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一百四十]起強圉大淵獻正月,盡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
春,正月,甲辰,詔:“廷尉大理官,毋以獄情白宰執,探刺旨意為重輕。”
庚戌,置三省戶房國用司。初以國用匱乏,罷江州屯駐軍馬,至是複留之。
壬子,金主服袞冕,禦大安殿,受尊號冊寶禮,大赦。
癸醜,何逢原除金部郎官。帝曰:“儒者不肯留意金穀,可諭何逢原令留意職事。”
庚申,金以元帥左監軍圖克坦喀齊喀為樞密副使。
度支郎唐瑑言:“自紹興三十一年印造會子,止乾道二年七月,共印造二千八百餘萬道;至乾道三年正月六日以前措置收換外,尚有八百餘萬貫在民間未收。緣諸路綱運,依近降指揮並要十分見錢,州縣不許民戶輸納會子,致在外會子壅滯不行,商賈低價收買,輻湊四集,所以六務支取,擁並喧哄。今請給降度牒及諸州助教帖各五千道付榷貨務,召人依見立價例,全以會子進納,庶幾少息擁並之弊,而會子在民間,亦不過數月便可收盡。”詔先次給降度牒並助教帖各五百道,候出賣將盡,接續給降。
癸亥,中書、門下省言:“昨來支降交子付兩淮行吏,緣所降數目過多及銅錢並會子不許過江,因致民旅未便。今措置銅錢、會子,依舊任便行使,應官司見在未支交子,令差人管押赴左藏庫交納。”
二月,壬申,諭曰:“自後宮禁內人並百官、將校、軍兵、諸司人,每月初五日,國用房開具前月支過以上五項請給,數目,並非泛支用,造冊進呈。外路軍馬,可降式樣付諸路總領,逐月開具。著為令。”
帝謂輔臣曰:“蔣芾理會財用,已見根源。”初,蔣芾因謝新除,留身奏雲:“方今費財最甚者,無如養兵。近見陳敏揀汰二千人,戚方揀汰四千人。夫汰兵固良法,然今日之兵,多是有官人,與之外任,依舊請券錢,又添供給,雖減之於內,添之於外,亦未見其益。既減六千人,必又招六千人填格,則是添六千人耗蠹財用矣。契勘在內諸軍,每月逃亡事故,常不下四百人。若權住招,一年半內,可省三百八十萬貫。俟財用稍足,可逐旋招收強壯,訓練而用之,不惟省費,又可兵精。”因奏紹興以來初分五軍並內外諸軍分合添減之數。帝以為然,故有此諭。
知閤門事龍大淵,權知閤門曾覿,竊弄事權,屢致人言,帝不省。一日,起居舍人洪邁過陳俊卿曰:“聞鄭聞將除右史,邁當遷西掖,信乎?”俊卿曰:“何自得之?”邁以大淵、覿告。俊卿即以語葉容、魏杞,而己獨奏之,且以邁語質於帝前曰:“臣不知此等除目,兩人實預聞乎?抑密揣聖意而播之於外,以竊弄威福也?”帝曰:“朕何嚐謀及此輩!必竊聽而得之。卿言甚忠,當為卿斥逐。”癸酉,出大淵為江東總管,覿為淮西副總管,中外快之。甲戌,大淵改浙東,覿改福建。
乙亥,架閣衛博,論用人宜錄所長,棄所短,帝曰:“用人不當求備,知禮者不必知樂,知樂者不必知刑。若得其人,不當數易,宜久任以責成功。”
罷成都、潼川路轉運司輪年銓試,以其事付製置司。
辛巳,以端明端學士虞允文知樞密院事。
壬午,起居舍人洪邁言:“兩省每日行遣錄黃文書,盈於幾閣,多有常程細故,不足以煩朝廷專出命者。使中書之務不澄,無甚於此。”帝曰:“朕嚐見《通鑒》載唐太宗謂宰相聽受辭訟,縈於簿書,日不暇給,因敕尚書細務屬左右丞。朕見欲理會。”
又諭葉容曰:“可進武臣薦舉兵將官冊,朕欲用知其人。”容曰:“宜於無事時詢訪,以備緩急。”陳俊卿曰:“陛下曾記王存否?其人似尚可用。”帝曰:“朕識之,粗暴之人,老矣,智力皆無所用也。”
乙酉,以《武經龜鑒》、《孫子》賜鎮江都統戚方,建康都統劉源,仍令選擇兵官,各賜一本。
金尚書右丞蘇保衡以疾求退,金主不許,遣敬嗣暉傳詔曰:“卿以忠直,擢居執政,齒發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攝養,俟病間視事。”庚寅,保衡卒。金主將放鷹近郊,聞之,乃還,輟朝,賻贈,命有司致祭。時已起複參知政事石琚,丙申,以琚為尚書右丞。
戊戌,諫議陳天麟言:“近探北人聚糧增戍,宜擇將帥,預講禦備之策。”帝曰:“此今日急務。昨王琪請築揚州城,卿等見文字否?”魏杞言:“淮東之備,宜先措置清河、楚州、高郵,庶可遏敵糧道。”帝曰:“若守定高郵,不放過糧船,則敵不能留淮上,自當引去。”
