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七節 軒轅

  劉曉樺

  一

  燃起枯葉

  燃起荒野

  燃起荒野等待翻飛

  等待翻飛

  動情的歲月層層疊加

  層層疊加

  斜陽垂掛

  斜陽垂掛灼灼如血

  燃起荒野等待翻飛

  飛黑蝴蝶

  飛白蝴蝶

  二

  十萬匹野馬狂奔

  十萬隻野羊狂奔

  燒荒的野火衝天

  再沒有藏身的樂園

  這是最後的勇猛最後的逃遁

  所有的恐懼終歸徒勞

  命運注定被奴役

  黑夜無邊

  風雨連綿收

  起這野性

  停下這狂奔

  我收割了五穀喂養你們

  我收割了青草喂養你們

  喂養你們

  喂養肉色們的溫馴

  三

  黑眼睛潤澤

  閃光的女子來自何方

  帶來層層疊疊的微笑

  頭頂魚紋陶罐

  腰結貝殼珠串

  臨水而棲

  開始最初的沐浴

  從水中浮出

  在樹上成熟

  雙手穀米飄香

  心底溫柔淌

  撫慰了辛勞

  養育著驕傲

  黑眼睛閃亮的女子是沉默的魚

  迷人的憂傷安詳無語

  四

  野火熄滅

  荒野安詳

  荒野安詳遼闊無疆

  我們翻開了土地

  看到土地慈愛的心

  我們播下種子

  期待土地溫暖的哺育

  再向河祈禱

  河呦

  讚美你慷慨的澆灌

  禾苗破土成長

  閃爍豐收的希望

  黃色的原野嗬

  從此是故鄉

  從此是故鄉

  五

  桑森成行

  桃林妖嬈

  豐年驅散了饑荒

  翻曬的五穀將要歸倉

  遠方的鼓角重又喧囂

  塵埃之上戟鉞交錯

  塵埃之上箭矢翻騰

  壯士驍勇血光飛濺

  拚殺掠搶家園離散

  無盡的征戰

  無邊的荒蠻

  即使神明也會厭倦

  鮮血流遍了原野

  年輕的軀體慢慢空虛

  魂魄遊離

  晚風淒涼

  塵埃之上餘煙縹緲

  生者的哀傷在舞蹈

  六

  魂兮歸來嗬

  蒼天遠

  至親哀育嗬

  隔忘川

  誰可相倚

  肝腸催斷

  歸來嗬

  歸來

  七

  看嗬

  遼闊的阪泉

  明媚欲醉的春天

  野花閃耀

  草地柔軟無邊

  誰能辜負春天

  辜負這溫暖和纏綿

  刹那間

  隱隱的號角自遠方傳來

  母親們戰栗著

  又一次跪祈平安

  看嗬

  軒轅

  這麵容赭黑的英俊少年

  這不可按捺的意氣衝天

  深藏了幼年的遵從伏拜

  沸燙了天賜的英雄血脈

  父兄們

  擂鼓宣戰

  隨我直取平原

  隨我直取江山

  隨我而戰

  戰五穀

  戰牛羊

  戰良田

  戰富足歲月嗬

  戰世代平安

  迷霧突

  降頃刻間天地晦暗

  大軍迷茫

  何處是衝突方向

  上蒼

  昭示我智慧之光

  為我連接土地的力量

  揮起手臂

  指向永恒的南方

  向南

  向南

  憑借神奇的指向

  突破迷霧的阻擋

  長驅無返嗬

  一路凱旋

  指天為誓決一死

  從此各守家園

  八

  黃金鋪瀉

  喚取你隱隱的笑靨

  駿馬馳奔

  聽從你目光的嫵媚

  你的名字燦爛如花

  身體飽滿如灌漿的穀穗

  開口時暗香四溢

  謠曲唱得人眩暈

  戰火散盡

  家園平安

  土地呼吸寧靜悠遠

  在這聆聽天籟的夜晚

  雄壯的伏拜向你呈獻

  我將升起你的熱望

  直到曙光突現

  你要按照我的形象

  繁育出十萬嬰孩

  九

  采桑嗬

  采桑采桑

  沃土無限

  水湯湯

  姝女如禾嗬

  風輕揚

  采桑嗬

  采桑采桑

