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有利於孩子基本生活習慣的培養。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保證孩子有旺盛的食欲,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機體獲得充分的食物營養,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從以下幾點著手培養:
從小開始,做到三固定:首先是固定開飯時間,保證孩子按時進食;二是在進食時應有固定的座位。最好有適合孩子高矮的餐位,太高或太矮會產生不適感,而影響食欲;三是固定用餐的時長。每次用餐的時間盡量把握在20分鍾左右,不然孩子容易因用餐時間太短或太長而饑一餐或飽一餐。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不強求孩子多吃,更不宜強製喂食。
專心用餐。進餐時要注意力集中,細嚼慢咽,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吃飯時閉住嘴唇咀嚼食物,不“叭嗒”出聲,安靜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不可遷就孩子,養成邊吃邊玩的壞毛病。
吃飯的環境要整潔安靜。不要在用餐時訓孩子,讓孩子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使消化液正常分泌。切不可飯前過度興奮或疲勞,飯前一小時內不吃糖果以及雪糕等冷飲,不喝大量的開水,以免衝淡胃液,影響胃液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下降。
培養孩子吃各種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不多吃零食的習慣。飲食避免單調,注意經常變換花樣及飯菜的色、香、味、形。溫度要適宜。家長應在餐桌上給孩子做好榜樣,不挑食、不偏食。挑食偏食容易使孩子體弱或肥胖。
吃飯時注意整潔,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不含著食物說話,不剩飯菜,咽下最後一口飯再離開飯桌的良好習慣。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語言來引起孩子的食欲,用故事及比喻、示範等方法引導孩子理解食物的好處。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須首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