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榆林實施城市經濟戰略的分析與判斷

(一)榆林城市化進程滯後的主要表現

近年來,榆林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資源輸出,這種傳統的發展模式,對榆林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引發了各種矛盾和問題,製約著城市經濟戰略的實施。突出表現在南北發展、城鄉發展、產業結構“三大失衡”和交通運輸、水資源、生態環境“三大瓶頸”製約。

1.以榆林為中心的產業聚集核心競爭能力還不強。一方麵表現在經濟總體實力還較弱,2006年榆林地區生產總值4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5.6億元,雖然在全省各市、區中名列前茅,但與周邊同類城市包頭、鄂爾多斯、延安等比較,還有差距。另一方麵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高,服務業增加值中,傳統服務業占85%以上,而新興現代服務業不足15%。各種生產生活服務體係尚不健全,專業化程度低,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2.以榆林為中心的要素配置綜合競爭能力還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服務業水平較低。國外金融保險機構尚未進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係不完善,各類風險投資創業基金還未建立。二是科技研發能力不足。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服務體係還未完全建立。三是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後。會計、法律、谘詢、企業策劃、會展等服務業尚處成長階段。四是教育落後,科技底子薄,勞動者整體素質比較低。

3.以榆林為中心的區域一體化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周邊工業園區正在建設當中,還未形成工業產業集群的態勢。二是與周邊各縣(區)的產業連接不緊,除在三產方麵與區域其他城市有一定連接外,各個縣(區)的工農業發展基本上自成體係,產業連接度很小。三是與周邊城市發展沒有形成互補聯動,如重化工、製造業、物流業、服務業、旅遊業等產業發展沒有放在大的區域經濟環境中來謀劃,一體化程度低。

4.以榆林為中心的民營經濟比重偏低。我市民營經濟普遍存在規模小、科技含量少、產業層次低、生產經營方式落後的問題,民營經濟比重與西安市比較低30個百分點。民營經濟活力不夠,要素市場發育不快,直接導致城市經濟動力不足和發展的緩慢。

(二)榆林實施城市經濟戰略的必要性

1.實施城市經濟戰略是榆林自身發展的必然。城市經濟,對於榆林來說既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戰略轉折,也是一個新的課題。產業結構的優化、城鄉差別的消除、綜合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人才的聚集、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等,也隻有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與解決。應該說,實施城市經濟戰略對於改變我市的經濟發展結構、推動我市社會生活的進步,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有利於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推動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利於縮小乃至消除城鄉差別,減少社會矛盾,增加社會和諧穩定;有利於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質和文化素質,強化育才和聚才的能力,推動我市經濟的持續發展;有利於提高綜合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攤薄基礎設施的成本,盡快回收政府投放的資本再向新的領域投資,從而形成政府投資成本的良性循環;有利於市外、國外金融業、流通業、大企業和高科技行業向我市聚集,促進經濟的新增長;有利於提高城市固定資產,尤其是土地的價值,達到興地富民的目的等等。就榆林而言,發展城市經濟勢在必行,是一項緊迫的曆史任務。

2.實施城市經濟戰略是區域競爭使然。根據區域定位中的社會生態(自然)配置法則,在某一區域產業比較優勢、區位優勢、產業潛在優勢和區域所在大區域專業化分工需求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必將出現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根據這個規律,晉陝蒙接壤區必將產生一個規模超過百萬人口的“補缺”城市。這一補缺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激烈競爭的過程。與榆林人文相親、資源相近的鄂爾多斯城市集群發展起步早、規格高,現形成以康巴什為核心的“一市兩區、三個組團”的城市區主體框架,並呈逐漸擴張之勢。2006年榆林市城鎮化水平為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685元,而鄂爾多斯已經分別達到57.5%和13000元。相比之下,榆林城市發展步伐緩慢,落後於鄂爾多斯3~5年,我們隻有發揮自身科技、區位的後發優勢,奮起直追,才可能有所超越,力爭成為區域生產力要素聚集的窪地、區域文化發展的高地。

