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回 真鐵口五星斷休咎 程操江一語解紛爭

  卻說岑公子搬在姑娘家居住,他表弟夫妻兩口十分恭敬。

  過了十餘日,早又是中元佳節。這日是報恩寺的蘭盆勝會,弟兄要同去遊玩。一早起來盥洗,吃了點心就同出門。到得寺中,大殿上建水陸道場,香氣紛紜,遊人如海。弟兄們四下觀玩了一回已是早飯時候,就同到一個潔淨麵館內吃了麵,出來複去塔上遊了一回,無非一片繁華熱鬧。岑秀道:"我們到個清靜些的所在去坐坐,避過了午間烈日回去,不要在這裏挨擠,甚覺無趣。"鄭璞道:"前日有人說水月庵裏來了個江西的星相先生,如神仙一般的準。我自哥哥來了,不曾去得。今日我們同去試他一試,看他如何?"岑秀道:"甚好。"兩人一經行來,也有一裏多路,卻是個僻靜去處。來到庵前,見庵門外有個招貼上寫著:"江西真鐵口星相無差。"進得庵門,果然好座幽閑靜室,正中供著一尊彌勒古佛,背後是韋馱尊者。第二層便是正殿,上供一尊如來佛祖。東邊一座小門,進來另是三間小殿,供著普門大士。側首朝東三間客座,門上貼著"真鐵口寓此"的條子。

  弟兄兩個緩步進來,隻見這個先生六十上下年紀,須發斑白,骨格清臒,坐在一把交椅上打盹。聽得腳步之聲,睜眼見有客來,便起身拱手道:"二位何來?"鄭璞道:"特來尋你看看星相,你且看我兩個今科中不中?"岑秀忙接口道:"聞得先生星相如神,特來請教。"這先生道:"且請坐,待獻過茶再講。"因叫童兒不應,這先生尋到後邊來,原來在廚房裏睡覺,因叫醒來道:"外邊有客,還不起來烹茶!"那童子才嗬嗬欠欠的起來灌水生火。這先生出來道:"今日是報恩寺的大會,這裏住持都去赴會去了。因此無人,實是有罪。"岑公子道:"我們也從會上到來,請問先生星相二事,何者為先?

  "先生道:"二者原可並參,如今先看了尊相,再看五星,必有相合。"因請岑公子對著光端坐。這先生存神注目細看了一回,道:"尊相也不須細講:三台高聳,五嶽豐隆,眉秀春山,目澄秋水,鼻直口方,神清氣旺,是生成大貴之相;所欠發脊不齊,早年恐其失怙,庫倉略陷,青春微有坎坷,卻都逢凶化吉,無妨於事。一交眉運,官祿榮升,前程遠大,壽緣可至期頤,子息盡皆玉樹,富貴二字已是分定目下。印堂黃明光潤,恭喜也不遠了。再請把八字一推。"岑公子即寫出自己八字,那先生仔細推詳了一回,道:"卻又作怪,論功名應從科甲得來,但這官祿宮中又變出稀奇品格,偏不由科甲出身。但文昌高映,奎壁相纏,總不由正途卻勝於科甲,論爵位當居極品;又喜武曲臨宮,官職必兼文武,卻是一位大人。失敬!失敬!

  "岑公子道:"豈敢過望!"因為有雪姐這樁心事,又問:"婚姻不知幾時可就?"這先生又推算了一算道:"紅鸞發動,天喜照臨,婚姻不遠,九、十月間必然見喜,但這貴造中尊夫人卻不止一位。據理算來,當有三位,卻又都是賢能內助,都可同偕到老,真是難得!隻是命中有小耗作崇,常為小人所忌,總無妨大局,不足介意。在下是依理直談,不是虛譽,日後應驗,當領重酬。"岑公子道:"再煩與舍親相一相。"這時鄭璞聽他兩個說話呆呆坐定不動,及說與他看相,才道:"別的都不管他,你隻相我今科中與不中?"這先生笑了一笑,請他坐正定睛細看了一回,道:"這位卻也是個貴相:雙眉聳秀,少年可取功名;兩目定光,到老總無厄險;雖帶幾分拙直,卻存一片慈祥:壽過古稀,子有三四。再請寫出八字一推。"鄭璞笑道:"我卻忘記了,你隻算我是五月十五日醜時生的就是了。"先生笑道:"貴庚幾何?"岑公子道:"與我是同年的。

