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聯
友天下士 讀古人書
禮賢悌友 品茗觀書
篤禮崇義 抱淑守真
結友唯心 立信以誠
朋聚路廣 誠篤德高
勤勉修身 書禮傳家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心懸萬裏外 興在一杯中
古樹當庭直 天花滿座香
天長落日遠 意重泰山輕
無憂當無虛 有信方有情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佳書讀勝看花
明月清風開朗韻 高山流水有知音
人間歲月閑難得 天下知交老更深
一庭花發來知己 半卷書開見古人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躁氣無
愛客常開新釀酒 呼友時展舊藏書
認天地為家休嫌室小 與聖賢共語便見朋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無慮從心頭生順其情焉
文房書齋聯
金石樂 書畫緣
詩書畫 鬆竹梅
詩情畫意 琴韻書聲
守身如玉 惜墨如金
筆酣墨暢 心曠神怡
胸中波濤 筆底風雷
椽筆卷畫 翰墨錦章
書山覓寶 學海泛舟
博通上下 雅集古今
廣擷眾采 博覽群書
書畫益壽 金石延年
書林漫步 學海遨遊
書存金石氣 室有蕙蘭香
書畫怡且樂 金石壽而康
逢人覓新句 留客聽清泉
吟哦出新意 坦率見真情
著書驚日短 舞墨伴星稀
筆酣詩意厚 墨舞友情深
藏古今學術 聚天地精華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寬
聞雞晨練筆 挑燈夜讀書
若知天下事 須讀古今書
千古文章書卷裏 百花消息雨聲中
讀書身健即為福 種樹花開亦是緣
書味本長宜細索 硯田可種勿拋荒
長留天地無窮趣 最愛書田不老春
閑搜妙句書紅葉 忽得新詩寄白雲
花香獨愛蜜蜂采 書經還留勤者行
馳筆常苦夏日短 展卷不厭冬夜長
午枕聽兒吟好句 晚窗留客弄殘棋
對韻求工藏國粹 聯詩述誌顯民風
學海無邊勤是岸 雲程有路誌為梯
住宅後門聯
前程遠大 後步寬宏
有備無患 雖設常安
積德前程大 存仁後步寬
太平居有後 安樂福無涯
光前振起家聲遠 裕後留貽世澤長
書卷莫教春色老 柴門不為閑人開
門前蒼鬆迎貴賓 屋後繁花蘊馨香
重門聯
重門凝瑞 深宅含輝
進階納陛 入室升堂
春風和一室 淑氣擁重門
三陽臨吉地 五福萃重地
旭日重門照 春風甲第新
門前福星照 院裏紫氣濃
重門柳色連金穀 深院花香繞玉堂
鳥過重門傳喜訊 花飛滿庭送清香
民間故事
第一節 書牘故事輯錄
中部民中部民:出自唐李亢著《獨異誌》,該傳奇故事另以《幻術之三》為題,收入北宋李昉等編纂的《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八十六。
唐元和初,有天水趙雲,客遊□畤,過中部縣中部縣:即今黃陵縣,自東晉設中部郡,後有內部坊州,複設中部縣,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呈請行政院更名為黃陵縣。縣僚有燕燕:宴飲。吏擒一人至,其罪不甚重,官僚欲縱之。雲醉,固勸加刑,於是杖之。累月,雲出塞,行及蘆子,道逢一人,要之言款。日暮,延雲下道討其居。去路數裏,於是命酒偶酌。既而問曰:“君省相識耶?”雲曰:“未嚐此行,實昧平生。”複曰:“前某月日,於中部值君,某遭罹橫罪,與君素無仇隙,奈何為君所勸,因被重刑?”雲遽起謝之。其人曰:“吾望子久矣,豈虞於此獲雪小恥!”乃令左右,拽入一室。室中有大坑,深三丈餘,坑中唯貯酒糟十斛斛(hú):量器名。古代一斛約十鬥,後改為五鬥。剝去其衣,推雲於中。饑食其糟,渴飲其汁,於是昏昏幾一月,乃縛出之。使人蹙□蹙□(cù yàn):蹙:縮小。□:□雀。古書上說的一種小鳥。鼻額,援捩捩(liè):扭轉。支體,其手指肩髀髀(bì):大腿。皆改舊形。提出風中,倏然凝定。至於聲韻亦改。遂以賤隸蓄之,為烏延驛中雜役。累歲,會其弟為禦史,出按靈州獄。雲以前事密疏示之。其弟言於觀察使李銘,由是發卒討尋,盡得奸宄,乃複滅其黨。臨刑亦無隱匿,雲:“前後如此變改人者,數世矣!”
譯文:
唐朝元和初年(唐憲宗紀元,約公元806年),有天水人趙雲,到□州地麵遊曆,過中部縣時,得到縣上官員的宴請。席間,捕快捉住一個人,這個人的罪過不是很重。縣上的官員準備不予追究而釋放。趙雲因為有些醉意,堅持勸說該官員要加重對這個人的懲罰。於是便用棒重重地打了這個人。過了幾個月,趙雲到塞外去,行到蘆子關,在路上碰到一個人,兩人簡單地互致問候,相隨說話。快要天黑的時候,這個人邀請趙雲到他的住處。又走了幾裏路,到家後叫家人打酒菜偶爾小酌。接著又問:“你知道我們認識嗎?”趙雲說:“我從來沒有到過這裏,實在是素昧平生。”這個人說:“前些時候某月某日,在中部縣和你相會過,我遭逢橫罪,我和你向來沒有仇怨,你為什麽勸說官吏,而使我蒙受重罰。”趙雲聽後,起坐謝罪。這個人說:“我盼望遇見你很久了。豈料在這裏能夠洗雪那次的恥辱。”隨後命令左右的人將趙雲拽入一個室裏。那個室裏有一個大坑:深有三丈多,坑裏隻貯藏有酒糟十斛。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推到坑中。他餓了就吃酒糟。渴了就喝糟汁,於是昏昏沉沉一個月,才把他綁出來。讓人給他縮小鼻額麵部像□雀,改變肢體。使他的手指、肩膀、大腿都改變了原來的樣子。把他暴露在風中,驟然使其身形固定,以至於連聲音也有了改變。隨後把他當作踐等奴隸藏養起來,作為烏延驛中的雜役。又過了幾年,趙雲的弟弟作為禦史,出使巡察靈州的監獄。趙雲就將前邊的這些事寫成密狀給他。趙雲的弟弟就將這件事告訴給觀察使李銘。於是動用軍隊追討尋索,盡快將壞人捉拿歸案,隨後就將餘黨剿滅。這個人在臨刑時也沒有什麽隱匿,說:“我這個改變人的形駭前後已經數世了!”
