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義】以下均言修證法身之辦法,計分九段。修行目標, 在舍我見,則苦厄方度,若自以為有所得,即非得矣。世尊引 須菩提自己所證四果而言,若有自以為我已得果之念,可名為 證果否?不也,若有自以為我已成阿羅漢道,可名為成道否? 不也,以有即名淨,淨則不名樂阿蘭那矣。非但此也,即我如 來自己,昔在燃燈佛所,雖蒙授記,可自以為得法否,不也, 以實無所得,方是證得、斯名廣大,故不當自起知見,橫生我 慢也。以證果成佛者,尚如是謙下,況世間微小之得,細如螢 火之光,可驕慢以自障於道耶。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流,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 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不?須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 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 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 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 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 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 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注釋】此分以離我慢障為旨。佛先以須菩提自身所證者 為喻,若證果得道,乃自以為有所證得,即立我人眾生壽者, 無論於人於法,外諍內訟,均屬顛倒,不名無淨,以須菩提實 無此顛倒行,故名樂阿蘭那行,言清淨無淨者也,以證果得道 之人,尚不應有此,況下此者乎。又二乘偏空,以為泯諸法歸 空,乃屬無為,佛則現起諸法而不見其有,並無為亦不可得也, 故非住於無為,即可名為究竟也。蓋四果差別,各各有得,論 果則不無,論相則非有,正應前說佛法者即非佛法,是故動念 有取,已塵根纏縛,能所對立,即入凡流矣。四果之中初為見 道,次二為修道,後一為無學位,謂心地已明,所作已辦,無 可再學也。然必再轉有學,學世間法,通達人情世故,用以方 便度眾也。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 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注釋】此段世尊表自身在燃燈佛所,證道時之境界也。 謂凡自謂有所得有所聞者,已落分別執著,心量已小,不名廣 大,但名少聞,心行無所行,得無所得,乃為多聞廣大矣。此 法見之障,亟當遠離,況道屬自證,離心緣相,故無相可得。 燃燈授記,亦隻言表,言屬緣空,離言說相,自亦無相可取, 昔世尊自釋在燃燈佛所,得無生智,不取於法,如經雲 :“海 慧當知,菩薩有四,所謂初發心菩薩,修行菩薩,不退轉菩薩, 一生補處菩薩。此中初發心菩薩,見色相如來;修行菩薩,見 功德成就如來:不退轉菩薩,見法身如來。海慧,一生補處菩 薩,非色相見,非功德成就見,非法身見。何以故?彼菩薩以 淨慧眼而觀察故,依淨慧住,依淨慧行。淨慧者,無所行,非 戲論,不複是見。何以故?見非見,是二邊,遠離二邊,是即 見佛,若見於佛,即見自身,見身清淨,見佛清淨,見佛清淨 者,見一切法皆悉清淨,是中見清淨智,亦複清淨,是名見佛。 海慧,我如是見燃燈如來,得無生忍,證無得無所得理,即於 此時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一切智智,明了現前,斷眾見品, 超諸分別,異分別遍分別,不住一切識之境界,得六萬三昧。 燃燈如來,即授記我: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跡牟尼。是授 記聲,不至於耳,亦非餘智之所能知,亦非我昏蒙都無所覺。 然無所得,亦無佛想,無授記說、授記想,乃至廣說言無想者, 顯是智證,而無所取故,想者心法,非是語故,當知此中說智 之境界 ,是故言以淨慧眼而觀察故。”經言如是,讀此當處明 了,總言不著四相也。燃燈佛係世尊第二劫滿時所遇之佛,世 尊獻五莖寶蓮,表示五蘊性空,遂得授記。世尊第一劫滿,遇 寶髻如來,第三劫滿,遇勝觀如來也。世尊成佛時,得燃燈佛 印可。此證法身成佛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