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大路之歌——黃陵縣發展交通紀實

趙春光 馬雙喜

輝煌的發展史

翻開黃陵縣的交通發展史,可以看到,他們創造了幾項全市第一:第一個鋪設柏油路麵;第一個修建二級路麵;第一個建設水泥路麵;第一個執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目前該縣縣管有三級以上油路219.9公裏,其中二級公路89公裏,水泥路麵15公裏,這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

這些第一鑄造了黃陵交通建設的輝煌曆史。

決戰店(頭)雙(龍)路

黃陵縣的道路建設在我市無論從數量、質量、速度上都名列前茅。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除了雙龍鎮外,全縣11個鄉鎮都通了柏油路,其中縣城到店頭塬區複線、店頭南川為二級公路,開了我市縣上建設二級公路的先河。

90年代末,從店頭到雙龍不到20公裏路,汽車往往要走1個小時。店頭魯寺村邊,公路上能臥下牛的坑一個連著一個,遇到雨天,這裏就成了一條長約半公裏的泥河,有時連吉普車也過不去。像這樣難走的路段還有幾段,遇到了連陰雨天,雙龍到店頭就斷了交通。這條路是310省道的一段,是連接甘肅的重要通道。到90年代末,甘肅境內的道路全部實現了黑色化,而店頭至甘肅界的五裏墩行路仍然非常難。

店頭到雙龍、上畛子這一段,煤炭資源非常豐富,雙龍有名的千佛洞,上畛子的秦直道遺址及森林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道路不暢,使這些寶物長期得不到開發利用。1997年5月,省公路局局長視察了該路,明確了加快改建的原則。1998年元月21日,省交通廳主持召開了評審會,並以陝交計[1998]121號文件下達了“關於黃陵至五裏墩公路店頭至雙龍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批複明確指出,該路建設總投資控製在6000萬元以內,資金由當地政府自籌(含貸款)解決。縣上遂請省公路設計院對該路進行了設計,當年夏季,省公路局召開了店頭至雙龍二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評審會,通過了初步設計,省計委以陝[1998]671號文件批複了初步設計,1999年10月省公路局正式批複了施工圖紙。該工程采用二級公路標準,路基寬12米,行車道9米。原設計為水泥混凝土路麵,後因資金困難,在建設中將其中的11.6公裏改為瀝青路麵。

縣上早就準備改建這段道路,但由於資金籌措困難,工程遲遲沒有動工。縣上領導認為,龍鄉經濟大發展,必須做好基礎設施這篇大文章,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要為先。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沒有良好的交通環境,是難吸引投資的。該工程早一天開工,這裏的資源就早一天能得到開發,群眾就早一天受益,國家級大礦——黃陵礦區也早一天受益。沒有資金怎麽辦,縣上決定在建設中籌措。他們認為,如果等到資金籌措好了再幹,恐怕本世紀都修不起來。1999年11月,在料峭的寒風中,黃陵縣路橋公司和山西省陽泉宏廈一建公司的員工就開進了工地,轟鳴的機械聲打破了山區原有的寧靜,店(頭)雙(龍)路正式開工,這裏百姓多年的夙願即將變成現實。

再難啃的骨頭,也必須按時啃下來

修這條路可以說是啃骨頭工程,地質複雜,滑坡多,地質災害頻繁,給施工帶來了種種困難。公路建設者克服諸多困難,確保了工期。

店頭至河脯村的9公裏路段的地下全部是煤礦采空區,多年來已經基本上形成了穩定的地質態勢。將這條原有的三級砂石路改建為二級路麵,路基要加寬,就要削山炸石,這無疑就使原有的平衡受到了破壞,造成了山體滑坡,有時半架山都鬆動了。有一段400米長的路基,原設計隻有幾百方土石方,由於滑坡,最後清理的土石方量達到了近萬方,有的至今仍在滑塌。建設這條公路,僅設計外增加的土石方量就超過了1.2萬方。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水對於公路建設工程來說卻是大敵。由於施工區內山上林草茂密,植被良好,山體中的滲水非常活躍,剛剛修好的路基過個十天半月就開始翻漿,工程建設者先是在路基下墊大石塊,無濟於事,又不得不將排水渠加寬加深,以隔離山體滲水和地下水,並在地下水特活躍的地段每隔一段就做一條涵洞,這樣無疑加大了投資,卻保證了工程質量。

