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在遠古原始部族中,有的曾崇熊、崇虎、崇龍,有的崇蛇、鳥、鳳、牛、狼、鷹、鵲、犬、蜂等等。當崇龍崇虎的部族在民族融合體中占據優勢,或建立全國性統一政權後,由於統治者的推行,使崇龍崇虎成為全國統一的尊崇,雖然有的民族仍保留傳統的信仰和尊崇,仍比不上龍虎的優勢。對龍虎的尊崇,便成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
中華民族在曆史上是勤勞刻苦的民族,又是勇敢頑強的民族。我國人民崇尚曆史上的民族英雄,崇尚為國建功立業的良將和賢臣,有的還奉為門神,將他們的畫像貼到門戶上。人們所以在審美活動中崇虎,因虎有英雄們的特質――無所畏懼,所向無敵,勇於搏擊,百折不撓。小虎仔生下不久,便有博噬牛的勇氣。而且虎又生氣勃勃,威武雄壯。在虎的傳說中,人們又賦予它正直、義氣、愛護幼仔的品德。所以,虎便成了人們審美活動的重要取向之一。
中秋節時,過去民間擺兔兒爺祭月,兔兒爺的造型總是戴盔披甲,扮成手握長矛的武將模樣,身旁還要臥一隻猛虎。大概自然形態的兔太懦弱了,隻有把它改成虎式的菟,人們才喜愛,這便是審美取向。直到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後,小白兔才進入孩子們的玩具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