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4章 附錄(1)

  漢中女人的情和義

  ——讀陝西作家張虹的小說

  譚湘

  陝西女作家張虹從1980年開始文學寫作,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張虹的小說在各大刊物上發表,亦在國內一些文學賽事中獲獎,但始終未能大紅大紫,可算一個奇跡。新近讀了她的中篇小說《歡樂門》,我竟有些詫異了。

  作品寫一個知識分子如何被惡劣環境吞沒的故事。雲城經貿委副主任葉如軒拒絕了本單位女同事吳曉辰的非分“性要求”,準確說,是方式簡單生硬的斷然拒絕了會計身份女同事吳曉辰的狂熱“性騷擾”,從此,葉副主任曾經一帆風順的人生經曆發生了根本性地改變:環境上被孤立,工作中被暗算,經濟上被誣陷,形象上被醜化,工作權利遭變相剝奪,個人聲名和生存環境以及原本圓滿的家庭生活質量當然也就一落千丈。而這一切的進行和發生卻又披著冠冕堂皇、貌似正常的口實和外衣,“正常”到讓聽說者不以為然,讓當事人難以啟齒、微不足道,由無數的小事、瑣事連綴而成,卻足以讓“享受”者斃命,其間的殘忍,其振聾發聵,就不能不讓人驚罕了。

  眾所周知,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精彩地刻畫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是考驗一個作家是否優秀的基本標準。陝西既有寫出《人生》、《平凡世界》的路遙,有寫出《商州係列》、《廢都》的賈平凹,還有以一部《白鹿原》摘得茅盾文學獎桂冠的陳忠實,他們無一不以深刻的曆史感、卓越超凡的藝術創造力而登上文學的巔峰。我們可以在陝西眾多的女性寫作中看到這些文學大家或深或淺的身影,看到這些文學大家在一個地域深遠的文學影響和文化浸潤。出生漢中的陝西省作協副主席、安康市作協主席張虹就是這其中的一位。我們在《歡樂門》中既可以看到“高加林式”的命運抗爭,也可以看到“廢都式”的人生百態,還可以在楊遠和吳曉辰等人物形象上發現某種“白鹿原”式女性的救贖和破壞。有所區別的是,張虹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她在發揮女性性別細膩、體貼等等優勢的同時,也把女性在政治上的某種天真和稚拙暴露出來。張虹筆下的人物大都是知識分子,創作主體與作品主體間愈加同質同構,無論他們是改行做了企業,還是變身機關幹部,或者成為一介教書先生,讀者都能通過他們骨子裏的清高、性格上的敏感,對於文學近乎“迂”的篤信和癡情、待人接物的某種輕信和近乎苛刻地追求內心完美等等標識,而將他們一眼識別出來。活躍在《歡樂門》中的楊遠、葉如軒、唐三可等幾個人物,無一不是頗具業務才華,而生活技巧稍遜。他們個性味道十足,時有書生意氣,尤其是麵對現實中邪惡東西的侵襲,常常應對失措甚至手足無措,有時還稍顯迂腐和不易通融。他們或者得意,或者失意,而美的東西總是那樣的脆弱和無奈。如果放眼張虹的其他作品,我們從《小芹的郎河》中看到純淨的愛情不敵現實物質的尖銳,從《等待下雪》品味女主人公以寄情自然抵禦現實生活的寒意,再到《歡樂門》領略男女主人公於激蕩起伏命運抗爭中不得已的妥協,“書生意氣”在嚴酷現實的擠壓下節節敗退,都或多或少看到這種無奈的影子。