按原設計,這條路全部修成水泥混凝土路麵。當修完店頭鎮到長牆村的5.6公裏後,由於資金嚴重不足,縣上決定將剩餘的11.6公裏多改為瀝青路麵。無論是建水泥混凝土路麵還是鋪設瀝青路麵都遇到了許多預料不到的困難。除了塌方、地下滲水外,老天也不斷地製造各種麻煩,似乎是在考驗廣大建設者似的。今年夏秋,正是工程攻堅階段,天上像開了窟窿,連陰雨下了20多天,雨水在低窪處集結,形成一個個大水坑,毀壞了剛剛修好的路基,雨水在山上滲下1米多深,石質山不堪重負,形成了新的塌方和泥石流。根除泥石流,整治被雨水泡毀的路基,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這可難壞了公路建設者,但他們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為了把被陰雨占去的時間奪回來,天一晴他們就抓緊時間幹,施工隊伍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就是靠著這樣的拚命精神,數九寒天戰冰雪,盛夏伏天鬥驕陽,今年10月底,終將這條道路建成通車,受到了縣上的表揚。

領導身先士卒 共產黨員奮戰在第一線

在此項工程的建設中,領導堅持在第一線指揮,共產黨員堅持在施工第一線。縣委書記高合元、縣長趙輝遠經常到工地現場辦公,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主管副縣長馮有國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到工地去一兩趟,協調解決拆遷、土地征用、資金等問題。隻要工程中有問題要解決,就可以找到馮有國。交通局局長劉清元的車一年跑了近10萬公裏,上延安,下西安,找交通廳爭資金,到財政部門訴苦要錢,有時一天時間從黃陵出發到延安辦完事,再跑到西安,為的是在人家第二天一上班就能辦事。副局長宋乃榮是個有名的實幹家,在交通部門20多年時間裏,幾乎每條油路建設他都參與了。他由技術員晉升為工程師,修建店雙公路時,他還是老作風,將被子扛到了工地,安營紮寨,工地成了他的家。魯寺村的一處民居因其地下是煤礦采空區,地麵出現裂縫,群眾害怕房塌了已經搬走。老宋經過細心查看,發現裂縫已經穩定,不會有塌的危險,稍稍加固後就將行李搬了進去。除了到縣上開會或者辦事,一年時間他有200天人都在工地上。如果到工地上遇到他,你一定會認為他是個民工。他與副局長(監理工程師)趙世民一起堅守在工地上,技術上有了問題,協商解決,施工中有了問題,全力解決。退休在家的李琤,是個山西漢子,在黃陵幹了一輩子交通,技術上是個能手,修建這條路,縣上把他聘為監理。他是個隻認質量不認人的黑臉,質量達到要求,他才會給你伸出拇指,質量達不到要求,他老臉一拉非讓返工不可。誰要找他隻能到工地上去,工程三個標段他幾乎每天都去。他在工程施工最緊張的時候,施工機械由於沒錢加油而要停工,他從自己家裏拿來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張小鵬、張孝忠等局、公司領導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與工人同甘苦共患難。山西陽泉一建的同誌反映,在全國他們也修了不少路,像黃陵交通局的領導實不多見。

經過兩個年頭,7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店雙公路竣工了,以往要走兩個多小時的路程,現在隻要20分鍾,路上一輛輛滿載煤炭的汽車川流不息。道路好了,縣上已經著手開發這裏的旅遊資源。據說,橋山林業局正在規劃搞森林公園,旅遊部門也在為開發雙龍千佛洞做準備,雙龍鎮則準備圍繞旅遊開發搞三產。真可謂公路通,百業興。

公路通 民富足 萬事興

汽車行駛在黃陵縣隆太塬上的黃(陵)直(羅)公路上,不一會,車頭由西向東,進入了一條油路上。同行的副縣長馮有國告訴記者,這條三級油路是隆坊鎮的段塬路,全長92公裏,是今年新鋪設的,有8個村4000餘人受益。隆太塬是黃陵縣的蘋果主產區,這裏與洛川同為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鋪設了黑色路麵,這裏的蘋果價格每公斤多賣0.2到0.5元錢。道路黑色化、硬化深受群眾的歡迎。

