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伍雲。

  龍泓今稱龍井,因其深之。《郡誌》稱有龍居之 ,非也。

  蓋武林之山,皆發源天目,以龍飛鳳舞之讖,故西湖之山,多

  以龍名,非真有龍居之也。有龍則泉不可食。泓上之閣,亟宜

  去之。浣花諸池,尤所當浚。

  鴻漸品茶又雲 :“杭州下,而臨安、於潛生於天目山,與

  舒州同,固次品也 。”葉清臣則雲 :“茂錢唐者,以徑山稀。

  “今天目遠勝徑山,而泉亦天淵也。洞霄次徑山。

  嚴子瀨一名七裏灘,蓋砂石上瀨、日灘也。總謂之漸江。

  但潮汐不及,而且深澄,故入陸品耳。餘嚐清秋泊釣台下,取

  囊中武夷、金華二茶試之,固一水也,武夷則黃而燥洌,金華

  則碧而清香,乃知擇水當擇茶也。鴻漸以婺州為次,而清臣以

  白乳為武夷之右,今優劣頓反矣。意者所謂離其處,水功其半

  者耶?

  茶自浙以北者皆較勝。惟閩廣以南,不惟水不可輕飲,而

  茶亦當慎之。昔鴻漸末詳嶺南諸茶,仍雲“往往得之,其味極

  佳 ”。餘見其地多癉癘之氣,染著草木,北人食之,多致成疾,

  故謂人當慎之,要須彩摘得宜,待其日出山霽,露收崗淨可也。

  茶之團者片者,皆出於碾鎧之末,既損真味,複加油垢,

  即非佳品,總不今之芽茶也。蓋天然諸者自勝耳。曾茶山《日

  鑄茶》詩 :“寶锛不自乏,山芽安可無 ,”蘇子瞻《壑源試焙

  新茶》詩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麵新 ”,是也。且

  末茶瀹之有屑,滯而不爽,知味者當自辨之。

  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

  氣耳。況作人手器不潔,火候失宜,皆能損其香色也。生曬茶

  瀹之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萬為可愛。唐人煎茶,多

  用薑鹽。故鴻漸雲 :“初沸水合量,調之以鹽味 。”薛能詩:

  “鹽損添常戒,薑宜著更誇 。”蘇子瞻以為茶之中等,用薑煎

  信佳,鹽則不可。餘則以為二物皆水厄也。若山居飲水,少下

  二物,以減崗氣或可耳。而有茶,則此固無須也。

  今人薦茶,類下茶果,此尤近俗。縱是佳者,能損真味,

  亦宜去之。且下果則必用匙,若金銀,大非山居之器,而銅又

  生腥,皆不可也。若舊稱北人和以酥酪,蜀人入以白鹽,此皆

  蠻飲,固不足責耳。

  人有以梅花、菊花、茉莉花薦茶者,雖風韻可賞,亦損茶

  味。如有佳茶,亦無事此。

  有水有茶,不可無火。非無火也,有所宜也 。李約雲 :

  “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有焰者,蘇軾詩“活

  火仍須活水烹”是也。餘則以為山中不常得炭,且死火耳,不

  若枯鬆枝為妙。若寒月多拾鬆實,畜為煮茶之具更雅。

  人但知湯候,而不知火候,火然則水幹,是試火先於試水

  也。《呂氏春秋》:伊說湯五味,九沸九變,火為之紀。

  湯嫩則茶味不出,過沸則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無衣,乃

  得點瀹之候耳。

  唐人以對茶啜茶為殺風景,故王介甫詩 :“金穀千花莫漫

  煎 ”。其意在花,非在茶也。餘則以為金穀花前信不宜矣,若

  把一甌結山花啜之,當更助風景,又何必羔兒酒也。

  煮茶得宜,而飲非其人,猶汲乳泉以灌蒿蕕,罪莫大焉。

  飲之者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