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節 甲骨文之謎

  倉頡的妻子麗人公主在倉頡出走後的那天上午,在清理倉頡的書齋時,發現書桌上平放著一塊約二尺見方的竹簡,竹簡上滿滿地刻著一個“逝”字。

  麗人公主試圖從字體結構上找出其讀音。那顯然不是象形字,不能依據其形狀讀音,也不是會意字,更不能用認半邊、讀半邊的辦法。“走、折,走出去折什麽?折樹枝?折綢緞、麻布?都不可能。折那些刻有書契的竹簡?也不可能。因為竹簡隻卷不折。不讀折,更不能讀走。”

  音不可解,意更不可解。走,是無疑的,倉頡留下這個字是為了告訴家人他走了嗎?顯然不是,也無此必要,可見問題的關鍵在折字上。

  麗人公主尋找了倉頡關於折字的注解。折字的含義極廣,除了斷、彎、曲、折合、損失、折扣之外,更含有折服、判斷、挫折、反轉之意。她首先排除了前六種含義,留下最後四種反複推敲:所謂折服,意為以理說人、使人信服。而判斷,就是判斷案件使曲直分明。倉頡出走的目的絕不可能是去做說客,去審理案件。

  “隻有挫折、反轉才比較接近倉頡出走的原因。”黃帝在聽完麗人公主的分析後說:“倉頡在挫折麵前向來是百折不撓的,最近好像變了。那也許正是他意欲反轉的信號。所謂反轉,也就是走到半路上又返回去或形容世事多轉折。”

  “最近他似乎厭倦了,看穿了,也許正是因此而折回。”

  “何以折回?是下地獄忍受上刀山入火海、下油鍋的折磨還是回天堂去享清福呢?”

  “這都不是倉郎之所求,他似乎悟到了什麽,而且這種悟在使他變得更為聰明智慧的同時,又更痛苦,更不可思議。”

  “啊……”黃帝像是明白了,又似乎更糊塗了。

  “看來要解開‘逝’字之謎隻有寄希望於誦兒了。”

  倉頡的無故出走,對麗人公主的打擊太大了。她無法理解倉頡為什麽走,為什麽要在君寵臣敬,萬民歌功頌德,事業突飛猛進的時候走。倉頡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他離不開嬌妻愛子,離不開識才、愛才、重才的黃帝,更離不開他曾為之流血、流汗甚至險些獻出生命的造字事業。是急流勇退,還是另有所求?是躲進深山老林、山間洞府去潛心“悟”字,還是受不了那白發老翁的責難羞辱?

  白發老翁的小小責難與當年從囚籠入虎牢之苦、金殿痛打臀部、法場險遭車裂的奇恥大辱相比,又何足掛齒呢?

  麗人公主且哭且敘,越哭越覺得倉頡的出走不可理解!

  麗人公主出於對丈夫的恨,也出於母愛的本能,一直沒有將倉頡留下的那卷寫著逝字的竹簡交給沮誦。

  沮誦似乎在故意與其父作對,他自幼智慧過人,盡管倉頡在出走前特地在其名字前麵加一個沮字,仍然未能阻止其才智如湧泉般的噴射。年僅十二歲的沮誦便子承父業繼任左史,任職期間沮誦比倉頡更勤奮,更有靈氣,造出了更多、更好、更有實用價值的文字。

  30多年後,麗人公主已經是年過古稀,臨終前她把兒子沮誦叫到身邊,把倉頡一生中因造字而蒙受的苦難向他複述了一遍。在詳細講述了文曲星君下凡“挑刺”之後,麗人公主不無惋惜地歎道:“幾死幾生你父親都挺過去了,文曲星君在數以萬計的書契中僅僅挑出三五個錯字來,他反倒挺不住了,為娘死也解不開這個謎啊!”

  “聽說父親臨走前留下了一節竹簡?”沮誦懇求地問。

  “這是你父親的唯一遺物,千萬不能丟了啊!”麗人公主將竹簡交給沮誦時含淚叮囑道。

  “母親放心,孩兒……”

  “你父親說過,人生最難得的是醒悟,最痛苦的也是醒悟,做娘的既怕兒永不醒悟,又怕兒經受不住醒悟後的痛苦,所以……”麗人公主的話還沒說完便咽氣了。

  麵對二尺見方的“逝”字,沮誦陷入久久的沉思:逝由走、折二字組成。走就是去,折是一種葬具。形狀像床但沒有腳,因此逝便是走向葬具,離開塵世,所以逝與世同音,本意是往、去。在這裏是朝著葬具而往,向著死亡而去。因此,倉頡留下的這個“逝”字如言死逝。

  因為走與奏相通,折與哲共義,逝又與誓相通,因此這死隻能是心死並不一定是身死。與其說是走向死亡,不如說是“醒悟”之後,發誓要脫離這不可思議的塵世。

  那麽倉頡究竟到哪裏去了呢?有人說他上天堂去了,有人說他下地獄去了,更多的人說他躲進了深山老林繼續造字去了。

  那天上午,倉頡剛剛走到陽虛山下,就碰到一位樵夫請他造字。倉頡沒來得及細想便答應了。那樵夫首先指著他挑來的那擔柴說:“三句話不離本行,別人都喊我們這些打柴的為樵夫,我們又管這種幹枯焦黑的木頭叫做柴,你就先幫我造個樵字、枯字、柴字,怎麽樣?”倉頡望著那擔焦黑的木柴說:“焦木為樵,古木為枯,此木為柴,還有別的字要造嗎?”

  樵夫見倉頡造得又快又在理,便說:“山裏人管地下冒出來的一股水叫做泉水,管陡峭的石壁叫做岩,可是我們山裏人隻會說不會寫……”當倉頡問明詳情便用山石二字造了岩,用白水二字造了個泉字。那樵夫高興地說:“先生,我們山裏人最喜歡的就是像您這樣的識文斷字的人啊!”說完又真心誠意地請倉頡去為山裏人造字。

  倉頡去了,他在為山裏人造完他們急需的字之後幾乎跑遍了中國的大山聖景。每到一處都是首先為當地百姓造字,然後隱居於山間洞府,他將造好的字刻在龜板獸骨上埋藏起來供後人使用。據說,後來考古學家們在山裏挖到的刻有甲骨文的龜殼獸骨,都是倉頡留下來的呢!

  講 述:李二伯 周海堂

  整 理:周濯街

  流傳地區:湖北黃梅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