宋參軍宋參軍:出自唐戴孚著誌怪類傳奇故事集《廣異記》。
唐坊州唐坊州:即今黃陵縣。宋參軍少持金剛經,及之官,權於司土宅住。舊知宅凶,每夕恒誦經。忽見婦人立於戶,良久,宋問:“汝非鬼耶?”曰:“然。”又問:“幽明理殊,當不宜見,得非有枉屈之事乎?”婦人便悲泣曰:“然。”言身是前司士之婦,司士奉使,其弟見逼,拒而不從,因此被殺,以氈裹屍,投於堂西北角溷溷(hùn):肮髒。廁中,不勝穢積。人來多欲陳訴,俗人怯懦,見形必懼,所以幽憤不達。凶惡驟聞,執事以持念為功,當亦大庇庇(bì):遮蔽、掩護。含識,眷言枉穢,豈不憫之。宋雲:“已初官位卑,不能獨救,翌日,必為上白府君。”其鬼乃去。及時具白,掘地及溷,不獲其屍。宋誦經,婦人又至,問何以為獲,答雲:“西北隻校一尺,明當求之,以終惠也。”依言及獲之,氈內但餘骨在,再為洗濯,移於別所。其夕又來拜謝,歡喜詣曰:“垂庇過深,難以上答,雖在冥昧,亦有所通。君有二子,大者難養,小者必能有後,且有榮位。”兼言宋後數改(明抄本改作“政”。)官祿,又雲:“大愧使君,不知何以報答。”宋見府君,具敘所記。府君令問,已更何官。至夕,婦人又至,因傳使君意,雲:“一月改官,然不稱意,當遷桂州別駕。”宋具白,其事皆有驗。初,宋問身既為人所殺,何以不報。雲:“前人今尚為官,命未合死,所以未複雲也。”
譯文:
唐代坊州宋參軍少年讀金剛經,等到做了官,暫且住在司士的房子裏。先前就知道房子出凶事,每天晚上總是誦讀金剛經。忽然看見一個婦人站在門外,很久,宋問她:“你不是鬼嗎?”回答說:“是鬼。”又問:“陰間陽間的理是不同的,你不應當來看我,難道你有冤枉的事嗎?”婦人便悲痛地泣哭著說:“是的。”說她的前身是司士的妻子,司士奉命出差,他的弟弟想奸汙她,她拒絕而不從,所以才被殺死,用氈子裹著屍體,投到堂西北角的廁所裏,說不盡的肮髒。我想對世人訴說,大家都膽小軟弱,看見我的樣子一定害怕,這就是我幽怨憤懣不能上達的原因。你現在突然知道了這凶惡的事,希望為我念經立功,應當保護弱小。眷屬都說冤枉了,難道我不可憐嗎?宋說:“我初當官宦位低不能獨自救你,明天我一定為你上奏府君。”那個鬼才走了。等到第二天,宋把事情上奏於府君後,就到廁所挖地,不見那裏有屍體。宋又誦經,婦人又到了,宋就問她為什麽找不到屍體。婦人答道:“往西北方向隻調整一尺,就應當找到了,這是你對我的大恩惠。”宋按她的話做,便找到了她的屍體。氈內隻有餘骨,又為她清洗,移葬別的地方。那天晚上婦人又來拜謝,高興地對他說:“你的護愛太深,難以報答,即使是在冥昧處,也有所相通。你有兩個兒子,大的難以養活,小的一定能有後代,並且有地位。”還說到宋以後幾年的執政官祿。又說:“實在對不起使君,不知道用什麽來報答。”宋見府君,把她所說的都告訴了府君,府君讓問,自己能換什麽官職。到了晚上,婦人又到了。宋又傳達使君的意思。婦人說:“一月改官,然而不如意,應當遷做桂州別駕。”宋都告訴了府君,好些事果然也都有驗證。當初,宋問她既被人所殺,為什麽不報仇,她說:“他現在還在做官,命還不當死,所以沒有去報複他。”
尹 君《尹君》出自北宋李昉等編纂的《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楊纂。華陰人也,累遷雍州長史、吏部尚書。纂之在雍州,司法參軍尹君嚐任坊州司戶。省符科杜若,尹君判申曰:“坊州本無杜若,天下共知。省符忽有此科,應由讀謝朓詩誤。華省曹郎如此判事,不畏二十八宿向下笑人。”由是知名。及雍州司法時,有胡盜金城坊者。纂判:“京城諸胡盡禁問。”尹君不同之曰:“賊出萬端,詐偽非一。亦有胡著漢帽,漢著胡靴。亦須漢裏兼求,不可胡中直覓。請西市胡禁,餘請不問。”纂怒不同判。遽命筆,複沉吟少選,乃判曰:“纂輸一籌,餘依。”太宗聞而笑曰:“朕用楊纂,聞義伏輸一籌,朕伏得幾籌。”
譯文:
唐時有個叫楊纂的華陰縣人,曆任雍州長史,吏部尚書等職。楊纂在雍州任職時,司法參軍尹君曾任坊州司戶。省上有符節來要給杜若定罪,尹君經判別申告說:“坊州本來就沒有杜若,這事天下人都知道。省上符節忽然有這種判處,應該是由讀謝朓的詩而產生的誤會。省上分管司法的人這樣判處事體,不怕上天諸神笑話人間的不稽嗎?”尹君由於這件事而聞名。到尹君任雍州司法參軍時,有胡人在城坊盜人錢財。楊纂判令:“京城的所有胡人盡行監禁訊問。”尹君不同意,說:“盜賊出沒的情況很多,奸詐偽裝的現象不止一種。也有胡人戴著漢人的帽子,漢人穿著胡人的靴子。所以,應該在漢人中一並求索,不能光在胡人中直接尋找。我請求解除關於禁胡的命令。”楊纂對尹君的辯解很有些惱怒。及至提筆判決的時候,才沉吟了一段時間,改變了判詞,說:“是我考慮不周,我就按你說的辦。”唐太宗聽到這件事後笑著說到:“我用楊纂,聽說他從善伏輸有謀略,我又應該得到多少謀略呢。”
第二節 民間傳說
蚰蜒川蚰蜒川:地名。故事會拾遺
故事會在蚰蜒川稱作“諞閑話”“說古經”。故事員在蚰蜒川稱作“諞子客”“漂兒嘴”。這些稱謂確實含有貶義。但正像蚰蜒川女人把丈夫稱做“猴”“老猴”“碎猴”一樣,它在貶斥中暗含的親昵,隻有諳熟鄉情的人才能品味得出來!聽眾是自然聚集的,故事員不需要預約、招聘。會場上也沒有賣票收票的繁瑣手續。夏天在樹陰下,冬天的牆角下,風雪天在火爐旁;也有在工地上的,禾場上的,不拘一格。大都是以互相戲罵開場的。依到會成員自然形成營壘。男的對女的,老的對少的,姓張的對姓李的,南莊的對北莊的。我罵你一通,你罵我一陣。故事會進入高潮,大家啟動靈感,展開想像力,發揮創作才能,我為你編個故事,你為我講個段子。這兒記錄的有即景生情的小品,也有傳統的保留節目。據實記錄,無意損傷當事人感情。筆者暫借“上川人”和“下川人”以代之。
那是狗屎,你已經吃了!
上川人說下川人不孝順父母。
一家人給老父親過生日。吃的長壽麵。媳婦給兒子滿滿地撈了一碗幹的,又給自己撈了一碗;女兒給女婿滿滿撈了一碗幹的,又給自己撈了一碗。在給老父親盛飯時,沒麵了,隻舀了一碗稀湯湯。老父親看在眼裏,氣在心上,暗暗流淚。兒媳婦偏愛逞能,問:“大呀(爸爸的意思),你哭啥哩!”老父親揩著眼淚說:“假如你那個老婆婆還在人世的話,我碗裏咋會這麽稀呢!”
下川人也不示弱。說上川裏有個老頭愛吸洋煙(鴉片),把銀元交給兒子去買,兒子舍不得花錢,就挖了些河泥、草灰,和了些假膏子,捏做一團,去騙父親。
父親吸過洋煙,發現受騙了,揭了老底,向兒子要錢。父子倆便吵起來了。
父親說:“你給我的不是洋煙,全是假膏子。”
兒子說:“實話實說吧,那全是些狗屎,可你已經吃了呀!”
鄉風不正
下川人說,上川人愛洋氣,一朝變洋氣了,就六親不認。正像俗話說的,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上川有個知識青年,考上了大學,進了西安城。一年初秋回來了,在村邊上碰見爸爸正鋤蕎麥哩。這個洋學生裝著不認識爸爸,也不認識蕎麥,就洋腔洋調地問:“老頭子,老頭子,這紅花綠葉是什麽東西呀!”他爸一聽就上火,調轉鋤把就打。洋學生疼得撐不住了,又急忙哀求說:“大呀,你把兒打死在蕎麥地裏呀?”
上川人也不示弱。說下川裏有個老農民的兒子,大學畢業了,當上機關幹部。老農民很得意,逢人便說他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很孝順,並約了他的朋友一同到機關擺架子(抖威風的意思)。誰知到了機關,他的兒子並不孝敬他。開言動語就是“老頭子,打水!”“老頭子,掃地!”呼來喚去,像嗬斥小狗似的。這個老農民的心裏就像吃了蒼蠅喝了醋,真不是個味兒。偏偏他的朋友又不會體諒老農民的苦衷,跟在P股上一個勁地問:“□,你兒咋把你不叫‘大’叫老頭子哩?”老農民無言回答,就撇了一句洋腔:“如今□鄉風不正了嘛,誰還把誰叫大哩!”
