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敬鼠、媚鼠、鼠忌與驅鼠祟

民間認為,百歲之鼠可化為神(《太平禦覽》(卷911)引《玄中記》),而異鼠出現或鼠的某些行為又被認為是吉兆或凶兆的象征,因而人對之或奉為神,或視為妖,並相應地采取敬之、媚之、驅之、逐之的不同態度,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俗信和禁忌。

說起尊鼠敬鼠的信仰,不能不首先提到我國傳說中的西域鼠國。從漢代起,西域鼠國的故事便開始流行。據說在西域鼠國,鼠被尊為王,出入有隨從;鼠被奉為神,對之建祠設祭;上至君王,下至黎庶,無不恭敬從命;人過鼠穴,必須下馬致敬。鼠出現在神殿之中,與眾神共享祭祀。鼠國的祖先神、地方保護神、戰神、財神多聞天王手中托著一隻鼠,鼠成為財寶的象征。西域鼠國的敬鼠信仰是有一定的曆史地理民俗背景以及生態環境為依據的(詳見本書第七章)。

祭鼠、敬鼠、媚鼠的信仰通常是在某種與鼠有關的特定環境,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產生的。如東北奉鼠為倉神。據資料,以前,東北地區除夕元旦要隆重祭祀“萬物之神”,除天地、祖先、稷神、五通神外,還有倉神(即老鼠,俗稱“搬運大叔”)、庫神(錢貫神,即蛇,俗稱“白家”)。東北礦區尊鼠為鼠仙。

雲南個舊是礦區,礦區裏有座耗子廟。傳說有一次,一個礦工遇塌頂,有一隻鼠救了他,先把他引到糧庫,讓他有吃的;然後引他從地下逃出。為紀念鼠的功德,在個舊蓋了耗子廟。

據說南方赤水河畔的船夫不僅侍奉“鎮江菩薩”,還尊鼠為“管事”,敬之若神。如在航行途中,見鼠從艙底跑出,竄上岸去,或掉進水中,都認為是大禍臨頭。便立即靠岸停船,待祭過鎮江菩薩和老鼠管事以後,方起錨開航。

從前青海一部分地區流行祭田鼠的風俗。農民播種後,如遇鼠害,便將饅頭供於田頭,燒香奉茶,並念《田鼠歌》:

汝為生肖首,乃為人之友。

民以食為天,歉收餓老幼。

今日田頭祭,體諒農家愁。

遠去食草木,禾稼莫動口。

舊時的戲班子也敬鼠。據《錦州市戲曲誌》記載,東北的蹦蹦班(即二人轉戲班)供奉胡仙(狐狸,通稱胡三太爺)、黃仙(黃鼠狼)、柳七爺(蛇)、灰八爺(鼠)。東北作家王肯在《關東“吉卜賽”人》的係列散文中也提到了東北藝人稱鼠為灰八爺之俗。為什麽東北戲班子藝人要供奉鼠呢?東北民俗學家王光的分析很有道理。她說:“戲曲誌上說的蹦蹦戲就是二人轉。過去我也聽二人轉演員說過‘灰八爺’的事。二人轉演員都很窮苦,置買‘行頭’很不容易;而且他們演出、住宿的地點,一般都在大車店,店裏老鼠很多,行頭很容易被鼠咬破。供奉‘灰八爺’似有賄賂之意,懇求老鼠不要與他們為難。”

上海崇明一帶舊時認為鼠咬物是由於人說了鼠的壞話,因而忌諱說鼠不好,甚至要叫它作“老鼠伯伯”以媚之。浙江麗水市遂昌地區流傳一則故事,稱鼠為“老鼠太公”。特別有趣的是,浙江蠶鄉餘杭一帶不敢直呼鼠的大名,而改稱“夜明珠”,大凡與蠶有關的物與事象都要改名稱呼。當地民間藝人流傳的民間歌謠《蠶花本子》中,有一段精彩的歌謠:

……看蠶娘娘頂認真,百樣事情都要改。青薑改做辣頭子,茄子改做落蘇筷,糞筍改做粉一團,掃帚改做擂地光,犬兒改做辦念子,貓兒改做官家郎,老鼠改做夜明珠,青兒改做窩一窩,見了百腳叫蜈蚣,小小花蛇叫秤梗,肉兒改做天堂地,蟲蝦改做倒宿娘,豆腐改做馬白肉,雞兒改做太子樣。

醜陋無比的鼠竟然被稱為“夜明珠”,而山西翼城把元宵節祀神蒸的鼠形麵點稱做“明眼子”,可能是強調了鼠擅長夜間看物,善於黑夜活動的特性,媚態之中顯出幾分滑稽。

尊鼠為鼠仙、管事、灰八爺、鼠伯伯、鼠太公,或者改稱夜明珠,等等,一方麵,自然有媚鼠之意,以消極的、討好的方式祈求鼠不要與人為敵;另一方麵,也反映了一種古老的名的禁忌,稱鼠為灰八爺、管事、伯伯、太公,而不直呼其名,以免觸犯其禁忌。鍾敬文在《中國古代民俗中的鼠》一文中,在《名的禁忌》這一小節裏,舉了典籍中與鼠有關的兩個例子。一是《晉書?五行誌》所記,中山王周南在襄邑做官時,見一鼠從穴中出,三次呼周的名字,周不應。到日中天時,鼠即倒地而死。這一故事又以《衣冠鼠》和《鼠冠》的篇名收入《列異傳》與《幽明錄》中。另一個例子是《幽明錄》所記《清河鼠》的故事,同樣講述鼠所變的三尺之人,三次呼其名,警告太守,太守不應,鼠死。

