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六回 帝旨賜諡殉難臣 天緣配合守貞女

  奎道人的咒法已經煉成,又湊巧遇了一場大雨,就說是親見上帝求來的,燕王甚是信服。隻待秋涼,要興師來侵濟南。不意夏未秋初,疫病①大行,兵民交困,雖然救得旱災,收成也隻小半。國用尚旦不足,豈能勞民動眾?眼見得不能顯他的本事,甚為沒興。來春建文七年,燕、齊地方,又複大旱。在月君所仗的大士楊枝,得些甘雨,全蠲賦稅以救災民。至燕之奎道人,他又會造出一片欺人的話,說:“五湖四海龍君奉上帝玉旨,將湖、海都封禁了。”燕王也隻得委之劫數。幸而遼東、山西地方,皆得豐收,燕王便令勳戚家各助資財,移粟救災;又幸海運漕米到來,平糶於民,稍稍支持。然輾轉溝壑者,亦複不少。是以兩家罷兵息民,各守邊界。至建文八年,濟南地方始得豐登,呂軍師會同高軍師合具一疏,一請追諡殉節諸臣,一請賜贈陣亡將佐,一請崇尊孔子先師,一請尊崇群真大爵,一請敕封護國諸神。疏上,月君批示矣:

  卿等奏請五款,皆係崇德報功之大典。但帝位未複,大典先行,是否洽於輿論?六卿諸大臣僉議奏複。

  兩軍師約齊諸大臣,於行殿午門定議,孔子先崇徽號,諸臣先賜爵諡,神靈先加敕封,其一切表墓建廟、釋菜、祭享禮文,俟皇希複位之日舉行。議上,帝師批示雲:

  孔子躬膺道統,建中立極,為萬世帝王之師。乃曆代褒封公伯,元朝易以王爵,至今因之,是欲以孔子為臣,非禮也。宜尊為先師,孤家首當謁廟。其贈爵諡號諸款,仍會同擬議允當,奏請定奪。

  諸大臣李希顏、王班、梁田玉、呂律、高鹹寧、馮榷、趙天泰、周轅、鐵鼎、劉璟、胡傳福、劉超、黃貴池等,公議殉難諸臣爵諡,開列於左:

