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向陽一、黃天厚土
黃河流水曲曲彎,
它來自遙遠的巴顏喀拉山。
參天的古柏鬱蔥蔥,
它的那個根深深地紮在黃土中。
樹有本,水有源,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代代傳。
一脈相承來延續,
咱們的祖先是黃帝。
據傳說遙遠的年代上上古,
洪荒的世界亂人舞。
黃河流域像搖籃,
護佑著人類得綿延。
這一帶水肥草綠地遼闊,
生存著許多氏族和部落。
其中的一支最優秀,
勤勞、勇敢、仁愛、祥和又敦厚。
因為在姬水河畔代代繁衍又生息,
這一族先民就姓姬。哎,
這個部落中有一位母親叫個附寶
生下來一個白胖小,
這個白胖小體格健壯個頭大,
不到一歲他就會說話,
眨著個眼睛很有神,
真像是一個小大人。
世上的一切事情都好奇,
給大人不斷提問題:
哎,為什麽天上飄著雲?
為什麽地上能有人?
為什麽鑽木取火有亮光?
為什麽烤熟的熊肉要比生肉味道香?
他一天到晚嘴不歇,
問了媽媽問爺爺,媽媽爺爺答不上,
他甩著個手,一個勁地晃。
逗得爺爺哈哈笑,又是背,又是抱,
背上跑,背上走,
爺爺孫孫手牽手,
眼看著孫孫長得特別快,
爺爺的心裏邊更疼愛。
天倫之樂多有趣,
他們一天到晚做遊戲。
說這一次,爺兩個比賽下土坡,
看誰能把土運的多,
爺爺折了個大芭蕉,
撐開來葉子把土刨,
雙手再把那個土刨捧,
說了聲,哎,我到坡下把你等。
小孫孫不怠慢,
眼睛珠轉一轉,
折來了一根竹竿竿,
握成了兩個圓圈圈,
中間串了個樹棍棍
上頭搬了個柴棍棍
棍棍的裏邊盛滿土
冒著個尖鼓又鼓,
雙手輕輕這麽一推,
轆轤圈圈一轉快如飛。
霎時間來到土坡下,
嘿!爺爺的心裏邊好驚訝!
小孫孫咋就這麽靈,
能創造會發明。
這一場遊戲出意料,
爺爺實在沒想到,圓圈圈能轉動,
圈圈上頭能負重,
跑得快,拉得多,
誕生了世界第一部能載重的轆轤車。
轆轤車要是擱現在,
沒有人大驚不小怪,
這一件事在當時,
把人震的眼睛全都發了癡。
土坡的前邊人擠滿,
爭先恐後看稀罕,
拍一拍,摸一摸,
又驚又喜把話說:
哎呀!天上降下來一個神,
帶來了一副風火輪。
看,吉祥的彩雲在飄蕩,
噢!預示著咱們這個部落要興旺。
他們又是喊,又是跑,又是蹦,又是跳,
爺爺的心裏邊更歡喜,
說這個發明了不起,
孫孫實在不平凡。
我給他起個名字,就叫軒轅。
人群中附寶哈哈笑,
這個名字起得妙,
看你們一老一少親又親,
我再給他賜個姓就叫公孫。
嗨!這個名字多洪亮,
刻在了華夏兒女心頭上。
這個名字傳千古,
公孫軒轅是始祖。
這個名字叫得響,
世世代代都敬仰。
這個名字放光芒,
給人類留下來無比燦爛和輝煌。
公孫軒轅成年後,
受到了擁戴當領袖。
整個部落齊歡呼,
就在這橋山的中部建首都。
這個地方土色黃,
種子落地萬顆糧。
黃穀穗結黃籽,
秋天收的是黃小米。
黃土坡,黃土塬,
黃土的窯洞擋風寒。
喝一口河裏邊流的淺黃色的黃泥水,
黃土的滋味醇又美。
黃土地把這個部落來養育,
因此上公孫軒轅稱作黃帝。
軒轅黃帝本是中華第一帝,
開創出人類文明最壯麗。
黃帝陵本是天下第一陵,
黃天厚土牽動著黃帝子孫骨肉情,
咱們今天一起到黃陵祭祖先,
下一回恭恭敬敬登橋山。
二、橋山翠柏
說起來橋山不算高,
可是三山五嶽在它腳下也折腰。
論起來沮水不算長,
那個浪花真要比大江大海更激昂。
這一方土,這一方水,