三月,庚子,宰臣葉容請抽回江州兵馬,帝曰:“此豈得已!近來招兵練兵皆易,惟養兵最難。它時財賦有餘,自可增招。”容又言:“陳敏知地理,且有誌立功。”帝曰:“陳敏守高郵甚善,別選步帥,亦難得人。”
丁巳,詔:“四川宣撫司創招千人,置司所在屯駐。”
壬戌,秀王夫人張氏薨,帝所生母也。
夏,四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癸酉,為秀王夫人成服於後苑。
丙子,宣殿前司選鋒等軍五百八十二人,車二十四兩。入內教場。右軍統製張平入對,帝曰:“兵謀務要決勝,不得輕發。有功者雖仇與賞,有罪者雖親與罰。”
丁醜,並利州東、西為一路,以吳璘為安撫使兼四川宣撫使,兼知興元府,璘尋薨。初,璘病,呼幕客草遺表,命直書其事曰:“願陛下無充四川,無輕出兵。”不及家事。人稱其忠。璘為人,剛毅靖深,喜大節,略苛細,讀史傳,曉大義。其禦軍,恩威兼濟,士卒樂為之用;每出師,指麾諸將,風采凜然,無敢犯令者,故所向多捷。自吳玠死,璘為大將,守蜀捍敵,餘二十年,隱然為方麵之重,威名亞於玠。其選諸將多以功;有告以薦材者,璘曰:“兵官非嚐試,難知其才。今以小善進之,則僥幸者獲誌,而邊人宿將之心怠矣。”故所用後多知名。
壬辰,金禦史大夫李石,拜司徒兼太子太師,禦史大夫如故,賜第一區。
五月,丙午,金大興獄空,詔賜錢三百貫為宴樂之用以勞之。
戊申,葉容言近日州官被論,有陰遣家屬,納短卷於台諫以相挾製者,陳俊卿曰:“近來此風頗盛,是使監司不敢按郡守,郡守不敢按縣官。”帝曰:“此風誠不可長。”
庚申,命四川製置使汪應辰主管宣撫司事,移利州。
修揚州城。
辛酉,王炎言:“近來士大夫議論太拘畏。且如近詔王琪至淮上相度城壁,朝士皆紛然以為不宜。”帝曰:“儒生不論,真不達時變。昔徐庶言通世務者在乎俊傑,朕與卿等當守此議論,它不足恤。”
壬戌,大減三衙官屬。
是月,賑泉州水災。
安奉太宗、真宗《玉牒》及《三祖下仙源積慶圖》、《哲宗寶訓》。
六月,己巳,命汪應辰權節製利州路屯駐禦前軍馬。
辛未,複分利州東、西路為二。
癸酉,帝曰:“朕欲依祖宗故事,先令有司具囚情款,前數日進入,朕親閱之,可釋者釋之,可罪者罪之,庶不為虛文。今後並依祖宗典故。”
金主命地衣有龍文者罷之。
判度支趙不敵言:“將帥未必知兵,徒務聲勢,今日添使臣,明日招效用,但資冗墮,未見精雄。”帝曰:“此正中今日將帥膏肓。”
甲戌,以虞允文為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宣撫使,代吳璘也。帝謂允文曰:“璘既卒,汪應辰恐不習事,無以易卿。凡事宜親臨,無效張浚迂闊。”旋複命以知樞密院事充四川宣撫使。帝親書九事戒之。允文尋言:“房州義士、金州保勝軍見管七千餘人,皆建炎、紹興之初,自相結集,固守鄉閭,最為忠義。而州縣全不加恤,分占白直,又有都統司差役科擾。乞差皇甫倜為利州東路總管,金州駐答刂,令專一主管,於農隙往來教閱,或緩急有警,可責令分守諸關。”從之。
己醜,金遣使來取被俘人。詔:“實俘在民間者還之,軍中人及叛亡者不預。”
辛卯,皇後夏氏崩,諡安恭。
秋,七月,己亥,立薦舉改官格。
壬寅,以皇太子疾,減雜囚,釋流以下。乙巳,皇太子愭薨,諡莊文。
戊申,金禁服用金線,其織賣者皆抵罪。
辛亥,臣僚言:“戶部申請,諸路並限一季出賣官產,拘錢發納。且以江東、西、二廣論之,村疃之間,人戶凋疏,彌望皆黃茅、白葦、膏腴之田,耕猶不遍,豈有餘力可買官產!今州縣迫於期限,且冀有厚賞,不免監錮保長,抑勒田鄰。乞寬以一年為限,戒約州縣,不得抑勒。”從之。
癸醜,諫議大夫陳良祐言:“民間傳邊事,多是兩岐,為備雖不得已,要不可招敵人之疑。”如近日修揚州城,眾論以為無益。”帝曰:“為備如何無益?”良祐曰:“萬一敵人衝突,兵不能守,則是為敵人築也。今進二三萬人過江,敵人探知,恐便成釁隙。”帝曰:“若臨淮則不可,在內地亦何害?”良祐曰:“今日為備之要,無過選擇將帥,收蓄錢糧,愛民養土。”帝曰:“然。”
甲寅,帝曰:“淮東備禦事,此須責在陳敏。萬一有警,恐推避誤事,卿等宜熟與之謀。”魏杞言:“臣等昨與陳敏約,敏亦自任此事,朝廷但當稍應付之而已。”