他們就這樣輪番作戰。罵人的十分開心,挨罵的也非常高興。比城裏人聽了一台相聲,參加了一場舞會還要快樂地多哩,有時厭戰了,雙方言和,免戰牌高掛。但偶爾一句話點火了,又戰起來,愈戰愈熱,直要鬥得孩子們叫吃飯了,雙方才哈哈一笑收場。
(裴積榮整理)
史闕疑和王二小
在橋山人的口頭文學中,史闕疑和王二小是兩個經常出現的人物。史闕疑是聰明智慧、機敏調皮的形象化身,招人喜愛。很像維吾爾族的阿凡提,而王二小卻每每受嘲弄,處處遭奚落,惹人發嘔。這兩個人物交替出現,一褒一貶,相互襯托,相映成趣,其故事、趣事,在黃陵境域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
再配一根兩相合
史闕疑是個窮人家的孩子。他家的門對著劉莊主的竹園。過節時,史闕疑在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門對千枝竹;家藏萬卷書。劉莊主一見生了氣,命長工將竹園裏竹子全部砍光。史闕疑見狀,知劉莊主有意和他作對,便將對聯的上下聯各加了一個字:門對千枝竹無;家藏萬卷書長。劉莊主又命長工將園裏竹子全部挖掉。史闕疑也將他的對聯上下再各加了一個字:門對千枝竹無有;家藏萬卷書長存。劉莊主心裏暗暗佩服,又主動與史闕疑結為朋友。
劉莊主瞅下在□州的一個窮秀才的女兒,想與他兒子成親。窮秀才發窮酸,必須得女婿親自上門麵試才行。劉莊主怕自己的兒子才貌不佳,央告史闕疑冒名頂替,代他兒子前往。史闕疑慨然應允。
到了□州地麵。窮秀才將假女婿迎到家裏,進了門,腳地擺著一台織布機,女兒正在織布。窮秀才要史闕疑以他女兒和織布機為題寫一首詩,但詩中不能出現“織布”二字。史闕疑說——
七尺長,八尺寬,
裏邊坐個女兒官。
腳一踏,手一扳,
嘀哩嘎啦都動彈。
窮秀才心裏暗喜。飯前先擺酒宴。宴席擺好了,又提上一瓶酒來。窮秀才要史闕疑以酒瓶為題寫一首詩,但詩中不能出現“酒瓶”二字。史闕疑說——
一個媳婦皙,
愛在人前立。
腰間捏一把,
P股倒撅起。
窮秀才心裏暗暗佩服。吃飯時,隻拿來一根筷子。窮秀才要史闕疑以筷子為題,寫一副對子,暗喻他和劉莊主的姻親,但不能寫出筷子、婚姻字樣。史闕疑說——
桐木單橋真難過,
再配一根兩相合。
窮秀才撫掌大笑。史闕疑成全了他人一樁婚姻。
媽呀,我在這兒哩!
流浪漢王二小終於找下事幹了。在街鎮劇社裏燒大茶壺。但他覺得這個職業太下賤,回家後常向媽吹噓說,他是劇社裏的名演員,並裝模作樣地表演一番,炫耀他扮演某個角色,如何受觀眾歡迎。媽媽聽了自然高興,就混進劇場偷看。連看三晚,從未見王二小出場。吃飯時,媽媽問他:“二小呀,我看了幾次戲了,咋沒見你出台哩!”王二小見包子爛了底,忙說:“是你老人家眼花了,沒看見。我今天晚上還要出台哩,你再來看吧,到時候,我在台上給你亮個相。”
晚上演出前,王二小死活要社長給他安排個角色,讓他出場表現一下。社長沒法,就在大本戲之前加了個小折子戲——《殺狗勸妻》。讓王二小扮演那條開始搶饃吃,後來做了替身的狗。
現在社會進步了,這條狗在舞台上是著了狗裝單獨出現的。過去,隻要一個演員彎下腰去,頭上披個黑袍子作代替就行了。為了避免演出失場,演曹莊的須生給王二小說,你要緊緊跟在我後邊,死死盯住我的靴子底兒。並在後場裏引王二小學著跑了幾圈。這叫過場子。
演出開始後,鑼鼓越敲越緊。曹莊追焦氏,狗追曹莊。王二小心想,我藏在這黑袍子裏我媽咋能看得見呢?心裏暗暗焦急。一次跑到台口了,王二小猛地站起身來,掀掉黑袍子說:“媽呀,我在這兒呢!”
這叫母豬漩河
王二小終於和史闕疑交上了朋友。史闕疑請王二小到他家裏去吃飯。史妻向王二小表演刀削麵。突然一葉麵片兒掉在史妻的腳尖兒上了。史妻抬腳一甩,將麵片兒丟在鍋裏。為了遮醜,史妻向王二小解釋說,這一手叫做“金鉤釣魚”。
王二小心想,那還不容易!第二天又回請史闕疑,並再三再四告訴妻子,一定要表演“金鉤釣魚”。
削麵開始了。王妻有意將一葉麵片兒放在腳尖兒上。她抬腳一甩,一隻爛臭鞋丟在鍋裏了。王二小急忙撈起那隻開了一身窟窿的爛鞋,靈機一動,向老朋友史闕疑解釋說:“這一手叫做‘老母豬漩河’!”
(裴積榮搜集整理)
笑話三則
聖賢愁
傳說古時候坊州一帶有個小氣得出了名的人,人們送他個綽號叫“聖賢愁”。這樣一來連神仙都驚動了,“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和張果老不相信,就親自找到這個人的家裏試一試真假。呂洞賓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幸會,能否在一塊吟詩喝酒?”那個人說:“喝酒能行,但我沒有下酒菜,再說又以什麽為題做詩呢?”呂洞賓說:“沒有下酒菜咱們想辦法,就以聖賢愁三個字為題做詩。我先說。”說著搖頭晃腦地開始吟詩了:“耳口王、耳口王繁體字中的聖字為”聖。壺裏有酒我先嚐,盤中無有下酒菜,割下鼻子嚐一嚐。”說著就一刀割下自己的鼻子放在盤中。張果老接著說:“臣又貝、臣又貝繁體字中的賢字為”賢。壺中有酒我先醉,盤中無有下酒菜,割下耳朵嚐一嚐。”說著也割下了自己一隻耳朵放在盤中。二人相視而笑,意思是說看你聖賢愁如何收場?豈料聖賢愁一點也不著急,也搖頭晃腦地作起詩來:“禾火心,禾火心,壺中有酒我先斟,盤中無有下酒菜,拔根汗毛嚐一嚐。”這一下二位神仙不願意了,質問聖賢愁說:“請問你汗毛怎麽能做下酒菜呢?”聖賢愁笑了笑說:“今天二位神仙能為我割鼻舍耳,我才以禮相待,平時我是一毛不拔的!”二位神仙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懶學生
從前有個財主供孩子念書好幾年了,老是沒有一點長進,眼看一年又快結束了,問老師,老師搖搖頭說沒辦法,財主想了想給兒子下了死命令:“你非得找出原因不可?不然的話就不讓你吃飯!而且找出的原因還要用詩句吟出來才行。”兒子見父親來硬的了,情知抗不過去,思謀了幾天終於寫出一首在他來說還算不錯的詩: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天蚊蠅冬天雪,收拾書包過新年。
馬虎道士
古時有一個道士啥事都馬虎得要命,認字更是馬馬虎虎的弄不清楚,常常把文廟認成又廟,連他給人家做的齋(齋)事的齋字也認為齊(齊)字,還經常把“孔夫子”認成“孔天子”,把大文學家蘇東坡認成蘇東皮了。笑話層出不窮。於是有人就給他寫了首打油詩:
文廟又廟兩相宜,道士忙著去做齊(齋)。
我又不是孔天子(夫子),請你去問蘇東皮(坡)。
(任宗耀搜集整理)
大力士——賀將軍
在距黃陵縣四十餘裏的北塬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村莊,那裏樹木遮天,祥雲繚繞。窯洞、房舍掩映在綠色屏障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莫村。村子四周土地平坦肥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和其他五穀雜糧,村內大部分居民姓賀,屬一個族係,少許姓田。在莫村周圍幾十裏地,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大力士的故事。
相傳在明朝中葉,村裏有一賀姓人家,隻有母子二人。兒子長到十幾歲,身材比同齡人足足高過一頭,且身強體壯,飯量很大,力氣過人,人們見他像一頭不知勞累的牛犢,就叫他牛娃。
