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榆林城市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

發展榆林城市經濟,首先要明晰城市發展規劃,打造城市骨架,建設城市標誌工程,搞好城市雙創工作,發展城市六大產業,著力提高五個能力,即:城市基礎發展能力、城市競爭能力、城市社會安全能力、城市管理能力、城市可持續能力。

(一)著力提高城市基礎發展能力

1.科學規劃

未來榆林城市規劃必須大眼光、大氣魄、大手筆,建設城市規劃區2214平方公裏、中心城區266平方公裏、用地規模80平方公裏的百萬人口大城市。規劃要傳承曆史發展脈絡,構築連貫大生態體係,規劃市外大交通體係,處理好城市與產業區互動發展關係。突出大漠風光城市特點,體現曆史文化名城品位,塑造新興能源城市形象,圍繞建設區域商貿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西部繁榮的經濟強市、開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現代都市繪好藍圖。應著手編製新的中心城市總體規劃、曆史名城保護規劃、城鎮體係規劃、兩區六園規劃、生態建設規劃和城市產業發展規劃,逐步把榆林打造成“城在林中、湖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景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既傳承古代燦爛文化又彰顯現代文明的塞上大漠綠色名城。

2.建設現代交通網絡,發展區域共同市場

發展現代城市經濟必須以現代化通江達海、高速便捷的交通網絡為支撐。發揮榆林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通路航通道,以公路為主,鐵路、航運、水運、管運並重,構建“兩縱兩橫”高速公路骨架和“兩橫一縱”鐵路骨架,建成4C級機場,擴大黃河水運及管道運輸,形成“東出北上南下西進”現代快速運輸通道,加強與跨國公司、環渤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合作,承載沿海產業轉移,帶動榆林經濟上規模,上水平;形成以榆林為中心一日或半日交通圈,密切與周邊忻、呼、包、銀、延的經濟合作,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行信息共享,共同發展;超前建設通縣、通鄉、通村公路,打造“人”字形千裏工業走廊,逐步形成南北優勢互補,城鄉良性互動,實現和諧發展。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服務功能

城市基礎設施能力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針對我市目前內需不足的情況,應更加凸顯投資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要保持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適當快於城市發展的總體速度,與城市所擔負的職能相協調。“十一五”期間,要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展示城市形象、反映現代文化和特色文化發展水平的大型基礎設施,建成新機場、新聞大廈、紅石峽摩崖石刻、國際大酒店、會展中心、鎮北台文化廣場、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大型綜合醫院和世紀大道十大城市形象工程。實施好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藝術精品生產、社會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人才建設六大工程。形成五縱(上郡路、長城路、文化路、建榆路、世紀大道)五橫(開光路、礦泉路、榆佳路、榆陽西路、永濟路)六橋(明珠大橋、迎賓立交橋、開光大橋、榆佳大橋、榆興大橋、榆馬大橋)雙環路的市政交通體係。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占國民生產總值20%以上,GDP突破200億元大關。

4.加快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帶動城市現代化

“十一五”期間,要重點推進“1231”信息化工程建設,即一張寬帶城域網(覆蓋全市的信息傳輸城域網)、兩個應用平台(電子政務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三個服務中心(計算機技術服務谘詢中心、榆林RA注冊中心、計算機防病毒中心)、十大應用領域(政府辦公、企業、城建、教育、醫療、金融、農業、旅遊、社區、個人),把榆林建成連接陝、甘、寧、蒙、晉毗鄰地區的信息中心和陝西第二信息樞紐。

(二)著力提高城市競爭能力

1.推進中心城市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有效聚集,提高城市集約能力

一是構建中心城市人力資源聚集平台。實施積極的人口遷移政策,降低人口準入門檻,把吸引熟練工、高級技工與吸引高級人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推進中心城市人口聚集。二是構建中心城市資金聚集平台。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吸引外資與啟動民間投資並舉,引導社會資金參與中心城市的發展建設,整體推進中心城市發展壯大。三是構建中心城市技術聚集平台。通過財政扶持和鼓勵企業出資並舉,依托科技園區、工業園區、骨幹企業等載體,建立高新技術孵化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科研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扶持一批重點產業的骨幹企業成立共性技術開發中心等多種形式,全麵推進中心城市技術進步。四是構建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平台。加快對外聯係通道建設,構築雙向開放體係,建立“創新—開放—發展”的良性互動機製,全麵提升中心城市對外開放水平。五是構建中心城市資源集約利用平台。堅持“合理開發資源,優化配置資源,集約使用資源”的原則,加強土地、礦藏等各項經濟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促進中心城市發展對資源的永續利用。

2.堅持科教興市,提高城市創新能力

創新是城市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著力培育的領域和支撐點。一是通過城市高效地運用和整合科技資源並將其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全麵提升城市科技成果的產出能力。當前,要實施好“61211”科技創新工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化發展,鼓勵支持企業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提高企業二次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立各類技術研發中心和實驗室,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連接,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建設科技園區,確定功能導向,實行產業準入政策,提高承接國際國內技術流動和產業轉移能力。二是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全麵提高人的素質。榆林目前要加大職業教育技術培訓陣地建設力度,加快榆林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步伐。同時,要大力發展基礎教育,一方麵要擴張數量,每年都要增加城區中學數量,另一方麵要提高質量,增加投入,加強教育隊伍建設,強化素質教育。三是運用現代科技培育壯大六大特色產業,形成“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集群經濟”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體係,提升城市經濟規模。

