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鳳嶺春煙與龍灣曉霧

  黃陵縣城東,有個蒼翠的鳳嶺岡,鬆柏遍野、芳草如茵。每當春秋之際漫步山岡,偶或會見不遠處一股濃霧從平地上衝出,似有人在施放煙火,卻看不見火焰;像炸彈忽然爆炸,但聽不到轟響。倘要尋跡覓蹤,奔到剛才冒出煙霧的地點細看,芳草青青,沒有任何空隙!不知這股上衝的濃霧來自何方?這就是“黃陵八景”之一的“鳳嶺春煙”。從鳳嶺岡下順著沮水蜿蜒向東15裏,有個山岡形似龍頭。因而名叫龍首村。這裏山回水曲,綠柳輕垂,風景秀麗。每當晨曦初露,曉色空濛,山灣處雲霧蒸騰,水氣接天,由淡轉濃,自薄變厚,形成乳白色的雲霧,撕不破,扯不開,籠罩在山環水轉處,隨著微風,翻來滾去,似海浪在洶湧,配上那鮮紅的朝陽,形成雲海日出的壯觀景色。直到朝陽上山,雲霧才會消失。然而這雲霧來自何方?匿向何處?又使你遠處尋覓!這又是“黃陵八景”之一的“龍灣曉霧”。聰慧的黃陵人民把它概括為“龍灣曉霧迷長岸,鳳嶺春煙接暖崗”的對偶句。說起兩處奇景,這裏流傳著一則有關黃帝的傳說。

  當年軒轅黃帝率兵戰勝蚩尤,統一三大部落後,高奏凱歌返回橋山,解散部隊,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勞生活。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好,他教蠶桑,製衣冠,造舟車。大概上天也知道他們需要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所以五天刮一陣和風、十天下一場細雨,從此,人民安居樂業,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看到人民生活美好,黃帝非常高興,他用刀砍下青竹,製成簫管,在勞作和處理完公務之後吹簫,抒發他歡暢的心情。從此以後,悠揚婉轉的簫聲,常伴著微風飄向天外。隻要黃帝一吹簫,不但附近的人民凝神細聽,就是百鳥也停止歌唱,飛集到他身旁來,天上的雲彩也聚攏到他頭頂的空中不動了。

  有一天下午,黃帝田中勞作已完,回來處理完公務,而嫘祖的飯尚未做熟,他順手拿著簫出了家門。登上橋山,來到親手種植的柏樹下,依著柏樹吹簫,輕風吹送,悠揚的簫聲立即飄向四方。不到剝兩張狼皮的時間,周圍已經聚集許多人在靜聽。這時夕陽將下,餘暉滿天,彩霞從四方向山頂上空聚攏,把整座山岡染得五光十色,像錦緞似的瑰麗無比。

  “看!東邊天上是什麽東西飛來了?”聽眾中有個青年大聲喊叫起來。

  正在靜聽吹簫的人同時抬頭向東望去,隻見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一片五彩斑斕的錦緞向頭頂飄來。有一個人不以為奇地嘰咕說:“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大約又是一片彩霞來聽我們黃帝吹簫。”

  剛才喊叫的青年爭辯說:“不對,是隻大鳥帶著一群鳥飛來了!”

  大家再仔細一看,果然有隻閃著五彩光華的大鳥,率著一群各式各樣的鳥飛奔而來。頃刻之間,這群鳥已飛臨上空,它們盤旋了一陣後,就落在梧桐和柏樹上。這隻大鳥振動著五彩斑斕的羽衣,和著黃帝簫聲的節拍邊舞邊叫,那聲音如同金玉相擊,清悅而且圓潤。大家既驚奇於大鳥美麗,又沉醉於這美妙的鳴聲,個個聽得如醉如癡。直到黃帝簫聲停止,鳥聲漸歇,大家才清醒過來,七嘴八舌地詢問見多識廣的軒轅黃帝,向他請教這隻美麗大鳥的名字。

  黃帝看了看停在不遠處的大鳥說:“這鳥叫鳳凰,是百鳥之王,所以百鳥緊隨著她。她不見梧桐不棲,沒有璧玉不歇。她是吉祥的象征,隻要她在哪裏降落,哪裏的人民就幸福安康,上天將賜福給那裏的人。”

  大家聽後都非常歡喜地頂禮膜拜,歡慶這瑞兆的降臨。

  黃帝又笑著對大家說:“你們以前不是要我給這座山岡命名嗎?今天鳳凰在山上降落,就叫鳳嶺吧。”

  臣民們又是一陣歡呼,慶祝這詩情畫意的山岡名字的誕生。由於鳳凰住在這裏,因而山上百鳥飛翔,鳳嶺山下更加歡騰了。

  鳳凰帶來歡樂,卻也帶來災難。就在這一年秋收過後,突然有一隊人馬惡狠狠地撲來,在距鳳嶺15裏的地方紮營。

  黃帝得到報告後,一方麵做好應急準備,一方麵派一名大臣帶著東西去勞軍,詢問他們的去向,以便安排招待。誰知這一友好表示,卻被看成軟弱可欺之舉。過不了多久,使臣帶回來一個對方的將領,他蠻橫地對黃帝說:“我們魔王是最有本領的,應該統治天下,你隻有率領臣民投降,求得魔王的寬恕,才有生路,否則,就要全遭殺戮!”

