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生 銀笙
1990年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鵬迎著初冬料峭的寒風,又回到他曾生活過5年的延安。
“李總理又回咱延安了!”消息像風一樣,傳遍了大街小巷。不少人集聚在街頭、路口,盼望著看一眼人民的總理。
延安是李鵬總理生活中的重要一頁。1946年他離開延安後,常想念著延安。1984年,他曾回來過一次,但總覺得太短暫。這次回陝西,他專程來延安視察。一下飛機,就急切地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李鵬總理既熟悉,又親切。他一邊看,一邊問,不時向周圍的同誌介紹當年的情景。他說:“這裏我熟悉,我是延安人。”
在看到邊區軍民紡線的照片時,他說:“我也紡過,一天能紡一二兩。”在休息室,講解員演唱的《兄妹開荒》選段,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當唱到“一年更比一年強”時,他情不自禁地連連重複了三遍,並欣然為延安革命紀念館題詞:“發揚延安精神。”
下午,他來到寶塔山,興致勃勃地登上寶塔,觀看了延安全景。他看得很仔細,不時問:“舊城牆有沒有啦?”“城門呢?”在範仲淹《漁家傲》的詞碑旁,他聽講解員念完後,又看了一遍,說:“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很有名。”話猶未盡,卻發人深省。知道總理要到楊家嶺革命舊址,許多群眾和延安大學的學生早早守候在這裏。當李鵬總理走下汽車時,大家都熱烈鼓掌,親切向總理問好,爭相同總理握手。在周總理舊居,延安大學的幾位學生大聲喊:“延大同學問您好!”李鵬總理同他們親切地談起來,問是哪個係的,學什麽,還高興地說:“向延大師生問好!”
他看到一對青年夫婦抱著孩子,就接過來抱上,親切地逗著孩子,問:“幾歲啦?”“你們在哪裏工作?”青年夫婦忙讓孩子說:“總理爺爺好!”孩子小嘴一張,叫了一聲“總理爺爺好!”便把頭藏起來,逗得大家更樂了。
這天晚上,他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延安歌舞團的演出。謝幕後,他一一和演員親切握手,並意味深長地說:“你們唱的許多歌,使我想到40年前、50年前的情景。謝謝你們!”
第二天一早,李鵬總理一行又驅車10多公裏,來到延安市柳林鄉三十裏鋪村,考察農村開發扶貧點,看望延安農民。
當村黨支部書記馮誌清介紹說全村今年經濟收入可達100萬元,人均純收入620元左右時,李鵬總理問:“這個收入算不算口糧?”
“不算口糧,都是現金。”
“算上口糧,雜七雜八,到一千嗎?”
“不到一千,七八百塊錢。”
“還有好多不算錢的?”
“洋芋、菜類和南瓜不算錢。”
“我們北京這些都得買,都算錢,吃個把水果也算錢。燒柴嗎?柴火也不算錢?”
“不算。”
李鵬總理細心地聽,細心地問,不時做著筆記。
談到果園,李鵬總理詳細問了經營管理問題,果樹生長老化狀況,產量、成本、價格、銷售等,說:“是啊,這跟過去比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啦,40多年以前,我在這裏就吃那個小沙果。”
從村會議室出來,李鵬總理又來到村辦小學,看望了上課的小學生和老師,詢問了教學和學習情況,勉勵同學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接著,他又踏著彎彎曲曲的黃土路,察看了果園和果庫,不時告誡村幹部要有經濟眼光,進一步搞好扶貧開發和深加工工作。
老漢們咧嘴娃娃們笑,咱們的親人回來了。農民劉厚旺和妻子陳愛珍,興高采烈地把李鵬總理迎進他們家。李鵬總理坐在炕頭上,問當家的哪裏去了,說著便“娃他大、娃他媽”地叫起來,親熱得像一家人。
李鵬問:“你們家幾口人?”
“7口人,我倆和5個娃娃。”
李鵬總理笑著說:“計劃生育超過啦。”
“我們結婚早嘛。”老劉嘿嘿地笑著說。
陳愛珍補充說:“娃娃都大啦。”
李鵬又問孩子的情況。聽說老漢有3個女兒,最小的15歲,最大的21歲時,便問:“出嫁沒有?”“沒有。”李總理說:“這一點,你做得很對,孩子不要早婚,要計劃生育。”劉厚旺夫婦說他們不識字,鼓勵孩子學習。李鵬親切地說:“對,給孩子留下財產是次要的,知識是最主要的。”
李鵬抬頭看了看粉刷得雪白的窯洞,問女主人:“你這全是石窯嗎?”
“全是石窯。”陳愛珍答道。
李鵬說:“我們當年住的窯完全是土窯,而且連白灰都沒有刷。你這窯比毛主席當年住的都好。”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陳愛珍說:“現在看毛主席住的窯確實不好,我們什麽都好了……”
“是黨的政策好。”劉厚旺說。
從劉厚旺家出來,李鵬同誌又看望了兩戶農民,然後來到萬花鄉農田基建工地。看著剛整治不久平展展的土地,李鵬總理不時詢問村上的幹部,每畝可以打多少糧食?上麵有沒有水庫?村幹部告訴他地修好後,準備群眾投勞打石頭,在上麵打一座水壩,搞自流灌溉,達到穩產高產。
從農田基建工地可以看見肖渠村一排石窯齊嶄嶄、亮錚錚。市上在這裏蹲點的同誌說:“這個村112戶人家,除了3戶其餘的都住上了新石窯。這3戶也正在打石頭。”
李鵬總理聽了很高興。
“再見!”李鵬總理同群眾一一親切握手後,登上麵包車,向鄉親們揮手告別。鄉親們佇立在田邊,向總理報以熱烈的掌聲。麵包車遠去了,掌聲還在響,手兒還在招……
選自1990年11月27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張春生,生於1954年,黃陵太賢人。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散文集《歲月有痕》《延安你好》《聖地科技之星》等。現任《延安日報》社總編、延安作家協會副主席。
銀笙,1946年出生於陝西省宜川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協會會員、陝西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曾出版長篇小說《狼煙》《嘯傲長天》《銀笙散文集》等1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