最神聖、更壯美,
隻因為風水寶地臥盤龍。
在這裏,坐落著軒轅黃帝陵,
咱們祭黃陵,登橋山,
這個地方雄渾古樸最壯觀。
看,橋山的氣勢如巨龍,
伏遊翻騰貫長虹。
背靠著一座攀龍崗,
起伏著的龍脊又倒海來又翻江。
東邊的嶺,形似鳳,
展翅搖翎正朝聖。
西邊的山,壯如龜,
仰望著橋山山頭彩雲飛。
南邊的高坡好挺拔,
像一隻老虎伸著個前爪地上爬。
這真是盤龍臥虎名鳳名龜來護衛,
橋山的上空騰祥瑞。
沮水河繞陵而過奔東南,
像一條玉帶把山環,
滿山的古柏聳入雲,
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處古柏群。
橋山的有林麵積共有一千五百畝,
生長著八萬多株古柏樹,
鬱鬱蔥蔥好蒼翠,
樹齡平均都要超過一千歲。
最大的一棵要數黃帝手植柏,
這棵樹,軒轅黃帝親手栽,
親手栽那個親手植,
人稱為曆史見證活化石。
當你走進了軒轅廟,
頭一眼,就看到了這棵大樹好繁茂。
距今已有五千年,
留下了一段故事代代傳,
傳說是黃帝看到橋山一帶土肥沃,
在這裏,建起了一個古橋國。
這一天,帶著大臣來巡遊,
他這一路之上皺眉頭,
他看到了部落的臣民難定居,
還有的人爬到樹上去歇息,
還有人和野獸同在一個洞穴裏邊來生活,
還有人漂遊不定,
整天東躲又西挪。
黃帝說,這一種狀況不能讓它再繼續,
咱們人類應該來改變環境和地域,
一定要教化臣民定居下來,
其餘耕作才能把那蒙昧全擺脫。
從此後,部落有了主心骨,
又建房,又造屋,
離開了樹杈和洞穴,
把那動蕩生活都告別,
橋國的上下安居樂業多祥和。
可是想不到,一場大禍生了魔:
哢嚓嚓,空中的驚雷加閃電,
轟隆隆,霎時間天昏地也暗;
刷刷刷,暴雨傾盆狂風刮,
嘩嘩嘩,引起了山洪大暴發。
哇,這一場洪水來得正,
席卷著地皮像猛獸,
衝垮了牆,衝塌了屋,
衝得地麵光禿禿;
衝毀了田,衝倒了房,
衝得橋國許多臣民把命亡。
等到了雨過天晴洪水退,
黃帝的心裏也格外沉重,
一個勁地往下墜,
登高把災情來察看:
哎!這就有了一個新發現,
洪水泛濫留教訓,
都認為周圍的樹木被砍盡,
水土流失是禍根,
危及整個部族難存身。
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大臣捂著傷,
說話的聲音帶哭腔:
黃帝呀!那麽多人都被洪水吞沒,
往後的日子咋過活?
不如咱們遷到別處去,
另找一塊安身地。
黃帝聽了搖搖頭,
哎!咱們不能因為水災再漂流。
要知道亂砍樹木把田毀,
引發了這場大洪水。
如果我們走一處砍一處,
處處的綠洲變沙土。
天下的樹木都砍光,
天下的糧田都撂荒;
天下的地方都住遍,
再到哪裏去避難?
臣民們聽得心裏亮,
黃帝說,森林樹木是屏障,
人若順天道,天能養活人;
人若逆了天,自身難生存。
這個道理特別真,
多栽樹,才能造福後代和子孫。
說著話,親自帶人上山坡,
甩開膀子掄胳膊,
挖開了黃土把坑刨,
種下來一棵柏樹苗。
嗨!這棵樹,聚集了天地之間日月精華和靈氣,
把那橋山聖土來護避。
到如今,更珍貴,
世界上柏樹裏邊它為最。
這棵樹下圍就有十米多,
攀根錯節,斑痕累累,枝葉茂盛,蓬蓬勃勃,
高大的軀幹粗又壯。
有一首民間諺語廣傳唱:
民謠說七摟八拃半,二十四個疙裏疙瘩不上算,
七個人伸長了胳膊,手牽手,
抱著樹還留著一個大缺口。
這棵樹就像是一尊守護神,
消災避禍擋風塵,
咱們今天大樹底下好乘涼,
祖先的無量功德千年萬年永弘揚!