3.實施城市經濟戰略是客觀規律的要求。從整體上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進入城市經濟帶動時期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榆林城鎮化水平目前達到35%,雖然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根據諾瑟姆的城市化進程S曲線理論,城市化水平達到20%~30%以後,將會出現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趨勢。在這一時期調整失衡、消除差距、謀求發展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一個是減少農民和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兩個思路的共同點,在於以城市經濟的發展為條件。榆林正在進入城市經濟時代,隻要我們選準方向,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發展路子,就能迅速崛起,占領區域經濟的製高點。

(三)榆林實施城市經濟戰略的優勢與條件

1.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為發展城市經濟,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平台。榆林地處陝、甘、寧、蒙、晉五省(區)結合部,瀕臨黃河,承東啟西,是我國西北地區連接華北地區,實現通江達海的最近通道和紐帶,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西部大開發承接東西的戰略結合點,是承擔我國能源安全的重點開發地區,是陝西省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是呼包鄂忻銀延榆能源資源開發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五”以來,我市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已先後建成包神、神朔、神延三條鐵路,年外運能力突破1億噸;已建成榆靖、靖王、陝蒙高速公路和楊陳、府店一級公路,正在建設靖安、子靖、吳子高速公路,初步建成“兩橫兩縱”公路主骨架和10條公路次骨架;開通全國大城市航線,將成為西部重要的航空港。通訊網絡覆蓋全市,正在建設陝西第二大信息港。建成投運一批電源工程和瑤鎮水庫、李家梁水庫等一批骨幹水源工程。

2.資源優勢明顯,為發展城市經濟、拓展產業空間提供了發展條件。榆林能源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八大類48種礦產資源,儲量占到全國能源礦產總量的三分之一,占到陝西的95%以上,潛在價值折合人民幣達46萬億元,特別是煤、氣、鹽三個世界級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國內外罕見。煤炭預計儲量2714億噸,探明1460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5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7474億立方米;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探明儲量3.6億噸;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占全國岩鹽總量的26%,探明儲量8854億噸。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加快煤向電、煤電向材料工業品、煤氣油鹽向化工產品轉化步伐,發展能源精細化工業具有巨大潛力。榆林曆史悠久,文化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牧業資源豐富,為培育城市特色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彰顯了榆林城市經濟發展的巨大優勢和廣闊前景。

3.能源經濟發展迅猛,為發展城市經濟,增強輻射帶動功能提供了可靠保障。全市實施的80個重點項目整體進展順利,有16個項目建成投產,13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世界上首套工業化甲醇製取低碳烯烴裝置——新興煤烯烴60萬噸DM-T0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擁有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兗礦100萬噸煤間接液化工業示範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複函,標誌著代表當今世界煤化工的兩項頂尖技術同時落戶榆林,提升了我市能源化工基地核心競爭力;國華錦界一號機組正式並網發電,標誌著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煤電一體化項目建成投運,也是“西電東送”北通道工程正式送電的標誌性工程;王圪堵水庫可研報告通過水利部評審並報國家發改委待批,使得困擾我市多年的能源化工基地控製性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有了突破性進展。榆樹灣、馮家塔等5個百萬噸級煤礦和廟溝門等3個百萬千瓦級煤電項目進展順利,標誌著我市煤電產能即將躍上一個新台階。“十一五”時期規劃建設15個超百億元重大項目,其中開工建設10個,總投資3180億元,預期完成投資1540億元,投資規模之大、開工項目之多列全國地級市之首。榆林正在成為國家西氣東輸的腹地、西電東送的樞紐、西煤東運的源頭。巨大的投資將帶動城市產業迅猛發展,將增強城市的聚集輻射帶動功能,大大提升城市經濟的發展活力。

4.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為發展城市經濟、壯大城市產業提供了服務基礎近年來,榆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建設邁出了重大步伐。城市規劃不斷完善,全市詳規覆蓋率達到45%,榆林城區達到80%,城鎮化水平達到35%,城市巷道硬化率達到60%,主次道路亮化達到90%,城市人均住宅麵積達到20平方米。城市亮化、美化、綠化、供水、供熱、供氣等工程加快實施,城市建成麵積達到36平方公裏,人口達到近40萬,榆林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不斷提高。