賀牛娃長到十七八歲,除耕種祖輩留下的四五畝地,還包攬了給村裏十幾戶人家放牛的營生。因他飯量大,一年地裏所打的糧和放牛所得的糧,幾乎還不夠他母子二人吃,日子過得總是恓惶。
一個炎熱的夏天,賀牛娃吃過午飯,看到烈日當空,萬裏無雲,地曬得像烤焦一般。賀牛娃想到村邊廟裏很涼快,於是走出家門到那裏歇息。來到廟裏他把布衫脫下,鋪在簷下大紅柱後的方磚地上,頭枕在柱子下的青石礅上,迷迷糊糊剛要入睡,忽聽神像上空鳥雀吱吱喳喳叫個不停。他坐了起來,睜眼一看,唉喲一聲,原來有一條蛇,約鋤把粗,青綠色狀,口吐芯子,從神像身上一直爬到肩膀上,原來神像的耳朵有一窩麻雀,孵有幾隻小雀。蛇大概想進一頓午餐,不斷地蠕動著身子向前爬。賀牛娃一下跳了起來,走到佛像前,一把抓住蛇的尾巴,在空中掄了幾圈,就狠狠地摔在磚地上,不一會兒那蛇就僵死了。賀牛娃將死蛇從廟院的牆頭甩了出去,返回又將佛像耳朵裏的一窩小麻雀連窩一起端了下來,也從牆頭甩了出去。然後再躺下休息。模糊中聽見有人對他說話:“小夥子,你今天辦了件好事,把鳥窩搬走。這些日子吵得我晝夜無法安息。我應報答你的好處,你是要錢還是要力,我都能辦到。”牛娃喃喃地說:“錢再多也有花完的時候,咱莊稼人憑的是靠力氣養家糊口,有力氣比啥都強。”一聲牛叫把牛娃驚醒,他準備起來放牛,一拉衣服,怎麽搞的,衣服一角壓在大青石礅下,硬拉必扯爛衣衫,他就一隻手把石礅向起抬,一隻手把衣服輕鬆地拉了出來。心想,我真的有了力氣。
這年的臘月,家家戶戶忙著準備過年。推磨碾米忙個不停。村裏碾子少,碾米的人家多,每天天不亮人們先提前起來占碾子,按來得遲早排隊,依次使用。一天晚上牛娃的母親說:“明天咱要碾米,你起早點,先把碾子占下。”牛娃說:“這我知道。”第二天天還未亮,媽媽就催牛娃快起。牛娃說:“早著哩,再睡一會。”母親到門外碾道一看,見圍著好多人,原來轤轆架在一棵槐樹杈上。大家幹急沒辦法。最後牛娃慢慢騰騰走來伸了伸腰,雙手把碾轤轆向上一舉,抱著放在碾盤上,開始第一家碾米,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讚歎不已。
第二年春,牛娃再沒有給人放牛,還把自己僅有的一頭牛賣掉,在牲畜市上買回一頭毛驢。利用農閑到店頭馱炭到縣城去賣。一天一趟,很少間斷。毛驢一次隻能馱七八十斤,而他每次總要揀一大塊炭背在肩上,少說也不下三百斤。一次馱炭剛到王村胡同的溝畔,縣老爺坐著四人抬的轎子,從對麵而來,差役前呼後擁,高喊道:“還不趕快退回去,這窄的路怎麽能過去。”牛娃說:“不用退,能過去。”說著把自己背的炭塊放到路邊的地楞上,然後把驢連同炭馱子拎起來,站在靠溝的楞邊讓抬轎子的過去。縣老爺打起簾子一看,即命衙役叫他過來,問:“你家住哪裏,你的力氣真大,三兩日內到縣衙來,有事要同你商量。”說罷揚長而去。晚上牛娃把見到縣老爺的事告訴母親。母親聽說縣老爺要叫兒子到縣衙去一趟,十分驚慌,說:“我看你闖下禍了,去了一定凶多吉少,最好出去躲上幾天。”牛娃說:“我一不欠糧,二不欠款,三又沒偷沒搶,怕啥?”第二天一早啟程,到了縣衙,老爺問過他的家庭情況,最後說:“我看你為人老實,身強體壯,力氣過人,如果願意就到我這裏做事,絕對不會虧待你。”牛娃點頭同意。縣老爺給了他三十兩銀子,讓他回去安排好家務,三天後來衙門報到。牛娃回到家裏,說明原委,母親自然也很高興,於是賣掉毛驢,安頓好媽媽,第三天就進城當差。
牛娃進了縣衙,習文練武,長進很快。加上他又是個閑不住的人,見活就做,從不偷懶,很受大夥歡迎。有時老爺出差,轎夫有身體不適者,他就主動抬轎,他一人抬一頭,讓其他兩人抬一頭,從不叫苦叫累。
一年天遇大旱,夏糧幾乎沒有收成。饑民成群結隊到處借糧、搶糧。縣上攤派的糧款自然無法完成。巡撫來縣查看實情,督促糧款。群眾聞訊,不約而同,一齊擁向縣衙,要和兩位老爺說理。他們兩人在後堂商量對策,拒不接見饑民,並讓門衛看守住大門,不許任何人進來,這時憤怒的饑民撞倒阻攔的四個門衛,眼看就到二門。縣老爺得知忙叫賀牛娃守住二門。牛娃接令,三步並作兩步跑到二門口,兩腿叉開,兩手緊緊抓住兩邊的門框。任憑人群前擠後擁,他卻像一尊大山擋住了洶湧澎湃的人流。兩位老爺看到眾怒難違,急忙從後堂出來,讓大家息怒,並答應免掉當年夏糧,還要開倉濟貧。一場即將暴發的風潮總算平息了,巡撫返回時提出要帶賀牛娃到他府當差,縣老爺為了討好上司,隻好忍痛割愛。
牛娃到了巡撫衙後,負責操練新兵,保衛城防安全。這一時期陝西連年災荒,饑民成千上萬,結夥成群,打家劫舍。一些人組織民團,購製槍炮,霸據一方,有槍就有糧,有糧鎮一方。這時地方勢力,各派之間,你爭我奪,戰火連年不息。巡撫死死守在城內,不敢出城。向朝廷求援的信送出去杳無音訊。一天夜裏,一幫盜賊將州城團團圍住,他們集中兵力,抬上雲梯主攻南門。當眾多的盜賊蜂擁般從雲梯上爬上來,眼看上了城牆,賀牛娃聞訊立即率眾撲了上去,他用特製的長矛,站在城頭,像挑布娃娃一樣一槍一個挑了下去,最後彎腰,兩手抓住雲梯,連人帶梯一起拋到護城河裏。接著他又把搭到城牆的其他雲梯掀翻。戰鬥結束後,巡撫嘉獎了這次守城有功人員,給功勳卓著的賀牛娃記大功,還上報朝廷。皇上見奏知賀牛娃武藝超群,力大無比,特召進宮封為鎮殿將軍,保衛皇宮和皇上。
賀牛娃接旨進宮,正遇上聖上修複“太和殿”,即將結工,最後再剩下給殿前栽兩根大理石旗杆,約三丈長,上麵雕有二龍戲珠,做工精巧,龍飛鳳舞,栩栩如生。一大堆人圍著束手無策。人多了容納不下,少了扶不起來,又怕這一貴重物受損,負責施工的大臣正在為難之際,賀牛娃從旁邊經過,便說:“這好辦,讓我一個人扶。”放下包袱,脫掉上衣,從容不迫地將旗杆一個個扶了起來,其他人趕忙填石固定,這一壯舉,迎得了眾人陣陣掌聲。大殿工程全部完工後,皇上攜諸大臣,在這裏進行了隆重的竣工儀式。金鼓齊鳴,樂聲陣陣,宮女起舞,煙雲在殿堂上空彌漫。一大臣宣讀聖諭:“願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永享安樂。”並對修殿有功人員進行獎勵,最後一名得獎者,是新到任的護殿將軍賀牛娃。
賀牛娃當了護殿將軍後,知道自己責任重大,更加盡職盡責,忠於職守,日日夜夜巡回檢查,從不懈怠,多少年來從未出過任何差錯。皇上念及其忠君保國,賜給一宮女讓其成婚。
晚年,賀牛娃帶妻室兒女回到故鄉,從事農耕生活,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使不完的力氣,翻修了房舍,添置了農具,同所有農民一樣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去世後,墓前曾立一石碑,介紹了他的生平,讚頌了他的功德,可惜“文化大革命”時被砸碎,人們把他的墓習慣稱為“將軍墓”。
(賀宏俊搜集整理)
“孟聖人”其人
“孟聖人”何其人也!店頭地區中老年人無所不知,在他的一生中既沒在疆場上鞍馬征戰,也沒有仕途上威赫顯耀,而是勤勞一生,以種田維持生計,在豐收中尋找樂趣。他刻苦好學,知書達理,對農業、氣象、藥理有一定研究,熟練掌握各種農活,達到爐火純青境地。他為人正直,樂於助人,同情和支持革命,至今被人民傳頌。
“聖人”幼年入私塾,熟讀《四書》《五經》。對《史記》《資治通鑒》很感興趣,還喜歡閱讀氣象、農業、醫學方麵的書籍。按他的天資和真才實學,在當時完全可以躋身於官場,求得一官半職。但他看不慣官場那種逢場作戲,溜須拍馬,迎上壓下的作風,寧願過清貧的田園生活。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粗茶淡飯,布衣裹身足矣!