  十

  坎坎伐檀嗬

  大屋三百萬

  坎坎伐檀嗬

  棺木三百萬

  死無露荒野嗬

  生無受風寒

  鑄劍為鋤

  結絲為衫

  黎稷歸倉嗬

  醪醴溢滿

  歸陰陽

  節氣昭然

  八方水土嗬

  天道歸元

  十一

  站在大河流過的岸邊

  站在豐收縱橫的田間

  看星光輝映的天空

  遠方傳來了歌聲

  生命嗬

  來自何方

  生命嗬

  去向哪裏

  逝者長眠地下

  孩子悄然長大

  他們發出生命的光輝

  照亮我心中哀傷

  生命蘇醒了

  傳遞著你的奇跡

  土地蘇醒了

  生長著你的穀粒

  在你的原野是草

  在你的大河是魚

  長夜使我恐懼

  天光使我飛揚

  張開雙臂匍匐在地

  聽到天外傳來神奇的聲音

  家園興旺

  五穀豐饒

  你將滿懷的驕傲

  靜靜地衰老

  十二

  東去泰山

  朝天道

  憑我感恩之心率眾伏拜

  西往崆峒

  問天台

  以我敬畏之心率眾伏拜

  臨滄海

  天意深遠

  彌天墜落鍾聲一片

  再歸中原

  再歸大河之岸

  祭獻牛羊直告青天

  生而百年

  死而百年

  飛天三百年

  不負黃土血脈

  看天賜江山生息萬代

  十三

  一世滄桑的王嗬凝神穀底

  轉動輪盤默誦祈語

  祈語碰撞

  聞者紛然睡去

  祈語播撒

  亡靈曆曆

  它們享受逍遙

  它們通曉生者之迷

  王嗬

  你的統領挾山持水

  而亡靈之中沒有權威

  在你悲哀之上它們氣壯如虹

  這快樂你無法企及

  祈語碰撞

  祈語碰撞

  你恍若亡靈歎息著飛升

  看見穀底開遍了蝶形之花

  十四

  燃起枯葉的時節

  燃起荒野

  燃起荒野等待翻飛

  飛黑蝴蝶

  飛白蝴蝶

  飛過火

  飛過水

  飛過一片灼熱

  是你的心

  從太陽中歸來

  向土地祈盼

  石栽木斧血痕斑斑

  你在火中狂舞

  狂舞窒息

  你在火中大笑

  大笑沉酣

  飛過火

  飛過血

  飛過一片溫存

  是你的心

  河水流過土地

  野花紛紛騰躍

  火光最溫柔瞬間

  心兒明亮地升起

  燃起枯葉的時節

  燃起荒野的世界

  隨我而飛

  直上雲霓

  渾身飄滿愛你的旗

  嗬嗬

  聽

  高山敲擊

  歲月回響

  土地開放了沉默的心

  燃起枯葉

  燃起荒野

  燃起黑蝴蝶

  燃起白蝴蝶

  歲月動情轟鳴而來

  看這燃起荒野的世界

  天地翻飛

  歲月翻飛

  飛黑蝴蝶

  飛白蝴蝶

  翻飛嗬

  飛

  選自《延安文學》2002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劉曉樺,女,河北人。陝西作家協會會員。曾供職於陝西省文聯。

  黃陵情思

  毛錡

  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

  一片褐色的丘陵,

  像黃河裏驟然湧起的

  萬幢浪峰;

  萬幢浪峰簇擁著

  一座黛色的山巒,

  像廣漠原野上翹然而立的

  一座綠色的帳篷;

  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的

  根須呀就生長在這兒,

  無怪乎

  這兒雲蒸霞蔚,一派雄風。

  就是在這兒

  埋藏著一個古老的

  神話和傳說,

  就是在這兒

  埋藏著一部文明的

  史話和卷宗;

  能說它僅僅是個

  普通的衣冠塚嗎?