三、傳世足跡
軒轅廟披霞光,
廟院裏有一塊青石四四方,
黃帝的腳印石上留,
聽我把這一段故事說從頭。
就在那遙遠的年代上上古,
人類生活得很艱苦,
特別是到了冬天更作難,
那叫個沒有辦法能禦寒。
冰天雪地頂著霜,
人們的身上沒衣裳。
沒鞋子,沒襪子,光腳踩著冰碴子,
西北風帶哨子,頭頂上沒帽子,
三五成群一攤子,
圍著篝火轉圈子。
這一年冬天剛下雪,
黃帝派人去打獵。
胡巢和於則兩位大臣領著隊,
一路上不怕累,
圍追野獸進了山,
眨眼之間黑了天。
嗚,寒夜裏刺骨的狂風在呼嘯,
許多人硬是把那耳朵給凍掉。
胡巢也凍得打哆嗦,
一抬頭,哎,發現了樹上架著個老鴰窩。
噌、噌、噌,他一爬爬到樹當腰,
伸手就把這個鳥窩掏,
扣在頭上護耳朵,
頓時間,他的兩個耳朵真熱乎。
打獵的人個個跟著來效仿,
頭戴著鳥窩把風擋。
這一邊於則把腳跺,
光腳板全被那冰碴紮破,
腳後跟被凍裂,
長長的口子淌著血。
說起來事情怎麽那麽巧,
這個腳底下,有一棵樹木已枯倒,
樹上的葉子早幹枯,
樹心又軟還又疏,
於則的身上格外冷,
一腳跺得特別猛,
就聽見噗的一聲響,
身子往後猛一仰,
這一腳把那樹心軟木來跺穿,
腳脖子夾在樹中間。
往外拔,
哎!哎!怎麽拔不出?
不多時,哎,冰冷腳掌熱乎乎,
這一下,於則反倒更高興,
哎,這棵樹能利用,
咱們把它截成段,
每個人分兩塊掏個窟窿,套住腳,
再也不怕趟雪窩。
嗨,這個主意想得絕,
人類從此有了鞋。
雖說是林海雪原路千尺,
打獵的人個個穿上軟木履。
從開始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有點笨,
可是越來越熱越有勁,
穿樹叢,翻山坡,
這一趟獲取的獵物特別多,
他們滿載而歸踏著雪,
軒轅黃帝親自帶隊伍來迎接。
看到了他們個個腳上蹬木屐,
披著樹皮當寒衣;
老鴰窩頭上戴,
這個穿著打扮真奇怪。
軒轅黃帝心裏喜,
特別對胡巢、於則很讚許:
哎呀!這幾天狩獵到山外真擔心,
你們雪地裏邊被凍壞;
這一趟立了一大功,
從今後,咱們暖暖和和好過冬。
頭上戴的就叫帽子,
把那個老鴰窩改成麻布作料子。
腳上穿的就叫鞋子,
穿鞋子能避免凍掉趾頭成瘸子。
鞋子做成硬底子,墊上幹草當裏子,
如果再把鞋幫往上能夠續上半截子,
就成了長筒高腰大靴子。
胡巢和於則哈哈笑,
黃帝說你們的發明很重要。
我希望橋國的臣民不分男女和老少,
都能夠穿上鞋,戴上帽。
事情過去了沒幾天,
橋國的人,戴上個帽子把鞋穿,
又舒服又暖和。
哎!怎麽隻有軒轅黃帝仍然光著兩隻腳?
在這個部落中,有一位姑娘叫做素巧,
她的手兒勤,心眼好,
黃帝的腳上沒鞋穿,
素巧的心裏邊很不安,
暗暗地跟在黃帝身後邊,
上山梁,下河灘,
眼見得黃帝巡遊不歇腿,
河灘上膠泥地裏邊留腳印。
素巧把這腳印來辨別,
噢!才知道黃帝為啥沒穿鞋。
隻因為黃帝的腳特別大,
一般的鞋子盛不下,
又怕給別人添麻煩,
光著腳東奔西跑不停閑。
素巧把這腳印量下來,
照著大小巧剪裁,
滿懷著敬仰感情深,
做成了一雙靴子不大不小真稱心。
從此後,黃帝的鞋有樣板,
照著膠泥來裁剪。
每年到了清明節,後世人都要獻上長筒靴,
為了叫膠泥上邊的腳印永遠不失傳,
又劈開一塊青石盤,
黃帝的腳印刻在這塊青石上。
動人的故事永傳頌,
豐功偉績說不完,
咱們沿著黃帝的足跡永向前。
四、走向文明
軒轅黃帝建業績,
人類文明為先驅。
蓋世的功勞無人比,
把咱們華夏曆史來開啟。
留下了無價的寶貝最珍貴,
造福子孫和後代。
若要問,祖先留下最珍貴的是什麽?
