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學術界認為十二生肖不見於先秦文獻,出現較晚。這是導致十二生肖西來說的一個重要原因。
具體而詳盡地敘述十二生肖的文獻,較早的有東漢王充的《論衡?物勢篇》,書中寫道: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醜未皆土也,醜禽牛,未禽羊也。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馬也,水勝火,故豕食蛇;火為水所害,故馬食鼠屎而腹脹。曰:窯如論者之言,含血之蟲,亦有不相勝之?。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申,猴也;火勝金,蛇何不食獼猴?”
《言毒篇》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龍有毒,蛇有螫,故蝮有利牙,龍有逆鱗”。
先秦文獻也散見某些十二生肖中的動物與相應的地支對應的例子:
《詩經?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午與馬相對應。注:“午為馬”。
《左傳》僖公五年:“龍尾伏辰”。辰與龍相對應。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役人相命,各殺其長,遂殺慶虎、慶寅”。慶氏族二卿之名寅與虎相對應。
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出土的竹簡中有一部《日書》,記著:“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善弄,手黑色,疵在耳。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大辟?而僂。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麵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麵頭?。辰,盜者男子,青赤色。巳,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麵。酉,水也,盜者?而黃色,疵在麵。戌,老羊也,盜者赤色。亥,豕也,盜者大鼻。”
這段話,完整地記載了當時秦人的十二生肖。其中午為鹿,酉為水而未說明為雞,環可能為猿,與漢代以後的十二生肖還有一點差異。
蛇生肖是明確無誤的,“巳,蟲也。”蟲即蛇。巳日的盜賊形象似蛇,“長而黑,蛇目”,從體型到眼睛都像蛇。這些迷信說法對於捕捉盜賊當然無益。不過,這些記載足以證明,上述說法應來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十二生肖,包括蛇生肖,應該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