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八回 芙蓉嶺王龍和新詩 太行山土地逐大蟲

  詩曰:青山不管人間事,綠水何曾洗是非。

  隻望留下安身計,問事搖頭三不知。

  話說文武內侍見漢王暈倒,急急扶起,連叫:"聖上快快醒來。"漢王過了一會,方才歎口氣道:"心愛的美人,活生生割斷也!"說罷,龍淚如雨。眾文武苦苦勸駕回宮,漢王隻等看不見昭君的影兒,含著兩行眼淚,悶悶回宮,文武各散,不表。

  且言昭君出了東京,一路馬上悲啼,時刻回頭,隻等看不見帝京城池,方含悲催馬而行。路上暗想:"夢裏煙緣,不滿一載,鴛鴦無故分離。漢王呀,可憐枕上的海誓山盟,俱付之流水了。"說罷,又是一番痛哭。王龍陪著流淚,叫聲:"娘娘呀,想娘娘與皇爺還有一載姻緣,可憐臣隻三宿夫婦,即便分離!"昭君又叫:"禦弟呀,你的話兒很欠聰明,一載夫妻,不過如此,三宿夫妻,有什情義?"王龍道:"娘娘,非是小臣用情太癡,常言:一夜夫妻百夜恩,何況三宿?"昭君道:"你的癡情,還可得遂,隻等送了哀家出關,指日回朝,夫妻便可相逢,怎似奴與漢王,永別終天,今世再不得相逢了。"說罷,二人相對掩泣。正在訴苦,可恨番使隻是催著趕路,一路行程,心忙似箭。

  那日到了芙蓉嶺上,催馬上去,勒馬四下觀瞧,但隻見澗水滔滔,清水在上,渾水在下,心中一想,又是一陣傷心,不禁兀自暗想:"嶺下這水,好似奴家今日境況一般:想奴在家,蒙聖上召奴入宮為妃的時節,好比清水;如今逼著奴去和番,就是渾水了。還是清濁不分,兩下交流。"因想起悲苦,在馬上順口吟詩一首:芙蓉嶺上碧波泉,清濁不分左右旋。

  昭君在馬上隻做了前麵兩句,後麵兩句一時未曾想起,便叫:"禦弟,代哀家湊成一絕,解奴憂悶。"王龍道:"恕臣無罪,方敢續上。"昭君聽說,連連搖頭道:"禦弟伴奴一路,千山萬水,受盡辛苦,還分什麽君臣之禮?況到了異鄉,又是兄妹相稱,不必過謙,快快想來。"王龍道:"既是娘娘吩咐,恕臣鬥膽,後二句代娘娘續上,伏望娘娘改正。"昭君道:"禦弟且念與奴聽。"王龍在馬上,口念後二句道:清水自古衝地下,濁水流來在目前。

  昭君聽見後二句續詩,又觸動苦懷,兩腮淚珠滾滾,叫聲:"禦弟呀,你這兩句詩,又未免慘煞哀家之心了。"王龍一聽昭君此語,隻嚇得在馬上欠身道:"小臣是口中亂道,娘娘休得介懷。"昭君道:"禦弟不須害怕,誰來罪你?你是出於無心,待哀家明白說與你聽罷。想你妻房在家,乃是清水,哀家今日和番,就是濁水了。"王龍在馬上連稱不敢道:"臣妻性本愚拙,娘娘是天賦聰明,不敢與娘娘比較清濁之分。"昭君道:"禦弟又來客套了,哀家與你妻房,一樣姑嫂相稱,有什高下。"王龍道:"這是蒙娘娘恩典抬舉。"昭君又叫聲:"禦弟,你看這嶺名笑蓉,取的好名字,待哀家借芙蓉二字為題,吟詩一首,禦弟可隨題和韻,聊解悶懷。"王龍道:"臣又恐吟詩,以助娘娘傷心,取罪未便。"昭君搖手道:"不妨事的,哀家與禦弟同是受苦之人,做出詩來,總是傷心之語,以助愁腸,詩中有什麽興頭話?"王龍口稱:"領旨,恭請娘娘吟詩出韻。"昭君又借芙蓉二字,吟詩一首:芙蓉根自種江中,水麵浮沉有玉容。

  妾與芙蓉同一體,如何人不看芙蓉。

  昭君吟畢,叫聲:"禦弟可依韻和一首。"王龍道:"娘娘這詩,雖古來才子詩人也莫能及,臣恐和來,貽笑娘娘。"昭君道:"禦弟又來過謙!你既身中狀元,本萬言倚馬之才,尚且學冠才子,文重當今,何況路途中,口占幾句詩,有什麽疑難?快些和韻。"王龍道:"娘娘既不嫌臣句拙,臣隻得獻醜了。"也依昭君前韻,和詩一首:含情不語此心中,總為風雨減芙蓉。

  他日再從嶺下過,誰人灑淚吊芙蓉。

  昭君聽見王龍吟這一首詩,又助哀思道:"禦弟詩中之意,大是作家,可惜你我會遲了,今日同患難,不知異日回鄉,可能同富貴否?"說罷,又是紛紛淚下。王龍道:"娘娘不必悲傷,嶺上風大,望娘娘啟駕。"昭君點首,催馬而行,離了芙蓉嶺,一路長行,馬不停蹄,有幾句詩說那行路的辛苦道:一片荒郊無人跡,隻見走獸與飛禽。

  二月分明楊州路,此地難賞月詠輪。

  三春花景都已過,草木森森盡凋零。

  四麵惟見旌旗展,馬下保護有兵丁。

  五老峰兒才過去,隻聽瀑布流水聲。

  六月炎天真難走,交過秋來好行程。

  七裏鋪中開酒市,來往打尖在荒村。

  八角叉兒古鬆樹,遮天蔽日現龍形。

  九日登高中國節,番邦隻少好時辰。

  十分千辛與萬苦,悶煞馬上漢昭君。

  昭君馬上,一路心中暗想,"不知漢王可念舊情,讓奴在邊關等守,果是去調天下之兵,禦駕親征,前來救奴回朝,漢王你方不是負心之人呢;若你隻顧江山,不管一載恩情,哄奴和番,前來受苦,就不記臨行囑咐之言,奴就死在陰司。漢王呀,奴也是不能饒你。"又叫:"禦弟,奴既與你姐弟相稱,奴之父母,即你之父母,想奴雙親年老,膝下無子,妹妹又小,無人侍奉,雖臨行時囑咐漢王,但不知漢王可能好好看承,禦弟回朝之日,看奴薄麵,照應奴的雙親,奴就死在番邦,來世也報你大恩。"王龍口稱領旨。正在催馬前行,到了太行山下,忽聞得一陣腥風過去,跳出一隻斑毛大虎,直撲馬上昭君。昭君大驚,幾乎跌下馬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