那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美德。
就像是茫茫黑夜一盞燈,
照得人間亮晶晶。
軒轅黃帝之所以能夠當領袖,
就因為隻有他能把民族來拯救。
超人的聰明和智慧,
贏得了愛戴和敬佩,
非凡的膽略和氣概,
開創出人類社會新時代。
從軒轅黃帝為開始,
創造發明無休止,
長期的戰天鬥地過程中,
總結出一部《黃帝經》。
《黃帝經》,代代傳,
震撼了世界五千年。
他把宇宙之間事物發展變化規律來探索,
陰陽五行立學說,
歸結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又相輔。
他認為天有三寶,日、月、星,
地有三寶,水、火、風,
人有三寶,神、氣、精,
天、地、人,道相同,理相通,
方圓東西南北中,
四季春夏與秋冬。
是與非,成與敗,
禍與福,利與害,
善與惡,真與偽,
得與失,醜與美,
相互之間變化規律不會改,
轉變中組成了大千世界稱意派。
天地有生發,萬物有始終,
帝王有興衰,人間有吉凶,
得了道,萬事興;失了道,災禍升。
也就是說,
順應了事物發展規律性,
才能夠無往而不勝。
黃帝的思想為根基,
揭示了矛盾的對立和統一。
黃帝的道學思想哲理深刻又樸素,
奠定了我們中華民族文明路。
王道本是通天道,
無比精辟和奧妙,
安邦治國是法寶,
指點迷津為先導。
代表著民族精神和靈魂,
光輝燦爛萬古存。
當我們走進軒轅廟的大殿前,
感覺到神聖的地方又肅穆來又莊嚴。
咱們抬起頭來仰望當代軒轅黃帝像,
當隻見,墨石板上立浮雕,
軒轅黃帝頭上的皇冠翹得高。
他的袍子大,袖子寬,立著地,頂著天,
轉過來身子揮雙手,
帶領著千軍萬馬往前走。
當時的橋國進步快,
靠的就是軒轅黃帝作統帥。
軒轅黃帝指引下,
由弱到強,由小到大,
天翻地覆起變化。
他的一雙慧眼分外明,
最能夠知人善任選賢能。
帶動著整個部落圖進取,
湧現了傑出人物一大批。
當時的發明創造特別多,
聽我給咱簡要說一說:
倉頡造字是費了神,
率先發明了國家文。
容成首創造曆法,
把那一年四季巧歸納。
大撓演算做甲子,
天幹地支初創始。
隸首發明數目字,
加減乘除問了世。
戰場上、迷霧中,風後發明指南車,
眾古發明造舟船。
嫘祖娘娘發明了養蠶抽絲種桑田。
祝融擊石火星迸,
從此後,取火就用石頭碰。
常先把那野牛來追捕,
剝了牛皮能占卜。
伶倫發明利音律,
後代人才能夠隨著個音律唱歌曲。
能工巧匠有專長,
獲得的專長造新房。
還有個奇才寧封子,
燒、製、刨、剔,據說是從他為開始。
胡巢和於則來報捷,
發明了帽子發明了鞋。
杜康發明造美酒,
王亥馴馬最拿手。
雷公岐北和俞跗,
三位名醫妙手能把這個百病除。
所有的發明和發現,
涉及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方麵。
方方麵麵,齊頭並舉大進步,
人類才走上文明路。
這條路,無邊際,
引路的始祖是黃帝。
這條路,寬又廣,
軒轅黃帝來開創。
這條路,彩霞飛,
人民之光放光輝。
這條路,貫長虹,
騰飛著人類東方的一條龍。
黃帝就站在文明之路總源頭,
召喚著我們中華兒女爭上遊,
文明之路放光芒,
千年萬年永流長,永流長。
五、誅殺蚩尤
我們中華大地多遼闊,
在遠古時候總共有七百二十多個小部落。