  不啊,它下麵埋藏的

  正是我們華夏民族

  最富有的精神礦層!

  我拾級而上

  走向陵寢,

  似乎是穿過一條曆史長廊

  走向東方的金字塔頂;

  看排排古柏

  像排排肅穆的守陵衛士,

  一股莊嚴自豪的感情

  油然而生;

  世界上有不少民族

  流離遷徙,漂泊不定,

  也還有一些民族

  迄今供奉的

  仍是原始的物象和圖騰;

  於是阿曆克斯·哈利

  不得不發憤寫尋根小說,

  日本人至今還在雲南一帶

  探尋他們祖先的足跡;

  可我們還在繈褓之中

  就知道了自己根之所在,

  我們從小就唱黃河母親的搖籃曲

  我們從小便知道

  自己祖先的廬墓

  就在黃陵。

  這廣袤的黃土高原上

  最早的開拓者軒轅黃帝啊,

  人民用不朽的口碑和甲骨

  記錄了你的偉績豐功;

  耶穌誕生馬槽

  比你晚了多少世紀,

  普羅米修斯竊給人間的

  僅僅是一枚火種;

  而你最早突破了

  愚昧的藩籬,

  發明了舟車和指南針

  還在漠漠洪荒上

  撒播了一片智慧和文明。

  比起你的輝煌業績來

  連《創世紀》也顯得黯然失色,

  你啊,不愧是

  舉世敬仰的一位東方的神明!

  橋山,

  和美索不達米亞

  一樣古老的橋山啊,

  就是我們民族的

  麥加和耶路撒冷;

  每年,這兒都有一個

  一片豔陽天的清明。

  橋山啊,

  一個家國之念的巨大磁場啊,

  每時每刻

  都在牽動著億萬

  炎黃子孫的心靈!

  在這曆史的交叉點上

  我俯身抓起一把燙熱的黃土,

  恍若抓住了

  一縷情思,一根鬆明;

  乘龍馭風的啟示錄

  不就展現在眼前嗎?

  我們民族今天的起飛

  不就是多級理想火箭

  又一次壯麗的升空!

  在這兒

  我流連忘返,

  在這兒

  我激情溢胸;

  我要說

  如果我是一隻飛禽

  決不去做隨風詐轉的刺蓬;

  如果我是一片白雲

  就一年四季拂拭這萬裏藍天,

  如果我是一枚楓葉

  縱然飄零了,也要墜落在

  祖國母親的懷中……

  世界上有什麽能比祖先

  開拓的這片黃土地

  更惹人留戀呢?

  即使我登上宇宙飛船

  也要攜一包黃土緊貼在胸前!

  橋山啊,

  用不著計算你的海拔了,

  你在我的心中,也像在每個

  炎黃子孫的心中一樣,

  都是我們精神上

  至高無上的珠穆朗瑪峰!

  選自《延河》1986年4期

  “作者簡介”

  毛錡,1932年生,原名毛金法,筆名秦客、司馬仰遷等,陝西鹹陽人。長期從事新聞工作,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寫詩,曾出過詩集《春華秋實》(合著),並出版散文集和詩集,其新詩《司馬祠漫想》,曾獲全國中青年詩人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協專業作家,陝西雜文學會會長。

  謁黃陵

  黎煥頤

  涿鹿一戰,是關鍵;

  定軒,同時也定轅。

  遙想當初,

  中原也是荒蠻。

  假如隻有指南針,

  沒有嫘祖的養蠶,

  未必就能在涿鹿

  穩操勝券。

  是誰把你移葬於此?!

  明知是一具衣冠,

  誰也無法阻擋

  絡繹而來的心香瓣瓣……

  至於我:哎!怎麽說

  才對呢?獻給你的不是煙篆,

  乃是一腔涕泗橫溢的肝膽!

  啊!我痛苦的靈魂,

  無法,也無能向你隱瞞:

  祖先喲!祖先:當初嫘祖

  傳下的蠶種,十有四五,

  竟異化為蝗貪……

  而你留給我們指南針,

  曾被蛀蟲嚼碎了羅盤……

  我不能對你說謊嗬,

  用謊言寫成的祭文來致奠,

  對你,對曆史,也許是

  不可饒恕的罪犯?!

