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忤合第六

【原文】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複相求,因事為製。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國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譯文】凡是有關聯合或對抗的行動,都會有相應的計策。然而,事物的變化和轉移又各有各的具體情形。彼此之間像圓環旋轉一樣變化無窮,必須反複地去尋找最好的辦法,並按事物的發展變化製定相應的措施。所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人立身處世,教化民眾,擴大影響,顯揚名聲,就必須根據事物之間的聯係來觀察天時,以便抓住有利電動機,權衡利弊,及時實施行動。故而,聖人要比常人早些預知世事變化,並能隨變化了的情況調整和改變方針政策。

【原文】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無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

【譯文】世上的萬事萬物沒有永遠占居高貴地位的,也沒有永遠居於榜樣地位的。聖人常常是無所不做,無所不聽。辦成要辦的事,實現預定的計謀,都是為了自己的君主。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這一方的利益。也就是說,侍奉兩個國君,不可能提供使兩個國君都滿意的計謀,必然是有相合相背的。計謀合於這一方國君的想法,那麽就會違背另一位國君的意願,這就是"忤合"之術。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運用到天下,必然要從總的形勢方麵權衡,然後總攬全局;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運用於諸侯,就必然要分析這個諸侯國的情況,然後再根據實際來運用;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用到卿大夫那裏,就必然要衡量那塊領地的人文地域狀況,然後靈活決定對策;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運用到某個人身上,就必然要對這個人的才能氣勢考察一番,之後再量才而用。總之,無論把這種"忤合"之術用在大的範圍,還是用在小的範圍,其功用都是相同的。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進行謀劃、分析,待情況掌握準確了以後再施行"忤合"之術。

【原文】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非至聖人達奧,不能禦世;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譯文】古代那些善於通過背離一方、趨向一方而橫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內的各種力量。控製各個諸侯,促成"忤合"轉化的趨勢,然後達成"合"於堅賢君主的目的。過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湯,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動目的還未被世人所知,就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呂尚三次臣服於周文王,三次臣服於殷紂王,其行動目的不未顯露於世人,就最後歸服了周文王。這就是懂得天命的製約,所以才能歸順一主而毫不猶豫。對於一個縱橫家來說,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不能通曉事物深層的規律,就不可能駕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提示事物的本來麵目;如果不會全神貫注地考察事物的實際情況,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膽量都不足,就不可能統兵作戰;如果隻是愚忠呆實而無真知灼見,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的規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聰敏才智,然後度量他人的優劣長短,分析在遠近範圍之內自己還比不誰。隻有這樣知己知彼以後,才能隨心所欲,既可以前進,也可以後退;既可以合縱,也可以連橫。

【注釋】忤:相背。

合:相向。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