  張虹的小說文本並不把性別作符號化描寫,以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為例,既可以有事業成功、誌趣高雅、生活上養尊處優的楊遠、何書賢;也可以有身殘心靈,至純、至美,仿佛不染人間煙火的啞女小芹;既有相貌平平、心地善良、安然若素承受命運弄人的厚道女雷瓶兒;還可以有明似火、暗如刀,心機、手段堪比毒蛇的陰謀家吳曉辰。而《歡樂門》中吳曉辰的形象堪稱典型,是作者對中國近年文學畫廊的一個貢獻。吳曉辰性別為女,但是文學作品中“這一個”的“妖女”,她深諳權術、醉心情色、手段毒辣,必置對手死地而後快,她把以往文學史中“妖女”的所有性征發揮到極致,讓現實中的男人女人心驚膽寒;另一方麵,她又心乖手巧,八麵玲瓏,善於察言觀色攀緣權貴,善於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在現實中左右逢源。吳曉辰的形象顛覆了傳統意義女性的角色和定義,集中了過往文學中政治流氓的無恥、無賴和陰謀,代表了當下生活中傳統霸權文化的特點和走向,以“非女”的認知意義成為惡之花的現代版詮釋。那位生硬“挫傷”了她的經貿委副主任,雖然身為男性,又居領導崗位,卻被她這個小小的會計招招命中“軟肋”,既不能“以惡製惡”還她以顏色,更不能招架、還手她的“損招”、“陰招”,因之隻能任其宰割。——既無防人之心,更無害人之術,作者對於知識分子弱勢特征的觀察提煉讓人擊節。

  張虹敏感細膩,女性的感知力很強,自覺地於性別差異的捕捉中舒展兩性平等和諧的理想。她傾心謳歌的女性,總是擁有一份成功的事業,樂於獨立思考,能夠分擔男人工作和生活上的軟弱和煩惱,能夠與男人互托生死、彼此相知、身心交融,所謂“上得廳堂”的“大女人”;她精心刻畫的女性又大都母性、妻性、女兒性十足,包容隱忍、柔情萬種、廚藝高超,並在肉體上與男人完美契合,是時而小鳥依人的“小女人”。最為重要的,是作者把千嬌百媚的“小女人”和卓爾不凡的“大女人”天衣無縫地黏合在一起;重要的是,這樣的女人總是與粗枝大葉、心安理得、孩子般貪心的男人的對比中塑造和完成的。這些生活在張虹作品中的男性,彷徨於精神與物質的悖論之間,總是在魚和熊掌之間做著選擇:浴血打拚,事業出人頭地了,偏偏是戰友加兄弟的老同學與恩愛嬌寵的妻子暗地私通給他戴上了“綠帽子”(《等待下雪》);愛情上如意了,偏偏是巨大的物質享樂以背叛的形式在命運的另一頭蹲守誘惑(《小芹的郎河》);守身如玉、大義凜然地保住了道德上的節操,卻因而失去了工作的樂趣和做人的尊嚴(《歡樂門》);得到了美貌妻子的歡心,卻再沒有了怦然心動的感覺(《雷瓶兒》)……商業化進程的挑戰,性別間的某種尷尬,人生難以兩全的悖論,知識女人酸酸甜甜的憂傷,作者如花的妙筆得心應手地寫來,但卻絕不是現實形態的簡單翻版。

  張虹的作品顯現了現代知識女性的精神軌跡,是對精神性的頂禮膜拜,是對已經融入社會主流話語知識分子人生形態的形象剖析。她筆下的知識分子,既恪守傳統意義上關於“正人君子”的一整套行為準則,又不得不與現實中某些“小人”行為妥協,清醒違心地討生活;既鄙視銅臭、厭惡官場上的種種陋習,又四處化緣、到處托請,在不知不覺間為名利奔波左右;既感知來自異性、來自新生活的呼喚和新的氣息,心向往之,又絕不越過雷池半步,取“發乎情,止乎禮”的中庸教條。如此尷尬、拿捏,作者的矛盾與痛苦是顯而易見的。她刻骨銘心的《海的女兒》,她倒背如流的《詩經》、《楚辭》,她無比珍重的諸如操守、修養、氣質等等文化的精義,在繽紛炫目的現實世界中蒼白乏力和日漸縮水貶值,經不起物質的陰謀和一襲風吹雨打。她時而把筆觸伸向傳統美德,如小芹,如雷瓶兒;時而把視線聚焦現實精英,如楊遠,如何書賢;有時候她一廂情願地給作品添上一抹亮色,如企業家盧玉麟,如官員侯俊;更多的時候她是把思考引向悠遠,讓躁動不安、失落失望、無可奈何的人物,一次次寄情自然,在大自然中放達,轉危為安。作者真的由此找到顛撲不破的精神支撐了嗎?不!這是無奈的逃避,這是對人世間終極大義的追問和尋覓。值得一提的是,張虹並沒有給自己的作品牽強某種結論,而是有意無意地保留了生活的原來麵目,其情節完全尊重事物發展邏輯,不做主觀粉飾和人為拔高,其故事結構呈開放、非飽和狀態,可信可感,因而韻味深長。