段塬路是黃陵縣鄉村道路建設的一個縮影,是縣上今年開工建設的12條鄉村道路中的一條。

馮副縣長的話,我們在田莊鎮采訪時得到了印證。王繼文是該鎮王圪嶗村人,該村離鎮上隻有1公裏路。往年到了秋季出售蘋果時,由於是黃土路,遇到雨天,道路泥濘,車很難進到村裏,每年都有汽車陷在路上,外地果商的車根本不敢到村裏,村民隻好把蘋果拉到鎮上,每台拖拉機要付20元運費,一車蘋果就要付200元運費。如果天晴,外地車仍不願來,就是來了,每公斤蘋果也要少賣0.2到0.5元。川道的田河、劉家溝等村,路況更差,將蘋果運到塬上公路邊,每車運費就是500元。今年田莊鎮將7.9公裏的南梁路改建為砂石四級路,王圪嶗村受益,蘋果價格與柏油路邊的村一個樣,少了運費,少了一次裝卸過程,每畝上等蘋果多賣1000元不成問題。賈塬村的賈雙全是專做蘋果生意的,他的話中既有一種不知足的意味,更是一種企盼:“要是把我鎮上的主要幹道都鋪上柏油,就是陰雨天,銷蘋果一點麻達都沒有。”

搞好規劃 提前設計 爭取投資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動脈,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交通條件的好壞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當許多縣都在為實現鄉鎮油路化奮鬥時,黃陵縣則把交通道路建設工作的重點放在了農村,其目標是鄉村道路砂石化、重要路段黑色化,在“十五”期間使所有鄉村道路實現硬化。縣上之所以把公路建設的重點轉移到農村,就是因為農村道路的滯後已經製約了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以蘋果為主導的產業開發受到了影響。縣上領導認為,如果現在不實現這一轉移,那麽黃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將受到極大影響,交通勢必拖經濟的後腿。基於這一認識,縣上在90年代末就著手對鄉村道路建設進行調研,去年規劃並實施。今年縣上製定並通過了《黃陵縣鄉村道路建設“第十個五年”計劃》和《黃陵縣2001-2020年農村公路發展規劃》,對全縣5年和20年內公路建設進行了全麵的規劃,對每條道路都進行了設計。在搞“十五”計劃和20年規劃之前,交通局就組織人力對要修建的路段進行了設計,拿出了施工圖紙。這樣縣、鄉鎮決定修哪一條路,都不是盲目上馬,而是有的放矢。在向上級報項目時由於資料齊全,都爭得了投資。用交通局局長劉清元的話說就是:“提前做好準備,國家、省、市在哪趟車上有投資,我們就搭那趟車。”

調動兩個積極性 四個一點保投資

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黃陵縣的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全市第一個財政自給的縣,縣上曾投資近億元用於文化、教育、公路和農村電網改造、鄉村道路、廣播電視、人畜飲水等項目建設。總之,隻要是農村有項目,都是縣上拿錢。這就給農民養成了一種習慣,路壞了看縣上怎麽辦,電不通了找縣長,甚至種地膜小麥也要縣上出錢,不然就不種。不僅農民有這種想法,就連村和鄉鎮幹部有這種想法的也大有人在。近年來,由於煤炭市場急劇變化,給黃陵經濟發展蒙上了陰影,縣上拿不出這麽多的錢來為農民辦事。在上麵沒投資、縣上拿不出投資的情況下,如何建設鄉村道路呢?