(四)榆林實施城市經濟戰略的目標定位

1.城市經濟定位——區域中心城市

城市經濟定位是在全麵深刻分析有關城市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複合效應的基礎上,科學地篩選城市地位的基本組成要素,合理地確定城市發展的基調、特色和策略的過程。麵向21世紀,結合榆林資源賦存與發展以及城市生產、服務、流通、管理、極化、輻射、創新功能,榆林應建設成為陝、甘、寧、蒙、晉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主要基於以下判斷:

從全國勞動地域分工角度看,榆林處於黃河中上遊能源經濟圈的地理中心,承擔著煤炭、天然氣、石油、岩鹽四大能源資源生產和管理服務的戰略性任務。當前,全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結構與模式正在進行戰略性調整,而榆林實施的資源轉化戰略是對可持續利用能源資源的成功探索,走在了周邊同類型城市的前邊,將成為國家新興能源化工基地。

從國家經濟安全與區域協調發展看,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對於能源經濟安全起著不可低估的脊梁作用。榆林承東啟西,通過發展煤、油、氣、鹽、電、化、材七大產業,成為國家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基地,成為麵向華北和西北兩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的能源發動機。

從陝西經濟發展大局看,榆林後發優勢明顯,是陝西省確定的經濟跨越式發展地區,通過加快區域內“人”字形千裏工業走廊和千裏大漠、黃河旅遊走廊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能源化工產業集群以及相關產業集群,成為陝西經濟重要增長極。

2.城市經濟發展的目標

能源新都——打造能源化工基地服務中心。發展能源化工產業,形成特色鮮明、輻射麵廣、產業競爭優勢突出的聚集區域,成為能源化工核心基地;完善配套功能,成為能源化工生活服務基地;發展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現代服務、建築和房地產、特色加工、旅遊文化等六大產業,形成產業集群,成為能源化工後勤保障基地。

文化名城——打造曆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塞上明珠。重點保護南塔北台、六樓騎街,精心修繕明清四合院建築,修複古城牆,再現“大漠邊關九邊重鎮”曆史雄風。發展民俗、節慶、工藝、服飾、飲食、旅遊、購物、休閑娛樂、文體等現代城市文化,征集確定市歌、市樹、市花,彰顯現代化大城市氣派,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五省通衢——打造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發揮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區位優勢,加快以路航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北上南下、通江達海通道,成為黃河中上遊經濟、文化活動的區域中心,成為麵向西北、華北地區的經濟紐帶。全力推進資源轉化,加快呼包銀鄂忻呂延榆周邊地區經濟協作一體化進程,聚集能源化工最新最強產業和產品,形成可持續發展優勢,成為黃河中上遊能源經濟圈核心城市。

同時,構築榆林城鎮發展體係。就是沿“人”字形千裏工業走廊實施“13826”發展規劃,即榆林區域中心城市,神木、靖邊、綏德三個次中心,其他縣城重要支撐,神府、榆林兩個經濟開發區,神府、榆神、榆橫、佳米、定靖、吳堡六個工業集中區,形成榆神府、榆橫靖定、榆米綏子佳吳清“人”字形三大發展軸。

(五)榆林城市經濟發展的產業選擇

產業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經濟基礎。綜上所述,榆林城市經濟的產業選擇,必須立足區域比較優勢,尋找互補空間,打造特色品牌產業和產業集群,構成城市競爭的實質內涵。集中發展六大產業。