  "這先生推算了一回道:"這貴造也應少年克父,最喜金水相生,當得一賢內助,終身受益不淺。論功名,今年正值文昌相照,這舉人是穩穩的了,但隻可一榜出仕,亦不過六七品之間。

  卻喜貴星坐落命宮,一生多得貴人扶持,到老風光並無坎坷。

  可喜!可喜!"鄭璞聽得歡喜,把手在桌上一拍,道:"我若中了,謝你五兩銀子。"先生道:"五兩也不多,中了不要翻悔。"鄭璞道:"我從來不說謊,中了包管送來。今日卻不曾帶得,莫怪!莫怪!"岑公子道:"今日卻是偶然到此,不曾多備,先生莫嫌輕褻。"因取了一兩銀子送與先生道:"改日再得請教。"先生道:"明日高發了,還要領重酬哩!"又留吃了一道茶。岑公子起身告辭,這先生直送出山門而別。

  此時已是未末申初時候,兩弟兄取路回來。鄭璞道:"這個相麵先生說得倒也不錯,隻是說哥哥不從正途出身,這是胡說了。"岑秀道:"星相之言,未可全信,且自由他罷了。"兩人於路說話,回到家時腹中已餓。鄭璞即叫:"娘子快些收拾飯吃。"大娘子道:"已端正現成的。"鄭婆婆道:"你兩弟兄在那裏吃的早飯?"鄭璞就將遊玩看相的事與母親說了一遍,道:"我今科中了,應許他五兩銀子。隻是他說哥哥不從科甲出身,真是放屁胡說了。"當即擺上飯來,兩弟兄用畢。

  鄭璞又對娘說:"這相士說哥哥日後官居極品,又有三個嫂嫂同偕到老。"鄭婆婆道:"但願你哥哥做了大官,你便有倚傍了。"岑秀道:"星相的話那裏當得真的?"這邊姑侄弟兄們閑話。且表過不提。

  卻說這年南直正考官欽點了翰林院侍讀學士汪耀辰,副考官是禮科掌印給事中顧其章,都已進了貢院。至八月初,這通省秀才聚集省會,把各處寓所都住滿了。到了初七日,這監臨就是操江程公,副監場是布政司參政陸文山,按察副使高兆麟率同內外簾官入闈,甚是熱鬧。初八日五鼓,眾秀才按冊點名進院。卻好鄭璞正與岑秀聯著號房,喜得他心癢難爬。等得題目到手,誰不用心作文?這鄭璞起了正稿就拿來叫岑秀刪改。

  岑秀就先與他改好,叫他用心謄正,然後自己謄畢,果然字字珠璣,行行錦繡。二人早早交了卷子,頭牌放出。三場考畢,也是鄭璞的造化,總與岑秀同號不離,回家歡天喜地對他母親、娘子說道:"我今科一定中了!恰恰三場總與哥哥在一處,他與我把文章都改得好了,不怕他不中。"鄭婆婆道:"或者是你和造化也不可知,不然怎麽三場恰恰都在一處?隻是你果然中了,怎樣報答他?"鄭璞道:"他是個不望報的,隻願與他一同中了就好同他進京會試。若我中他不中,我也會不成試了。"且不說他母子們閑話。

  卻說這岑秀的卷子正落在江浦縣成公的房裏。見了這本卷子,成公大加稱賞,以為合場無出其右,因特特把這卷子親自薦到大主考麵前,道:"簾官選得一卷奇文,真是連城之璧,請大人垂鑒。"這汪公接來細細觀看,看到中間,連稱:"可惜!可惜!"成公問道:"卻是為何?"汪公指著道:"這一句竟重犯了聖諱,如何使得?"下半卷就不看了。成公道:"這是他疏忽,卻與正文無礙,還求大人通篇一看。"汪公隻得通卷看完,道:"好一卷文章!但犯了聖諱,隻好有屈他了。

