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貢馬

馬在古代還經常被用作貢品。翻閱史書,頻頻可見“貢馬”、“獻馬”、“進馬”之類的字眼。貢物與中國文化有密切的關係,從曆代貢品中可以捕捉到許多文化的信息。

貢獻製度起源甚早,大概在夏禹時代就開始了。從有關材料來看,堯舜禹時尚未見有以馬為貢物之事。但到了夏商周三代,馬已成了重要的貢物之一。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的屬下“閎夭之徒”就曾向殷紂王進貢文馬、美女等以確保被拘於?裏的西伯侯的安全。書載:“帝紂乃囚西伯於?裏,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西伯侯屬下的“閎夭之徒”擔心西伯侯的安危,急忙去莘國(今陝西韓城附近,以出美女名世)求來美女,去驪戎求得文馬,去有熊之地求得九駟,通過費仲獻給紂王。他們獻給紂王的禮物,除了美女外,另外兩件重要的禮物就是馬――驪戎之文馬和有熊九駟。《史記正義》:“驪戎故城在雍州新豐縣東南十六裏,殷周時驪戎國城也。”驪戎之文馬為駿馬,赤鬣縞身,目如黃金。有熊之地在今鄭州境內,《括地誌》:“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一駟為四匹馬,九駟即為三十六匹馬。殷紂王大概覺得這是十分珍貴而厚重的禮物,所以就把西伯侯給放了。

周謬王時,造父曾獻良馬給周。《史記?趙世家》:“造父幸於周謬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綠耳,獻之謬王。”造父所獻之驥之乘匹,據《史記索隱》:“言造父取八駿,品其色,齊其力,使馴調也,並四日乘,並兩為匹。”盜驪、驊騮、綠耳,都是良馬的名字,產於桃林之地。《括地誌》雲:“桃林在陝州桃林縣,西至潼關,皆為桃林塞地。”《山海經》雲:“誇父之山,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廣闊三百裏,中多馬,造父於此得驊騮、綠耳之乘獻周謬王也。”這些良馬能日行千裏,使周謬王見到了西王母,而且還幫助謬王建立了奇功。《史記?趙世家》:“謬王使造父禦,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謬王日馳千裏馬,攻徐偃王,大破之。”造父因為獻馬有功,周謬王賜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成為戰國時期趙國的先祖。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獻馬之記載在《左傳》、《史記》等史書中經常見到。《左傳》:魯桓公十五年(前697)春,“天王使家父來求車,非禮也。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這裏的車服,就是指車與戎服。前658年(周惠王十九年),晉國獻乘。《左傳?魯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屈產為地名,《太平寰宇記》認為在山西石樓縣。“屈產之乘”即屈產之地所出之駿馬。虞在晉和虢之間,晉欲伐虢,必經虞地,所以晉才不惜以良馬等貴重物品為代價獻給虞國。晉文公還曾向周天子獻“駟介百乘”。《史記?晉世家》載,晉文公五年(前632),“五月丁未,獻楚俘於周,駟介百乘”。《史記集解》:“駟介,司馬被甲也。”晉文公不但將“楚俘”交給了周天子,而且還進獻了400匹披甲之戰馬。榆中地區的胡王還曾向趙武靈王獻馬。前306年(趙武靈王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

秦漢以後,馬貢習俗最為普遍。漢武帝時,國力強盛,周邊各地廣為進貢。據《漢書?西域傳》載:

遭值文景玄默,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強盛。故能睹犀布、玳瑁則建珠崖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柯、越?,聞天馬、葡萄,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钜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麵而至。

張騫通西域,使大量西域物品如葡萄、苜蓿、胡麻、良馬、橐駝等動植物以及名貴毛織品等,源源進入中原。這些物品的進入,也往往是以貢品的形式出現的。

漢代“貢馬”,比較著名的曆史事件有匈奴貢馬、烏孫貢馬和大宛貢馬。匈奴與漢雖屢有戰爭,但也長期存在貢使關係。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匈奴單於獻馬。《史記?匈奴列傳》:“使郎中係雩淺奉書請,獻橐駝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文帝後元二年(前162),匈奴“使當戶且居雕渠難、郎中韓遼”送給文帝二匹馬。直到王莽和東漢時期,史書中還有匈奴貢馬的記載。