3.完善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社會服務能力

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統籌發展要求,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不但在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上,充分認識並明確加強社會事業發展的意義和功能作用,而且在市域內空間布局、用地規劃中重視社會事業發展,做到規劃上重視、功能上確保、布局上完善、實施上落實,使中心城市發展有高的品位、強的動力和持續的後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和改革力度,引導民間資金投入,促進社會事業項目生成、建成和發揮效益,從而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建設,逐步達到全麵發揮人才作用,提高城市區域創新能力,不斷改善公共服務,形成人盡其才、創新活躍、教育發達、文化繁榮、衛生安全保障有力的城市社會發展新局麵。

(三)著力提高城市社會安全能力

城市社會安全能力建設過程就是不斷提高社會係統維持有序運行、承受和抵抗外界及內部幹擾能力的過程,也是社會組織管理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社會公平程度不斷改善的過程、社會保障體係能力不斷強化的過程。

1.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通過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推進整個區域的發展,從而加快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步伐。通過大城市帶動,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製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2.增強社會保障能力

構建一體化的城市社會救助體係,統一項目、統一經費、統一管理機構,拓寬城市社會救助覆蓋麵,囊括所有的城市貧困戶和貧困居民;實施統一的失業社會保障體係,建立失業保險、再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三位一體的失業社會保障機製,確保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社區建設為平台,構築多元化的社會保障網絡,保障城市特殊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努力滿足城市居民的各種服務需求;構築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反貧困社會服務體係,讓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和公共醫療機會。

3.提高公共安全能力

重點建設兩個體係,一個是城市綜合減災應急係統化建設,重點行業和企業(如旅遊、金融、航空、電力供應、公共供水、公共通訊、防化汙染等)建立預警信息係統,適時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向公眾發布可靠的預警信息,加強危機防控預案研究,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事故進行縝密布控,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即刻啟動預案,減少損失、拯救危機。一個是城市信息應急聯動係統建設,融合通訊、數據庫、全球定位、計算機輔助調度、信息網絡技術等多種現代化信息傳輸手段,將分散的救援力量集合為一個整體,在危機發生時,迅速協調社會各方力量,調動應急有效資源,實施緊急救援。

(四)著力提高城市管理能力

1.加快經營城市步伐

通過實施經營城市戰略,把城市建設作為最大的產業來發展,作為最大的經濟增長點來培植,運用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對城市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及其他經濟要素進行聚集、重組和營運,在整個城市範圍內實現資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組建城市投資集團,建設城市旅遊開發公司,加快市政現代化建設步伐。改革城市供水、供氣、供熱、環衛、公交等的價格形成機製,引入市場機製,逐步實行企事業分離,形成投資、經營、回收的良性循環和經營城市的投融資新體製。宏觀調控土地價格,規範房地產開發市場,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2.加強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現代化水平

成立城市綜合執法局,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工作,徹底解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職責不清、交叉執法、相互扯皮和重複收費的狀況,形成城市管理的長效機製。改革城市公共管理方式,推進管理體製創新,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切實轉變政府部門職能,積極培育扶持社會自治組織,引導企業、社會中介和自治組織參與城市管理和經營,鼓勵社會力量在環衛、物業管理等領域發展企業實體,逐步建立政府與社會自治組織協同管理和服務社會的工作機製。明確區、街道、社區三級責任,建立完善責任權利相統一的激勵機製,實現市容市貌、市政設施、環衛作業、園林綠化、拆遷安置等工作的長效化管理。加強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健全完善城市社區管理網絡。

3.開展城市雙創工作

重點開展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環境汙染、食品衛生與傳染病防治、城鄉結合部、單位和窗口單位環境衛生六項整治活動,加快市政、環保、綠化、市場、交通五大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工作。通過雙創工作,使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五)著力提高城市可持續能力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兩方麵:三次產業比例要調優,增加二、三產特別是三產的比重;由資源依賴過量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型轉變。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城市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管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著力把兩區六園,特別是榆林經濟開發區、錦界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循環經濟示範區。圍繞大型龍頭企業,提升企業集約化程度,強化關聯企業集中、協作、配套程度,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消耗,減少汙染。

加強城市環境建設,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適應人們對未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依靠科學手段加強市區及市域大環境綠化建設及養護,進一步搞好居住區綠地、公共綠地、單位綠地、河道及公路沿線綠化的建設。擴大湖泊水麵,提高綠化美化層次和水平,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城市綠化係統。加強風沙危害區的植樹造林和科學治理,防治風沙危害。依靠科技進步優先發展生態農業和節水型農業,廣泛利用新技術推進工業節水、城市節水及汙水處理與水資源再生利用。加強城市清潔能源建設,逐步增大天然氣、電能在城市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城市的電氣化水平。

在榆林大力發展現代城市經濟,是一個嶄新的事業,也是一個係統工程。我們一定要舉全市之力,以能源化工基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著力培育城市發展的五個能力,打造六大產業集群。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一個新興能源新都、大漠文化名城將在國人驚歎中崛起於世界城市之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