1.突出發展能源精細化工業

能源精細化工產業是榆林城市經濟發展的龍頭,要以榆林經濟開發區和榆橫工業園區為載體,按照“結構優化、產業升級、集群發展、技術現代、環保節約”的新型工業化思路,遵循煤炭轉化先行、岩鹽轉化緊跟、油氣轉化跟進的指導思想,著力開發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環保節能和高市場競爭力的能源下遊產品,形成煤化工、鹽化工、油氣化工和生物化工工業為核心的精細化工產業。同時,推進新型工程材料、高檔塗料、塑料加工助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使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而實現能源精細化工產業的整體提升。要著力發展產業集群,突出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煤炭、油氣、電力產業,采用世界一流的現代技術工藝,發展煤化工、油氣化工、鹽化工,拓展下遊產品,延長產業鏈。要下決心關閉不符合產業政策,高耗能、高汙染的企業,發展綠色、環保、清潔、節能產業,創建綠色工業園區,形成數個能源循環經濟鏈條,走綠色工業發展之路。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實現400萬噸煤製油、600萬噸甲醇、100萬噸煤焦油、200萬噸PVC、100萬噸烯烴產能,所有化工產品精細率達到20%以上。經過10年左右奮鬥,榆林將成為世界級甲醇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煤化工和鹽化工基地,全國煤製乙烯、丙烯基地和國內重要的油氣生產加工基地。

2.著力發展裝備製造業

隨著榆林工業化的升級和各大轉化項目的落戶,對配套的裝備製造工業的市場需求空間越來越大。發展裝備製造業是榆林國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工業結構調整和解決社會就業的需要,是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跨越的一個階段,也是廣大幹部群眾對發展工業認識水平的又一次提升。據預測“十一五”期間,榆林機械裝備及設備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配套製造的設備總價值預計達200億元,每年機械裝備製造和維修總產值平均為90億元,工業增加值將達到45億元,將增加6萬人左右的就業機會。巨大的市場需求足以支撐榆林裝備製造維修業的快速發展。從榆林實際出發,遵循引進與消化吸收並舉、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統籌安排、布局合理、科學發展的原則,以引進大型骨幹企業為依托,采取引進技術、合作開發、聯合製造、自主研發等多種形式,重點發展能源化工基地配套裝備製造業,提高產業關聯度,延長產業鏈,打造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實施四大戰略,即大集團帶動戰略,科技先導戰略,產業集群戰略,市場引導戰略;采用三個模式,即發展維修業,組裝業,從基本產業發展製造業;建設兩個中心,即建立產業技術培訓中心,打造一個產、學、研結合的研發中心;打造四個重點,即專用能源化工設備製造業,工程機械製造業,環保、節能、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農業機械設備。到2010年,具有重大技術裝備的製造能力,裝備製造業年總產值達到1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40億,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裝備製造企業3~5個,基本能滿足我市煤炭、石油、天然氣、鹽業、電力等領域的設備製造和維修的需要。

3.提升改造傳統加工業

輕紡、建材、食品加工業曾是我市傳統加工業,按照“在調整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提高”的原則進行資產重組,充分利用我市傳統工業發展的資源優勢,注重發揮傳統品牌效益,以更新產品、提高質量、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減少汙染、保證安全為取向,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機製,充分利用現代裝備、工藝和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大力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夠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產品,提升傳統產業產品競爭力,使傳統工業化水平有個新的提高。針對我市傳統工業的情況,在農副產品加工業方麵重點發展果蔬加工、乳製品、肉製品、豆製品、薯製品等特色資源加工,發展保鮮貯藏、精深加工業,培育壯大一批以加工、銷售為主的龍頭企業,形成適應市場需求、特色突出、產品結構合理、產業關聯度強的農產品加工營銷體係。紡織工業以重整毛紡和羊絨加工為龍頭的毛紡織業為基礎,以發展服裝、地毯生產為重點,力爭實現毛紡行業的複興。建材工業依托循環經濟產業鏈,著重發展大規模新型幹法水泥及水泥製品、衛生建築陶瓷、浮法玻璃、玻璃纖維,積極發展新型節能建築材料。輕工業以民間工藝、皮革、包裝裝潢等為重點,強化產品開發,擴大產業規模。到2010年,要使食品、輕紡、飼料三大產業總值達到15億元,年均增長39%。農產品深加工率增加到12%,形成基本配套的產地市場和物流體係。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快建立科技含量高、就業容量大、服務範圍廣、經濟效益好、社會功能強、與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相配套的現代化服務體係,使服務業逐步形成與能源化工產業齊頭並進的態勢,成為榆林市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鼓勵支持運輸、倉儲、郵政、貨運代理等傳統物流企業及工商企業物流改造,培育壯大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提高物流業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程度。加快榆林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加強榆林與京津唐、西安、銀川、包頭、太原、蘭州等城市的物流聯合與協作,擴大分撥、配送規模。建立以榆林為中心樞紐,神木、靖邊、綏德和六大工業集中區為重點的一批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實現企業規模化、管理信息化、係統網絡化、服務一體化。二是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完善商品市場流通體係,加快市場網點建設,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建設和完善綜合性和專業性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批發和零售市場,推動農產品市場網絡體係升級,加快農村商業網點建設;積極發展超級市場、連鎖商店、便民店、專業店、倉儲式商店,提高流通設施的檔次、規模和水平,促進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的轉變。三是進一步發展金融服務業。大力支持和保護各類金融機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不斷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完善服務網絡。積極吸引市外各類金融機構來我市落戶或開設分支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和有成長潛力的小企業上市直接融資。積極引進國際各種基金和跨國投資公司,活躍榆林資本市場,籌建榆林城市商業銀行和榆林城市投資公司,解決投融資問題。四是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以市場為導向,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中心,以電子政務和商務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提高各領域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加快發展麵向政府、企業及社會的綜合性信息服務業;加速信息服務產品商品化進程,建立跨縣區、跨行業、跨部門的信息谘詢網絡,促進信息服務網絡化、規模化,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五是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業。加快發展會計、法律、評估、認證、谘詢、信息、人才中介等生產型中介服務,改進提高居民理財、醫療保健、教育培訓、文化休閑等生活型中介服務,規範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協調型中介服務,形成種類齊全、運作規範的中介服務體係。加強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大力引進國外、省外知名中介機構,培育發展一批中介服務企業。