店頭鎮土地平坦肥沃。沮水沿川流過,適宜玉米、線麻等農作物的生長。“聖人”在種田上高人一籌。他種線麻時光從整地入手,耕耘過的地又平又虛,沒有一塊小土疙瘩。籽種經過多次精選,下種時親自搖耬。播種每畝地用的種子比別人幾乎少一半,但從不缺苗,也不要間苗。收線麻時將麻捆成小把,要作“上腰”,經他手捆的線麻,每捆根數不差上下,剝麻時正好一捆一斤。收割的線麻要放在用石頭箍的麻池裏漚,每池需水約三百多擔。別人往往提滿一池水,累得腰酸腿疼,像落湯雞一樣。而“聖人”提滿一池水,身上沒有一滴水點。一池麻一般要漚上數天,漚好後才能撈出,然後在地裏晾曬。漚到什麽時候為準,要請“聖人”裁決,不得有半點馬虎。他會根據水色變化,告訴你撈麻的準確時間。早一頓飯時間撈出的麻就有些生硬,不容易剝;推遲一個時辰,麻就會漚過時,剝的麻會減少分量。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一個概念,他的話就如“聖旨”,一般不可違背。“聖人”剝麻很有功底,從根到梢,很少中斷。剝後的麻稈上沒有一絲麻,每把正好是一斤,賣麻時一把一斤不要用秤稱。
“聖人”種玉米也不同別人。種子經過挑選後,親手從棒子上剝下來,除去兩頭,隻要中間的,種前作發芽試驗,確保種子百分之百的出芽。下種時他親自點種,一步一窩,叫作一點二踏三上糞,每窩隻點兩粒玉米籽,出來後一苗不缺,不需間苗。有一年剛種上玉米,天下了一場大雨,土地板結,大部分人種的玉米缺苗,必須補種。有人說“我們一窩點四五粒玉米都缺苗,‘聖人’的玉米隻點兩粒,肯定缺的更多。”誰知到地裏一看,仍同往年一樣,一苗不缺。原來大雨過後,他砍了些樹梢,用木棍夾成耱形,上麵壓了一塊石頭,人拉著在玉米地輕輕耱了一遍,劃破板結的地皮,保障了全苗。
“聖人”對氣候變化,風、雨、陰、晴有一定研究。他善於把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同生活實踐相結合。他早看東南,晚觀西北;早看雲霧,晚觀夕陽;夜視星辰。收集總結了很多關於氣象方麵的民間諺語。諸如:“雲自東北起,必定有風雨;有雨天頂亮,無雨四邊光;久雨顯星光,明朝雨更狂;煙筒不出煙,一定是陰天;天熱人又悶,有雨不用問;久雨傍晚晴,一定轉天晴”“蛇出洞,蟻擺道,燕子低空叫,雨天即來到。”
由於他基本上能預測出近三兩日天氣變化的情況,周圍一些群眾碾曬糧食,紅白喜事,尋人幫忙,事前都要來問一問“聖人”天氣好壞。他能給你說個八九不離十。這樣他就自然地成為別人辦事的好參謀,成為人們敬慕的人。
有一年夏天,他尋了幾個人鋤地,一連鋤了幾天,再有一天就可將地全部鋤完。第二天早晨,幫忙的人來了,他說:“今天下午有大雨,不鋤了,不然鋤下的草,一見雨又活來了。”來人說:“天上一絲雲彩都沒有,哪來的雨?”果然這天下午,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雨。
一個夏天的下午,“聖人”從地裏幹活回來,路過沮河,順便脫了鞋到河邊洗腳。這時河下邊一些婦女正洗衣服,嘰嘰呱呱笑語連天,好不熱鬧。河上遊一群十多歲的孩子,光著P股,正在鳧水。他們有的打水仗,有的紮猛子……沉浸在歡樂的氣氛當中。“聖人”腳剛伸到水裏,感到水比平時涼,流量好像也有點大,再看水麵有不易覺察的白沫、河草。他一下意識到河要漲水,就立刻穿上鞋,到橋頭大喊,叫婦女們不要再洗衣服。一個年輕的媳婦說:“孟爺爺說夢話,大晴的天,一點雲也沒有,怎麽能漲水。”“聖人”又跑到河上遊,把鳧水的孩子全趕出來,並叫到河邊橋頭高處。這時人們才聽到遠處有轟隆轟隆的像是打悶雷的聲音。一陣涼風吹過,大家感到身上好冷,緊接著河水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奔騰著,咆哮著。前麵河麵上是一層枯枝敗葉,後麵四五尺高的水頭一湧而下。大浪卷著樹枝在橋下打了一個漩渦,嘩啦一聲,連橋一起衝走。那個年輕的婦女上岸最遲,一雙新繡花鞋被水衝走,孟老開玩笑地說:“多虧你跑得快,要不然就給龍王爺做媳婦了。”惹得大家一陣歡笑。
人們議論“聖人”有卜算之術。街坊鄰裏丟失了東西或牲畜,都要請他卜算,看丟失何方,能否找見。他卻往往能算得準確,這並不是他懂得什麽神術,而是他善於思索,善於分析判斷,然後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效應了幾件,就被人傳得神乎其神。無意中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一年收麥時,一家人剛碾完場,把牛趕到高皇廟邊山坡上放牧。下午說什麽也找不見牛,著急中找“聖人”卜算。他掐了掐手指,思索了一會說“牛入密梢林,今日找無門,明日拂曉時,登高可找尋。”第二天早晨,牛主早早起來,站在高皇廟的山頂上,發現牛在不遠的坡上吃草。過後有人問“聖人”為何找得準,他捋著白須笑著說:“你想牛剛碾完場又熱、又饑、又乏,想吃些青草,牛虻又多,咬得牛無處躲藏,隻得向梢林深處鑽,這時林草正旺,你到哪裏去尋?等牛歇息一晚,消除了疲勞,這時肚饑,早晨沒有牛虻,趕快鑽出來吃草,一找不是找見了嗎?”在座的人,無不打心底裏敬服。
又一年秋天,一家人將幾頭牛趕到葫蘆溝台上放牧。下午偏偏一頭大犍牛找不見了,著急中找“聖人”卜算。他問清當時的情況,想了想說:“牛丟在北方,尋見有指望,須得犯口舌,賠情又賠糧”。三天後在店頭北邊的魯寺村找見,原來牛吃了人家的玉米、豆子,被拉回拴在窯裏,牛主給人家賠情道歉,賠了二鬥糧的損失,然後才將牛拉回。“聖人”何以算得準,細想起來道理很簡單,放牛的這片山坡,下麵緊靠都是魯寺村種的地,秋季正是玉米、豆子成熟季節,貪吃的牛一跑到地裏,就被看秋的人牽去,牛主不賠償損失怎能把牛拉回。
“聖人”愛好廣泛,平時他喜歡讀各種醫學書籍。上山采集各種中草藥,隨時加以炮製,鄰裏有人頭疼、感冒、咳嗽、吐瀉等病症,他給你配上幾種藥,服後即可見效。有的人起了疥瘡、紅斑,他也能給你配方或洗或敷,效應極佳,從不收費。鄰家的豬羊牲畜有疾也能及時治療,鄉民們感激不盡。
