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體育鍛煉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家長應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體育。
一、家庭體育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小學年齡段的兒童骨骼鈣化程度低而富有彈性,不易骨折但易發生變形,且脊柱正在發育,因此要注意訓練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預防脊柱彎曲異常的發生。如要加強足部彈跳訓練。由於神經係統發育比較快,適合進行平衡、反應、靈敏、協調、柔韌等能力的訓練。中樞神經係統易興奮、易擴散、易疲勞,也易恢複,需要注意運動的強度不要太大,形式要多樣,運動和休息要頻繁交替。由於心血管係統發育不成熟,不易進行心髒負擔過重的耐力性運動,而應進行跑、跳、投擲、遊泳、廣播體操等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家庭體育要適合孩子的性別特點
男女孩子在機體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有許多差別,尤其進入青春期後,體能差別加大。女孩子在經期要減少運動量,避免遊泳、增加腹壓和對全身有劇烈震動的運動,可以進行徒手體操、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托排球等活動。月經異常的女孩子,在月經期間可以暫免體育活動。
三、家庭體育要考慮孩子的健康狀況
對於不同體質和健康水平的孩子,相同的運動負荷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在體育中,應根據孩子身體的發育水平、功能狀況、有無疾病及其程度進行。其中對於身體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孩子可以按照正常的要求安排體育鍛煉。對於臨床檢查存在輕微異常的孩子可參加輕負荷的體育鍛煉。對於在發育和健康上存在明顯異常或患病初愈的孩子,應暫免體育鍛煉,隨著體力的恢複再逐步參加適量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