  選自《黎煥頤抒情詩選》黎喚頤著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簡介”

  黎煥頤,1930年生,生於貴州遵義沙灘的書香世家,17歲走出家園。50年代中期致力於新詩創作,1957年遭遇“風狂雨驟”,被流放到大漠極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以放聲歌喉,從此筆耕不斷,陸續出版《遲來的愛情》《春天的對話》《愛在荒原》《黎煥頤抒情詩選》《黎煥頤詩選》《男子漢的情懷》《我愛、我歌、我恨》《流放與直言》等詩集、隨筆選集十幾本。現為《中國詩人》名譽主編。

  黃陵五題

  王宜振

  黃帝手植柏

  五千年了

  就這麽站著

  站高了

  站粗了

  站成七摟八拃半

  疙裏疙瘩不上算

  五千年了

  就這麽站著

  站久了

  站成一部曆史

  五千年的風雲變幻

  全在那年輪裏藏著

  夜深了

  我聽見你鬆動關節的聲音

  那關節錯落的風聲雨聲

  足以使廟前的一池碧水

  掀起狂濤

  那些流蕩的晚風

  貓著腰踩著碎步走來

  梳理著你的思緒

  梳著梳著

  竟梳出一頂晨辰的桂冠?

  在橋山行走

  在橋山行走

  心緒被染得綠著

  隻是這些心緒蹦蹦跳跳躲躲閃閃

  致使兩旁柏樹粗壯的臂

  抱它不住

  在橋山行走

  兜不住的是自己那粒心跳

  有一粒竟“撲通”一聲落了地

  我急忙順聲音細細尋找

  那心跳已生出兩、三粒芽兒

  在橋山行走

  枝頭綴滿長長短短的鳥語

  我的頭不小心碰掉一串兒

  彎下腰身撿起

  竟撿起千年前的一串啁啾

  在橋山行走

  我像一粒糖被那滿眼的綠含著

  含著含著

  竟含化了

  橋山午飲

  橋山午飲

  另有一番風味

  最好的飲品

  仍是那些新鮮的蟬聲和鳥鳴

  友人好客

  抓一把

  放在茶壺

  一壺的家鄉風味

  就這麽著

  越煮

  越濃

  有香味

  從壺嘴鑽入

  細瞅

  原是一株偷偷開著碎花的桂樹

  我是一個飄零在外的遊子

  總有一葉浮萍的感覺

  橋山午飲

  使我感覺到自己在不斷下沉

  我驚呼

  我終於用自己的根須

  抓住了

  屬於自己的那片泥土

  橋山聽蟬

  怎麽也找不見

  早晨丟失的那行小詩

  我知道那一行屬於先鋒派

  在鄉下

  它還缺少太多的知音

  中午

  我與友人在橋山小憩

  一邊飲茶

  一邊聽蟬

  聽著聽著

  我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這隻蟬反反複複朗誦的那行

  正是早晨丟失的那行

  不過,那行詩經過蟬的發音器誦出

  又別具一番韻味

  我聽了

  不由大吃一驚

  蟬這個地地道道的鄉土派

  不知什麽時候

  也學得洋起來了

  橋山夜宿

  走進橋山

  我發現

  一株株古柏把我團團圍住

  古柏古柏

  放開我!

  昨天

  有幾隻蛐蛐打來電話

  它們說天冷了

  要鑽進我的詩句

  取暖

  古柏古柏

  放開我!

  昨天

  有幾隻小鳥發來短信

  說我的那首小詩要譜成曲

  個別的詞兒

  能不能作點小小的修改?

  古柏古柏

  放開我!

  我要登上山頂

  向星星

  借一隻星光的酒杯

  我的一首小詩

  想飲一杯酒

  古柏古柏

  放開我!