閏七月,丙寅朔,帝諭曰:“朕欲江上諸軍,各置副都統一員,食令兼領軍事,豈惟儲它日統帥,亦使主帥有顧忌,不敢專擅。”
戊辰,金進封越王永中為許王,鄭王永功為隨王,封永成為沈王。
甲戌,金命秘書監伊喇子敬經略北邊。
戊寅,郭剛降鎮江副都統。
帝曰:“郭剛之除,聞鎮江軍中甚喜。”葉容曰:“剛甚廉,軍中素所推服。”
庚辰,帝諭葉容等曰:“朕常思祖宗創立法度以貽後人,惜後世子孫不能保守。”又曰:“創之甚難,壞之甚易。”蔣芾曰;“臣嚐記元祐間,李常寧廷試策雲:‘天下至大,宗廟、社稷至重,百年成之而不足,一日壞之而有餘。’”帝曰:“誠為名言。”芾曰:“所謂壞者,非一日遽能壞也。人主一念之間不以祖宗基業為意,則馴至敗壞。故人主每自警戒,常恐一念之失。”帝曰:“朕非獨自警戒而已,且憂後世子孫不能保守為可惜也。”
癸未,臣僚言:“閩中鹽策之弊有五:官糴浩瀚而本錢積壓不支,間或支俵而官吏克減,計會糜費,貧民下戶皆不樂供官,而大半糶於私販,一也。綱運之人,非巨室則官吏,載縣官之舟,藉縣官之重,影帶私鹽出糶,二也。州縣斥賣,多置坊局,付之胥徒,其權稱之減克,泥沙之雜和,官皆不之問,私價輕而官價重,官民大半食私鹽,故官糶不行,三也。巡尉未嚐警捕,但日具巡曆,申於官長,月書所到,置於驛壁,私販猾吏,莫之誰何,四也。今之邑敷賣官食鹽與夫借鹽本錢者,多是給虛券,約冊到數日支給。甚至拋敷賣之數,付之耆保,攤及僑戶,其見在鹽,卻封樁不得支出,謂之‘長生鹽’;若人戶不願請鹽,隻納敷數之半,以貼陪官,將官鹽貯之別所以作後日之數,謂之‘還魂鹽’;猾吏攬撲民戶貼陪錢,請鹽出賣,出息則與邑均分,謂之‘請鈔鹽’;五也,況閩中崇岡峻嶺,淺灘惡瀨,商旅興販,流轉實難,故鈔鹽之法不可行也,宜講究利害以革前弊。”從之。
癸巳,劉珙自湖南召還。首論:“獨斷雖英主之能事,然必合眾智而質之以至公,然後有以合乎天理人心之正而事無不成。若棄僉謀,徇私見,而有獨禦區宇之心,則適以蔽其四達之明,而左右私昵之臣將有乘之以幹天下之公議者矣。”又論羨餘之弊曰:“州縣賦入有常,大郡僅足支遣,小郡往往匱乏。而近者四方尚有以羸餘獻者,不過重折苗米或倍稅商人,至有取新賦以積餘錢,捐積逋以與州郡。州郡無以自給,不過重取於民,此民之所未便一也。和糴之弊,湖南、江西為尤甚,朝廷常下蠲免之令,遠方之民舉手相賀,曾未數月,又複分拋。州縣既乏緡錢,將何置場收糴?倘有已革綱運之弊,自可減和糴之數,此民之所未便二也。望詔止之。”帝嘉納。尋以珙為翰林學士。
珙嚐從容言於帝曰:“世儒多病漢高帝不悅學,輕儒生,臣竊以為高帝之聰明英傳,其所不悅,特腐儒之俗學耳。誠使當世之士有以聖王之學告之,臣知其必將竦然敬信,而其功烈之所就,不止於是而已。蓋天下之事無窮,而應事之綱在我,惟其移於耳目,動於意氣,而私欲萌焉,則其綱必弛,而無以應夫事物之變。是以古之聖王無不學,而其學也必求多聞,必師古訓,蓋將以明理正心而立萬事之綱,則雖事物之來,千變萬化,而在我常整而不紊矣。惜乎當時學絕道喪,未有以是告高帝者。”帝亟稱善。
鎮江軍帥戚方,刻剝役使,軍士嗟怨,言者及之,陳俊卿言外議內臣中有主方者,帝曰:“朕亦聞之。方罪固不可貸,亦當並治左右素主方者以警其餘。”即詔罷方。八月,丁酉,以內侍陳瑤、李宗回付大理,究其賄狀。瑤決配循州;宗回除名,編管筠州;方安置潭州。於是詔戒兵將官交結內侍,公行苞苴,自今有違戾,必罰無赦。
帝又諭輔臣以“建康劉源亦嚐有賂於近習,方思有以易之。今且欲遣王抃至彼檢察奸弊,留數月而後歸,庶新帥之來,不至循習。”俊卿又言:“今但遴選主帥,則宿弊當自革矣。”帝曰:“政患未得其人耳。”俊卿曰:“苟未得人,更得精擇。既已委之,則當信任。未得其人,已先疑之,似非朝廷所以待將帥之體。且軍中財賦,所以激勸將士,但主帥不以自私,則其它當一聽之。今檢柅苛細,動有拘礙,則誰複敢出意繩墨之外,為國家立大事乎!況朝廷所以待將帥者如此,使有氣節者為之,心必不服;其勢必將複得奸猾之徒,則其巧思百出,弊隨日滋,又安得而盡革耶!今不慮此,而欲獨任一介單車之使以察之,政使得人,猶失任而無益,況不得人,則其弊又將不在將帥而在此人矣。”帝罷抃不遣。
