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俠禪受了虎臣之計,賺愛呼馬到千佛山結果了。又圍住他的執事親兵,殺的殺,捉的捉,不曾走漏了一個。即剝下號衣,叫跟來的市井少年穿了,扮作親兵,飛馬進城,到文武大小各衙門稟報。隻說安撫使在千佛山得了暴病。眾多官員,得了此信,便都匆匆的到千佛山去請安問病。俠禪那一根禪杖,未免又勞動它逐一結果。
虎臣探得眾官都已出城,便到安撫使署前,放起三聲轟天大炮,不一會,刀槍林立,劍戟爭光,一眾好漢,都來齊集,聽候號令。虎臣一麵分兵到四門,砍倒了守門兵弁,摧倒了腥膻臭惡的韃旗,換上光明正大的宋家旗號。
一麵打開了監牢,放出了犯人,自己卻親身殺入安撫衙門,首先收了文書印緩,出榜安民。李複帶了兵士,出城去會合俠禪,恰好在半路相遇,會齊了同進城來。李複親提各和尚來問話,內中是漢人,盡都釋放,仍回本廟,是韃子,都拿去砍了。虎臣備了文書,差一名精細兵上,到益都去投遞。又叫俠禪帶了本部五百禪兵,受了密計,先到益都城外一百裏地方埋伏,倘遇了益都兵來,不可放過,就便截殺。教李複鎮守濟南,自己卻帶了五百兵士,扮做難民,徑奔益都來。卻說益都守將是葛離格達,擁了一萬重兵,鎮守益都。這天接了一封文書,內言濟南起了土匪,請發兵來彈壓。葛離格達看了文書,便派一員副將,帶了五百韃兵前去。這員副將名喚宋忠,得了將令,領兵便行,走不到百裏之遙,忽聽得一聲鼓響,樹林內擁出一隊和尚。為首一員,生得麵貌猙獰,虯髯倒掛,手掄禪杖,大喝:“俠禪在此,誰敢過去?”宋忠縱馬上前問道:“你既是出家人,為甚不去念經禮佛,卻來造反?”俠禪更不打話,縱馬出陣,掄起錫杖便打。宋忠忙舉槍相迎,戰不三合,被俠禪一杖打落馬下。揮兵掩殺,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這五百名韃兵,不夠他們一陣,還嫌殺的不盡興。俠禪約住眾人,仍舊埋伏林內。
不多一會,又有一支兵到了。原來鄭虎臣首先到了益都,又遞了第二道假文書,隻說濟南被圍甚急,專待救兵一到,裏應外合。葛離格達連忙又叫一員副將,名喚胡突的,帶了一千韃兵,兼程進發,會合宋忠,同援濟南。
俠禪截住去路廝殺,五百僧眾,便向敵陣衝入,橫衝直撞,韃兵大亂。胡突措手不及,被俠禪一杖打死。殺得屍橫遍野,方才鳴金收軍。那邊鄭虎臣賺得葛離格達兩次出兵,便教五百假扮難民,一擁入城。口稱濟南已失,隻得棄家,逃難到此,圍住了鎮府衙門求賑。葛離格達大驚,便集眾將商議,遣兵救援。一將出稟道:“未將雖不才,願領兵克複濟南。”
葛離格達看時,卻是烏裏丹都。這烏裏丹都,從前與葛離格達是同僚,一同跟了伯顏、張弘範入寇宋室,後來他貽誤了軍機,被伯顏參了他一本,便奉旨革職。他要謀開複原官,就想投營效力,爭奈沒有人肯收他。後來葛離格達出守益都,他仗著同僚之誼,便來投奔,葛離格達收在帳下。此時聽得濟南有失,便出來討差,葛離格達大喜道:“將軍克複了濟南,我當奏聞朝廷,開複將軍原官。”便撥了三千人馬,交烏裏丹都,即刻啟行。烏裏丹都奉了將令,即刻起身。益都百姓,看見一天之內,連起了三次兵;又見那假扮的難民,說得土匪怎生厲害,一時人心大亂。且說烏裏丹都,領了人馬,離了益都,徑奔濟南,走了百裏之遙,隻見兩旁樹木叢雜,天色已晚,便傳令紮住行營,埋鍋造飯,安歇才定,忽然軍中擾亂起來。烏裏丹都急問:“何故?”左右告道:“軍士掘地作灶,掘出了好些屍首。細看時,都是益都兵士,所以驚擾。”烏裏丹都喝道:“哪有此等事?再有妄造謠言者斬。”正傳令間,忽報外麵火起,急出帳看時,隻見兩旁樹木盡著。此時九月天氣,木葉黃落,著了火,猶如摧枯拉朽一般。軍中大亂,烏裏丹都傳令拔隊起行。忽然聽得喊殺連天,鼓聲大震,一隊和尚,在火光裏殺出來。