  "成公見汪公有些執意,又把卷子送到副主考顧公這邊來,道:"有一卷奇文請教大人,不知可掄元否?"顧公笑道:"想經你的采擇,定然不差。"因接過來,才看到起股,便稱讚道:"果是奇才。"及看到這一句,道:"可惜誤犯了聖諱,卻還有可恕。"及通卷看完,讚不絕口道:"這卷文章雖有些微瑕,即不擬元,亦當置之三、四之間。"成公道:"大人不取便罷,若取了必得擬元,置之三、四,倒反屈了他了。"顧公道:"汪公可曾見來?"成公因將汪公為此執意不取的話對顧公說了。

  顧公道:"待我去與他相商。"成公道:"人才難得,豈可輕棄?還求大人一力成全。"當下顧公拿著這本卷子來見汪公道:"這本卷子成縣令薦將上來,論文章實可掄元,但中間有這犯諱字樣,或置之五名之內也可。若因此而棄,實為可惜!"汪公道:"這犯聖諱是一件大不敬之事,如何使得?隻恨他自己忽略,也怪不得人了。

  "顧公道:"此卷通篇堂皇正大,置之榜道,誰曰不宜?雖有此誤,卻與文章無礙。若必見棄,恐人才難得,況得此奇才,豈可當麵錯過?"汪公道:"這事弟實不敢專主。若老道長必欲中他,萬一觸怒聖心,弟卻擔當不起。"顧公道:"弟也是為人才起見,並非私意。若果有不虞之事,弟當獨任其咎。"這時大監臨程公到來,見兩主考各執一見,因道:"二位大人且不須爭執,待弟看一看這文章果是如何?"顧公因將這卷子弟與程公道:"都台巨眼,必有定論。"原來程公是鼎甲出身,高才博學,將這五經文字通卷細看,隻顧點頭稱讚道:"的是仙才。"及看完了,道:"二公不須爭執,弟倒有個愚見,不知可否?"二公同問:"都台高見若何?"程公道:"此卷中又使不得,不中也使不得。依弟愚見,不若將此卷聯名具奏此中情節進呈禦覽,中與不中,一聽聖裁可如?"汪、顧二公齊稱甚善。當下即將此卷另外封置。及擬取足額,看那十名前的卷子俱不如此卷之美。

  到放榜之日,榜後另簽一條,標道:"天字第三十三號生員岑秀,五經文字俱佳,惟卷中誤犯聖諱不便中式,特將此卷進呈、恭候禦覽欽奪"。這榜文一出,萬人擁看,這日他表弟兄兩個也在看榜,卻擁擠不上,耳邊隻聽得看過的人說:"這倒是件從來沒有的事,一個秀才的卷子竟得進呈禦覽!"岑公子正待動問,卻撞見個同學的朋友道:"岑兄恭喜,你的卷子犯了聖諱,主考不敢中式,竟進呈禦鑒了。"岑公子卻一時想不起這犯諱的字樣,心上遊移道:"若進呈了禦覽,不知將來如何發落?因想起真鐵口所說不由科甲出身的緣故,或者這裏邊倒有個好意。此時鄭璞卻挨進去觀看,見自己高高中了第二十四名,喜得沒法,也不往後看去,竟擠了出來,尋著岑公子道:"兄弟中了二十四名,怎麽反不見哥哥的名字在前頭?",岑公子道:"你且再去看那榜末貼出的就是我了。"鄭璞果然複翻身挨進去看,那榜末另簽出的這一條上寫著如此如此,鄭璞哈哈大笑道:"好靈驗的的算命先生,果然有這等的奇事!

  "因挨出來道:"哥哥,我們回去。你的卷進了禦覽,隻怕比這中了的還強十倍哩!那真鐵口真是神仙,斷得一些不差。"當下一同回到家中,見大門上插著一麵紅旗,許多報子在廳上吵鬧,見他弟兄回來,便問:"那一位是新貴人?"岑公子道:"這位就是。"大家一齊磕頭道:"老爺高中巍科,要求重重的賞賜。"鄭璞卻白瞪了眼說不出一句話來。岑公子道:"眾位且請少坐。"因拉了鄭璞進來,對姑姑道:"這報喜的人酌量賞他多少?"鄭婆婆道:"悉憑侄兒怎樣處分。"岑秀道:"少了拿不出手,先與他八兩銀子,格外二兩代飯,看他如何再處。"鄭婆婆道:"侄兒說得是。"因取了個銀包出來。

