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稱為鼠的齧齒動物種類繁多,世界上究竟有多少鼠類,生物學家還沒有一致的看法。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的記載,估計全世界現存鼠類1590-2000種,分屬28-34科。有人根據鼠的咀嚼器官的結構,把齧齒類分為鬆鼠、豪豬和鼠三個亞目;也有人主張劃分為山河狸、鬆鼠、鱗尾鬆鼠、睡鼠、鼠、豚鼠和豪豬等七個亞目。在中國,自然分布的有11科62屬160種左右。人工飼養的有豚鼠科、海狸鼠科、毛絲鼠科的少數種類。
鼠的種類名目繁多,單就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鼠形亞目來說,其化石就分倉鼠科(下分古倉鼠亞科、倉鼠亞科、鼢鼠亞科、田鼠亞科)、鼠科、跳鼠科;此外還有竹鼠科、睡鼠科等。目前多數學者采用按咬肌結構,把鼠類分為始齧、鬆鼠、鼠和豪豬(或豚鼠)四個亞目。其中以鼠亞目的咬肌和“齧”的功能最為發達和完善。家鼠是在人出現以後,或者說有了家以後,才從野鼠逐漸變來的。醫學做實驗用的小白鼠,還有小孩玩的轉輪子的車鼠,又是從家鼠馴化來的,它們的出現比人晚多了。
現代生物學對鼠的分類沒有一致的看法。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早就指出,給鼠分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說:“鼠類頗繁。《爾雅》、《說文》所載,後世未能悉知;後世所知者,二書複未盡載。可見格物無窮也。”秦漢之際釋經之詞書《爾雅》記述植物二百餘種,動物一百餘種。在鼠屬中把鼠分為12類。李時珍對中國境內外眾多的鼠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比較,把一個奇特而又豐富的鼠的世界呈現在讀者麵前。他在《本草綱目?獸部》第51卷《獸之三》中把鼠類分為12種:
1.鼠(又名?[音錐]鼠、老鼠、首鼠、家鹿):時珍曰,此即人家常鼠也。以其尖喙善穴,故南陽人謂之?鼠。其壽最長,故俗稱老鼠。其性疑而不果,故曰首鼠。嶺南人食而諱之,謂為家鹿。
同書附錄寫道:?(音終)鼠,郭璞雲:其大如拳,其文如豹。?(音平)鼠,許慎雲:一名?(音含)鼠,斑紋。??(音離艾),孫?雲:小鼠也,相銜而行。時珍雲,按《秦州記》及《草木子》皆載群鼠數萬,相銜而行,以為鼠妖者,即此也。?聽(音劬精),似鼠而小,即今地鼠也。水鼠,李時珍雲:似鼠而小,食菱、芡、魚、蝦。或雲小魚、小蟹所化也。冰鼠,東方朔雲:生北方積冰下。皮毛甚柔,可為席,臥之卻寒。肉可作脯,食之已熱。火鼠,李時珍雲,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其山有野火,春夏生,秋冬死。鼠產於中,甚大。其毛及草木之皮,皆可織布,汙則燒之即潔,名火浣布。壞(音突)鼠,郭璞雲:鳥鼠同穴,山在今隴西首陽山之西南。其鳥為?(音塗),狀如家雀而黃黑色。其鼠為壞,狀如家鼠而色小黃,尾短。鳥居穴外,鼠居穴內。?(音蹶)鼠,《爾雅》雲:西方有比肩獸焉,與邛邛?虛比,為齧甘草。即有難,邛邛?虛負而走。其名曰?。李時珍曰,今契丹及交河北境有跳兔。頭、目、毛色皆似兔,而爪足似鼠。前足僅寸許。後足近尺。尾亦長,其端有毛。一跳數尺,止即?仆,此即?鼠也,土人掘食之。郭璞以邛邛?虛為獸名,兔前鼠後。張揖注《漢書》雲:邛邛青獸,狀如馬。?虛似騾而小。《本草》稱?虛食庵?子而仙,則是物之至駿者也。
牡鼠:鼠之全身均可入藥(詳下)。
2.鼴鼠(音偃;又名田鼠、鼢鼠、隱鼠):時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諸名。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隱鼠。形如鼠而大,無尾黑色,尖鼻甚強,常穿地中行,討掘即得。今山林中別有大如水牛者,一名隱鼠。時珍曰,許慎言鼢乃伯勞所化。月令季春田鼠化為?,夏小正八月?為鼠,是二物交化,如鷹、鳩然也。?乃鶉類。隆慶辛未夏秋大水,蘄、黃瀕江之地,鼢鼠遍野,皆櫛魚所化。蘆稼之根,齧食殆盡,則鼢之化,不獨一種也。
3.隱鼠(拾遺):弘景注鼴鼠曰,諸山林中,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鈍,亦名隱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雲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輒成一鼠,災年則多出也。《藏器》曰,此是獸類,非鼠之儔。大如牛而前腳短,皮入灶轡用。莊子所謂鼴鼠飲河,不過滿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訪山人無其說,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說,陶誤信爾。