烏裏丹都大驚,又不知敵兵多少,不敢戀戰,帶著人馬,向濟南路上走去。走不到十裏路,隻見前麵一帶火光,列成陣勢,旌旗招展。正不知多少人馬,幸得那一隊和尚兵,隻殺了一陣,便自退去。不如回去見過葛離格達,添兵再來,想罷,便傳令回馬,隻見那樹林內,火光迄自未熄。那樹木被燒的倒將下來,塞住大路,不得前進。正叫兵士探路時,忽然鼓聲大震,火把又明。先前那隊和尚兵,又從兩旁殺出。當先一員虯髯和尚,直接到烏裏丹都馬前,舉起五十斤的镔鐵錫杖,劈臉打來。烏裏丹都接住廝殺。俠禪殺的性起,用盡了生平之力,掄動錫杖,往來如風。一杖打在烏裏丹都的馬頭上,把馬頭打碎了。那馬負痛直跳起來,把烏裏丹都掀翻在地,跌離五丈多遠。俠禪趕上,攔腰一杖,幾乎打做兩截。揮兵掩殺,那韃兵奪路逃命,擁擠不開,自相殺戮,死者不計其數。看看殺至天明,俠禪方才約住眾兵。那殺不完的韃兵,逃了性命,到葛離格達那裏報信。葛離格達大驚,正欲派兵救援,忽報濟南安撫使,盼救兵不到,殺出重圍,逃難到此,離益都隻有十裏。葛離格達連忙上馬,帶了一隊親兵,出城迎接。出得城時,隻聽得城內三聲炮響,猛回頭看時,城頭上大亂,四門盡閉。不到一會,盡換了大宋旗號。正不知何處兵來,嚇得葛離格達幾乎墮馬,幸得標下各兵,還有五千駐紮城外,倉皇便投到營裏去。忽探馬報說濟南安撫使愛大人,被土匪追趕甚急。葛離格達倉皇之際,便引了一千軍士,迎將上來。走不到五裏路,隻見一隊殘兵,打著愛呼馬旗號,飛奔而來。葛離格達親自出馬,迎將上去。那一隊兵,行至切近,忽然一聲號起,眾兵士一齊去了頭盔,全是和尚,直撲過來。葛離格達大驚,不及招架,回馬便走。五百和尚,在軍中左衝右突,勇氣百倍。城外各營,聞警齊來救援。城內鄭虎臣,率領七百少年壯士,殺將出來。正在混戰之際,一連三四次報到東平、臨清、東京、萊州、平度各處郡縣,一齊失守。此是虎臣假報,他們哪裏得知。軍士聞報,信以為真,一時大亂,無心戀戰,簇擁著主將,尋路奔逃。葛離格達也沒了主意。正在慌張之際,忽然俠禪匹馬撞將過來,馬頭相並,掄起錫杖,當頭打去,葛離格達不及招架,側身一閃,打在肩上,翻身落馬。軍中大亂。葛離格達竟被眾兵踏成肉醬,混殺了一陣,韃兵四散奔逃。
虎臣收兵入城,安民已畢,留下人馬,鎮守益都。自己和俠禪率領五百禪兵,班師回濟南去,李複迎接進城,商議分兵進取。虎臣道:“此時兵馬未足,不可輕進,一麵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等兵糧足用時,方可四麵掠地。”
李複依言,豎起了興複宋室的義旗,招軍買馬;一麵差細作分往廣州、浙江等處探聽消息。且說臨安楊鎮龍,本是當地一個矩富,伯顏兵入臨安時,縱兵蹂躪,他家損失不少。他的父親楊敬和母親均被韃子擄去,死生未卜。那時鎮龍才一十八歲,亂後訪尋父母消息無著,因此立誌報仇。與嘉興柳世英結為生死之交。平日陰蓄了許多敢死之士,待時而動。生平又專喜濟困扶危,臨安地麵,人家都稱他為“小孟嚐”。前番江南大饑,他和柳世英兩個,暗帶了錢米,前去賑濟,救活的不少,所有流亡無歸之人,都招到臨安來。喜得他家廣有田園,安置上兩千人,並非難事,因此人人歌功,個個頌德。鎮龍見人心歸服,便坐了船,親自到嘉興來,與柳世英商量。這柳世英家世是以蠶桑為業,嘉興一帶的桑園,多半是他私產,因此也是財雄一方,所有種植桑園的佃夫,便是他的心腹。這一日家人來報說楊鎮龍到了。便親自迎出來,執手相見。延入密室,置酒相待。說起舉義的事,柳世英道:“這件事必要斟酌萬全,方可下手。近來雖據探報,說廣州董賢舉,惠州鍾明亮都約定九月起事。我們雖也答應了九月,然而萬一沒有機會,切不可魯莽。我並不是畏縮,恐怕畫虎不成,被人笑話。近來仙霞嶺上各人,既與我們通了氣,何不先到那裏走一遭,和他們商量一個長策呢!