  黃帝的大將應龍聽後,氣得眼中噴射出火焰,對著使者大吼一聲:“狂妄至極!你們去打聽一下,蚩尤是怎樣全軍覆沒的!”

  黃帝平靜地說:“你們想必知道,我才與蚩尤決戰回來,人民吃夠戰爭的苦頭,需要休養生息。如果你們首領有引導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好謀略,我願意聽從他的指揮。”

  來使傲慢地回去了。大臣們都勸黃帝做好準備,迎擊這批入侵的敵人。正在這時,進來兩個人,這是剛才跟隨那使者來的人。他們看到黃帝這麽和藹可親,這裏的人民如此相親相愛,自由平等,就偷偷跑來說:“聖明的黃帝啊,我們的首領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憑著他的妖術,到處搶掠,天天殺人,希望您殺了他,解救我們。”

  黃帝安慰並收留了他倆,命人領他倆去休息,然後就召集大臣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了。為了做好防禦敵人的準備,黃帝下達了動員令。

  隨著命令的傳出,各部落都立即行動起來了,號角在晚風中吹響,人民束緊虎皮裙,帶著弓箭和戈戟迅速集合。夜幕剛剛降臨,橋山上下立即篝火熊熊,號角聲聲,雄壯的戰歌在山穀中回蕩。

  天剛亮,魔王的使臣又來了,他狂妄地宣稱:“如果黃帝已經懼服,就必須完全聽令。魔王痛恨鳳凰不在他管轄的地方停落,卻徑直飛到橋山來,為此,黃帝必須用簫引來鳳凰並把她殺死,獻給魔王,並且從此每一月送去十名美女,否則,就必須應戰!”

  黃帝聽後非常憤怒,他對來使說:“我們不希望打仗,但並不懼怕打仗。既然你們這麽不講理,我們明天就決戰!”

  打發走來使後,黃帝叫出昨天來投奔的人,詢問魔王的情況。其中一個說:“這是個虎頭牛身圖騰的部落,打獵為生,凶悍成性,那魔王是個山魈,會布五裏迷霧。”

  黃帝了解完情況後,讓他們回去休息,就命令力牧帶著一批部隊,攜帶他大破蚩尤時的指南車,正麵迎擊敵人;又命令應龍率領部隊從側麵助戰。

  這一夜過得很平靜,隻有號角聲在漆黑的夜空中回響,預示著一場惡戰就要到來。鳳嶺岡下,大家情緒激昂,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嚴懲來犯的敵人。

  第二天,晨星剛剛隱落,黃帝登上鳳嶺東望,隻見15裏外迷霧遮天,白色的濃霧滾滾向橋山湧來。很明顯,敵人已經進軍了。必須把敵人堵在外麵,不能讓他們進入橋山!他拔出劍來,轉身向傳信官下達進軍令。霎時間,鳳嶺上下戰鼓轟響,號角齊鳴,大軍呐喊著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敵人。

  如雨的羽箭交錯,迷霧中刀光閃爍,一場空前的大戰在白色濃霧中展開。震撼山穀的喊殺聲催人投入戰鬥,戰鬥的腥風血雨,澆濕了勇士的偉軀;咚咚咚的戰鼓聲,召喚著後援部隊的到來。由於有指南車的指引,戰士沒有迷失方向,但迷霧越來越濃,使人伸手不見五指,更不用說辨清麵前的敵我。正在這時,應龍的援軍趕到了。應龍將軍見迷霧太濃,他就地一滾,變成一條閃著金光的巨龍,以尾劃地領路衝向敵人。在應龍的尾劃過的地方,平地馬上出現了一條河,這就是現在的沮河,河的兩岸就成了山巒。迷霧被雷雨壓入河穀中,消失在沮河水上,山巒露出來了,敵人就被迅速消滅,並且活捉了魔王。

  由於應龍在戰場上與敵人搏鬥,往返衝殺旋轉,所以距鳳嶺15裏的地方,沮河環曲多灣,又由於應龍回頭堵住魔王逃跑的退路,所以那裏就叫“龍首村”。正因為此地山回水曲,水蒸雲蔚,因此春秋仍然迷霧空濛。

  為了讓魔王有思悔的時間,也為了不讓他再禍害人民,黃帝命令壯士把魔王壓在鳳嶺岡下,並隨手用印台鎮住,這就成了與鳳嶺隔河相望的“印台山”。

  幾千年過去了,魔王被壓在鳳嶺山下,看到人民安居樂業,深悔自己不該來破壞這和平安寧的環境,不該來進犯這勤勞勇敢的人民,有時就悔恨地籲一口氣,成了從平地上突然冒出的煙柱。

  整 理:何炳武 劉 傑

  流傳地區:陝西黃陵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