5.快速發展建築和房地產業

住宅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實物形態的生產要素。房地產業帶動著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房地產增加值每增加一個單位,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兩個單位。隨著榆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廣大群眾對優化居住環境、住宅更新換代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外來投資者入市,都為榆林的房產地產業創造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根據“未來十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基本走勢將是供小於求”的發展趨勢,按照城市總體規劃,2010年榆林中心城區人口將達50萬。可以預見,榆林房地產市場的增長的空間非常大,榆林房地產市場大有可為。政府要落實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完善金融、信貸、土地、稅收、銷售等方麵的政策措施,特別要適時調整土地供應總量、供應結構和供應區域,調控好土地一級市場。培育發展房地產二級市場,推進存量房流轉,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十一五”期間,全市規劃建設住宅330萬平方米,總投資48億元,使房地產業成為僅次於能源化工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三大產業。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逐步加大力度,力爭“十一五”期間30%的城中村得到改造。通過這些措施,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不斷提升我市房地產業的檔次和水平,實現住宅品位和城市形象的根本提升。同時,通過房地產的發展,帶動和引領相關產業的發展。

6.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我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已經規劃了榆林古城遊覽中心、長城邊塞風情文化長廊、晉陝黃河峽穀文化長廊、無定河生態濕地文化長廊的“一中心三長廊”發展軸向。“十一五”重點建設老榆林文化休閑街、都市休閑遊憩區、鎮北台紅石峽遊覽區、近郊休閑遊憩區、紅堿淖旅遊度假區、神木邊塞風情旅遊區、統萬城匈奴風情旅遊區、波羅堡旅遊區、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米脂窯洞古城旅遊區、楊家溝紅色歲月旅遊區、綏德黃土文化旅遊區和黃河風情休閑觀光帶13個重點建設景區,以線串點,包裝和組建若幹條與周邊區域相連接的旅遊線路,打造陝北榆林風情三至五日遊精品工程,提升旅遊業在全省的地位。組建榆林旅遊集團,樹立標誌性旅遊企業,開展優秀旅遊城市創建活動,增強競爭力。到“十一五”末,旅遊人數要突破800萬人次,收入30億元,成為榆林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一業興,百業旺。通過發展關聯度高的旅遊產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帶動文化、娛樂、餐飲、信息、谘詢、中介和社區服務等眾多行業發展,從而形成一個係列的產業鏈,增強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