何況我們人眾雖多,卻都是不曾上過陣的,戰將更少,到得那裏,或者可以招致幾個來,便好行事了。”鎮龍喜道,“如此我們便行,”柳世英道:“前回聽得狄定伯說:本來他們踞了仙霞嶺,招兵買馬的甚好;後來恐怕韃子與他們為難,便一律都改為寺觀,眾英雄都改了道士和尚。我看這一著很為不妙,這番到了那邊,看看形勢,好歹勸他們再改回來。果然有險可守,我們也可以有個退步。”鎮龍道:“這個且到了那裏再說。”於是二人收拾過行李,叫家人挑著同到仙霞嶺來,一路上水船陸馬,夜宿曉行,不在話下。一天到了清湖鎮,天色已晚,便覓客寓投宿,恰好路旁一家大店,招牌寫著“張家店沽酒寓客”。二人入內,先揀了酒座坐定,家人把行李放下,酒保便過來招呼,擺上幾碟小菜,暖上一壺會稽女兒酒,在二人麵前,各斟上一杯。那兩個家人自然另桌去吃。酒保便問:“二位還是在此歇宿?還是吃酒便行?倘是歇宿,我們此地有上等客房。”鎮龍對世英道:“隻怕我們吃過酒,趕上山去,還來得及。”酒保道:“二位是到哪裏的?”世英道:“我們是到福建去的。”酒保笑道:“既到福建去,巴巴的趕到山上去做什麽呢?我這裏住一宿,明日一早起行,不舒展得多麽!”世英道:“那裏有一個道士,是我們的朋友,要去看看他。”酒保道:“是哪個山上的?”世英道:“仙霞嶺的。”酒保笑道:“客官你弄差了!仙霞嶺隻有和尚,沒有道士。隻有馬頭嶺、蘇嶺、窯嶺是有道士的。”世英聽了,不免一呆。那酒保便去了。世英對鎮龍說道:“那狄定伯明明說是仙霞嶺,怎麽到了這裏,又說不是,莫非有點蹊蹺?”鎮龍道:“或者這酒保弄不清楚,也未可知。
何況這等事,本來是縝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閃爍其詞,更未可定。”
說話之間,隻見店中走出一個人來,向二人招呼讓酒,便在橫首坐下,問道:“不敢請教二位,是要訪哪了位法師的?小店這裏,所有山上的寺觀,都來買酒,略有點曉得。”世英道:“是一位姓狄的。”那人道:“你二位貴姓?”二人說了,那人連忙拱手道:“久仰大名了!不知駕道,有失迎迓,失敬了。”忙又叫酒保重新暖酒,送到頭號客房裏去,即起身讓二人到裏邊來,走過了兩進客房,直到第三進內,另外一個小門,推門進去,卻是一座小小花園。園內蓋了三間精室,琴書爐鼎,位置幽雅,進去坐定。世英方問那人姓名。那人道:“在下張毅甫的便是。”鎮龍道:“莫非是從燕京送文丞相靈柩回吉州的張義士?”毅甫道,“尊稱不敢。”鎮龍道:“義士為何做了這當壚的勾當?”毅甫便把仙霞嶺建廟開店的一番話告知。又道:“這園內各處房屋,便是專為延接天下英雄而設。平常過客,是不得進來的。”
世英道:“狄定伯前者說是在仙霞嶺。方才貴夥又說仙霞沒有道士,這是何意?”毅甫道:“若說這仙霞嶺的山脈,大而言之:從東麵天門山起,過雁蕩、括蒼到這裏,直到福建、岑陽嶺、三祭嶺、翠峰山、新路嶺、迄南入西,到江西盤古山、南徑嶺,一路幾千裏,都是仙霞山脈。小而言之:從這裏清湖鎮起,迤南七千裏,入福建界,都是仙霞嶺。大約仙霞是個總名,近人把最高的一座,定了仙霞嶺名,其餘都另有名字,不過都是仙霞的別峰。他處人便籠統說過了,近地人卻分別的很清楚。如定伯他隻在蘇嶺結了一座茅庵,二位要會他時,隻消到馬頭嶺嶽公藎那裏,便可以會得著。”二人大喜。說話時,酒保已送上酒菜,三人對坐,把酒論心。楊、柳二人就在張家店住了一宿。
次日早起,張毅甫親自送到馬頭嶺,與嶽忠相見。通過姓名,便差人去請狄琪、宗仁來,共議此事。宗仁道:“既已應允了廣州那邊九月起事。我們又已差人去約濟南一路,他們亦必如期同舉,這裏萬不可夫信。如果怕沒有將弁,我有兩個小徒,劉循、劉良,勇力過人,可以相借。”嶽忠道:“便是我教的張雄、馬勇,也可以叫他跟隨二位,聽候指揮。”鎮龍大喜拜謝。