田莊鎮的做法給縣上領導以啟示,這些本該由農民自己出錢的事也確實到了由農民自己出錢投工來辦了。田莊鎮有7條主幹線,5條生產路,除了一條通往川道的路是修西延鐵路時由建築單位修建的,且已破爛不堪,其餘的都是黃土道路,晴天是“揚灰”路,雨天就是“水泥”路,遇到陰雨天車基本上進不了村。該鎮人均有2畝以上蘋果,是縣上的蘋果主要產區之一,道路等級低下,使農民每公斤蘋果少收入0.4元到1元錢。道路不暢成了製約經濟發展的瓶頸。鎮上從1999年開始,就把道路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他們請來了縣交通局的技術人員,對全鎮的道路進行了規劃、設計,一次規劃,分步實施,一年幹一點,堅持數年幹完。剛開始時,村民都等著國家或縣上投資,自己就是不想出錢、出力,鎮上就先找有積極性的村子幹。缺乏資金怎麽辦?鎮上采取的辦法是:向省、市爭取一點,請求縣上補一點,鎮上投一點,村民集一點的辦法解決。到去年底,他們將5公裏的不上等級的鄉村土路改建成了四級砂石路後,受益村當年的蘋果就比沒改建路的村子的價格每公斤高出了0.2元到0.5元錢。群眾看到修路立即就能見到效益,今年要求修、改建路的村子擠破了鎮政府的門檻。在鎮人代會上有的村以代表提案的形式,要求改建村組道路。今年春季鎮上把南聯、南梁兩條路列入了改建計劃。社地村的群眾急了,擋住了施工的機械,不修他們村裏的路就不放機械,村裏人主動投工投料,人均投石子5方,投勞近20個,一鼓作氣修成了砂石路。到10月底,這3條道路的改建任務全麵完成,總投資達到62萬元,汽車行駛在剛改建的路上速度能達到每小時80公裏以上。

田莊鎮鎮長朱俊龍認為,鄉村道路改建,關鍵是如何把政府的積極性和農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群眾有積極性,政府如果沒有積極性,一家一戶難以辦到的事就無法辦,沒有人組織不行,尤其是修路這樣的事。反過來說,政府有積極性而群眾沒有也辦不好。今年群眾的積極性特別高漲,在這3條路還沒修好時,川道的農民就一撥一撥地找政府,要求修他們的路。本來安排在明年幹的事,群眾不行,隻能今年幹了。沒辦法,隻好把田家河、劉家溝兩個川道村的7公裏多道路也列入改建計劃。其次是解決投資問題,鄉村道路建設鄉鎮和農民是投資主體。鎮上資金也非常緊張,就派出了推土機平整路麵,鎮上隻是加油和發司機工資,村民采取投勞投工的辦法投資,人均拉2到6方石子,路邊水溝都由村民挖,石子不足部分由鎮上投入。川道兩個村由於人口少,人均投石子近10方,人均投勞在l5個以上。僅此,鎮上就投入了47萬元,縣上補貼225萬元。

道路好了,不僅蘋果賣上了好價錢,更重要的是,幹群關係也密切了。朱俊龍反映,現在到莊裏去開會,群眾到的齊了,政府幹部說話聽的人多了,群眾有了想法、看法也肯給幹部說了。他的話再次證明了努力學習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隻要我們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最根本的利益,就會得到群眾的擁護。

遵循公路三好原則:修好 養好 護好

汽車奔馳在黃(陵)直(羅)公路黃陵段上,你感覺不到顛簸,平整的路麵,使汽車的行駛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00公裏。要知道這條路自70年代初修建以來,30年一直沒有大修過。這在延安市公路建設史上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奇跡。

專家們揭開謎底,奇跡來自養護。省公路局的領導多次來此視察,對這段路的養護讚不絕口,要求總結經驗在全省推廣。

交通部門有一句行話,公路三分建七分養,說明了養護的重要。在道路養護上黃陵縣創造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地方道路養護國家撥款很少,每個道班隻有不到2萬元。要想讓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黃陵的地方道路養護就是在這兩難的境地中開展工作。每個道班都在隻有這不足2萬元資金的情況下,養好路,護好路。縣上經過多年的探索,在公路養護中推出了承包製,將道班承包給班長,實行經費包幹。承包製最大的好處是,減少了養路人員。實行承包製後基本上都是道班班長一人上班,全家幫忙。平時一般性養護都是班長幹,突擊性的工作則由班長一家人、雇人或者請人幫忙。