“聖人”一生經曆三個朝代,目睹清室後期腐敗無能,辛亥革命後軍閥混戰,煙狼四起,蔣介石奪取大權後,不斷發動內戰,殘酷地剝削壓迫人民,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他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對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窮人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十分讚同。他每天起得很早,利用拾糞的機會,摸清店頭國民黨軍隊崗哨分布及城上碉堡駐軍情況,隨時報告給地下黨。有時還利用放牛、上山砍柴之便,給雙龍遊擊隊傳送情報。他的家晚上常常成為遊擊隊聚集的場所。1947年正月,遊擊隊攻打店頭鎮公所,中敵埋伏,有兩名遊擊隊員犧牲在店頭街的十字口。當時,白色恐怖籠罩店頭,敵偽人員氣焰囂張,“聖人”冒著“共嫌”殺頭的危險挺身而出,以八十歲高齡而不顧,組織村民將烈士遺體裝殮好送上山岡。他昂首闊步,白須在寒風中抖動,表現了對敵人暴行的無比憤怒,對革命戰士壯烈犧牲的深切同情。
(賀宏俊搜集整理)
麒麟的傳說
(一)
黃陵橋山下的沮河上遊有條長三十多裏的山溝,溝的正中有個村莊叫百子橋。放眼望去隻見四周是山,山不高而秀麗;環村有水,水不深而清澈。村子雖小卻流傳著麒麟的動人故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百子橋住著一對年輕夫妻,據說他們是江南遭了水災,逃難到北山的。因盤纏用盡,食宿沒有著落便逃荒要飯路過這裏,隻見這兒花草叢生,蝴蝶飛舞,小兩口就在這裏搭了庵子,開荒種地。一年後,荒地變良田,夫妻倆過上自食其力的美滿生活。男的姓朱,排行為三,所以叫朱三;女的姓李名春。小兩口男耕女織,和和氣氣,勤勤懇懇,日子雖窮,卻也平安無事。
不久,妻子懷了孕,第二年生下個白白胖胖的男孩,夫妻倆高興極了,丈夫更加勤苦,他每日起早貪黑下田幹活,瞅空還上山挖藥材,搬木耳,采猴頭,為的多換點收入,讓妻子保養好身體。誰知當年妻子又懷了孕,來年又生下個男孩,就這樣三年生兩個,一連生下十個男孩。孩子們一個比一個高一頭,十分惹人喜愛。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朱三夫婦給孩子們成了家。不知不覺又過了十多年,十個兒媳每人就又生了十個兒子。這一年,正遇上幾十天的連陰雨,門前的小溪漲了洪水,簡直成了一條大河,整個山溝成了水的世界。村對麵山台地的莊稼田眼看著被荒蕪,人們不能過河去耕耘。全家人焦急得不得了。年邁體弱的朱三也被熬煎得積勞成疾,臥床不起。這時十個兒子便在一起商議,決心修一座橋,一來便於過河耕作莊田;二來解除老父心中的愁苦。主意已定,他們帶領自己的一百個兒子,鑿石運土,經過一個月的奮戰,終於在村子中間箍起一座石橋。竣工那天,朱三當即從炕上爬起,拄著拐杖,被一群小孫孫攙扶著前去現場觀看,果真一座石橋修起暢通無阻。他高高興興地看看十個兒子,又轉過身看看十個兒子的一百個兒子,捋捋胡子激動得熱淚盈眶,不由自主地高喊:“百子橋,百子橋……”從此,這裏就得名叫百子橋。
(二)
再說自那以後,朱三不但沒病了,反而成了一個精神矍鑠、鶴發童顏的老人。他每天還能和小孫孫上山牧牛,牛兒頭頭長得膘肥體壯。然而不幸的是一頭老黃母牛日漸乏瘦,變得瘦骨嶙峋,它的腹部深深陷去,全副骨骼都顯露出來,極像連綿起伏的山峰。他使盡了土方驗方,請遍了方圓的名獸醫,都醫治無效。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他的老黃母牛吃了靈芝草,下了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牛犢。突然小牛犢死了,他放聲痛哭,抱著死去的小牛犢緊緊不放。他的哭聲把熟睡的老伴驚醒,老伴趕忙點亮燈,一看他抱著個枕頭,兩眼哭得像兩個紅桃,淚水打濕了被褥。老伴把他推醒,原來是一場噩夢。他急忙起身穿上衣服,老伴問他去幹啥?他說:“我到牛窯看看老黃牛還在不在。”老伴說:“你瘋啦,剛才那是夢,不是真事,人常說夢從心中起,你何必大驚小怪。”邊說邊拉著他的一隻胳膊,勸他睡覺。而他用力甩脫,掙紮著開了屋門就走。老伴看他顛顛跛跛的樣子很不放心,就隨他一起來到牛窯。開門一看,果真老黃母牛下犢了。老兩口喜得合不攏嘴,但仔細一看,眼前並不是頭牛犢,而是個身形象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有尾巴的小麒麟。朱三想,麒麟乃是祥瑞之兆,覺得十分驚喜,便對老伴說:“快,咱回屋裏盛些好吃食讓它吃個飽。”老伴掌著油燈,他用瓦盆端來稀粥,放在麒麟前麵,麒麟不吃也不聞,而挨在母體身邊取暖。老黃母牛卻如饑似渴地大口大口把盆裏的稀粥吃得一幹二淨。老兩口趕緊把槽行裏的青草傾倒在長槽裏,麒麟還是挨著老黃母牛不吃也不動。那老黃母牛現時也不吃一口草,隻是一個勁地舔著麒麟的全身。
(三)
第二天清晨,老兩口把老黃母牛下麒麟的事告訴了子子孫孫們,大夥十分高興。爭先恐後地跑向牛窯去看,一開窯門,窯裏並無什麽麒麟,而隻是那頭老黃母牛眯著眼睛在吃草。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埋怨爺爺和婆婆不該騙人。老兩口也覺得十分奇怪,好像這確確實實是一場奇妙的夢幻。老兩口整天都處在迷惘裏,家中其他人也不明白為什麽平白無故倆老人哄起人來了?直到日落西方,天將黑的時候,老兩口發現院裏有一頭麒麟,不是昨晚那頭小麒麟,而是一頭高大而又美麗的麒麟。朱三急匆匆地一邊叫老伴尋找繩索把它先拴住,一邊呼喚兒孫們快來看麒麟,證實到底是不是他騙他們。這時,倏地冒了一股白氣(就是一股青煙),誰也沒有辨析清楚,麒麟不見了。兒孫們一個個高興而來掃興而歸。
三天後,朱三和一個小孫孫把牛群趕到村東對麵的寨子城梁頂去放牧,發現麒麟臥在寨子城裏,等他們跑到跟前時,麒麟又不見了。黃昏牧牛回來,聽老伴說那頭麒麟天黑時回來在院子裏轉了一圈又不見了,晚上大夥都團聚在院子裏聊天,又有個小孫兒說今天晌午他在村後的溝裏割草,遠遠看見那兒有頭似鹿非鹿、似牛非牛的野物在吃草,時隱時現。大夥聽後都鎖在迷霧裏,弄不清到底是咋回事。直到七天後才摸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麒麟每天太陽冒紅就從寨子城到後溝吃草,太陽壓山回來,到院子裏轉悠一圈又回寨子城棲息,天天如此。
(四)