又談起此處一律毀去堡柵,改建寺觀,甚為可惜的後。嶽忠道:“便是我也日夕打算過來,當日謝疊山先生教這樣做,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以避韃鋒。也因為我們當日建立山寨時,隻在山之一隅,用亂石塞斷山路,過往諸人,都要繞山下小路,才能到仙霞關。我們那時,本怕不能大舉,才想出這樣辦法。此刻既是各處都舉事,我們也斷不袖手讓人。二位起義時,此處必定響應。”二人更是歡喜。聚了一天,即帶了劉循、劉良、張雄、馬勇、別過嶽忠等,先到嘉興去。
論理這條路,是先到臨安,再到嘉興,何以他二人卻先到嘉興呢?因為世英想起一件事,說我們雖說是舉義,然而說起來不過是一個平民,恐怕人家不肯響應,必要尋一個宋家宗室,奉之為君,方為名正言順。鎮龍道:“此時更到那裏去尋宋朝宗室呢?”世英因又想起一個人來,這個人姓趙,名盂堅,表字子固,係安定郡王之後,曾經做過翰林院學士承旨。宋亡之後,避亂在海鹽居住。那年程文海奉了元主之命,訪求江南人才,要薦他,他高臥不起,文海使威迫脅,他仍舊抵死不行,文海無奈,薦了他的同族兄弟趙孟頫。此人至今尚在海鹽,便想迎他到軍中,先做了監軍,以後覷便行事。或竟奉他繼了宋室之後,立之為帝。二人議定,所以在臨安並不耽擱,徑向嘉興而來。
先把劉循等四人,安置在家裏,撥人伺候。二人徑奔海鹽,尋到趙子固莊上,告與守門老仆,說有事要求見。那老仆進去良久,出來相請。二人進得莊門,隻見夾道桑陰、匝天濃綠,內中也點綴些花草,大有隱士之風。二人跟著老仆,走到一所房子內,拾級登樓。老仆領到了樓上,便自下去。二人抬頭看見子固是一位蒼顏老者,氣象蕩然。一個垂髫童子,侍立一旁。二人上前,拜見已畢。子固讓座,便問:“二位蒞臨,不知有何見教?”鎮龍見有童子在旁,因請道:“有心腹之事相告,乞王孫屏退左右。”子固道:“這童子隻在老夫身邊,並不下樓一步。有話但請直說無妨。”鎮龍、世英齊聲道:“胡元恣肆,宋社淪亡,迄今苦元虐政,人思故主,某等願從眾誌,毀家紓難,興複宋室,特來請王孫監軍。”子固道:“二位在宋,官居何職?”世英道:“某等皆是農民,並未授職。”子固起敬道:“難得兩位義士,不忘先朝,但老夫行將就木,隻求晚年殘喘,與聖朝草木,同沾雨露之春足矣,何敢多事!況不肖弟孟頫,屈膝胡元,厚顏獻媚,我趙氏祖宗,當慟哭於地下。凡我宗族,都蒙其羞,更有何顏,妄圖恢複,望二位努力為之。此時趙氏宗社已屋,胡元僭妄,凡我中國人,都同他有不共戴大之仇。但能起義恢複,凡是中國人,有德者皆可居之,何必趙氏!”鎮龍道:“玉孫話雖如此,遠望以宗廟為重,屈駕一出,以鎮人心。”子固道:“不瞞二位說,自國亡之後,老夫即居此樓,足不履地,日以賣字為生。有所不足,則老妻采桑、飼蠶、織絹,以佐朝夕。自恨不溘先朝露,更何心爭雄。二位果能恢複舊物,即據而有之,但能使胡無絕跡,即找趙氏祖宗,亦必含笑頂禮於九泉。二位好自為之。”世英道:“王孫高潔不從,某等隻好別求宋家宗室了。”子固道:“這大可以不必。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昔者,我太祖皇帝,軍次陳橋,驟遇兵變,黃袍加身,遂受天下於周。天下豈是趙氏私物?何必如此拘執?”二人再三相請。子固笑道:“二位孤忠可敬,誌氣甚大,何以識見反小?此時興兵恢複,是代全中國人驅除腥膻汙穢之氣,豈是為我趙氏一家之事?望二位旗開得勝,肅清宇內。俾老夫得再履中國土地,受賜多矣!”二人見子固執意不從,隻得興辭嗟歎而出。一路上商量,雖無趙氏監軍,此時人心思宋,或者亦可以行事。且待回到嘉興,再為商量。
不知回嘉興後,如何布置,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