癸醜,金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赫舍哩良弼進《太宗實錄》。
甲寅,葉容等以久雨求罷,不允。詔內外察獄,令大官早晚並進素膳。戊午,慮囚。
己未,金主如大房山。
壬戌,以知建康府史正誌兼沿江水軍製置使,自鹽官至鄂州沿江南北及沿海十五州水軍悉隸之。
金主致祭於睿陵。九月,乙醜朔,金主還官。
己巳,金右三部檢法官韓讚,以捕蝗受賂除名。詔:“吏人但犯贓罪,雖會赦,非特旨不敘。”
丁醜,劉珙進讀《三朝寶訓》,至太宗謂《太祖實錄》或雲多漏落,當命官重修,因歎史官才難。蘇易簡曰:“大凡史官宜去愛憎。近者扈蒙修史,蒙為人怯懦,多疑忌,故其史傳多有脫落。”帝曰:“善惡無遺,史臣之職。”珙曰:“史官以學識為先,文采次之。苟史官有學識,安得怯懦疑忌!”帝曰:“史官要識、要學、要才,三者兼之。”
庚辰,金地震。
乙酉,金主出獵;庚寅,次保州,詔修起居注王天祺察訪所過州縣官。
臣僚言:“檢視災傷,官司未嚐遵承,每差州縣官到,隨行征求,皆有定例。然後擇村疃中近年瘠薄之田,先往視之,名曰‘應破’;又擇今歲偶熟之處,再往視之,責以妄許,名曰‘伏熟’;重為民困。望詔守臣選差練曉清強官,公心考核,申飭監司,嚴行按舉,所差官汙廉、勤惰、公正、誣罔,悉以上聞。”從之。
是秋,以四川旱,賜製置司度牒四百,備賑濟。
陳良翰言:“昨立住賣度牒,二十餘年,人民生聚,不為無益,辛巳春,邊事既作,作度浸廣,乃始放行。令下之初,往往爭買。其價則五百千,其限則三個月,其數不過萬道,未足以病民。今則減價作三百千,展限已二十餘次,總數計十萬三千餘道,民甚病之。且唐人有言,十戶不能養一僧,今放行者與舊所度者無慮三四十萬,是三四百萬戶不得休息也。不知國之所利者能幾何,而令三四百萬戶不得息肩?且又暗損戶口,侵擾齊民,奚止千萬,此其為害豈淺哉!”
申嚴獻羨餘之禁,從劉珙奏也。
冬,十月,乙未朔,金主謂侍臣曰:“近聞朕所幸郡邑,曾宴寢堂宇,後皆避之。此甚無謂,可諭仍舊居止。”
壬寅,帝曰:“昨日有從官奏雲,邊事規舉未定。”葉容曰:“臣等日夕講究,且徐措置。”帝曰:“維揚築城已畢,更得來年一冬無事,足可經略。”陳俊卿言:“淮上規摹,須久任守臣,遲責其效。其不職者,早宜易之。”帝然之。
戊戌,修真州城。
戊申,金主還都。
丁巳,金以孟浩參知政事。
金主謂宰臣曰:“近聞蠡州同知伊喇延壽在官汙濫,問其出身,乃正隆時鷹房子。如鷹房、廚人之類,可典城牧民耶?自後如此局分,勿授臨民職任。”
辛酉,金主敕有司於東宮涼樓前增建殿位,孟浩諫曰:“皇太子雖為儲貳,宜示以儉德,不當與至尊宮室相侔。”乃罷之。
十一月,乙醜朔,金主謂宰臣曰:“聞縣令多非其人,其令吏部考察善惡,明加黜陟。”
丙寅,郊,雷雨,望祭於齋宮。
時金使來賀會慶節,上壽在郊禮散齋之內,不當用樂。陳俊卿請令館伴以禮諭之,而議者慮其生事,請權用樂者,俊卿言:“必不得已,則上壽之日設樂而宣旨罷之,及宴使客,然後複用。庶幾事天之誠得展,而所以禮使人者亦不為失。”帝可其奏,且曰:“進禦酒亦毋用樂,惟於使人乃用之。”議者不決,俊卿又言:“適奉詔旨,有以見聖學高明。然竊謂更當先令館伴以初議喻使人,再三不從,乃用今詔,則於禮為盡,而彼亦無詞,不可遽自失禮以徇之。”蔣芾猶守前說。俊卿曰:“彼初未嚐必欲用樂,我乃望風希意而自欲用之,彼必笑我以敵國之臣而虧事天之禮,它時輕侮,何所不至!此尤不可不留聖慮。”帝嘉納。
己巳,詔戒士大夫因循苟且、誕謾奔競之弊。
癸酉,葉容、魏杞並罷,以郊祀雷災故也。以陳俊卿參知政事,劉珙同知樞密院。
俊卿言於帝曰:“執政之臣,惟當為陛下進賢、退不肖,使百官各任其職。至於細務,宜歸有司,庶幾中書之務稍清,而臣等得以悉力於其當務之急。”帝許之,既而審察吏部所蒞知縣有老不任事者,俊卿判令吏部改注,吏白例當奏知,俊卿曰:“此豈足以勞聖聽?”明日,取旨:“自今此等請勿以聞。”
丁醜,詔台諫、侍從、兩省官指陳闕失。