  做完這一切

  我就要在橋山投宿

  你瞧

  葉片上閃爍的小露珠

  那便是我水晶的小屋

  我縮成一個小人兒

  就要在那兒睡了

  那兒又涼爽

  又舒服

  選自《文藝報》2006年3月9日

  “作者簡介”

  王宜振,1946年生,山東省東平縣人。曾任《少年月刊》雜誌主編、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發表詩歌2000餘首,童話50餘萬字。出版有《笛王的故事》等著作20餘部書。

  黃帝陵

  伊甸

  現在你比大地更安靜

  你死後四千年未說的話

  八萬株柏樹用它們的綠色在說

  用它們的沉默和謙卑在說

  夔皮製成的戰鼓依然在人心中轟響

  權力的天空電閃雷鳴

  美婦女和忠臣的屍體堆積成遍地的山巒

  我絕對不是一個帝王的子孫

  我的祖先是山野中

  一個卑微的樵夫,或者被迫在沙場

  為你流盡最後一滴血的下等士兵

  我差點兒前仆後繼

  為某位帝王流盡最後一滴血

  但我終於回到山野

  在文字的林莽中打一些柴

  把它們點燃

  小小的火光無法把世界照亮

  但我看清了眼前的道路——

  繞開王位、祭壇和供人下跪的蒲團

  走向雜草亂樹自由生長的地方

  和我一起走嗎——公孫軒轅?

  選自《2004新詩代年度詩選》

  “作者簡介”

  伊甸,1953年生,浙江省桐鄉縣人。現為浙江嘉興市作協副主席。

  黃帝陵

  張岩鬆

  這裏是祖宗的祖宗在此安息

  製造鞭痕的祖宗來過

  鞭子放在門外

  摸摸有點燙手

  他燒一炷香

  留一行文字祭奠先人

  然後販運河穀山川的人們

  醃菜似的塗上奴隸的鹹味

  你親手植一棵古柏告誡

  生命要自己活著

  他卻紮上籬笆

  把你的腳印囚禁

  海外遊子在陵前閑話

  一種掙脫以後的輕鬆

  箭矢留戀弓的懷抱

  回到隨時被命令的苦業修行

  選自《延安文學》2002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張岩鬆,1961年生,安徽含山人。畢業於安徽合肥工業大學,曾做過足球運動員、大學教師、證券公司經理等多種職業。中國作協會員。出版有詩集《木雕鼻子》。

  敬謁黃陵

  陸□

  沐著紅日、襯著藍天,橋山高架起馬鞍,

  馱著黃陵,駕著黃河,亙古奔馳在中原。

  華夏之魂,穿越過茫茫時空,滄桑巨變,

  縱橫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軒轅手植柏,鬱蔥蔥立地擎天,

  無際的恩澤、蔭得五嶽翠蓋、八荒綠染,

  東西長城,南北運河,在這裏根須交錯,

  劍守昆侖,旗展珠峰,從樹下起步登攀,

  我登攀、踏著新樓的高聳、梯田的金燦,

  把子孫的告慰,恭送進陵前繚繞的香煙:

  我們已把指南車,指向浩渺的星空河漢,

  我們已用桑蠶繭,織出五彩絲綢路萬千!

  無論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海峽兩岸,

  文明之思,富強之夢,同在此起根發源。

  我們的黃色肌膚,都像這陵前的黃土地,

  快馱起黃陵,駕起黃河,奔向日月新天!

  選自《新延安文藝叢書·詩歌卷》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作者簡介”

  陸□,1931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共黨員,曆任重慶市文工團、歌舞團創作員。現任重慶市劇協主席。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燈的河》《重返楊柳村》,歌劇本《火把節》(獲全國優秀劇本獎),論著《歌劇創作論》。

  謁黃帝陵

  薑東

  一夜春風

  吹開了黃帝陵前千萬朵紙花

  掛甲柏低頭沉思

  軒轅柏淚眼婆娑

  一雙奇特的大腳

  踩出了一個繁榮昌盛的華夏

  沿著曆史的台階

  我來到這荒草坡窪

  衣冠塚的傳說

  依然在悄悄地生長

  祈仙台的故事

  卻被埋在了腳下

  看那遠處的柏林中

  又有多少幼柏在破土發芽

  選自《黃帝廟文史資料》

  “作者簡介”

  薑東,河北省人。

  祭黃帝陵

  何浩深

  鞠躬者,是神州的千山萬水,

  敬禮者,更有那日、月、星辰,

  滿天紅霞正聚成一束鮮花,

  正輕輕地、輕輕地向陵前飄近,

  四海五湖亦一齊朝拜,

  虔誠長入了古柏的年輪。

  黃帝陵邊,有黃帝的腳印,

  那是五千年前我的腳印,

  依舊凝重如泰山、昆侖!

