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晉武帝以為天下平息,四海晏然,聚集文武商議罷州郡武備。大臣山濤諫曰:“州郡之兵留防境患,古來有之,豈宜去也?伏望陛下學古製而獲大治,慎先謨以懷永圖。”武帝弗聽,自主決之。次日出詔,往發州郡,命州郡悉去兵政。其詔曰:昔在漢末,四海分崩,刺史內親民事,外領兵馬。今天下為一,當韜戢幹戈,刺史分職,皆為漢氏故事。悉去州郡之兵,大郡置吏百人,小郡五十人為例。
時交州牧陶璜見沼,以為不可,亦上言曰:交州東西數千裏,不賓屬者六萬餘戶,服官役才五千餘家。
二州唇齒,惟兵是鎮。又寧州諸夷,接據上流,水陸益通。州兵未宜約損,以示單虛,州郡之兵,宜存衛邊城,不可約損。
時山濤極言不宜去州郡武備,帝拒不納。至永寧以至盜賊蜂起,州郡無備,不能擒製,天下大亂。
初,鮮卑莫護跋始自塞外入居遼西棘城之北,號慕容部。
至孫涉歸,遷於遼東之北,內附中國。數從征討,有功拜大單於。至是始叛,以兵五萬寇昌黎,此乃戎亂之始。如濤、璜所言,因此各州郡雪片上表,入朝奏知武帝。武帝大驚,急與群臣計議。頒詔去各州郡,命刺史各兼兵民之政,因是州郡鎮之政尤繁重焉。天下不寧,其後諸胡因忿憤,殺害長史,漸為民害。是因此當時都禦史郭欽等上疏曰:戎狄強胡,曆古為患。魏初民少,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宏農,往往有之。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戎有矣。伏望陛下以平吳之威,謀臣猛將之略,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製,此萬世之長策也。
武帝覽之,弗從。曰:“秦始皇時築牆萬裏以防胡虜,誰知禍起蕭牆之內,不在匈奴之中。今天下一統,誰敢貳叛?”
因謂群臣曰:“朕聞治天下有道在於得人,卿等何如不舉賢良、方正有才之士入用,專進迂闊之言?”言訖,命有司發詔往各州郡,命舉賢良、方正、才學之士赴選朝用。
頒詔去訖,大臣何曾上言曰:“臣聞廣陵華譚有殊節操,好學敏慧。陛下若能用之,國政可定。”武帝曰:“既有此賢,即宣至京中,親試策之。”於是遣使往廣陵,詔華譚至金階之下。
譚拜舞畢,武帝親策之。曰:“今四海一統,萬裏同風。然北有未服之虜,西有醜施之氐,故謀夫未得高枕,邊人未獲晏然,將何以長泯斯患,混清六合乎?”華譚對曰:“臣聞聖人之臨天下也,祖乾綱以流化,順穀風以興仁,兼三才以禦物,聞四德以招賢。故勞謙日昃,務在擇賢俊,義龍躍,帝道以光也。”武帝嘉其對。又策之曰:“舜以二八成功,文、武以多士興周,夫製化在於得人,而賢才難得。”譚又對曰:“今州郡貢秀孝,台府簡賢良,譬南海不少明月之寶,大宛不乏千裏之駒也。”武帝悅之,以為郎中,於是罷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