帝顧輔臣議恢複,劉珙曰:“複仇雪恥,誠今日之先務;然非內修政事,有十年之功,臣恐未可輕動也。”廷臣或曰:“漢之高、光,皆起匹夫,不數年而取天下,安用十年!”珙曰:“高、光身起匹夫,以其身蹈不測之危而無所顧。陛下躬受宗社之寄,其輕重之際,豈兩君比哉!臣竊以為自古中興之君,陛下所當法者,惟周宣王。宣王之事見於《詩》者,始則側身修行以格天心,中則任賢使能以修政事,而於其終能複文、武之境。則其積累之功至此,自有不能已者,非一旦率然僥幸之所為也。”帝深然之。
丁亥,金樞密副使圖克坦喀齊喀罷,為東京留守,同判大宗正事完顏默音出為北京留守,殿前右衛將軍富察通為肇州防禦使。
十二月,丙申,增修六合城。
戊戌,金圖克坦喀齊喀等朝辭。金主禦便殿,賜喀齊喀及默音以衣帶、佩刀,慰之曰:“卿等年老,以此職優佚,宜勉之。”亦賜富察通以金帶,諭曰:“卿雖有才,然用心多詐。朕左右須忠實人,故命卿補外。賜金帶者,答卿服勞之久也。”又顧左宣徽使敬嗣暉曰:“如卿不可謂無才,所欠者純實耳!”又嚐戒嗣暉曰:“人臣上欲要君之恩,下欲幹民之譽,必兩虧忠節。卿宜戒之。”
甲辰,金以北京留守完顏思敬為平章政事。
乙巳,置豐儲倉,增印會子。
甲寅,詔:“諸路訓練兵官,藝高身強為上,藝高身弱為中,餘皆為下;限一月置冊申樞密院。”
是歲,定薦舉改官人額,四川換改官以二十人為額。
金斷死囚二十人。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乾道四年(金大定八年)
春,正月,乙醜,金主謂宰臣曰:“朕治天下,方與卿等共之,事有不可,即當麵陳,以輔朕之不逮,慎無阿順取容。卿等致位公相,正行道揚名之時,苟或偷安自便,雖為今日之幸,後世以為何如?”
戊辰,籍荊南義勇民兵。
先是前知荊南府王炎奏:“荊南七縣主客佃戶共四萬有奇,丁口一十餘萬。臣依舊籍,雙丁以下及除官戶並當差戶人外,淨得八千四百有奇,每歲於農隙隻教閱一月。若比以贍養官軍八千四百人,歲餘錢四十萬貫,米一十一萬石,綢絹布四萬餘匹。今才歲費一萬四千石,錢二萬緡,獲此一軍之助,利害豈不較然易見!”
辛未,金主謂秘書監伊喇子敬等曰:“昔唐、虞之時,未有華飾,漢惟教文務為純儉。朕於宮室惟恐過度,其或興修,即損宮人歲費以充之,今亦不複營建矣。如宴飲之事,近惟太子生日及歲元飲酒,亦未嚐至醉。至於佛法,尤所未信;梁武帝為同泰寺奴,遼道宗以民戶賜寺僧,加以三公之官,其惑深矣。”
壬午,奪秦堝、秦堪郊祀恩廕。
壬辰,提舉太平興國宮葉容卒,諡正簡。
容為人,清介有守,仕至宰相,居處不改其初。
二月,甲午朔,詔:“福建路建、劍、汀、邵武四州軍,科賣官鹽,騷擾民戶,可將本路鈔鹽盡罷,轉運司每歲合抱發鈔鹽錢二十二萬貫並蠲免。卻令本司於八州軍增鹽錢,並將樁留五分鹽本錢抱認七萬貫,充上供起發。今後州縣不得更以賣鈔鹽為名,依前科敷騷擾。”初,臣僚極言鹽法之弊。詔令前漕臣沈度、陳彌詳察以聞,遂有是命。
未幾,沈度入對,帝曰:“前日觀卿所奏鹽事,已盡蠲十五萬緡以寬民力。”且曰:“朕意欲使天下盡蠲無名之賦,悉還祖宗之舊,未能如朕誌耳。”又言:“四川有鈔鹽綱,有歲計鹽綱。鈔鹽綱者,為抱納鈔鹽錢窠名;歲計鹽綱者,每斤除分隸增鹽錢、鹽本等錢外,其餘係州縣所行市利錢,即以充納上供銀錢等用。今鈔鹽窠名已盡行除放,州縣隻是搬賣一色;歲計綱須今置場出賣,不得科抑於民。”
金製子為改嫁母服喪三年。
戊戌,置和州鑄錢監。
己亥,以參知政事蔣芾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兼製國用使。以觀文殿大學士史浩為四川製置使,浩辭不行。
庚子,詔蔣芾常朝讚拜不名;芾辭,許之。
乙巳,賜王炎出身,簽書樞密院事。
癸醜,五星皆見。
三月,癸亥朔,詔舉製科。
己巳,以職官子補令史。
庚午,以敷文閤待製晁公武為四川安撫製置使。
夏,四月,丙午,金主詔曰:“馬者,軍旅所用;牛者,農耕之資。殺牛有禁,馬亦何殊!其令禁之。”
己亥,置郢州轉般倉。
癸卯,賑綿、漢等州饑。尋以饒、信及建寧府等州饑,遣司農寺丞馬希言同提舉常平官賑濟。
戊申,金主擊球常武殿,司天馬貴中諫曰:“陛下為天下主,係社稷之重。又春秋高,圍獵擊球,宜悉置之。”金主曰:“朕以示習武耳。”
甲寅,蔣芾等上《欽宗實錄》。
丙辰,禮部員外郎李燾上《續資治通鑒長編》,自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一百八卷。