  古語有雲:“鐵肩擔道義”,古詩有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漢中女人張虹是以柔弱的肩膀承擔了這許多的矛盾、思考和熱愛,其視野雖有局限,其筆觸亦有薄弱,但收斬紮實,情深義重,值得憐惜,值得珍重。中國當代文壇應當給這樣的作家一席之聲。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08年7月10日第2版及《小說評論》2008年第4期,作者係中國女性文學研究會會長)

  精神家園的回歸

  ——張虹小說研究

  孫鴻

  上世紀80年代初,張虹以富有鄉野氣息的“三野”(小說《野梅子》、《野豌豆》、《野菊花》)步入文壇,迄今在《中國作家》、《十月》、《清明》、《青年作家》、《延河》、《特區文學》、《上海小說》、《啄木鳥》、《熱風》等文學期刊上發表中短篇小說四十餘部(篇),其中有三部中篇小說分別由《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選載(《小芹的郎河》、《等待下雪》、《都市洪荒》,《小芹的郎河》獲首屆柳青文學獎、《等待下雪》獲第四屆特區文學獎);《祝濤的事情》和《雷瓶兒》分別入選中國年度最佳中、短篇小說。先後結集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黑匣子風景》、《魂斷青羊嶺》和中篇小說集《等待下雪》,其中,《魂斷青羊嶺》2002年榮獲陝西省首屆吉元文學獎。張虹的小說以其豐碩的創作成果和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成為安康文壇一顆耀眼的星,並在陝西文壇占有一定的地位,進而走上全國文壇且獲得好評。

  張虹生長在漢中盆地的南沙河畔,在那裏度過了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時期,有著近二十年的農村生活體驗。這期間她既經曆了農家生活的艱辛,又感受了鄉村生活的美麗。南沙河的豐樹肥草美水滋養著張虹,使她成為一個富有詩人氣質和創作靈性的作家。正如她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我的大半生,最快樂的時光,不是頭上罩滿光環的今天,而是在南沙河打豬草挖野菜的時光——那光著腳丫在田埂上奔跑的歡樂,那在青草垛下唱著童謠的無憂無慮,那懷了隱隱的少年戀情,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趕電影場子的浪漫”(《在南沙河畔遊走》)。這種歡樂和浪漫造就了張虹善於感受生活詩意的個性,給她的創作塗上一層向真向善求美的基調和底色,並沉澱為她創作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虹的小說視野較為開闊,其題材涉及農村、城市、學校、劇團、商海、官場,所描寫的人物既有民工、村婦,又有教師、藝術家;既有工作人員、基層幹部,又有部門領導、政府官員。張虹善於關注社會,透視生活中的普通人,多角度、多層次、深刻地表現人物的理想與抗爭、歡樂與憂傷,在紛繁的背景下展示人物精神生活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中短篇小說集《黑匣子風景》是張虹早期創作的結晶,它收錄了作者1980年-1993年發表的小說十八部(篇)。小說以獨特的藝術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文革”至改革開放之初各種複雜的社會生活圖畫,蘊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探究和思考。《黑匣子風景》最大的特點是從愛情婚姻層麵對女性命運的熱情關注和冷靜思考。小說塑造了一係列血肉豐滿有靈有性的女性形象。作者將這些滿懷對愛情的憧憬和向往的女性置於嚴酷的現實麵前,展示她們真實的生活處境,以深沉細致的筆觸深入人物的心靈世界,描寫她們內心理想與外在壓力的交戰,以及對未來命運、生活的思慮及向往。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