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概 況
公元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陝西省民主革命力量在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影響下,不斷發展壯大。井勿幕三次由日本回陝,首先召開了一次同盟會會員大會,成立了陝西分會,選出李仲特為陝西分會會長;同時作出決議,聯合新軍,如“慕親會”“哥老會”“刀客”等力量,推動革命,以與全國形勢相配合。
1908年重陽節前,同盟會在西安大雁塔召開了一次會議,有人提出中山“平均地權”的主張在陝西行不通,經討論改為“土地國有”四個字,以利宣傳。接著便討論重陽節祭掃民族祖先軒轅黃帝陵墓的事,決定在黃帝陵前宣誓,借以表示複興民族的決心。會上推定郭希仁、張讚元起草祭文,並約會鄰省在陝會員,一同前往祭祀。同盟會員這次決定要在黃陵前宣誓,實質上就是對清朝統治者的宣戰,是革命行動的深入和發展的標誌。為了保證這一行動的順利進行,必須事先做好安排,所有參加的人,利用各種關係,采取各種方法做好隱蔽工作。於是有的扮作商人,有的扮作獵戶,有的找到官府證明或介紹,有的假借仿拓古碑之名,帶著一群化裝的拓字工人前往。獨僧人吳虛白以和尚身份遊到黃陵。到達黃陵後,就商定指派“總管司”2人,“外巡司”2人,“內巡司”1人,以防風聲外露。各省到達黃陵的計有:陝西16人,四川7人,甘肅、山西各3人,廣東1人,共20餘人。
祭典儀式是相當隆重而樸素的,與祭者本著“祭如在”的精神,跪伏黃帝陵墓之前,向祖先上香。獻酒完畢,恭讀祭文時,人人落淚,有的嗚咽流涕,有的放聲大哭。祭後各人麵容均似有無限心事。其中吳希真年歲最幼而天真,竟兩三天吃不下飯,可見所受感動之深。與祭者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文字動人,不若儀式之有聲有色,深刻有效。”從此,同盟會決定: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祭掃民族祖先一次。每年祭掃時,必須有“告墓文”,後改稱為“誓墓文”,其主要內容是向祖先奉告一年中的活動情況,以表現“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精神,表示決心保證完成未來的任務。此外,還定出戒律:“不準陷害同人”“不準自私利祿”,違者應該跽伏祖先靈位之前,受主祭人“當頭三棒”之罰。由於大家遵守甚嚴,曆年沒有發現違反戒律的人,所以“戒棒”也就沒用上。
1912年3月,孫中山委派一個由15人組成的代表團,赴陝西中部縣橋山致祭軒轅黃帝陵。代表團臨行前,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大總統名義,為軒轅黃帝寫了一首氣壯山河的祭詞,交由代表團恭祭黃帝陵時宣讀。可惜,這份祭文手跡已經遺失,但他寫的“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這首詩詞,至今卻牢牢刻印在人們心中,並一代一代地傳頌著:
中華開國五千年,
神州軒轅自古傳。
創造指南車,
平定蚩尤亂。
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1935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會推舉委員張繼、邵元衝,國民政府派鄧家彥,陝西省黨務指導委員會、陝西省政府、西安綏靖公署公推邵力子、郭英夫、馮欽哉、雷寶華、李誌剛、宋誌先等,致祭於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並確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歲歲舉行儀式。掃墓代表原定於4月5日晨赴中部縣(今黃陵縣),因雨延期。6日下午5時抵達中部縣後,當即謁陵行禮。7日晨8時,各代表齊集陵前,中部縣各機關人員及民眾有5000多人參加了祭祀活動。
1936年清明節,中國國民黨特派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前往橋山祭陵。邵力子主祭,楊虎城陪祭,省府秘書高崇福讀祭文,中部縣縣長王幼成為司儀,祭儀完畢,並謁拜軒轅廟。
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一致抗日。1937年2月10日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從2月到9月中旬,國共兩黨就合作抗日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
1937年4月5日清明節,國共兩黨在軒轅黃帝陵前舉行了共祭儀式。上午10時,中國國民黨特派委員張繼、顧祝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林伯渠),各自攜帶祭文來到橋山,列隊鳴炮致祭,並各自宣讀祭文,參加祭祀的有千人以上。祭典由張繼、顧祝同、孫蔚如等主祭,陪祭者有廣西國內考察團張任民、梁壽笙、王讚斌、梁朝璣、王遜誌、尹承剛、黃學禮等,與祭者有西京籌備委員會秘書主任龔賢明、西安綏署交通處長李百朋、省銀行經理李維城等,舉行掃墓典禮。祭台最前為主祭官,稍後為與祭團體代表,下為地方團體、學校及部隊之參加典禮人員。今黃帝陵廟碑亭立有毛澤東在1937年手書祭黃帝陵文稿碑。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對於推動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了喚起四萬萬民眾和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當時在蘇維埃政府工作的謝覺哉,分別在1937年7月和1943年,先後兩次前往黃陵縣謁陵拜祖,並寫下《謁黃陵》《黃陵古柏》等詩篇。