戊午,詔:“販牛過淮者,論如興販軍需之罪。”
五月,壬戌朔,詔常平官歲按倉儲。
時崇安縣饑,值浦城盜發,人情震恐。硃熹請於府,貸粟六百斛,籍戶口散給之,民賴以生。及冬,有年,民願償粟於官,知府王淮俾留裏中而上其籍於官。社倉之法始此。
甲子,金主命戶工兩部,自今宮中之飾,勿用黃金。
乙醜,金主如涼陘。
甲申,諡趙鼎曰忠簡。
夏國相任得敬專政,欲謀亂。是月,遣間使至四川宣撫司,約發兵攻西蕃。虞允文報以蠟書。
六月,甲午,詔:“諸路漕司,今後水旱須以實聞,州縣隱蔽者,並置於法。”
辛亥,判度支趙不敵言:“方今一歲內外支用之數,大概五千五百萬緡有奇。又以一歲所入計之,若使諸路供億以時,別無蠲減拖欠,場務入納無虧,則足以支一歲之用。然賦入之科名猥多,分隸於戶部之五司,如僧道、免丁、常平、免役、坊場、酒課之類則左、右曹掌之,上供、折帛、經總、無額茶、鹽、香、礬之類則金部掌之,度支則督月樁,倉部則專糴本。催理雖散於五司,悉經於度支。稽之古人量入為出之義,則度支一司,安可以不周知其所入之數哉!臣因置為都籍,會稽窠名,總為揭貼,事雖方行,簿書草具,而條目詳備,固已粲然易考。望付之本曹,自茲為始,歲一易之,庶幾有司得以久遵,不惟財賦易以稽考,抑使胥吏無所容奸。”從之。
丙辰,詔:“守臣罪狀顯著或職事不舉,而按司不即按劾,卻因它事發覺,三省具姓名取旨。守臣不按知縣,亦知之。”
是月,金河決李固渡,水入曹州。
秋,七月,壬戌,以劉珙兼參知政事。
臣僚言:“臨安府風俗,自十數年來,服飾亂常,習為邊裝,聲音亂雅,好為北樂,臣竊傷悼!中原士民,延首企踵,欲複見中朝之製度者,三四十年,卻不可得;而東南之民,乃反效於異方之習而不自知,甚可痛也!今都人靜夜十百為群,吹鷓鴣,撥洋琴,使一人黑衣而舞,眾人拍手和之,傷風敗俗,不可不懲。”詔禁之。
詔:“諸路運司行下所屬,各選清強官親驗災傷,盡與撿放。或不實不盡,有虧公私,被差官並所差不當官司,並重作行遣。”
親錄係囚。先是詔以“疏決並為文具,令有司具祖宗典故,朕當親閱”,至是後殿臨軒決遣罪人。
右仆射蔣芾以母喪去位。陳俊卿兼知樞密院事,言於帝曰:“臣自叨執政之列,每見三省、密院被內降指揮,苟有愚見,必皆密奏,多蒙開納,為之中止。然比及如此,已為後時,今以參預首員,奏行政令,欲乞自今內降恩澤,有未允公議者,容臣卷藏,不示同列,即時繳奏,或次日麵納。”帝曰:“卿能如此,朕複何憂!”俊卿每勸帝親忠直,納諫諍,抑僥幸,肅紀綱,講明軍政,寬恤民力。異時統兵官不見執政,俊卿日召三五人從容與語,察其材智所堪而密記之,以備選用。於是帝嘉俊卿之言,多所聽從,政事複歸中書矣。
甲子,金製:“盜群牧馬者死,告者給錢三百貫。”
龍大淵既死,帝憐普覿,詔召之。劉珙諫曰:“此曹奴隸爾,厚賜之可也。引以自近,使得與聞政事,非所以增聖德,整朝綱也。”陳俊卿曰:“自陛下出此兩人,中外無不稱誦聖德。今欲召還,恐大失天下望。臣願先罷去。”遂止不召。
戊辰,金主謂平章政事完顏思敬等曰:“朕思得賢士,寤寐不忘。自今朝臣出外,即令體訪廉能之吏及草萊之士可以助治者,具姓名以聞。”
戊寅,贈王悅官。
悅知衢州,死之日,百姓巷哭,即為立祠於徐偃王廟。其喪出城,百姓號慟,聲振原野。悅愷悌慈祥,視民如子。是春乏食,悅發廩勸分,使百姓不至失所。自五月闕雨,悅竭誠祈禱,早晚一粥,凡月餘。題壁間,有“乞為三日之霖,願減十年之壽”之語,竟以是卒。詔贈直龍圖閣,仍宣付史館。
金主秋獵,己卯,次三叉口。金主諭點檢司曰:“沿途禾稼甚佳,其扈從人稍有蹂踐,則當汝罪。”
八月,乙巳,度支郎官劉師尹,論頃年因軍須額外創添賦入,請漸次裁減以寬民力,帝曰:“朕未嚐妄用一毫以為百姓病。”又論漢宣帝時,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帝曰:“宣中興,隻此數語。今吏不稱職,所以民未受實惠。”
乙未,頒祈雨雪之法於諸路。
癸醜,知溫州胡與可,以支常平錢五百貫並係省錢五百貫賑濟被水人戶自劾,帝曰:“國家積常平米,政為此也,可放罪。”
乙卯,金主還都。
是月,行《乾道曆》。