4.?(音石)鼠(又名碩鼠、?[音酌]鼠、雀鼠、?[音俊]鼠):時珍又曰,碩,大也,似鼠而大也。關西方音轉?為?,訛?為雀。蜀人謂之?鼠,取其毛作筆。俊亦大也。時珍又曰,?鼠處處有之,居土穴、樹孔中。形大於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善鳴,能人立,交前兩足而舞。好食粟、豆,與鼢鼠俱為田害。鼢小居田,而?大居山也。
5.竹?(留、柳二音;又稱竹?,時珍曰,?狀其肥,?言其美也):時珍又曰,竹?,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鴨肉。
6.土撥鼠(又名??[音駝拔]):時珍曰,按《唐書》有??鼠,即此也。??,言其肥也。唐韻作??,音仆樸,俗訛為土撥耳,蒙古人名答剌不花。《藏器》曰,土撥鼠,生西番山澤間,穴土為窠。形如獺。夷人掘取食之。時珍曰,皮可為裘,甚暖,濕不能透。
7.貂鼠(又名栗鼠、鬆狗;貂亦作?。羅願雲,此鼠好食栗及鬆皮,夷人呼為栗鼠、鬆狗):時珍曰,按許慎《說文》雲,貂,鼠屬,尾大而黃黑色,出丁零國。今遼東、高麗及女直(真)、韃靼諸胡皆有之。其鼠大如獺而尾粗。其毛深寸許,紫黑色,蔚而不耀。用皮為裘、帽、風領,寒月服之,得風更暖,著水不濡,得雪即消,拂麵如焰,拭眯即出,亦奇物也。惟近火則毛易脫。
8.黃鼠(又名禮鼠、拱鼠、?[音渾])鼠、貔狸。李時珍對這些奇特的鼠的名字的來由解釋說,黃鼠,晴暖則出坐穴口,見人則交其前足,拱而如揖,乃竄入穴,即詩所謂相鼠有體,人而無禮;韓文所謂禮鼠拱而立者也。古文謂之?鼠。遼人呼為貔狸。胡人亦名令邦):時珍曰,黃鼠出太原、大同,延、綏及沙漠諸地皆有之,遼人尤為珍貴。狀類大鼠,黃色,而足短善走,極肥。秋時蓄豆、粟、草木之實以禦冬,各為小窖,別而貯之。村民以水灌穴而捕之。味極肥美,如豚子而脆。皮可為裘領。
9.鼬鼠(又名黃鼠狼、?[音生去聲]、?[音穀];時珍釋名曰,按《廣雅》,鼠狼即鼬也。江東呼為?。其色黃赤如柚,故名。此物健於捕鼠及禽畜,又能製蛇虺。莊子所謂騏驥捕鼠,不如狸?者,即此):時珍又曰,鼬,處處有之。狀似鼠而身長尾大,黃色帶赤,其氣極臊臭。許慎所謂似貂而大,色黃而赤者,是也。其毫與尾可作筆,嚴冬用之不折,世所謂鼠須、栗尾者,是也。
10.鼷鼠(又名甘口鼠):時珍曰,鼷乃鼠之最小者,齧人不痛,故曰甘口。今處處有之。《藏器》曰,鼷鼠極細,卒不可見。食人及牛、馬等皮膚成瘡,至死不覺。《爾雅》雲“有螫毒”,《左傳》雲“食郊牛角”者,皆此物也。《博物誌》雲:“食人死膚,令人患惡瘡”;醫書雲“正月食鼠殘,多為鼠瘺,小孔下血”者,皆此病也。鼷無功用,而為人害。
11.食蛇鼠:時珍曰,按《唐書》雲,?賓國貢食蛇鼠,喙尖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即愈。
12.蝟(校正:舊在蟲魚部,今據《爾雅》移入獸部)一作毛剌、?鼠。時珍曰,按《說文》,匯字篆文象形,頭足似鼠,故有鼠名。
李時珍(1518-1593年)是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他長期生活在百姓中間,親自上山采藥,仔細觀察各種動物的性能和特征。他在《本草綱目》中,把鼠類的龐大家族一一展示在我們麵前,他對鼠類世界的描述和分析,對我們了解作為生物的鼠,以及作為人文動物的鼠和鼠的象征都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鼠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不同的鼠,其外形、特性、用途、產地、流傳地、藥用功能都不一樣;其次,各種鼠的名稱均有來由,有些稱謂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再次,古人對鼠的利用很值得注意,鼠肉可吃,鼠的皮毛可衣,鼠的全身可入藥,某些鼠,如鼬,可捕鼠,是鼠的天敵;最後,我國各地有形形色色的奇怪異鼠,如浴火而生的火鼠,鳥鼠同穴之壞鼠,滴精成鼠之隱鼠,交前足而舞、拱而如揖之黃鼠……這些異鼠曾經激發古人的象征思維,創作出許許多多以鼠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同時又是民間流傳的鼠的俗信與迷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