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地區的鳳翔縣,曾是西周岐山、鳳翔故地。此縣有個村莊名六營,原是明朝朱元璋部隊駐屯的營區。朱元璋收複鳳翔後,留下少量部隊駐守,防止敗退的蒙軍反撲。果然,撤到北方的蒙軍又折了回來,將鳳翔城緊緊地包圍。城內的明軍很少,很難防禦城池的安全。傳說明軍中有江西景德鎮製陶瓷的工人,他們利用當地產的黏土,連夜製成各種神怪和凶獸的麵具,用墨線勾勒出圓睛利齒,再敷上鮮明的顏色,樹立在城頭上。圍城的蒙軍見到城上出現的麵具後十分驚恐,以為城內有神怪相助,立即向北方撤退,再不敢返回來。
明朝建國後,駐守鳳翔的明軍整建製地留下來屯田,建六營村,他們就是六營村最早的居民。從此之後,明軍的後代便以泥塑彩繪為業,發展成彩塑專業村。從明朝初年算起,到今日已有450多年的曆史。
六營村彩塑以捏塑民間兒童玩具為主,而其中最著名的是虎頭掛片和坐虎。這兩種不屬於玩具,而是生俗禮儀用品。生了娃娃後,姥姥家或舅舅家便買虎頭掛片和坐虎送去,放到娃娃的身旁,掛到室內的牆上,一來為辟邪,再就是增加吉祥喜慶的氣氛。
大的虎頭掛片有七八十公分高,小的有三十公分。大的坐虎有八九十公分高,小的僅有十五公分高。這種彩塑顏色對比強烈,光彩奪人。
細細觀察這種虎頭掛片和坐虎,紋樣裝飾竟然十分複雜,如虎頭掛片的額部是一朵正在開放的大牡丹花,耳朵下有葡萄和花朵,兩隻蝴蝶順耳飛下,似乎要去采蜜,虎腮的兩旁又有蝴蝶飛出。虎的雙眉是兩條魚,魚頭向下共吮一朵花。虎的鼻子豎直,構成祖字的初形“且”字。虎嘴的兩旁繪出乳釘紋,中間是錢貫紋,是女性的標誌。坐虎的額部也是女性標誌的錢貫紋,眉部繪兩條魚,魚頭對著錢貫紋,虎的身上還有錢貫紋,並繪有石榴、葡萄和開花的牡丹,在虎背虎耳上,插有彩繪的蝴蝶。以上這些裝飾與虎毫不相幹,幾乎改變了虎的本來的形態。不懂內情的人或許認為民間藝術沒有寫實的本領,胡亂組合。其實鳳翔的虎頭和坐虎上有很多喻意的文化內涵。民間藝術家們不是塑造自然形態的虎,而是按社會的習俗,社會的審美要求,人們的企盼和願望來塑造藝術的虎。
虎頭虎身上的紋樣裝飾絕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千百年來在民間形成的,具有強烈的標誌性。如牡丹,象征富貴繁榮;蜂蝶采蜜寓意傳粉、結果;石榴和葡萄象征多子;魚兒穿蓮、吮蓮、吮花象征兩性交合;錢貫紋與“祖”的初形“且”字相伴,當寓意宗氏後代綿綿不斷。
綜上所述,我們看出,民間創造的各種虎,是中華民族共鑄的吉祥物,她象征民族的生機、興旺、繁榮和幸福,所以才能世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