常言說:“牲畜通人性”。人們在寨子城的半崖上挖了兩孔土窯洞,晴天麒麟吃草回來就臥在寨子城裏,雨天就到寨子城邊半崖的大窯洞棲息。麒麟雖然不會說話,但是能懂人的語言,遇事能按人的意思辦,從不拖空。這地方土質肥沃,森林茂密,氣候寒冷,生長季節較短,不宜種植蔬菜。而朱家已發展到百人以上的大家庭,每人每天吃一斤菜,一天就得一百多斤,一月就得三千多斤,一年就得三萬多斤以上,吃菜成了大問題。朱三打問到當時的都城長安蔬菜品種多,價錢也低。加之麒麟“日行千裏,夜走八百”。為此,他每天太陽冒紅就背上褡褳來到寨子城,騎上麒麟到長安去買菜,趕早飯時回來還能趕上家裏人吃飯用。就這樣朱三便無冬無夏,風雨無阻,天天騎上麒麟到長安去買菜,成了這座古城的常客。一次他買好青菜路過一家飯店,隻聽店主高喊:“小籠包子,小籠包子!”朱三正好腹內發饑,上前便問:“什麽小籠包子?”店家道:“噴香味點,可口中吃的熱包子。”朱三說:“給我買幾個嚐嚐。”店家一籠端出六個,朱三一吃果真名不虛傳,還想再吃幾個,便又說:“掌櫃的,給我再來幾個。”店家隻端上一籠,朱三又一口氣吃光,走時又買了十多個。趕早飯時帶回給老伴,老伴吃了一個熱氣騰騰的包子,問明價錢,覺得既可口又合算。於是把剩餘的分給孫孫們嚐新鮮,孫孫們一吃都說好吃,便鬧騰著要跟爺爺到城裏吃熱包子。朱三無奈便答應每天除了買菜,還要給他們買熱包子帶回。此後朱三就天天到這家飯店買熱包子給家裏人帶回。這就引起了店家的注意。一天,店主熱情地問朱三:“你老家住哪裏?什麽時候來城裏?”老實巴交的朱三無意答道:“我老家住北山,今早天亮時來的。”店主又問:“你家有多少人口?”朱三又回答:“我有十子百孫。”店主聽後連聲稱讚:“十子百孫,好命,好命!”說完朱三道謝了店主,帶著東西出了北門外,騎上麒麟騰空而去。他在前邊走,店主暗暗地跟在後邊看得一清二楚。回去後把他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皇帝派了一名大臣,裝扮成庶民模樣,第二天一早就來到飯店假裝等候用膳。不一會,果真來了一個老頭買小籠包子,這位大臣暗中監視,發現情況果然和店主報告的一模一樣。他回稟皇帝,皇帝心想:這十子百孫,為孫豈不又是千子?這樣子子孫孫發展下去,對皇權威脅極大。家中又出了珍稀的麒麟,將來一旦得勢,豈不是要奪寡人的江山?倒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下了一道聖旨,派三千兵馬前往北山圍剿。將朱姓人家滿門抄斬。
當然,百子橋這山溝雖小,但出了麒麟的名氣卻眾所周知。三千兵馬明察暗訪晝夜兼程,不到兩天時間,就來到北方,把百子橋圍了個水泄不通,逢人便殺,見苗就斬,直殺得人頭滾滾,血肉橫飛,朱家滿門被剿(jiaǒ)。麒麟也被搶走。
(五)
被搶走的麒麟關在皇家花園東北角的一座精致典雅的漂亮房間裏,每天僅供皇帝和妃子觀賞。但隻關了三天三夜,麒麟便逃到哭泉梁的一個名叫段樹村的小村莊。而朱家有一個懷孕的孫媳是段樹村段姓的女兒,名叫段梅,正逢回娘家,聞得家人慘遭朝廷殺害,哭得死去活來。當時這一帶有條鄉規:嫁出去的女兒既不能回娘家過活,又不能再改嫁,必須寡守男家。正當她處在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困境時,麒麟來到段家門前慘叫三聲,這段梅明知麒麟是叫她返回家園,但她哪敢回去。父母疼女心切,於是陪同女兒,三人騎上麒麟回到百子橋。在父母的幫助下,她掩埋了親人的屍體,重新整理家園,開始孤獨的生活。
皇帝發現麒麟不見了,哪肯放過,就派劊子手又到百子橋把它捕捉回長安,嚴加看守。不料過了三天,麒麟行空又逃回百子橋,這回劊子手們隨後緊緊追趕,不讓它有喘息的機會,直追到百子橋的後園,麒麟摔死在這裏。劊子手們這才勒馬回稟朝廷,才算了事。這位孤獨的婦人,為了紀念這個朱家的麒麟,把百子橋村的後溝改名叫回麟溝。
到了第二年,她生下個男孩,怕朝廷問罪,所以再也不敢姓朱,就跟她姓段,她給嬰兒取名叫段續。常言有苗不愁長,眼看著段續長成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小夥子,她給兒子娶了個聰明伶俐的媳婦。十年後,兒媳又生下四個男孩。百子橋山溝的炊煙嫋嫋上升,又有了姓段的一大戶人家。這年大年初一供祖像,段梅有意把供品獻得很多,祭品也很講究。全家人拜罷祖先,她給兒孫們講起了家史,全家人聽著聽著都失聲痛哭起來。唯有段續之妻沒有多哭,她決心報仇雪恨。背著母親和丈夫翻山來到常川寺院向老道請教。老道對她說:“報仇不難,隻是要有恒心。你回去買足紙張,得空就剪紙人、紙馬和紙兵器,天天堅持不斷,直剪夠一箱子,再把箱子蓋嚴鎖好,不能讓任何人去動。鎖夠一百天,正當午時開鎖揭箱,紙人、紙馬和紙兵器就會變成真人、真馬和真兵器,這樣你就可以帶領兵馬報仇雪恨了。”
(六)
段續之妻回家後按老道的叮囑,閉門遮窗,背著家人剪呀、剪呀,直剪得頭昏腦漲,腰疼腿酸,終於剪了滿滿一箱子紙人、紙馬和紙兵器。鎖好,把鑰匙時時刻刻帶在身上。不料到了第九十九天,娘家來人說她母親病故,接她回娘家安葬。她走時向婆婆請了假,按鄉俗也不得不把鑰匙交給了婆婆,千叮嚀萬囑咐央求婆婆不可讓人開她的箱子。當她走後的第二天,早飯後,家裏人都上地幹活。婆婆心想看看這箱子到底裝些什麽東西?當她剛把鎖子一開,揭開箱蓋。呼啦啦一隊紙人騎著紙馬扛著紙兵器排隊飛出箱子,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把天空都罩得嚴嚴實實的。這時,突然一聲巨雷,傾盆大雨整整下了一個時辰。段續之妻埋葬了母親,就急急忙忙趕正午回到百子橋。她定睛一看,哎呀不好!婆婆沒到時辰提前開了箱,紙人紙馬和紙兵器變成了紙漿,漂流滿地,她當場被氣死。婆婆一看孝順的媳婦已故,往後的日子再也沒指望了,也隨即命喪黃泉。段續見媽媽和妻子都不在人世了,整天痛哭流涕,好容易把四個兒子撫養大,把家產分成四份,讓他們一人占一份,各奔前程。這時,老二打問到他的祖家是江南人,就回到了江南。老三搬遷到沮河川的河腰村居住。隻剩下老大和老四,他倆把百子橋的村莊從中間劃分為前村和後村,老大住前村,老四住後村,土地一人一半。直至現在百子橋人都是老大和老四的後裔。前村的人,人們稱為大份;後村的人,人們稱為四份。遷到江南的老二和河腰村老三的後代每年過春節還回來祭祖。
(段富榮搜集整理)
煙草的來曆
從前在一個村子裏,有一戶財東和一家窮漢。財東生有一女,窮漢生有一子,兩個孩子年齡相仿,從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馬,就產生了愛慕之情。
二人到了婚嫁年齡,私訂終身並山盟海誓:一個非他不嫁,一個非她不娶。
一天那窮人家小子托人到財東家去提親,財東一聽火冒三丈,以門不當,戶不對為由將提親人拒之門外,又把女兒鎖在深閨。從此以後那女孩再也見不上那男孩,猶如隔了一道人間天河,那女孩積憂成疾,湯藥難醫沒幾日便去世了。