在這部落之間恩恩怨怨長積壓,
時間一長,它就起了摩擦。
不斷地融合和分化,
逐漸地崛起了三個部落最強大。
在北方軒轅黃帝作統帥,
這個部落文明進步發展快。
另一個神農和魚王結聯盟,
占據著中原來稱雄。
還有一個部落在南方,
蚩尤來把這個頭領當。
這個部落最早能把這個礦石融,
率先發明了冶煉銅,
煉出銅,打兵器,
又尖、又硬、又鋒利。
蚩尤仗著武器精,
橫行霸道耍威風。
濫殺無辜屠耕牛,
搶占土地截水流。
為了把天下能吞並,
不斷把這個戰爭來挑動。
據傳說,蚩尤有八十一個親兄弟,
個個凶猛又怪異。
他們不吃飯,吃沙子,
頭上長著兩叉子,
嘴裏邊齧著兩獠牙,
披散著頭發像亂麻。
他那個人麵獸身,銅頭鐵額長指甲,
P股上嘀裏哐啷吊著半截短尾巴。
根據著專家學者來分析,
這樣的民間傳說並不虛。
這個部落既然能夠利用青銅造武器,
也就能夠利用青銅做麵具。
雖然光著腳丫子,
頭上綁著銅叉子。
人麵獸身不算奇,
身上披著是猛獸皮。
吃的是大米。
還說中間一渲染,
就被描繪得神神叨叨很凶險。
蚩尤的性情很蠻橫,
打起仗,不要命,
朝著北方來擴張,
炎帝的部落首當其衝遭了殃。
蚩尤稱王又稱霸,
打得個神農難招架。
急忙向黃帝來求救,
聯合起來再爭鬥。
據傳說,黃帝和炎帝同根生,本是一對同母異父親弟兄。
親弟兄臨危難,
怎麽能夠袖手旁觀躲著看。
為了把正義來匡扶,
他們兩個並肩戰鬥把害除。
軒轅黃帝麵對著強敵不皺眉,
一聲令下如驚雷。
高舉著石頭和棍棒,
直打得天昏地暗煙塵嗆。
麵對著蚩尤的凶殘和暴虐,
黃帝的心裏邊淌著血,
形勢危急把人逼,
生死存亡在旦夕。
這一仗要是打不勝,
整個民族到絕境。
血和肉,硬不過蚩尤手中銅,
腳下的黃土都染紅。
這一場戰爭持續了十年沒停歇,
龍爭虎鬥真激烈。
經過了五十三場大較量,
黃帝的隊伍越戰越勇鬥誌旺。
軍紀嚴,人威壯,
恰似天兵和天將。
這一年秋天的雲霧濃,
兩軍在涿鹿一帶又交鋒,
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大決戰。
軒轅黃帝集中了兵力十二萬,
傳說是九天玄女賜兵書,
力牧大鴻應龍或街四麵包抄設埋伏。
王亥把這戰旗高高舉,
指揮著戰馬二千五百匹。
常先把這一鼓槌一揮舞,
擂響了五百麵牛皮大戰鼓。
風後來把這迷霧撥,
辨方向,憑借著一百三十六輛指南車。
戰場的上空霧騰騰,
將士們咬牙切齒怒衝衝。
戰鼓敲得個咚咚咚,
戰馬馳騁噔噔噔,
指南車叮叮叮,
周轉戰旗呼隆隆,
箭離弦,噌噌噌,
滾石檑木,咚咚咚,
刀對刀,咚咚咚,
槍對槍,噌噌噌,
咚咚咚那個噌噌噌,
噌噌噌那個咚咚咚,
呐喊聲,震天空,
刮起的旋風帶血腥。
山搖地動,山搖地動助威風,
打得那個蚩尤哼哼哼。
這一場戰爭真激烈,
蚩尤的部族被殲滅。
蚩尤本人被逐殺,
亂軍當中稀裏糊塗就被砍掉腦袋瓜。
從此後,軒轅黃帝成盟祖,
吸引得許多部落眾星捧月來歸附。
在這個時候,魚王的心裏邊不服氣,
挑撥離間使詭計。
背著炎帝來和黃帝鬧分裂,
妄想把這勝利果實來偷竊。
搞陰謀,命裏注定要失敗,
害民族,最後必然把己害。
魚王的可恥下場難逃脫,
下一回,我再給咱接著說。
六、文治武功
上一回,黃帝來把這蚩尤征,
是遠古時候,最早的一場大戰爭。
軒轅黃帝逐殺蚩尤救民族,
人心所向都臣服。
曆史揭開了新一頁,
戰火依然難熄滅。