初,以《統元》、《紀元曆》與劉孝榮所獻新曆委官測驗,互有疏密,遂令太史局參照新舊行用。尋以禮部侍郎程大昌言,新除曆官互有異同,而新曆比舊曆則為稍密,遂詔太史局施行新曆,以《乾道曆》為名。
未幾,禮部員外郎李燾言:“曆久必差,自當改法。《統元曆》行之既久,其與天文不合固宜。況曆家皆以為雖名《統元》,其實《紀元》,若《紀元》又多曆年所矣。曆術精微,莫如《大衍》,《大衍》用於世亦不過三十四年,後學膚淺,其能行遠乎!隨時改曆,此道誠不可廢。抑嚐聞曆不差不改,不驗不用。未差無以知其失,未驗無以知其是,失然後改之,是然後用之,此劉珙要言至論也。舊曆差失甚多,不容不改,而新曆亦未有明效大驗,但比舊稍密爾。厥初最蜜,後猶漸差;初已小差,後將若何?故改曆不可不重也。謹按仁宗用《崇天曆》,自天聖至皇祐,其四年十一月月食,曆家言曆不效,詔以唐人曆及本朝四曆參定。曆家皆以《景福》為密,遂欲改曆,而劉羲叟獨謂,《崇天曆》頒行逾三十年,方將施之無窮,兼所差無幾,不可偶緣天變,輕議改移;又謂古聖人曆象之意,止於敬授人時,雖則預考交會,不必吻合辰刻。辰刻或有遲速,未必獨是曆差。仁宗從羲叟言,詔複用《崇天曆》。羲叟曆學,為本朝第一,歐陽修、司馬光輩皆遵承之。《崇天曆》既複用又十三年,至治平三年始改用《明天曆》。後三年,課熙寧三年七月月食不效,又詔複用《崇天曆》。《崇天曆》複用至熙寧八年,始更用《奉元曆》。《奉元曆》議,沈括實主之。明年正月月食,《奉元曆》遽不效,詔問修曆人姓名,括具奏辨,故曆得不廢。先儒蓋謂括強解,不深許其知曆也。然後知羲叟所稱止於敬授人時,不必輕議改移者,不亦至言要論乎!請朝廷察二劉所陳及《崇天》、《明天》之興廢,申飭曆官,加意精思,勿執今是舊非,能者熟複討論,更造密度,使與天合,庶幾善後之策也。”詔送太史局,仍詔求訪精通曆書之人。
九月,辛酉,金主諭右丞石琚、參知政事孟浩曰:“聞蔚州采地蕈,役夫數百千人。朕所用幾何,而擾動如此?自今差役,凡稱禦前者,皆須稟奏。”
壬申,禮部員外郎李燾論科舉等事,帝曰:“科舉之文,不可用老、莊及佛語。若自修於山林何害!倘入科場,必壞政事。”
癸酉,金主諭宰臣曰:“卿等舉用人才,凡己所知識,必使他人舉奏,朕甚不喜。如其果賢,何必以親疏為避忌也!”
以魏子平參知政事。
甲戌,戶部郎官曾逮言:“任賢使能,周室中興。於賢曰任,於能曰使,則賢能之任使固不同。今以刀筆之小才,奔走之俗吏,謂之使能,此不可不辨。”帝然之。
辛巳,金主謂禦史大夫李石曰:“台憲固在分別邪正;然內外百司,豈謂無人!惟見卿等劾人之罪,不聞舉善。自今宜令監察禦史分路刺舉善惡以聞。”
將軍大磐訪求良弓,而磐多自取護衛,洛索以告,金主命點檢司鞫磐。磐妹為宮中寶林,磐屬內侍言之寶林,寶林以聞。金主杖內侍百,出磐為隴州防禦使。
癸未,權發遣衢州劉風入對,論朝廷不當顓以才取人,帝曰:“才有君子之才,有小人之才;小人而有才,虎而冀者也。人主之要,在於辨邪正。”
冬,十月,己醜朔,金以戒諭百官貪墨詔中外。
辛卯,前四川製置使汪應辰麵對,讀劄子至畏天愛民,帝曰:“人心易怠,鮮克有終,當以為戒。”又曰:“朕日讀《尚書》,於畏天之心尤切。”應辰曰:“堯、舜、禹、湯、文、武皆聖人,然《尚書》中君臣更相警戒。言語雖多,皆不出此。”
乙未,金命涿州刺史兼提點山陵,每以朔望致祭,朔則用素,望則用肉,仍以明年正月為始。又命圖畫功臣於太祖殿,其未立碑者立之。
金主謂宰臣曰:“海陵時修起居注,不任直臣,故所書多不實,可訪求得實,詳而書之。”孟浩曰:“良史直筆,君舉必書,古帝王不自觀史,意正在此。”
庚子,將芾起複左仆射,陳俊卿右仆射。芾旋辭,乞終喪,詔許之。
先是殿前指揮使王琪按視兩淮城壁還,薦知州教授劉甄夫,帝命召之。俊卿與同列請其所自,帝曰:“王琪稱其有才。”俊卿曰:“琪薦兵將官乃其職。教官有才,何預琪事?”帝曰:“卿等可召問之。”俊卿召琪責之,琪皇恐不知所對。會揚州奏:“昨琪傳旨增築州城,今已訖事。”俊卿請於帝,則初未嚐有是命也。俊卿曰:“若爾,即琪為詐傳聖旨,非小利害也。”退,至殿廬,召琪詰之。琪叩頭汗下。俊卿亟奏曰:“王琪妄傳聖旨,移檄邊臣,增修城壁。此事係國家大利害,朝廷大紀綱,而陛下之大號令也。人主所恃者,紀綱、號令、賞罰耳。今琪所犯如此,此而不誅,則亦何所不為也!按律文‘詐為製書者絞。’惟陛下奮發英斷,早賜處分。”於是削琪官而罷之。
