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京劇還是地方劇種,無論是整本《白蛇傳》還是折子戲《盜仙草》、《斷橋》,白娘子的形象都是動人、感人,令人難以忘懷的。
重建的長安大戲院長期上演著新改編的《白蛇傳奇》,電視屏幕上經常出現不同藝術形式中的白娘子。白蛇――白娘子為什麽會有無窮的魅力?
在白娘子的舞台藝術形象出現前,已經有了與戲劇《白蛇傳》內容十分接近的民間故事和小說。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說:“杭州男女瞽者,多學琵琶,唱古今小說平話,以覓衣食,謂之‘陶真’。大抵說宋時事,蓋汴京遺俗也。若《紅蓮》、《柳翠》、《濟顛》、《雷峰塔》、《雙魚扇墜》等記,皆杭州異事,或近世所擬作者也。”
明人洪?《清平山堂話本》中有一篇《西湖三塔記》,講宋孝宗淳熙年間,臨安府奚宣?路遇一少女白卯奴,並把她帶回家。白卯奴的祖母黑衣老媼來找孫女,奚宣?送她們回去,認識了白卯奴之母白衣少婦,白衣少婦是蛇精,奚宣?和她做了半個月夫妻,幾乎送了性命,白卯奴是雞精,救了奚宣?。後來白蛇精仍不甘休,奚宣?的叔叔是個有神通的道士,救了奚宣?,把白蛇精、雞精和黑衣老媼獺精鎮在西湖三塔下。
這個故事裏的白蛇精與後來的白娘子有很大差距,是邪惡的妖精,有害人之心,無恩愛之情。
明末馮夢龍編撰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講宋紹興年間,杭州李將仕生藥店主管許宣,在西湖遇見美麗的白娘子和她的使女青青,同舟避雨產生感情,結為夫妻。但白娘子總顯出一些妖氣。許宣遇到鎮江金山寺寺僧法海,法海給了許宣一個缽盂,讓他拿回去罩妻子,許宣回家,白娘子和青青都被罩在缽盂中顯出原形,為千年成道的白蛇、青魚。法海把缽盂拿回雷峰寺前,讓人修了一座七級寶塔,名雷峰塔,白娘娘被鎮在塔下。法海留一偈說:“西湖水幹,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這篇小說裏的白娘子不僅美麗,而且溫柔多情,但也有些妖氣和狠勁,她曾嚇唬許宣:“若聽我言語,喜喜歡歡,萬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滿城皆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腳踏渾波,死於非命。”這些語言,和白娘子的形象似乎不太一致。不過,既然人們對於蛇一向有矛盾心理,所以在塑造蛇精或蛇仙時也難免會有矛盾的情感。
今天戲劇舞台上的白娘子,早已進一步人化和理想化了。整個劇情也較小說有了很大發展。白娘子有了名字,叫白素貞,“許宣”成為“許仙”,青魚改為青蛇,稱小青。故事的名字叫做《白蛇傳》。
《白蛇傳》裏的白娘子聚眾美於一身。為了挽救許仙的生命,她冒死去盜仙草。為了奪回被法海扣留的丈夫,她和小青施法力水漫金山。在斷橋遇到從金山寺中逃出的許仙時,小青以為許仙負心,舉起了寶劍,而白娘子對許仙仍然眷顧情深……除了傳統的賢妻特色之外,白娘子的俠肝義膽、神通法力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白蛇傳》之所以膾炙人口,白娘子形象的成功是主要原因。這個形象兼有傳統的美德和反傳統的精神,既像淑女賢妻又像女俠和女神。
小青在劇中是得道的青蛇,她比白娘子更富於反抗精神、鬥爭精神,也深受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