死後的第一天晚上她的鬼魂便托夢於那男孩說:“我如今已不在人世間了,你若想我時,明天一早來我靈前,吊我吧。我想我大和我媽也不會拒絕,因為我如今已經是另一個世的人。生不能見死後總可以讓你哭一場的。你在哭我的時候,順手在供桌底燒化的紙灰裏摸,便可以得到一顆珠子,當你想見我的時候,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隻要拿出珠子來,我就會出現的,記住別讓第三個人見到我,否則你就永遠見不到我了。”
第二天一早那男孩便去了那女孩家裏,果然那女孩的父母沒有拒絕。那男孩大哭一場之後按著那女孩所托之夢做了,果然得到了一顆晶亮的珠子,乘人不注意袖手拿回家了。
從此,那男孩將自己關在別院小房,拿出珠子時那女孩果然出現了。他們一如既往地談情說愛,仿佛沒有陰陽之別,那男孩也不出門,也不幹活。開始,他的家人知道他們有情,生離死別是人之至痛,心想過些日子也許會好的,誰知三五個月之後那男孩還是如此,他的家人著慌了,害怕悶出病來。
一天,他的嫂子路過小房見門關著,聽見裏麵一男一女嬉笑說話,覺得事有蹊蹺,就躡手躡腳走近窗前用唾沫舔濕手指,捅破窗紙往裏一瞅,見小叔正和同村死去的女孩坐在炕頭拉話哩。不好了,原來這幾個月來,小叔和鬼在一起,這還了得,她一腳蹬開門,“啪”得一聲珠子掉到地上不見了,女孩兒也不見了……
當天晚上那女的又來托夢:“我給你說不要讓第三個人看見,你不聽還天天約我見麵,如今讓你嫂子發現,你也別想再見到我了。不過我也覺得你見不到我的時候會十分想念,實在□惶,來年我的墳頭上會長出一株草來,大綠葉開紅花,當你想我的時候便摘上一片葉葉曬幹,研成末,用火點著,去吸冒出的煙來,你就不想我了。”
果然,來年姑娘的墳頭上長出一株草(即現在的煙草)來。小夥照著夢中所托做了,沒幾個月便開出美麗紅花,結一包一包小籽,小夥害怕吸完沒有了,便把一包一包小籽采回家,到來年再多種一些。
一直到現在大凡男人都吸煙,原來香煙是一位忠誠的姑娘變的。
(吳鎖柱口述 吳百順整理)
種麻籽
從前有一個孩子,母親過早離開人世,和父親相依為命地生活著,沒幾年,父親難耐寂寞,又給他娶了一個後娘,這後娘來時還帶著一個兒子。
兩個孩子年齡相仿,生活在一起倒也合得來,眼看著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成人,後娘想著前妻之子又要娶妻又要分家產,心裏盤算著怎樣能除掉這個“害貨”。
一天,後娘終於想出了一個毒計,她預先找到一塊離人家既遠又有豺狼虎豹出沒的荒地。
她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說:你們已經長大了,要學會種地,將來好繼承父業,會種莊稼。我給你們每人一包麻籽,你們到後山一塊空地去把它種上,以後每天就去看種下的麻籽,看誰的麻籽長出來,誰就回家,誰的麻籽沒長出來,誰就是個沒用的人,也就不要回家了!
她事先把其中的一袋麻籽放在鐵鍋裏炒了,把沒炒的麻籽給了自己親生兒,把炒了的一袋交給前妻之子,她自己坐在家裏等候“好消息”。
兩個年幼的孩子扛上钁頭帶上麻籽出發了,他們在路上吃起麻籽來。哥哥的麻籽(因為炒過的)好吃,而弟弟的麻籽不好吃,他們就換著吃,弟弟非要拿自己的一袋麻籽去換哥哥的那一袋,善良的哥哥就給換了。
他們來到空地上,挖好了地,撒上了各自的種子以後,每天都去看自己種的麻籽。哥哥的地裏麻籽都鑽出了泥土,而弟弟種的麻籽一苗也沒有出來,還是一片空地。
善良的哥兒倆相互抱住痛哭一場,哥哥一步一回頭地離開弟弟,當晚,野獸就把後娘的兒子吃掉了。
狠心的後娘第二天到地裏一看,自己的兒子隻剩一堆撕破的衣裳和零散的骨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邊哭邊訴說著自己:鐵勺勺攪,銅勺勺攪,娘炒麻籽誰知道,悔、悔、悔,悔斷腸子流苦水。
這就是以害人而開始,以害己而告終的故事。
(吳鎖柱口述 吳百順整理)
咕咕鳥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小姑娘,大和媽死得早,留下她一個女孩,沒法生活,隻好寄養在姑姑家裏。
她像寄居在主人屋簷下的燕子一樣很勤快,每天早起、遲睡,當小鳥第一聲鳴啼時,她已來到樹林裏拾柴火,當小魚吐出第一個泡泡的時候她已來到了河邊,為姑姑洗衣、淘米、洗菜。當螢火蟲點亮燈盞,飛來飛去的時候,她還在為姑姑紡線。
狠心的姑姑為了讓小女孩給她多幹活,許諾說:你好好幹活吧,到秋後,我織新布為你做條新褲子。小姑娘為了得到新褲子,從此更加勤快了。狠心的姑姑為了賴小姑娘的一條褲子,一天在小姑娘到河邊洗衣服的時候,終於下了毒手,把小女孩推到河裏淹死了。小姑娘死後為了向世人訴說自己的冤屈,就變成了咕咕鳥,每天叫著:“姑姑,褲!”
(吳鎖柱口述 吳百順整理)
橫財不發命窮人
(一)
從前在一個村子裏有弟兄二人,父母死得早,兄弟倆很勤勞,每天早出晚歸,可就是過不上好日子。哥哥都三十出頭了,弟弟也二十大幾了,還是娶不上媳婦。
一日,天上的財神路過此地,當地的土地爺介紹了兄弟二人的情況,要財神幫他們一下,賜銀子給他們。財神說:萬萬不可以,給了銀子連命都沒啦!土地爺不信,一定要財神賜銀子給他們,財神無奈隻得將一錠五十兩重的大元寶,丟在他們所挖的地裏。兄弟倆挖出後,高興地不得了,他們商量著運寶之事。哥哥告訴弟弟現在正是午後路上人多,拿回家不安全。讓弟弟回家做飯,再把飯拿到地裏,等到晚上咱們再拿回家。
弟弟走後,哥哥想要獨得這份財寶,就想出一條毒計:“不如他來時,我乘他不注意一钁頭下去把他砸死,財寶豈不成了我的。”哥哥一盤算好了就準備著,坐在地頭單等弟弟的到來。
弟弟回家後,也想獨得這份財寶,便也想出了一條毒計:“我把毒藥下到飯罐裏,把哥哥毒死銀子不就是我的了。”弟弟把飯做熟自己先吃飽,然後把毒藥放在飯罐裏,提著飯罐哼著小曲上山來啦,做著他獨吞銀子的黃粱美夢!
弟弟走近了,哥哥也準備好了,他趁弟弟彎腰放飯罐之際,照頭一钁頭,結果了弟弟的生命。然後狼吞虎咽地吃起飯來,吃著吃著肚子痛了起來,隨後滿地打滾,口吐白沫,也一命嗚呼了。兄弟倆死在了一起,可元寶還在地裏放著哩。
事後,財神埋怨土地爺,說:“看看,我說橫財不發命窮人。”
(二)
從前,有兄弟倆靠給人趕腳為生,他們每天推著獨輪小車把笨重的貨物從一個驛站搬運到另一個驛站,風餐露宿,夜宿曉行。幾年下來也沒賺到多少錢,日子過的甚為清貧。
一天財神巡查到此地,土地爺就把他們的情況給財神作了介紹,要財神賜銀子給他們,財神說他們命裏沒有財,給他們他們也得不到。土地爺說我就不信,他們一會兒要路過一座小橋,你就把銀子放在橋中間,看他們得到得不到。財神說:“那就等著瞧吧!”說著照著土地爺說的把一個金元寶放在大橋中間。
二神前腳做完,後腳這兄弟倆就推著小車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