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偏食是指孩子隻吃某幾種食品,除此以外拒絕任何食物。例如:孩子隻喜歡吃肉,但不肯吃魚;隻吃葷菜,但不肯吃蔬菜等等。
二、原因
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麵:
1.父母太重視孩子的食量,卻不知孩子之間的進食量差異很大,假如強製孩子吃超出他實際所需的食量,則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而致其不想進食。
2.年幼兒童的消化係統尚未發育成熟,因而對一些較粗硬或需細嚼慢咽的食物沒有興趣。而且多數孩子喜歡吃糖果及零食,尤其是膨化食品,這會影響其胃口,使得他們對正餐不感興趣。
3.成人過分遷就孩子的喜好,養成孩子偏食的習慣。此外,如果父母本身就有偏食的習慣,也容易為孩子所模仿。
4.當兒童換牙或生病時,也會影響其食欲,或者使其隻偏吃某些食物。
5.一些孩子對某些食物會有過敏反應,如海鮮等,這也會導致偏食;或由於吃東西受到限製而食欲不振。
6.不良的進餐環境導致孩子情緒不快,從而影響食欲。一些父母喜歡在進餐時間教訓子女,也有的父母過於重視餐桌禮儀,這樣影響了進餐氣氛,使孩子帶著不快樂情緒進餐,從而影響了食欲。
三、對策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盡可能地營造和保持進食時輕鬆愉快的氛圍,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都應先做到這一點,這是增進孩子食欲的基本條件。倘若孩子不想吃飯,切忌強迫。當孩子十分堅決地拒絕吃飯,不妨讓他走開。相信他決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飯都餓著肚子。父母不讓孩子吃零食,要比在孩子進餐時嘮叨不休,讓孩子討厭吃飯好得多。
2.講一些營養學的知識給孩子聽,注意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這樣孩子定會自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改變其對雞、鴨、魚、蔬菜等食物的偏見和認知偏差,從而達到糾正偏食的目的。
3.父母不要過分關注孩子吃飯問題,也不要規定孩子吃多少或勉強他們吃不願意吃的食物,讓孩子感到進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件厭煩的事情。
4.平時要訓練孩子節製零食,如飯前一小時不吃零食,也不要買太多零食回家,對孩子吃零食要控製,應征得大人同意後方可吃。對孩子愛吃的食物要加以控製,控製孩子愛吃的食物可以避免他過早地填飽肚子而失去吃其他東西的興趣。
5.注意烹調方法,以增強孩子的食欲,矯正其偏食習慣。同時可以暗暗地把孩子不喜歡吃的雞、鴨、魚、蔬菜等食物放在他最喜歡吃的食物中,由少到多,使他漸漸地習慣吃。當孩子拒絕吃的時候切不可勉強他吃,並切忌在任何場合反複說“這孩子不喜歡吃××東西”,而應該隔一段時間,待孩子遺忘後換一種烹調方式再做給他吃。
6.運用榜樣示範法來糾正孩子的偏食。在幼兒園,可以通過表揚不偏食的孩子讓其觀察和模仿,或者把他和不偏食的孩子安排在一起就餐,以便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家裏,成人切忌在孩子麵前流露出自己對食物的偏好,媽媽也要積極地改正自己的偏食習慣,給孩子起榜樣示範作用。此外,父母應以身作則,注意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這樣孩子定會自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7.如果兒童一向均衡進食,狀況良好,而突然間不思進食或挑食,則需要留心觀察。如果情況持續較長時間仍未改善,那麽一定要找出原因,如是因生病、長牙等引起的,則不必過於擔心和焦慮,待其身體恢複,一切如常。對食物過敏的兒童,父母須留意其對食物的選擇,並可遵醫囑,補充其缺乏的營養。
8.運用行為矯正療法。一旦孩子出現偏食的不良行為,便及時給予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