  原僉都禦史景清

  贈太傅

  諡忠威公

  原兵部尚書鐵鉉

  贈太師

  諡忠武公

  原監察禦史連楹

  贈少師

  諡忠烈公

  原文淵閣博士方孝孺贈太傅

  諡忠肅公

  原大理寺少卿胡閏

  贈少師

  諡忠端公

  原監察禦史高翔

  贈少傅

  諡忠介公

  原禮部尚書陳迪

  贈大師

  諡忠貞公

  原刑部尚書暴昭

  贈太傅

  諡忠直公

  原僉都禦史司中

  贈太保

  諡忠毅公

  原禮部侍郎黃觀

  贈太傅

  諡忠靖公

  原戶部侍郎卓敬

  贈大傅

  諡忠清公

  原僉都禦史周璿

  贈少保

  諡忠憙公

  原副都禦史練子寧

  贈少師

  諡忠定公

  原刑部尚書候泰

  贈大保

  諡忠簡公

  原兵部侍郎陳植

  贈大傅

  諡忠正公

  原副都禦史茅大方

  贈太保

  諡忠敏公

  原戶部侍郎郭任

  贈太傅

  諡忠襄公

  原兵部尚書齊泰

  贈太保

  諡忠湣公①疫癘——即傳染病。

  原巡方禦史王彬

  贈太傅諡忠宣公

  原刑部郎中王高

  贈少保諡忠恰公

  原大理寺丞劉端

  贈少保諡忠節公

  原監察禦史謝升

  贈少傅諡忠惠公

  原監察禦史王度

  贈少保諡忠悼公

  原監察禦史董鏞

  贈少保諡忠哀公

  原給事中戴德彝

  贈少傅諡忠穆公

  原監察禦史魏冕

  贈太子太師諡忠愨公

  原大理寺丞鄒瑾

  贈太子太保諡忠勤公

  原太常寺少卿盧原質贈太子太傅諡忠安公

  原監察禦史巨敬

  贈太子少師諡忠獻公

  原國子監博士黃彥清贈太子少傅諡忠慎公

  原太常寺卿黃子澄

  贈太子少保諡忠繆公

  原北平布政使張禹

  贈吏部尚書諡貞毅公

  原北平全事湯宗

  贈副都禦史諡貞節公

  原燕府長史葛誠

  贈通政使諡貞襄公

  原遼府長史程通

  贈大理寺卿諡貞湣公

  原蘇州府太守姚善

  贈兵部尚書諡忠桓公

  原徽州府太守陳彥回贈兵部侍郎諡忠懿公

  原袁州府大守楊任

  贈兵部侍郎諡忠康公

  原候補知府葉惠仲

  贈工部恃郎諡文襄公

  原鬆江府同知周繼瑜贈副都禦史諡忠僖

  原樂平縣知縣張彥方贈副都禦史諡忠成公

  原青州府教諭劉固

  贈大常寺卿諡文介公

  原漳州府教諭陳思賢贈光祿寺卿諡文節公

  原太學生方孝友

  贈文林郎諡文貞先生

  原青州庫生劉國原漳州府諸生伍性原陳應宗林狂

  曾廷瑞呂賢

  鄒君默

  以上諸生皆贈文林郎諡貞定先生又議贈殉節諸臣爵溢

  原修撰王叔英

  贈支部尚書諡文忠公

  原工部侍郎張安國贈大傅

  諡忠節公

  原監察禦史曾鳳韶贈兵部尚書諡忠靖公

  原兵部郎中譚翼

  贈兵部侍郎諡貞介公

  原給事中黃錢

  贈刑部侍郎諡烈湣公

  原紀善周是修

  贈禮部侍郎諡文書公

  原編修王良

  贈禮部侍郎諡文貞公

  原刑部侍郎胡子昭贈太子少保諡靖節公

  原支部侍郎毛泰

  贈太子少師諡清節公

  原給事中韓永

  贈工部侍郎諡端介公

  原給事中葉福

  贈戶部侍郎諡端烈公

  原給事中龔泰

  贈兵部侍郎諡襄烈公

  原禦史鄒樸

  贈副都禦史諡貞定公

  原禦史林英

  贈副都禦史諡忠介公

  原太常少卿廖升

  贈吏部侍郎

  諡貞襄公

  原企都禦史程本立

  贈支部尚書

  諡清節公

  原刑部主事徐子權

  贈刑部侍郎

  諡襄節公

  原劄部侍郎陳性善

  贈太子少師

  諡襄烈公

  原大理寺丞彭與明

  贈兵部侍郎

  諡節憋公

  原中書舍人何申

  贈大仆寺正卿諡襄貞公

  原浙江臬司王良

  贈刑部尚書

  諡忠襄公

  原濟南參軍高巍

  贈按察司廉使諡宣節公

  原都司斷事方法

  贈按察司副使諡貞宣公

  原沛縣知縣顏伯瑋

  贈布政司參政諡哀烈公

  原教授劉政

  贈布政司參議諡安節公

  原教諭王省

  贈按察司金事諡文節公

  原東平州吏目鄭華

  贈奉直大夫

  諡貞憋公

  原燕山衛卒儲福

  贈都指揮使

  諡昭節將軍

  原浙東臨海樵夫

  贈號蓉忠逸民又議贈陣亡死難諸武臣封爵

  都督瞿能

  贈威武大將軍威武侯

  越候俞通淵

  贈襄武將軍襄武公

  指揮使張皂旗

  贈勇烈冠軍將軍

  都揮指使卜萬

  贈昭勇將軍

  都督宋忠

  贈昭節侯

  都督餘瑱

  贈揚節侯

  都指揮彭二

  贈奮武大將軍

  都指揮謝貴

  贈壯威將軍

  都指揮崇剛

  贈揚成將軍

  指揮盧振

  贈宣武將軍

  驍騎指揮莊得

  贈奮威將軍

  驍騎指揮楚智

  贈奮勇將軍

  指揮使馬宣

  贈揚武將軍

  鎮撫司牛景先

  贈勇略昭節將軍

  指揮彭聚

  贈宣威將軍

  參將宋垣

  贈宣節將軍

  都指揮張安

  贈靖節將軍以上殉難死節文武諸臣,凡妻女子媳同死者,其夫人皆封贈貞烈郡君,女為貞君,子贈郎官,媳為貞孝孺人,即婢妾亦有封號。又議崇女真諸位仙師徽號第一位曼陀尼

  大乘微妙自在神通衛國大禪師尊者第二位鮑道姥

  大上玄元至神至化護國大仙師天尊第三位聶隱娘 通神入化飛劍法魔鎮國大仙師第四位公孫大娘 神威震遠靈劍誅邪輔國大仙師第五位素英 玄真清化通靈妙道仙師第六位寒簧 玄微衝化通神妙道仙師

  範飛娘 滿釋奴 女金剛 皆封女冠軍仙使

  女秀才老梅 回雪 柳煙 女宣軍侍使

  又議褒崇諸位顯神徽號

  文曲星景清 封為顯威討逆佑國公立廟

  都城隍鐵鉉 封為顯靈靖逆福國公

  開封府城隍唐菱 封為忠正直亮順天安民化逆侯

  皂旗將軍 封為顯威蕩寇伯

  又議尊崇孔子曰參天讚化建中立極至誠至聖百世帝王師。疏上,月君匙之。於建文九年春正月,擇吉釋菜①於國學。月君冕旒袞裳②,一如弟子拜師之禮。又遴委③宋和、卓孝為使,齎建文帝詔,至曲阜縣闕裏聖廟,恭上夫子徽號。

