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七節 伯益挖井

  打一眼水井在現代人眼裏是件普通的事,但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挖一眼水井比現代打一口石油井要困難得多。

  傳說,黃帝定居陝西以北黃土高原後,連年五穀豐登,豐衣足食,吃水用水卻成了頭等大事。開始人們都用雨水,遇到天旱,群民因吃不到水,隻好又遷回離河水較近的半坡山川居住。不長時間,定居在黃土高原的群民幾乎紛紛走散,各奔東西。黃帝為吃水問題,常常發愁。有一天,他找來懂地質的伯益,詢問如何解決高原吃水用水問題。伯益說:“過去咱們的群民都在半山坡居住,前有河水,背靠樹林,如今定居在黃土高原的什麽都好,就是無水可取。我想了很長時間,最好在平地挖水窖,把雨水盛起來可供群民用水。”黃帝深思了半天,說:“這倒是個辦法,不妨先試一試。”

  伯益動員凡五戶人家挖一個水窖。不多久,群民都挖成了水窖。由於不懂如何處理水窖內滲水技術,每盛滿窖水,很快就全滲完了。等到人們用水時,個個成了幹窖。所以,打成的水窖等於無用。

  有一天,伯益一個人去深溝底擔水,看見綠汪汪的泉水,就蹲在泉水旁邊上下觀察。他想,如果從高原上挖一個深洞,一直挖到溝底,通到有水的地方;人們用水時,再用繩子往上吊,需用多少吊多少,再也不愁無水可用了。

  伯益的想法得到黃帝支持。他積極組織人力,選好地形,整天帶領群民挖井。一直挖到底,果然出水了,伯益高興地向黃帝報喜,群民們到處歡騰,到處高喊:“伯益把水挖出來了!”

  井挖成了,水也出來了,就是吊不上來。人們幹著急,沒辦法。原因是伯益挖井時,隻顧往下挖土,沒注意井身的端正。幾十丈深的井洞,歪歪扭扭。當人們用繩子係著尖底瓶從井口放下去還沒放到井底,就被歪扭的井洞把陶製尖底瓶碰破打碎。後來,有人又采用木桶吊水,木桶雖然一下子碰不破,但盛滿的水被歪扭的井洞一碰,水就全灑了。人們爬在井沿上,一眼就可望見井底的水波,可就是吊不上來。群民都埋怨伯益是勞民傷財,遠水解不了近渴。

  不幾天,黃帝突然召集全體群民,開“慶功大會”,人們紛紛走來,相互詢問:黃帝為誰開慶功會!大家都不知道,等人們到齊後,黃帝站起來向群民宣告:“今天召集大家來,專門慶賀伯益在黃土高原上打井成功,做出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沒等黃帝說完,群民們就紛紛議論說:挖了口歪歪扭扭的黑窟窿,隻能照見水,就是用不上水,這能算作功勞,有啥可慶賀的……黃帝聽到這些議論,接著又說:“開天辟地以來,高原上能挖出深井水,這本身就是了不起一件大事,這就奠定了我們能不能在黃土高原上定居下來,生存下去。至於井身(洞)挖歪了,一時吊不上來水,這是小事,咱們挖它十口八口,把井身(洞)挖端正,問題不就解決了吧!”黃帝講完,親手獎給伯益兩張虎皮、一件鹿皮掛。接著又把伯益挖井的地方命名為“井兒村”(此村現在陝西寶雞蟠溪鄉)。

  從這以後,挖井又重新開始了。由於吸取了第一口井的教訓,第二、第三口井相繼挖成功了,很順利地把水吊上來。井水不僅清涼,又特別幹淨,人們食用後,疾病也大大減少。黃土高原深井就成為人們唯一生存源泉。早先因高原無水被迫遷走的群民,都紛紛遷返回黃土高原定居。幾年來,遷居的群民越來越多,為了便於管理,黃帝命伯益、常先、大鴻等大臣以井劃分區域,因而就出現了“八家為井,井井四道;而分八宅,同井而飲。存亡更守,井為一鄰,鄰為三朋,朋三為裏。裏為五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井井有條”。黃帝時期的政治經濟從此走向正軌。

  整 理:蘭 草

  流傳地區:陝西黃陵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