魚王把炎帝來煽動,
妄想把中華來吞並。
真好比,雞蛋來把石頭碰,
不知道石頭有多硬。
石頭紋絲還沒動,
雞蛋黃稀裏嘩啦流幹淨。
兩軍在帝周一帶一交鋒,
魚王的隊伍亂了營。
跑到了阪泉一帶穩住陣,
炎帝把魚王來責問:
哼,本來我們兄弟之間感情在,
都怨你搬是弄非心腸壞。
現在全軍都覆沒,
看你還有啥話說。
魚王見炎帝發了怒,
拔腿就跑像個兔。
跑出了阪泉沒多遠,
在那亂軍當中被刀砍。
一命嗚呼送了死,
他是罪有應得真可恥。
在這個時候黃帝來把炎帝找,
說咱們應該拋棄前嫌永和好。
蚩尤凶殘又暴虐,
有多少生靈被泯滅。
他是靠殺、靠打、靠搶、靠奪,靠著野蠻來稱霸,
到頭來自己遭唾罵。
留下的教訓特別深,
失道寡助喪人心。
要想天下能擁戴,
就得要體恤民心使人愛。
到如今萬眾一心都期望,
咱兩個同心同德不鬧仗。
兄弟感情如手足,
聯合起來共同為部落謀幸福。
軒轅黃帝肺腑之言瀝肝膽,
說得炎帝把頭點,
心服口服真又誠。
從此後組成了炎黃部落大聯盟,
曆史的發展順民意,
軒轅黃帝成為中華第一帝。
人人歡欣又鼓舞,
神州大地有共睹,
三大部落得統一,
太平盛世立根基。
黃帝把天下來治理,
最早把世界文明來開啟,
製定的法令受擁護,
促進了社會大進步。
在當時漁翁不爭水,
農夫不爭地,
路途不拾遺,
夜晚戶不閉,
夫妻不背情,
兄弟不棄義,
父子不背恩,
官吏不舞弊,
風調雨順人心定,
呈現出一派繁榮和昌盛。
形成的中華美德萬古傳,
世世代代息相延。
據說是軒轅黃帝活到了一百一十一,
他的一輩子,一共娶了四房妻:
正妃是西陵之女叫嫘祖,
後又娶方雷氏、彤魚氏,
還有一位叫個嫫姆,
這一根龍脈續家譜,
四位妻子共生下兒子二十五,
黃帝創立了十二姓,
姬、酉、祈、己、滕、臧、任、苟、僖、姞、儇、依十二個字。
黃帝把這十二個姓來分賜,
十四個兒子得了姓,
代代繁衍更旺盛。
其中的兩個兒子為直係,
親親的同父同母親兄弟。
一個叫玄囂,
一個叫昌意,
全部是嫘祖娘娘所生育。
昌意的兒子叫個高陽,
繼承著爺爺軒轅為了王。
玄囂的孫子叫帝嚳,
從小把叔叔高陽來輔助。
三十歲,帝嚳又繼承高陽做首領,
他的後代,個個大智又大勇。
帝嚳的妃子薑元生後稷,
妃子簡狄生下契,妃子慶都生下堯,
這些人風雲了曆史稱英豪。
後稷被周族擁為祖,地位上奠基礎;
唐堯把帝嚳來繼承,
治理天下最賢能。
由此往後舜帝大禹夏商周,
齊、楚、燕、韓寫春秋。
我的快板說得快,
幾千年,嘴皮一碰往過帶。
從古到今相連貫,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不斷分割和演變。
這一根血脈往下續,
到今天,擁有人口十多億。
十多億人口百家姓都把一個祖宗敬。
中華民族一條根,
全都是黃帝的後代和子孫。
黃帝的子孫黃皮膚,
黃的就像黃帝陵前一抔土。
黑頭發、黑眼睛走遍天下是同種,
祖先留下的烙印深,
同胞情義骨肉親。
生生不息心相扣,
中華民族最優秀。
悠久的曆史長河裏,
始終都是緊緊凝聚在一起。
隔山隔海不隔情,
熱血總要比水濃。
黃帝的子孫心相投,
向往著神聖的地方黃帝陵。
七、乘龍飛升
有一個民間故事很動人,
說的是橋山的山頭飄彩雲。
這一年,黃帝一百一十歲,
頭枕著一塊青石剛入睡,
九天玄女把夢托,
在他耳邊輕輕把話說:
你戰蚩尤降神龍,
統一中華結聯盟,
