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述了很多山和國,可能是不同部族聚居的地方。有部族領袖統治和管轄的地方便稱為國,但這種國很小,領域也有限。所謂“黍食”,大概指人們已從事農業生產;所謂“使四鳥”,四鳥,即虎豹熊羆四獸。“使四鳥”,並非真的役使四種凶猛的獸類,而是虎部族中不同的分支。摘錄如下:
有北齊之國,薑姓,使虎、豹、熊、羆。
(《山海經?大荒北經》)
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薑姓,黍食,使四鳥。
(《山海經?大荒東經》)
有?國,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山海經?大荒東經》)
有白民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生銷姓,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山海經?大荒東經》)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
(《山海經?大荒南經》)
有招搖山,融水出焉。有國曰玄股,黍食,使四鳥。
(《山海經?大荒東經》)
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聶其耳。
(《山海經?海外北經》)
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有釘靈之國,其民從膝以下有毛,馬蹄,善走。
(《山海經?海內經》)
有幽司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思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山海經?大荒東經》)
有毛民之國,依姓,食黍,使四鳥。禹生均國,均國生役采,役采生修?,修?殺綽人。帝念之,潛為之國,是此毛民。
(《山海經?大荒北經》)
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屍北。
(《山海經?海外東經》)
有夏州之國,有蓋餘之國,有神人,八首人麵,虎身十尾,名曰天吳。
(《山海經?大荒東經》)
《尚書?舜典》中記載舜繼承了堯的帝位後,舜到堯的太廟宣布政教,並安排管理治水、農業、教育、百工和祭祀官員,以及管理草木鳥獸的官員。舜帝問:“誰能替我掌管山丘草澤的草木鳥獸呢?”大家都推薦益。舜帝說:“好吧,益,你就擔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頭,要求把這個職務讓給朱、虎、熊、羆。“朱”,江東語稱豹為朱。“虞官”,是掌管山林的官員。“益”,傳說是商族的祖先,即帝?,殷墟卜辭中寫為“高祖?”,甲骨文寫作□□形狀。益曾與豹、虎、熊、羆四獸爭神位,而四獸不勝,最後臣服於益,故益的子孫掌握國家政權後,都有役使四獸的權力。很可能西方豹、虎、熊、羆四個部族東進到中原地區後,與東夷部族爭領導權,最後四獸部族失敗,便臣服於益的統治下。在東夷部族為主體的國家內,四獸部族長期處於被統治的地位,到舜帝時,益才把掌管山林的職務讓給四獸部族領導人。
值得注意的是,前麵摘錄的《山海經》事例中,有薑姓的北齊國,薑姓部族原在陝西的西部,因助周滅商有功,封為齊國,他們的部族便遷徙到山東中北部。他們“使四獸”,顯然他們治下有虎、豹、熊、羆部族的分支。
在《山海經》所敘述的黑齒國、白民國、三身國、幽司國中都提到帝?,或提到帝?的妻子娥皇,說明這四國是東夷部族管理的國家。而黑齒國又為薑姓,大概西方的薑姓部落也遷入這個國,成為這個國重要的組成部分。依然“使四鳥”。
白民國、三身國、幽司國雖然沒有提薑姓,但都使虎、豹、熊、羆四獸,很可能西方部族,也就是崇虎的部族也遷入這三國的境內,成為這三國的組成部分。
《山海經》曆來為人們看做神秘的古籍,近來經學者們潛心的研究,證明書中記載了遠古時期山川、江河、礦產、植物和鳥獸魚類的分布。同時也記錄了遠古巫覡宗教和民俗。如其中的“馬身人麵”、“虎身人麵”、“龍身人麵”、“其狀如人虎尾”、“人麵鳥身珥兩黃蛇”、“九首人麵鳥身”等等,可能都是巫師作法時的形象。其中生雙翅虎身的窮奇、英招,和虎身十尾的天吳,可能屬於神類,或是身兼部族首領的大巫師。西王母便是身兼邦國的國王和邦國的大巫師,又是虎部族的精神領袖。
《山海經》也提供了很多虎部族分布的線索。《西山經》記載的地域為,現在河南省的全境;北至山西省的南部,南至湖北省的北部和西部,四川省的東部;東至河南省東部地區,並向四周輻射。
《西山經》描繪的地域為陝西省的關中、陝北、陝南、甘肅省的隴東、隴西、蘭州、河西走廊、祁連山、敦煌、青海省等地。
《北山經》描繪的地域主要是山西省晉南、晉中;河北省的冀州、太行山麓,一直到黑龍江、大漠瀚海、渤海。
《東山經》和《大荒東經》描繪的地域主要是山東省的北部、西部、南部;江蘇省的北部;河北省冀東沿海地區。
粗略地看,崇虎的部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部、中部、北部和山東、蘇北沿海地區,西南地區未列入《山海經》描繪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