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九節 千金求一字

  一聽說這個題目,就有人誤認為是用一千兩金子去求了一個字,其實不對。話說倉頡出世之後,陳倉部落的巫女覡(xí,音習)漢們便一直認為他是個不祥之物。隻因倉頡是酋長的外孫,在卜告蒼天時又連準三告,才不得不聽命於蒼天。沒想到倉頡從咿呀學話便不斷地惹是生非,先是畫馬被認為是攝取騾馬之魂,後是以石記馬,結繩記獸,再是偷偷描畫太陽神之聖像,月亮神之形骸,如今又劫取陰陽小卦之神符畫出什麽“一二三四”之類的數目字來。伏羲八卦明明規定“—”為陽“——”為陰……倉頡膽大包天地盜用八卦神符做數字。山澤顛倒,水火莫辨,風雷難分。巫覡們認為,這種無視天地神靈,破壞陰陽八卦的罪魁禍首,真是罪該千刀萬剮,天誅地滅,碎屍萬段,縱然滅絕其九族,也難贖其罪過於萬一。他們要求酋長處死倉頡。

  這是十惡不赦的罪過。酋長雖然視倉頡為心肝寶貝,也不敢無視巫覡們的聯盟啟奏。酋長確信,巫覡們是溝通天庭與人間的使者,倉頡自己也不敢否定這一點。因此倉頡後來造字時便在天地之間寫兩個人字“叢”,再在二人之間劃一條直線接地通天,造了個女巫的“巫”字,又在巫字旁加個“見”造了個覡漢的“覡”字。

  黃帝統一華夏之後頒布了一項禁令:各部落有權監禁犯人,並罰他們做最苦、最累、最危險的活計,但無權直接處死犯人。尤其是本部落最有影響的人,即便他們直接殺人,但是隻要他們已經放下凶器,其處死大權便統歸黃帝親自操縱。倉頡這才幸免一死,僅僅作為死囚犯被關了起來。按照當時的法規,死囚犯關在木籠或囚車內,而一般犯人隻坐牢獄不被關押。所謂牢就是做苦役的犯人們的牛棚,“宀”下有“牛”者為“牢”。所謂獄僅適用於刑期較短的犯人,因為獄並沒有房屋,而是在地上劃個大圓圈子,並告訴犯人,“不準出圈子,半個月之後才能回家”。圈子周圍有兩隻狗看守。民間流行的“劃地為獄”“以言為法”和“劃個圈兒就不敢出圈兒”之類的話就是因此而發。獄字是狗旁一個言,言字右邊一個犬,也就是兩隻狗看守一個因“言”犯法的人。“囚”字便大不一樣了,它四麵都不通,犯人在其中“囚”。可見當時被囚禁了的倉頡是沒有任何行動自由的。

  酋長及其夫人看見自己的親外孫在囚籠內度日如年,且一囚就是半年多,心裏猶如鈍刀子割肉。他不忍心看著聰明伶俐的倉頡受此煎熬,便趁黃帝來巡查之際向黃帝稟報了倉頡的“罪行”,並要求盡快處死倉頡。沒想到黃帝聽完稟報後,居然要出一千兩金子高價贖下這位死囚犯。

  酋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懷疑黃帝是因為事先知道倉頡是自己親外孫時才法外施恩的。當他向黃帝說明自己的看法時,黃帝沉默良久之後才說:“寡人願意千金求一字,是因為他萬兩黃金也難求。寡人本當將倉頡迎至帝都後公開自己的想法,既然倉頡是你的外孫,也就直說無妨。寡人不但要贖下倉頡,而且要封他為左史大人。”

  原來軒轅黃帝先前是炎帝的部屬,他少年得誌,十多歲便當上了部落酋長。炎帝駕崩之後,黃帝很快吞並了各諸侯國成了華夏民族的首領。黃帝不僅英勇善戰,足智多謀,而且十分器重謀士能人。雍父做杵臼,貨狄做舟船,揮氏做弓,牟夷做箭,胡巢做帽子,伯餘做衣裳,夷氏做鼓,尹壽做鏡子,伶倫造樂律,大撓作甲子,容成調曆等等,都受到黃帝的格外垂青。因為他深知要治理好偌大的中華民族,使天下百姓寒有所衣,饑有所食,渴有所飲,行有所乘,閑有所樂,夜有所居,單憑權威與武力是無濟於事的。他非常器重那些發明杵臼、舟船、衣帽、鼓樂等有關物件的智士仁人。當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玩樂都有了著落,生老病死均能彼此照料,相安無事之後,黃帝卻為兩件事情發愁。一是無法將過去的事情記載下來,將現在的經驗教訓傳下去。二是無論朝廷的大小事務或各部落,諸侯之間的矛盾調解,都必須黃帝親自出麵,天子沒有駕到,聖旨、聖意便無法代傳,這就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乃至重大損失,給黃帝施政造成許多困難。

  為了記錄史實,黃帝在朝中設了9名史官,將他們分成三組,讓他們分別用腦子記錄曆史、現實和各諸侯、各部落發生的事。雖然九位史官都是有非凡記憶力的人,隻因曆史悠久,地域遼闊,世事繁雜而難免掛一漏萬。

  為了處理數以百計的諸侯、數以萬計的部落之間的紛繁事務,黃帝不得不秘密地挑選三位替身,代替自己出麵處理一些比較簡單的事務。這樣雖然可以解無法分身之苦,卻也給黃帝帶來不少憂慮。首先是替身們要具備處置繁雜事務,調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又必須絕對忠誠;二是那些替身們必須裝扮得惟妙惟肖,稍露破綻後果便不堪設想。

  當然,設史官、選替身均為權宜之計,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因此,黃帝仍潛心查訪記史。他從十多歲出任有熊國國王便留意選拔人才,直至最小的女兒也有15歲半了,其夢寐以求者仍不知藏在哪個部落?眼看自己將成老朽,黃帝暗暗焦慮。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帝終於在陳倉部落的死囚犯中發現了智慧星君,並不惜許以重金高官。千金贖死囚絕無僅有,左史官職也是首開紀錄。左史,就是位居客尊,專門輔助天子記言、記事的史官。倉頡是史官的鼻祖,舊時京師百司胥史都敬倉頡為祖師爺。

  所謂黃帝千金求一字,實際上是千金求一人,求一個叫做字的人——因為倉頡是在家裏生的孩子,所以叫做字。

  倉頡從一個死囚犯變成了左史大人,那真是土地婆婆嫁玉皇大帝,一步登天了。沒想到,三天後,當黃帝派特史去接倉頡上任時,這位左史大人卻來了個腳板抹清油——溜了。

  講 述:周海堂 高臘梅

  整 理:周濯街

  流傳地區:湖北黃梅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