做衣冠,造舟船,定算術,澆桑蠶,
功勞蓋世大無邊,
現在要召你乘龍來登天。
軒轅黃帝他就一夢醒,
但隻見一輪明月掛山頂。
手捋著胡須又思前來又想後,
天神的話語難領受。
發明創造靠群民,
咋能把功勞歸於我一人。
如果要讓我上天宮,
必須把各人的成就一筆一筆都寫清。
想到此,他就心不寧,
第二天,派人到壽山去采銅,
采的那個銅亮炯炯,
運到荊山鑄銅鼎。
銅鼎上刻大字,流芳千古傳後世。
隻要是有過發明和創造,
名字和功績不漏掉;
隻要是對部落發展有貢獻,
就在這鼎上來立纂。
好一尊銅鼎樹豐碑,
一個個名字放光輝。
有嫘祖,有應龍,力牧、倉頡、常先、風後、容成、共鼓和大鴻。
軒轅黃帝對這些有功之臣寄深情,
硬是把荊山的山頭都燒紅。
熊熊的火,濃濃的煙,鑄了整整五百天。
鑄就的這個寶鼎好壯觀,
從上到下一丈三。
這一天,銅鼎落成大慶典,
四麵八方爭著都往荊山趕。
滾滾的人流似潮水,
都把寶鼎來讚美。
一陣陣喝彩之聲穿破雲,
驚動了天宮大小神,
他們按住雲頭朝下看:
但隻見高大的寶鼎光燦爛。
軒轅黃帝把鼎扶,
放聲把那個鼎上銘文一字一句來朗讀。
霎時間,雲天潮海側耳聽,
飛禽走獸靜了聲。
黃帝的高尚品德和胸懷,
感動得天上的神仙止不住的眼淚流下來。
他們播著細雨呼著風,
向著人們三鞠躬,在這個時候,
萬朵祥雲齊湧動,
道道霞光破雲縫。
隆,天上裂開一個豁,
嘩,一條巨龍往下落,
穿過雲層腰一彎,臥在了黃帝腳下邊。
它的後腿直,前腿跪,
伺候著黃帝上龍背。
拔地而起騰了空,
吞雲吐霧往上升。
半空中,黃帝靠近了龍耳朵,
附下了身子把話說:
自從到荊山鑄鼎一年多,
一直沒有回橋國。
生我養我本是腳下一方土,
牽著魂,連肺腑。
在這裏,打過獵,
在這裏,淌過血,
在這裏,光著腳板走過路,
在這裏,親手栽過小柏樹,
今天我乘龍要離別,
超脫人世在眉睫。
橋山的一草一木牽著情,
能不能在這裏停一停?
巨龍在空中一徘徊,
龍尾巴一擺落下來。
橋國的臣民一聽說,
爭先恐後上山坡,
裏三層,外三層,
人山人海圍住龍。
依依不舍心悲痛,
直哭得山也搖,地也動,
有的人揪住了龍鱗不放手,
有的人拉住了黃帝衣襟和袖口,
有的人,拽龍尾,
有的人,雙手抱著黃帝腿。
在這時候,巨龍身子抖一抖,
衝著天空一聲吼,
龍尾巴一掀冒著煙,
拖著黃帝上了天。
橋國的臣民沒提防,
摔在了山坡和山梁。
有的人,拚死上前把龍抱,
黃帝的一隻靴子被拽掉,
有人手忙又腳亂,
扯下來,黃帝腰上一把箭。
有的人,失聲痛哭急了臉,
撕下來黃帝的衣襟一大塊。
眼看著黃帝乘龍入雲霄,
眾人的眼淚把橋山山頭黃土澆。
為了把始祖來緬懷,
黃帝的衣襟、靴子、寶箭,
就在這橋山之巔來埋葬。
這個故事傳遍了海角與天涯,
把我們黃帝子孫的美好願望來表達。
乘龍升天留美談,
事實上黃帝在橋山永長眠。
民間留下來一支歌,代代傳來代代說。
古老中國一條龍,龍的祖先葬黃陵。
今日裏,龍的傳人和子孫,
唱著這龍謠尋龍根。
八、拜謁始祖
黃帝的子孫謁黃陵,
每一個人到了陵前都動情。
他們月月想,年年盼,心中的那個情思割不斷,
夢也繞,魂也牽,巴望著來到橋山祭祖先。
最幸運今天能把心願了,
黃帝陵前來祈禱。
夢幻一旦變現實,才感到今生今世活得值。
當你參拜了軒轅廟,
順著這石階登山道,
離著山頂不太遠,有一尊碑石很顯眼。
所有的來人受節製,