烏孫和大宛也多次向漢貢馬。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烏孫貢馬。“(烏孫王)昆莫年老國分,不能專製,乃發使送騫,因獻馬數十匹報謝。匈奴聞其與漢通,怒欲擊之。又漢使烏孫,乃出其南,抵大宛、月氏,相屬不絕。烏孫於是恐,使使獻馬,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帝”。武帝元狩四年(前119),“烏孫發導譯送騫還,騫與烏孫遣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烏孫貢西極馬。

大宛是古代良馬的主要產地。前124年(漢武帝元朔五年),大宛獻天馬。“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前114年(漢武帝元鼎三年)大宛貢天馬。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大宛貢善馬。《史記?大宛列傳》:“宛乃出其善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給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

烏孫和大宛的良馬,深受漢朝皇帝的喜愛,被稱做“天馬”、“西極馬”等。《史記?大宛列傳》:“(漢武帝)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

除匈奴、烏孫、大宛外,漢代向漢朝天子貢馬的還有樂浪、烏桓、羌、土燮、曰南等。漢以後,一直到清代,以馬為貢物在史書中的記載更是頻頻可見,如三國時期有鍾繇獻馬、鮮卑獻馬、於闐獻馬等,兩晉時期有康居獻馬、大宛獻馬、高麗獻馬等,南北朝有慕容超獻馬、蠕蠕獻馬、拓拔燾貢馬、吐穀渾獻善舞馬、高昌國獻馬等,隋代有突厥獻馬等,唐代有回紇獻馬、於闐獻馬、大食獻馬、吐火羅獻馬、龜茲國獻馬等,宋代有女真國獻馬、契丹獻馬、回鶻獻馬、黨項獻馬、高麗獻馬等,元代有西域諸國獻馬、金竹貢馬、佛郎國貢異馬等,明代有日本貢馬、朝鮮貢馬、琉球貢馬、交趾貢馬、天方貢馬等,清代有朝鮮貢馬、琉球貢馬等。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史書中關於“貢馬”、“獻馬”的記載至少有三四百次,涉及中國境內和周邊的許多民族和國家,最遠的有阿拉伯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這些以馬為主角的交往活動,一概被漢文史籍稱為“貢馬”或“獻馬”,這是古代中國人特別是統治者自我中心意識的產物。古代封建帝王總是視中國為“泱泱大國”,以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實際上,把中國放在世界曆史中去考察,並不是每一時期都是泱泱大國,更不是每一時期都是令八方臣服的世界中心。史書記載的“貢馬”、“獻馬”(和其他貢物)之類,多流露出這樣一種意識,似乎進貢就是表示臣服,今人治史也多有此論。將進貢與臣服等同,也是這種自我中心意識的產物。實際上,所謂“貢馬”、“獻馬”之類,主要是古代各地區、各民族、各國家與中原王朝往來贈答的一種“禮物”,不都是表示“臣服”之意,更多是作為友好往來的象征。進貢的同時,往往伴隨著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這裏的馬匹實際上是充當了各民族(國家、地區)與中原王朝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這一角色。

馬匹在古代常常作為厚重之禮以“貢品”的方式出現,說明馬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極高的地位。“聲色犬馬”一詞雖為貶義,但說明馬在古時是貴族階層的重要寵物。中原地區缺少馬匹,更缺少良馬,惟其稀少,方顯得更加珍貴。中原天子酷愛良馬的故事在史書中多有記載,如前文已舉之漢武帝和唐太宗。上有好者下必效之。統治者的愛馬之舉勢必會引起社會上的愛馬之風,也激起了許多作家的創作靈感。傳統小說中有許多寶馬良駒的故事,如三國故事中關羽的赤兔馬和張飛的烏稚馬、西遊故事中的白龍馬、說唐故事有《秦瓊賣馬》,說嶽故事有《泥馬渡康王》等,唐詩中也多有關於駿馬的描寫(詳後)。文學中屢屢出現的寶馬良駒形象,定與古人愛馬之情以及曆代貢馬之事有著密切的關係。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