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幀山西民藝虎的照片,題名“虎兔”,造型與虎相似,隻是誇大了耳朵,圓睛也放大,嘴和須縮小,很像可愛的小狗娃。身上還繡了花朵和兔子愛吃的青葉紅蘿卜。
本來虎和兔是無法結合到一起的,虎是獸中之王,兔是沒有抵抗能力的弱小動物,還是食肉動物捕噬的對象。而民間偏偏將兩者組合到一起,創造出世間沒有的“虎兔”。這說明,民藝的作者在繼承古老文化傳統的同時,又不囿於傳統,根據自己的意願,希望有虎的雄偉,又有兔的溫柔的動物,於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相組合,便有了這種“虎兔”的誕生。
布製的虎兔玩具不僅山西有,陝西關中也有。在娃娃五月節穿的兜肚上,有的也繡上虎兔,隻是名稱仍叫老虎或艾虎。但在民俗禮饃的造型上,幹脆捏塑成兔形。在新年祭祀和婚俗活動中,有的地方讓兔饃代替了虎饃的位置。
民間的綜合創造是有根據的,如楚地稱虎為“餘菟”、“烏菟”,《說文》中亦有“?”字,讀音為兔,字意仍是虎。民間便是按“?”字創造了虎兔布玩具。
民間創造“艾虎”也顯示了人民群眾的聰明和智慧。人們在布虎的腮部加上兩片艾葉狀的裝飾,或讓小布虎蹬在艾葉上,既賦予了防五毒的功能,又使“艾”、“愛”兩音相諧,艾虎就成了“愛虎”。民間根據青銅禮器雙身虎的原型,又發揮創造了各式各樣的雙身虎紋樣,繡到娃娃的鞋頭上,進而又創造出雙魚、雙鳳、雙雞,以及用花果造型組合的虎頭。民間的小兒虎頭帽,雖然源於商、周武士的頭盔,但是,每個母親繡製虎頭帽,都是一次愛心的創造,把自己的深厚的情感,用造型表現出來,並賦予種種內涵。年輕母親們抱著娃娃聚集在一起時,無不是自豪的顯示自己的娃娃,這又成了民藝虎創造的展覽和競賽。大家公認的民間藝術高手,人們都紛紛向她學,形成一個個地區性的文化圈。而後又出現新的高手,文化圈又有新的轉移。所以說,民間藝術創造總是異彩紛呈,不斷發展和創新。社會上曾有人誣稱民間藝術創造是“沒有意識”的,僅是“複製”,隻是剪紙“?樣傳承”無數的事實使這些議論不攻自破。令人不解的是,這些誣稱民藝創作的人,正是向民間、向自己的母親學了很多藝術的本領,轉過臉來卻把母親貶得一錢不值,而給自己頭上加上了“大師”、“第一”的冠冕。
民藝虎的創造得益於自由的社會條件,不像龍被皇家占有後,由皇家欽定了龍的造型必須遵守“九似”的規範。還嚴格規定五爪龍隻能用於皇家,下層官員隻能用四爪龍,不然就是犯上,甚至會帶來殺身之禍。民藝虎創造沒有皇家的欽定,也沒有任何型製的規範,又沒有人來督察,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所以民藝虎的藝術創造豐富多彩,富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龍的創造,近千年來沒有變化,日趨僵化,失去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