  黃帝陵邊,有黃帝的腳印,

  ——那是十二億中國人昔日的足跡,

  一步步,構成曆史的脊梁向前延伸!

  啊,虎嘯熊吼,洪荒混沌,

  部落刀槍相向,殺得地暗天昏,

  這腳印像一隻神奇的熨鬥,

  熨平世代的仇恨!

  衝破茫茫大霧,平定蚩尤作亂,

  這腳印才是真正的指南車,

  第一個一統九州的玉璽金印!

  這腳印繞開多少神巫鬼卜嘶啞的喧囂,

  《黃帝內經》上印下了多少濟世的履痕?

  這腳印曾向會養蠶的嫘母求婚,

  是繅出絲綢之路的第一個蠶盒!

  這腳印的使命是愛民,

  這腳印的主題是發明創新!

  踢到雷擊的燃枝悟出鑽木取火,

  踏著鳳凰的叫聲悟出樂曲的音韻,

  觸及龜甲雞爪悟出象形文字,

  踩到陳糧的糟氣釀出美酒的芳芬,

  這腳印吸取山川萬物的靈氣,

  又把靈氣傳給萬物山川,

  啊,英雄的代稱,強者的別名,

  啟迪後代去再創光榮的中華民族魂!

  啊,黃帝,您的腳印邊的土地,

  滲進過您的碧血,

  不僅化作萬年長青的鬆柏,

  還哺育過嶽飛、文天祥的精神;

  啊,黃帝,您陵邊的萬裏河山,

  灑下過您多少汗水,

  滋潤了孫中山直至當代的改革家,

  還蒸騰成天上逢旱便降雨的祥雲。

  今天,我們改革開放的步伐,

  正是您——黃帝,創新腳印的伸延,

  而海外華僑拓荒牛般的創業,

  也是用您腳印精神譜寫的詩文,

  在美洲,“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裏”

  ——因為僑胞遺傳著您的頑強;

  在東南亞、港澳台、歐洲和澳洲,

  華僑和同胞十分熱心中華的公益,

  因為黃河、長江和珠江,

  還在黃皮膚下的血管裏流奔。

  印出愛我中華的輝煌,

  是我們黃帝腳印一樣堅實的腳印!

  風裏雷裏,血與神州共涼熱,

  火裏水裏,心同民眾共命運,

  我們都牢記著自己,

  是黃帝和另一個偉人——炎帝,

  炎黃的傳人!

  來接受祭祀吧!黃帝,

  那熱血一樣燃燒的紅燭,

  正點燃我們海一樣深的思念,

  願那嫋嫋的香煙,

  連接起當代人振興中華的重任,

  溝通著後賢與先烈愛民的靈魂!

  選自《中華魂》三秦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作者簡介”

  何浩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

  祭黃陵

  江和平

  黃帝,你是華夏的神龍;

  黃帝,你是神州的精靈;

  黃帝,你是智慧的化身。

  天悠悠,任神龍遨遊蒼穹;

  地悠悠,隨精靈飽覽美景;

  情悠悠,讓智慧創設佳境。

  滾滾長江,唱不盡龍的神韻;

  滔滔黃河,歌不完龍的傳人;

  巍巍昆侖,遍布真龍的足印。

  神龍發明軒轅氏度量衡建奇勳;

  蓋房做鍋打井更添配樂生活情;

  首創象形文字黃帝內經仁道行。

  壯哉!古國五千年的文化文明;

  美哉!華夏五千載的國魂民魂;

  妙哉!改革大潮中的高歌猛進。

  選自《炎黃匯典·詩歌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作者簡介”

  江和平,安徽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