資金不足一直困擾著道路的養護,在黃(陵)畛(上畛子)公路顯得尤為突出。這條省道原來每年列養護資金為80萬元,現在隻有10餘萬元,減少了80%左右。為保這條路的暢通,道班工人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這條路山體滲水多,地下水發育旺盛,老天降雨也多,這都給養護工作帶來了困難。這條路上的幾個道班的班長,幾乎沒有一天不在路上墊路、拉石子,有時還不得不動員家人、親戚、朋友來幫忙,要是遇上了寒暑假,連孩子都上了陣。他們之中許多人如果縣上不開會,一年都沒有時間到縣城走上一次,至於帶著妻兒老小到外地旅遊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這就是我們的養路工,這就是我們的道班班長。他們的收入是付出同等勞動最低的,他們的品德是高尚的。他們就是這樣默默地工作著,他們以透支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為代價,為黃陵的經濟做著貢獻。

道路養護最關鍵的是把季節性養護和經常性的養護結合起來。黃直路的成功也正在於這一點。每年開春,道工們就開始清除路邊排水溝中頭年冬天風刮入的雜物,疏通涵洞中的淤塞泥土,保證排水暢通。修理被汽車碾壓壞的路肩。清明節一過,道工們就進入了突擊維修階段。經過一個冬天,一些路麵出現了網狀裂紋,如果不處理,雨水就會從這裏滲入地下,造成道路翻漿。道工們就抓緊這段時間對要修理的柏油路進行開槽,為徹底修理做準備。5月份是修理油路的黃金季節,此時氣溫高而雨水少,道工們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天剛亮就上到了工地,連吃飯都在工地上,天黑了才能收工。頭上烈日曬,地上柏油烤,身邊是幾百度的柏油桶和噴槍,刺鼻的氣味熏得道工們一天下來連飯都不想吃。“五一”節7天長假,當別人攜家人出去旅遊時,道工們卻戰鬥在這火爐一樣的環境中,為黃陵的交通建設默默地做著自己的貢獻。整個5月份,道工們就是這樣度過的。

遇到了突如其來的災害,道工們就要及時組織搶險。今年7月26日晚上,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襲擊了黃陵縣,各條道路都出現了塌方,道路低窪處成了水塘。水是公路的大敵,如果不及時清除道路上的積水,就可能造成公路翻漿毀壞道路。黃店塬區公路、桐(樹底)店(頭)公路多處出現塌方和積水。第二天天剛亮,道工們就開動機械,戰鬥在公路上,消除塌方和積水。他們沒日沒夜地幹了兩天,除了一處土橋工程外,所有的道路都通了。

道路養護是一項繁瑣而枯燥的工作,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工作在公路上。除了季節性的養護外,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養護。平時的養護體現一個勤字。眼要勤,腿要勤,手也要勤,發現哪裏排水渠道不暢了,及時疏通;哪裏路肩壞了,趕快修好;哪裏路基有了坑立即補好。盛夏季節,道工們則忙著鏟除排水渠和路肩上的雜草。秋天黃葉落,萬木蕭條,道工們則忙著將排水渠道打掃幹淨。冬季來臨,他們要忙著為來年春季的道路大整修準備石子等材料,並拉運到明年施工的場地或者道班。

道班班長的收入一般都很低,一年不超過5000元。為了增加其收入,縣上製定了比較優惠的政策,並創造條件使他們生活得好一些。道班一般都有幾畝地,縣上鼓勵班長種蘋果、蔬菜或者搞其他經營,其收入歸班長所有。有的道班一年收入在萬元以上,少的也有2000元,彌補了道工們的收入。為了豐富他們的業餘文化生活,縣上給道班裝上了有線電視,配備了電視機。

在鄉村道路養護上,黃陵縣也創造了好經驗,實行目標責任製,各鄉鎮包幹養護轄區的道路,各村組包幹養護自己的路段,各村組將路段劃段包幹到戶。明確責任區,誰的任務誰完成。每年開春、夏季、冬季實行集中養護,平時養護任務大多是每三到五戶聘一位責任心強的中、老年人擔任護路員,其報酬由這幾戶負擔。如遇災害,搶修道路時全村人都出動,以保暢通。此舉解決了以往鄉村道路有人修建無人養護或養護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把責任落到實處。

選自2001年12月7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趙春光,1955年出生,陝西吳起縣人。現為《延安日報》社記者部主任。

馬雙喜,1964年出生,陝西洛川人。現供職於黃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