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的諧音,並不隻是“饑”。在眾多的民俗事項中,雞帶給人們的是一個好字眼:吉。
“雞”即“吉”。利用諧音,在用雞辟邪的基礎上,複加以吉祥的意義,清代周亮工《書影》:
正月初一,貼畫雞。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貴人尤好畫大雞於石,元旦張之。蓋北地類呼吉為雞,俗雲室上大吉也。
石上畫雞,畫名可稱“室上大吉”——石即室,雞即吉;雞要畫得大,表示大吉。陝西神木的傳統門畫《大吉有餘》,突出的是吉祥,大吉——大雞,貼時可以兩雞相對,馱來搖錢樹。
美國人愛伯哈德《中國符號詞典——隱藏在中國人生活與思想中的象征》一書,載有一幅中國傳統圖樣,認為這是用來象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五種關係。那其實是望圖生義,失於想當然了。那圖題名《教五子》,屬於民間傳統吉祥圖畫。
宋代傳下來的啟蒙讀物枟三字經),緊隨孟母擇鄰之後,以十二個字敘述了一個典故:“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應是那幅《教五子》的主題。竇燕山,五代後晉人,名叫竇禹鈞,為今天津薊縣盤山一帶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連科,都做了官,當時人馮道稱讚:“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以封建時代的價值取向,這確實很是風光。《三字經》將其與孟母擇鄰並舉,作為封建時代家庭教育的楷模。
或許有人會問,古人為何偏育雛,相呼相從,嗬護慈愛,啄米示範,固然容易使人產生這方麵的聯想;但是,作為一種寓意圖案,“雞”與“吉”的諧音,無疑也是重要的。偏選擇一隻大雞與五隻雛雞來表現教子的內容呢?母雞美國人的這本《中國符號詞典》在雄雞與雞冠花圖案下注曰:“一隻長著漂亮雞冠的公雞與一棵仙草。”仙草實為雞冠花。雄雞有冠,再加上雞冠花之冠,正所謂“冠上加冠”。這是以雞冠表吉祥,冠指官。
公雞的“公”諧音“功”,也派用場。一幅牡丹雄雞圖,稱為“功名富貴”。富貴出自牡丹:牡丹是富貴花;功名來於雄雞:公雞打鳴(名)。
傳統繪畫又有“四世三公”圖。畫上四隻柿子,寓四世;三隻公雞,寓三公。這幅吉祥畫,是以漢代典故做畫題。據《後漢書·楊震列傳》,楊震子秉,秉子賜,賜子彪,相繼為三公,孔融稱讚其:“楊公四世清德,海內所瞻。”
有時則取雄雞之“雄”。例如鬥雞圖,兩雞啄祐得羽毛落地,但這類畫的立意並不隻在鬥雞,“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題目叫做“英雄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