  岑秀秤了大小兩封,將封套裝好拿出來,道:"本當留眾位吃鍾酒,因一時措辦不及,折送二金,這是菲儀八兩,幸勿嫌輕。

  "這些報子七張八嘴那裏肯依?道:"府上是個大家,這點東西如何拿得出手?"隨岑公子分說,那裏肯聽?後來直添到了十六兩,才作謝散了。

  鄭璞道:"那算命先生果然算得不差,這五兩銀子一定要送他的。"鄭婆婆道:"卻有屈了你哥哥。"鄭璞道:"娘還不知哥哥的文章做得甚好,隻為誤犯了聖諱,主考不敢中,竟進呈到皇帝麵前去了,還要聽候旨意,隻怕明朝比中舉還高得多哩!那相士說哥哥不由科甲出身,當初我甚惱他,不想如何果然應驗。將來哥哥隻怕竟做了官也不可知。"鄭婆婆道:"原來如此。如今侄兒該怎樣料理?"岑秀道:"這事也不用料理,隻可靜聽旨意罷了。將來或者僥幸得邀聖恩,許我與舉人一同會試也不可知。"當下且與表弟料理做衣巾、參主考、謝房師、會同年、領鹿鳴宴、祭祖、拜客、請酒,整整忙了半個多月才得完結。岑公子就要告辭回家,一家兒再四苦留。岑秀道:"一者恐老母家中記念,二者旨意下來還得兩月,在這裏等候反恐多事。昨日我已托了徐老師,他說一有的音,專差報我。兄弟也與我留心打聽,倘有好音,少不得還要到這裏來料理。"鄭璞苦留不住,因與母親、娘子相商:"哥哥一定要回去,我們如何謝他?"大娘子道:"若說謝他甚麽,他是斷斷不收的。不如買兩套好緞子的裙襖襯,再買兩件緞袍料、兩件綾襯袍料,隻說是母親送他娘兒兩個的,他便不好不收。格外再送一個盤纏,或者肯收也不可知。"鄭婆婆道:"你說得真有理。

  "鄭璞:"這盤纏到他起身時我暗地放在他包裹裏,不叫他知道,待我送他上了船再與他說,怕他不收?"鄭婆婆道:"這倒是你的見識。"鄭璞有了主意,即日自己同了容兒去買辦了回來,也共用了三十多兩銀子,又格外封了二十四兩銀子盤纏。

  先一日擺酒餞行,鄭婆婆就將這緞子裁料交與岑秀道:"這是送你母親的兩套裙襖與你的兩套袍料。回去上覆你母親,務必請他到這裏來盤桓幾時。"岑公子因是姑娘送的,不敢推辭,隻得拜謝收了,因道:"侄兒在這裏攪吵日久,還要姑姑費心。

  "大娘子道:"伯伯到家拜上姆姆,務必請他老人家來,待我們孝敬他幾時。"岑公子道:"回去自當稟知。"此時鄭璞聽著他們說話,隻呆呆坐著,兩眼紅紅的,隻要掉下淚來。岑秀道:"兄弟不須傷別。倘若我僥幸有個好音,明年就好同你進京會試。"鄭璞也不聲不響,隻是點頭而已。當晚娘兒們說著話,直吃了半夜酒才歇。

  次日,一早起來打疊行李,鄭璞悄悄把這盤纏裝入包袱內,連岑忠也不知道。又因岑忠幫了多日的忙,給了他三兩銀子,岑忠裏外磕頭謝了。當下大娘子已將早飯收拾停當,一麵兩弟兄吃飯,一麵叫容兒去雇了兩頂轎子,又與岑忠雇了一個驢兒。

  此時飯已用畢,把包袱放在轎內,行李雇人挑著,岑公子拜辭起身。婆媳兩人一同送到大門口,看他兩兄弟上了轎才轉身。

  正是:已看黃榜將名播,又見紅鸞照命來。

  不知他兩表弟兄如何分手?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