除了名的禁忌外,各地還流傳著形形色色的鼠忌。如山西《汾陽縣誌》(卷8,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載:“正月二十二日,女不用針。正月晦,夜不點燈,為忌鼠。”山西《平陽府誌》(卷36,清乾隆元年刻本)與《臨汾縣誌》(卷8,清康熙五十七年刻本)載:“正月二十日,家食煎餅,名曰‘添倉’。夜不張燈,俗呼為‘鼠忌’。”山西《曲沃縣誌》(卷40,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載:“正月二十日,作煎餅,‘填倉’;不張燈,為鼠忌。”山西《永和縣誌》(卷24,民國二十年抄本)載:“正月十日,女不用針、不紡線、不磨、不食米,俗謂恐惹鼠瘡。舊誌,本日夜不點燈。”山西《浮山縣誌》(卷42,民國二十四年刻本)載:“正月二十日,夜則遍燃油盞,不留黑處,寢息不語,俗稱為避‘鼠忌’。”山西《太平縣誌》(卷16,清道光五年刻本)載:“正月二十二日,女不用針。月晦日,夜不張燈,為鼠忌。”《絳縣誌》(卷14,清光緒六年刻本)與《河津縣誌》(卷14,清光緒六年刻本)載:“正月二十日添倉。夜不張燈,呼為鼠忌。”河北元氏縣有“躲鼠”之俗,據《元氏縣誌》(16篇,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載:“正月十二日,婦女出聚門首,謂之‘躲鼠’,不然恐齧衣物。”河北邢台地區於正月二十五填倉日祈年禳鼠,據《柏鄉縣誌》(卷10,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載:“正月二十五日,是日以灰畫地作囤形,中撒五穀,壓以磚石,曰‘填倉’,用以祈年禳鼠。”類似的俗信其他地區也有。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地區的鼠忌日在填倉節,也正是民間流傳的鼠嫁女的日子,所謂鼠忌實際上反映了民間約定俗成的對付鼠害的一種消極態度。

一些民族和地區認為被鼠咬是不吉的象征,鼠會作祟於人,因而要舉行各種儀式以禳鼠祟。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彝族專門舉行的禳鼠祟很有代表性。據宋兆麟提供的《美姑彝族畢摩調查研究》資料的記載,美姑彝族的禳鼠祟有兩種情況。一是如果竹靈樁被鼠咬,則須行“祛鼠祟”儀式為竹靈除穢。竹靈是一小節竹根,是祖靈的寄居處,又是祖靈的象征,稱為靈樁。據說以前是不用竹根作靈的,而是在人死時取下死者的一點軟骨作靈,後來由於這塊軟骨不慎失落,被雞吞食,或被鼠偷食,因而作超度時常常要一隻貓守靈,也有取竹根和雞來招靈的。民間認為,已經超度送到岩洞的先祖的竹靈被鼠咬或被雨淋,人會得眼病或其他病。祛鼠祟的儀式是先把被鼠咬壞的竹靈樁換成新的,然後插“祛汙祟”神枝,縛豬雞一對,用泥塑一鼠像,取一塊大力籽果刺(這種果刺可用以滅鼠)沾於泥像上,放泥像於神枝尾端,用草結蘸水灑潑,並以蕎麥撒之報畢,報人丁,淨業,“滅火”,“斷糟粕”(均為祛祟法),除穢(除穢時用泥鼠於神枝尾端在新竹靈周圍順時向轉三圈,然後拿著竹靈過神枝除穢而上),將泥鼠送往石洞隙中。最後為竹靈行“囚刹”儀式(“囚刹”,即把鼠刹囚住,不得作祟於人。其法是插“囚刹屋”樹神,用一雞,把竹靈置於屋內),再將竹靈掛回原處。祛鼠霎時還要誦《祓除鼠刹經》。

第二種情況,美姑彝族認為,若衣服被鼠咬,也須行“祛鼠祟”儀式為衣服除穢。被鼠咬過的衣服,五十歲以上的人可以穿;小孩和年輕人是不能穿的,須行除穢儀式(其法基本同上)方可穿。

尊鼠、敬鼠、媚鼠隻是人對鼠的態度、人鼠關係的一個方麵;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還是千方百計驅鼠、滅鼠,與鼠作鬥爭。我國南北各地廣泛流傳的鼠嫁女俗信與文藝作品,最為充分地反映了人鼠關係的這種兩重性。一方麵,人為鼠定下了專門的日子嫁女娶親,還為之準備嫁妝、鼠糧,嫁女之日不讓小孩打鬧,不舂不磨,生怕打擾了鼠的喜事,對鼠真可謂尊敬如賓,奉之若客;可另一方麵,年末歲初即所謂鼠嫁女日,正是鼠的生育高峰期,此時不驚動鼠,誘其出洞,縱貓捕之,以期達到滅鼠的目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