上刻著,“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八個字。
人到此,不由得停了腳步駐了足,
整一整自己的帽子和衣服。
往上看,紅牆碧瓦把山環,
又肅穆來又莊嚴。
千年的古柏衝雲霄,
透過樹叢能看到一個土堡特別高。
這就是九轉祈仙台,
漢武帝在這裏曾把祖先來緬懷。
真實的故事有記載,
祈仙台,如今依然放光彩。
公元前110年十月間,
漢武帝巡視了邊疆回長安,
率領著大軍十八萬,
帶著刀,挎著箭,
一路上威風凜凜氣派大。
可是到了橋山驚慌失措把馬下,
祖先的陵寢安息處,
豈敢揚威又耀武。
喝令三軍停、停、停,
朕要登山去謁陵。
所有的人放下武器卸鎧甲,
剃掉胡須整頭發。
人人都換新戰袍,
再把那個袍角往起撩,
每人掬上一包土,
得到陵前祭先祖。
十八萬大軍把隊排,
一夜之間壘起了這座祈仙台。
第二天,彩霞飛,
旭日東升放光輝。
橋山下一棵柏樹高又大,
漢武帝脫掉了鎧甲樹上掛。
謁黃帝,拜祖先,
一步一步登橋山。
祈仙台,高九層,
盤旋而上到頂峰。
雙手緊緊合著十,
口中念念還有詞。
合著眼睛求祖先,
保佑我,長生不老、身體強健、平平安安、穩穩當當、
牢牢靠靠坐江山。
在這個時候,滿山的錦旗迎風飄,
號角聲聲衝雲霄,
十八萬大軍解甲胄,
同時三拜又九叩。
這一次,祭祀的規模最浩大,
千百年來留佳話。
漢武帝當年掛甲的大柏樹,
現如今,就像是鋼鐵來澆鑄,
樹身上,斑斑駁駁布甲痕,
一片片如魚鱗。
看,這個黃帝陵前柏樹裏,
祈仙台,至今依然高聳立。
登上了仙台你那眼界寬,
滿山的翠柏托著天。
綠瑩瑩,一層一層環四周,
一覽無餘不勝收。
橋山的地脈多雄偉,
恰似巨龍張著嘴。
黃帝陵坐落在龍首最中樞,
真好比擋著龍舌,貼著龍喉,含在龍口一個珍珠。
這個地方最神聖,
黃陵祭祖最隆重。
無論哪朝和哪代,
都把黃陵來謁拜。
無論誰來做皇帝,
登基不忘把祖祭。
軒轅廟曆代的碑石列成行,
每一個字都和咱黃帝子孫掛著肚來牽著腸。
就像是大河流水波瀾壯闊,
五千年的曆史在這裏的碑石上邊被濃縮。
秦靈公,最早把那黃帝來祭奠。
再往後,漢朝立廟唐擴建,
到宋朝,把廟遷,
元、明、清、代代都來祭祖先。
元朝是蒙族在執政,
照樣的保護黃陵頒法令。
清朝是滿族為統治,
照樣的誠惶誠恐來祭祀。
朝朝代代都把祖先來敬崇,
座座碑石是明證。
雄辯地說明一個問題,黃帝的子孫的心最齊。
中華民族是個整體,親兄弟生活在一個家庭裏。
自古以來心貼心,
血同源來個命同根。
有多少遠方的遊子把根尋,
到了黃帝陵前淚淋淋。
有多少海外的僑胞苦漂泊,
至死也把軒轅二字刻心窩。
多少人跪倒在陵前放聲哭,
止不住的淚水像斷珠。
迸發出心裏的情感很複雜,
在這裏很難用語言來表達。
這正是拜謁黃陵來祭祖,
捧起地上一抔土,
帶給兒,帶給女,最記珍貴一份禮。
兒女成人不忘祖,
再到黃陵祭黃帝。
龍的子孫永綿延,
神州軒轅代代傳、代代傳。
作者簡介:
盧向陽,男,1949年出生,西安市人。1986年調入陝西省曲藝家協會,任曲協秘書長。創作的快板《逛夜市》《錘煉》等作品獲全國多項獎,《華山遊》《乾陵訪古》等作品收錄音像集出版。創作作品眾多,曾任中華全國快板快書研究會副秘書長。2001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