兒開了莊門,往外一看,見那眾人都是富貴裝扮,一個個英氣岩岩,即便向前問道:"眾位從哪裏來的?到此有何貴幹?"匡胤道:"童兒,俺們東京人氏,特來相訪賢士的,煩你通報。"那童兒不敢怠慢,即忙跑至書房,報知其故。那賢士聽知貴客相訪,遂即整頓衣巾,出來迎接。果見莊門外五個人,都是將材打扮,氣概不凡,後麵還有許多人跟著。那匡胤預先留心,見這賢士出來,將他一看。見他頭戴方巾,身穿儒服,麵如冠玉,目若朗星,果是出類的高人,心下暗暗喝彩。隻見那賢士走出門來,將手一拱,說道:"不知貴客降臨村野,愚生不能遠接,多多簡慢,請到草堂獻茶。"匡胤道:"特誠相訪,有擾尊齋。"說罷,一齊進了莊門,都至書房中,各人敘禮坐下。匡胤細看:書齋寂靜,茅屋幽閑,真與那凡人俗士大不相同。怎見得隱居好處?有《虞美人》一闋以誌之:

  金爐名冊臨機處,正是幽人住。閑將操縵寫真材,便道有時丹鳳也飛來。隔窗塵土恁他起,樂誌耽書籍。偶然歌嘯作長吟,從此一齋趣味遍芳芬。

  當下各人坐下,童子獻茶已畢。匡胤問道:"先生貴姓芳名,望乞指示。"那賢士欠身答道:"小生姓趙名普,此間人氏。因見世情荒亂,不樂仕進,隱居村僻之間,耕讀自娛。乃蒙台駕枉顧,何幸如之!敢問眾位尊姓大名,仙鄉何處?"匡胤道:"在下姓趙名匡胤,家住汴梁,乃指揮趙弘殷之子也。"又將各人姓名一一說了。那趙普聽罷,暗暗吃驚。細看匡胤,帝相堂堂;匡義,君容隱隱;鄭恩等三人,都是威容非俗,英傑良材。訝然想起前情,暗道:"苗光義先生真神仙也!他說今日午時,有君臣五人到來相訪,道吾有宰相之分。吾尚未信,不想果應其言,分毫不差。這是萬民有福,天降真龍濟世,大約不過十數年間而已。"原來趙普隱居在此,數日前卻遇著苗光義算他命相,說:"日後當為兩朝宰相,富貴非凡。"因又說在今日午時正,當有真命天子降臨宅第,故此趙普撫琴自樂,不想都應驗了。

  當時匡胤開言說道:"適來愚弟兄在外竊聽,琴聲清妙,一定是先生抱道不售,形容長嘯麽!"趙普道:"村野狂愚,一時失口,何足動公子之聽乎?"匡胤道:"不然!先生抱濟世之材,歌中已見其大略。奈因當佇不知,致使賢能隱跡山林,不能顯用。禪州柴殿下,係是趙某生死之交,某當引薦,願先生不惜珠璣,出身拯世。"趙普道:"雖承公子謬揚,但恐小生章句之徒,無實用之學,不能致君澤民,深有負於大德也!"匡胤道:"先生休得太謙!趙某瞻仰已久,況柴殿下求賢若渴,遍處搜羅。值此君正臣良之際,正先生致功民物之時也。望先生不棄,就此同行。"趙普乃是左輔星下界,奉玉旨臨凡,保助宋家兩朝天下趙匡胤弟兄,都是龍華會上之人,自然情投意合,一說便依。當時趙普見匡胤言詞誠懇,隻得依允。但說道:"今日天色已晚,暫屈各位貴體在舍草榻一宵,明日同行便了。"說罷,分付家童將各位馬匹安頓草料,又叫安排酒肴,就在書房中擺下。六人傳杯遞盞,論古談今。趙普口若懸河,隨問隨答。匡胤滿心歡喜,自恨相見之晚。趙普又把跟隨之人都與了酒飯,叫他在莊上草房裏住宿。當下匡胤與趙普談論之間,隻有鄭恩不懂義理,說道:"二哥!要呷酒就呷酒,不呷就去睡了罷;有這許多話說,樂子哪裏聽得?要去睡哩。"匡胤道:"既賢弟要睡,先生把這殘席收了罷。"弟兄就在書房安歇,一宵晚景休提。

  次日起來,趙普即命擺上早飯。用畢,又往書箱中取出一個柬帖,遞與匡胤道:"這是十數日前,有位苗光義先生到舍,與小生推命,臨行之時,留下這個柬帖,叫送與公子的。他說在東京等候。"匡胤接來看時,見麵上寫著一個"封"字。用手拆開,上麵寫著不多幾字,道:"趙普有王佐之才,不可錯過;公子異日為君,必當大用。至囑!至囑!"匡胤看了,暗自埋怨這苗光義,雖然陰陽有準,不該到處賣風對人亂說,倘被當今知道,如何了得?連忙揣入懷中。鄭恩見了,便問道:"二哥,那口靈的苗先兒,給你這書子叫你做什?"匡胤道:"他說周主登基,頒了赦詔,叫我速速回家省視。"鄭恩道:"樂子隻猜是什麽新文,原來是這個意兒。有誰沒有曉得,要他送這書兒!"正說間,童兒又送出香茗,各人取來用過,便要起身。趙普即時分付家小,安頓已畢。隻是沒有坐騎,卻得鄭恩情願步行。把這馬讓與趙普騎坐。大家一齊出門,各上雕鞍,帶了手下人等,離卻村莊,按轡徐行,望禪州而來。到了帥府,各下征駒,匡胤先入見了柴榮,將打獵趕兔,遇見趙普事情說知,"現今同在外麵。似這等高人,兄長務必甄拔,必有可觀。"柴榮聽罷,分付快請賢士相見。趙普即便至內,參見柴榮。柴榮見他人物俊彥,心中亦喜。是日即拜為王府參軍,隻待進京朝見過了,方好薦其大用。那眾兄弟也都進來,相見已了,當日無話。

  到了次日,柴榮在帥府堂上大擺筵席,請眾兄弟並趙普會飲。真的水陸俱陳,賓朋歡暢。天交正午,隻見門官慌慌忙忙跑上堂來,報稱禍事。不想因這禍事,有分教:

  霹遭淹沒之苦,釀成夢寐之災。正是:眼前赤子應遭劫,民上儲君同隱憂。

  畢竟報的什麽禍事,且看下回便知。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