  時當仲春之候,月君發手敕一道,諭大宗伯雲:“建文四年,孤家所救殉難忠臣之女,今皆待字,已令司天監擇定吉日,擬將忠臣之女配合忠臣之子,貯名玉瓶,令其拈箸自取,方為天作之合。卿其召齊諸忠臣子率赴闕下,並選郎官二員入廷讚禮。”又發手敕一道,令女秀才往召諸忠臣之女。至期鹹集,月君禦東殿。先是大宗伯王班同讚禮郎官及諸忠臣之子朝謁,次係諸夫人與小姐輩,皆行禮己畢。殿中設龍案,上列七寶紅玉瓶,讚禮官備寫忠臣子之姓名貯於瓶內;旁設玉著一雙,範飛娘遍請諸位小姐,次第將玉著自向瓶中挾取,以鬮無緣。

  第一是鐵兵部公諱鉉之長女煉娘,鬮得僉都禦史景公諱清之子名星,字麗天;

  第二是謝禦史諱升之女,鬮得僉都禦史周公諱璿之子阿蠻兒。

  第三是戶部侍郎郭公諱任之長女,鬮得司僉都諱中之子名韜,字天策;

  第四是郭公之次女,鬮得姚太守諱善之子名襄,又名勤王;

  第五是董禦史諱鏞之女,鬮得大理寺卿胡公諱閏之子名傳福。

  卻說第六是鐵公之季女柔娘,與伊姊附耳私語,逡巡不前。飛娘氣煉娘掖之到龍案邊,勉強將玉箸向瓶中挾起,疊成同心方勝紅綾一摺。煉娘代為展看,遞與柔娘,可霎作怪,殿上忽起陣旋風,刮到柔娘身邊,卷得繡裙亂颭。柔娘將纖纖玉指去掩衣袂,脫下手中方勝,被風刮將起來,在殿中盤旋蕩漾,宛如一片明霞,輕輕的飄出殿外,飛向空中,不知何方去了。月君道:“奇哉!”問是準名字,柔娘含羞不語。範飛娘代奏是劉超。月君道:“此非姻緣也。”遂問煉娘:“孤家看爾妹光景,必有隱情,可速奏聞。”柔娘把煉娘衣襟一扯,是要姐姐不說之意。煉娘道:“帝師之恩,同於父母,豈可隱而不告?”遂向前奏道:“妾妹於上元誕日,偶得一夢,於杏花下遇一書生,兩情相慕,年亦十五歲,係同時誕生,拜為夫婦;又打三年後中了探花,方行親迎之禮。妹子向妾雲:‘若不得此書生,則終身不嫁,願隨帝師學道。’”月君曰:“此必有其人也。”即傳旨令人分頭向文武諸臣家內,問有公子十五歲者,即刻召來。那時劉超因母親年周六十,於舊歲從臨清接至濟南邸第,超之侄兒名炎,也隨祖母而來。得了諭旨,如飛趨至闕下。時公子紛紛來者,共有二十餘人。月君召入殿內,令滿釋奴逐個引向柔娘麵前,好象官府點名,從東至西過去,落後方是劉炎。柔娘凝眸一視,兩頰微紅,①擇吉釋菜——從眾多的一般人中選擇優秀的。②冕旒(liú,音流)袞裳——有飄帶玉串的禮帽和帝王禮服。③進委——選擇任命。雙環略側,羞澀之中,帶有思慕之致。劉炎卻呆呆的站住,端詳一會,方走過去。月君遂問劉超:“汝侄兒年歲幾何?何月日生的?”劉超應道:“是十五歲,正月十五日亥時。”月君道:“汝去問,今正月間,有無夢兆,可據實奏來。”劉炎遂自趨向前,把夢中曾與此小姐結為姻緣,備陳一遍,與煉娘所言無異。月君道:“汝說三年後中探花一語,是何解說?”劉炎道:“這個連小子也不知,大約是夢中囈語了。”月君道:“不然,將來亦必有應者。”遂令移到禦案六張,案上都擺列著龍鳳金花燭六對。有旨:景星督師沂州,除鐵鉉長女煉娘不行禮外,餘皆交拜成婚,井賜合晉禦酒三厄,於是五位公子,向上謝恩。範飛娘扶了謝小姐,女秀才扶了董小姐,滿釋奴、老梅婢扶了郭侍郎兩位小姐,各立在公於下首,惟柳煙、回雪二人,扶柔娘小姐,不肯挪步。月君道:“孤已知之。今與汝二人先應佳夢,待三年後中探花,然後結縭可耳。”於是柔娘含羞向前,與劉炎並立,共成五對。讚禮官讚禮,齊齊交拜已畢,司韜、姚襄、蠻兒、胡傳福與四位小姐,各飲廠合巹禦灑。月君命撤龍鳳燭並宮錦燈籠各十二對,香車四乘,公子小姐同坐於內,送歸邸第。其劉炎與柔娘不飲合巹,分送回家。真個過了三年,劉炎十八歲,中了第三名進士,方娶柔娘成親。因其大小登科,先有異夢入,遂目為探花郎。自宋朝設科以來,但有殿元之稱,其餘皆名進士。探花之稱,自劉炎始。

  看書者要知道,劉姓與鐵氏,原有秦晉之緣①,所以鬮著劉超,被風刮去,牽引他侄子出來,此乃天成的一段佳話。別有傳奇,茲不複敘。且演下回。①秦晉之緣——古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此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秦晉之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