1938年清明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國民政府代表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致祭黃帝陵,張國燾以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身份到黃帝陵參加祭禮。由省府秘書劉茵儂司儀。致祭事畢,由蔣鼎文、孫蔚如率全體與祭人員及學生、軍隊繞行陵墓一周,並登漢武帝祈仙台,拜謁軒轅黃帝廟。嗣後,程潛、蔣鼎文分別為大殿與廟門題寫了“人文初祖”、“軒轅廟”匾額。
1939年清明節,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祖涵、陝甘寧邊區參議員高崗率代表團參加了祭祀活動。
1939年清明節,中國國民黨中央特派中委張繼、國民政府特派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民政廳長王德溥代)等致祭軒轅黃帝。前一日,張繼等人步出縣城北門至橋山東麓,謁黃帝廟,瞻仰一周,並在七抱古柏及漢武帝掛甲樹前攝影留念。6日晨6時,省府人員及中部縣長盧仁山等先至橋山陵寢布置禮堂,地方各機關團體、學校部隊約千餘人,次第到達陵墓前列隊與祭。由周憲章司儀,張繼、王德溥主祭。
1940年3月,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先到重慶,繼至延安。於當年5月31日赴延安途中,過中部縣(今黃陵縣)時,曾謁祭黃帝陵。
1940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派行營主任程潛、國民政府電派省政府主席蔣鼎文謁祭橋陵。程潛、蔣鼎文如儀行禮儀,全體謁陵人員繞陵寢一周,迨七時典禮告成。
1940年5月,朱德總司令從山西抗日前線經西安返回延安時,在茅盾等人的陪同下,25日登上橋山,拜謁黃帝陵。
1941年清明節,舉行致祭黃陵大典,由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代表彭昭賢主祭,陝西省教育廳長王捷三,保安處長徐砰濟及中部縣各界千餘人陪祭,禮成並謁陵寢一周。
1942年清明節,舉行恭祭黃陵大典。王陸一、熊斌代表中國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主祭,陝西省財政廳長周介春、審計處長蔡屏藩、省黨部書記王季高、委員章兆直等陪祭,地方各界約千餘人參加致祭。
1942年冬,國民黨總裁、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國民政府軍事會委員長蔣中正計劃和胡宗南一起前往中部縣(黃陵)橋山致祭軒轅黃帝,後未能親自前來祭奠,題寫了“黃帝陵”三字,所刻碑石至今保存完好。
1943年清明節的祭陵大典,主祭官為國民黨中央代表王陸一、陝西省主席熊斌,陪祭官為省垣各機關代表張耀明、王保身、曹聲鐸、翟紹武、胡頤齡、楊鵬飛、胡寄聰等,參加者還有□州師範、洛川中學師生、駐軍官佐共200多人。晨光初啟,曉陽穿林而入,祭陵代表陸續登臨。6時整,大典開始,主祭官國民黨中央代表、中委兼晉陝監察使王陸一,國民政府代表、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於軍樂悠揚聲中,率全體致祭人員肅立就位。以次上香獻爵獻花後,恭讀祭文並向黃帝陵寢行三鞠躬禮,默念三分鍾。樂聲既止,鳴炮致祭。全體與祭人員,繞行陵墓一周。禮成,留影誌盛。
1944年清明節,謁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大典,主祭人穀正鼎、祝紹周,陪祭人張大同、王樹滋、米誌中。各界約千餘人參加。6時許舉行恭祭典禮,上香獻花獻爵後,由穀正鼎、祝紹周先後恭讀祭文。禮畢,全體繞陵寢一周。接著全體與祭人員下山謁黃帝廟,並舉行奉祭儀式。
1945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特派祝紹周代表恭祭黃帝陵,為天雨所阻,由第三區專員餘正東代為謁祭。
1946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及政府派代表往黃帝陵致祭。
1947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代表田炯錦往黃帝陵致祭。
1948年3月10日黃陵縣和平解放。清明節,黃陵城關的人民,黃陵縣府和中共黃陵縣委的幹部,西北人民解放軍“功勞”部四支部的指戰員,黃陵師範和師範附小的師生,前往祭謁黃帝陵墓。在蒼綠鬆坊上有一副對聯:“光複黃帝陵,掃清蔣胡邪妖氛;解放全中國,建立民主新家邦”。祭亭案上滿陳祭菜、酒醴、果品、花圈等。銀燭放焰,香煙繚繞,四望群山拱衛,仰瞻古柏參天,典禮隆重莊嚴。主祭人劉景範、趙壽山、甘泗淇,陪祭人關中分區代表、中共關中地委副書記楊伯倫,黃龍分區代表、中共黃陵縣委書記李生,駐軍“功勞”部四支部代表、政委徐文禮及市民代表等。同日,國民黨在陝西省政府大樓北端布置禮堂,舉行遙祭黃陵大典,由祝紹周主祭,省府各廳處局長陪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