先是禁中密旨直下諸軍者,宰相多不與聞,有張方者,因事發覺,俊卿及與同列奏請:“自今百司承受禦筆處分事宜,並須奏審,方得施行。”至是因琪事複以為言,帝悅而從之。事下兩日,又收還前命,俊卿語同列曰:“反汗如此,必關牒至內諸司,有不樂者為之耳。”即奏曰:“三省、密院,所以行陛下詔命也,百官庶府,所以行朝廷號令也。詔命一出於陛下,號令必由於朝廷,所以謹出納而杜奸欺也。祖宗成憲,著在令甲,比年以來,漸至隳紊。臣等昨以張方之事,輒有奏聞,及此逾月,又因王琪奸妄之故,陛下赫然震怒,然後降出,聖慮亦已審矣,聖斷亦已明矣,中外傳聞,莫不歎服。而昨日陛下諭臣等曰:‘禁中欲取一飲一食,必得申審,豈不留滯!”而又有此指揮。夫臣等所慮者,命令之大。如令三衙發兵,則密院不可不知;令戶部取財,則三省不可不知耳,豈為此宮禁細微之事哉!況朝廷乃陛下之朝廷,臣等偶得備數其間,出內陛下之命令耳。凡事奏審,乃欲取決於陛下,臣等非敢欲專之也。況此特申嚴舊製,亦非創立新條,而已複收複,中外惶惑。且將因循觀望,並舊法而廢之,為後日無窮之害,則臣等之罪大矣。或恐小人因此疑似,陰以微言上激雷霆之怒,更望聖明體察。”翌日麵奏,帝色甚溫,顧謂俊卿曰:“朕豈以小人之言而疑卿等耶!”
先是劉珙進對語切,忤帝意,既退,禦筆除珙端明殿學士、在外宮觀。俊卿即藏去,密奏言:“前日奏劄,臣實草定,珙與王炎略更一兩字。以為有罪,則臣當先罷;若幸寬之,則珙之除命,臣未敢奉詔。”明日,複前申請,且曰:“陛下即位以來,容納諫諍,體貌大臣,皆盛德事。今珙乃以小事忤旨,而獲罪如此,臣恐自此大臣皆以阿諛順指為持祿固位之計,非國之福也。”帝色悔。久之,又言:“珙正直有才略,肯任怨,臣所不及,願且留之。”帝曰:“業已行之,不欲改也。”俊卿曰:“珙無罪而去,當與大籓以全進退之禮。”乃以珙為江西安撫使。俊卿退,又自劾草奏抵突,被命稽留之罪,帝手劄留之。俊卿請益堅,帝不許。且曰:“卿雖百請,朕必不從。”帝於是有意相俊卿矣,不數日而有是命。
甲辰,大閱於茅灘,帝親禦甲胄,指授方略。
十二月,戊子朔,金遣武定軍節度使伊喇按招諭準布。
先是諸司薦建寧布衣魏掞之,召赴行在,甲辰,入對,帝曰:“治道以何者為要?”掞之言治道以分臣下邪正為要。詔:“掞之議論可采,賜同進士出身,除太學錄。”將釋奠孔子祠,職當分獻先賢之從祀者,掞之先事白宰相曰:“王安石父子,以邪說惑主聽,溺人心,馴致禍亂,不應祀典。而河南程氏兄弟,倡明絕學以幸來今,其功為大。請言於帝,廢安石父子勿祀,而追爵程氏兄弟使從食。”不聽。又言太學之教,宜以德行為先;其次尤當使之通習世務以備效用。
掞之敢直言,每抗疏,盡言以諫,至三四,帝皆不見省,遂移書杜門,以書谘責宰相,語尤切,因以迎親告歸。行數日,罷為台州教授。掞之少有誌於當世,晚而遇主,謂可以行其學。然其仕不能半歲而不合以歸,尋以病卒。
先是福建諸司薦興化軍仙遊林彖行義,召不至。諸司又薦彖行義,授迪功郎,添差本軍教授。
甲戌,蠲廣德軍月樁錢。
湖廣總司申江、鄂、荊、襄諸處軍馬歲約用凡百八萬四千餘貫。
四川宣撫使虞允文奏:“興、洋之間,紹興初義士係籍者以七萬計。今所籍興元、洋州、大安軍共二萬三千人有奇,其金、房等州雖未申到,約亦可得三萬人,則西師之勢壯矣。歲可免六七百萬之費,而獲四五萬人之用,其為利便甚明。”
有以四明銀礦獻者,帝命守臣詢究,且將召冶工,即禁中鍛之,陳俊卿曰:“陛下留神庶務,克勤小物,然不務帝王之大而屑屑乎有司之細,臣恐有識之士有以窺陛下也。況彼懼其言之不副,則其鑿山愈深,役民愈眾,而百姓將有受其害者。夫天地之產,其出無窮,若愛惜撙節,常如今日,則數年之後,自當沛然。但願民安歲稔,國家所少者,豈財之謂哉!請直以其事付之明州,使收其贏餘以佐國用,則亦不至於擾民矣。”
西遼承天太後布沙堪,與都爾本弟博果濟薩裏通,出都爾本為東平王而殺之。都爾本之父額哩喇以兵問罪,殺布沙堪及博果濟薩裏,迎仁宗次子珠勒呼立之,改元天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